看到蒙古将领都把目光投向了自己,史天倪清了清嗓子,振气吐声,开始了他作为参谋的第一次正式进言:
“诸位将军,虽然现在金国迁都汴梁,中都空虚,这只是从表面上看有可乘之机,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毕竟中都建都一百多年,作为其首都的中都是金国第一大城市,也是防御力最高的城市。它的防御,它的战争潜力是不可忽视的,相对于这样的城市来说,我蒙古大军的攻坚能力就显得甚为不足了。”
“可是,我们同样攻下了许多城市,上都会宁、太原、济南,这些也都是大城,不还是落入我们的手中了吗?”速不台问道。
史天倪不慌不忙地回答:“不错,这些城市也很大,同样也很坚固,但是请问,我们是怎样攻取这些城市的呢?”
“奇袭、内应、诈败诱敌。”速不台答道。
“是啊,采取的都是计策,乘敌无备,出其不意夺取了城市,但没有哪一次是用正面攻击或长期围困拿下的。为什么呢?”史天倪不待速不台说话,便自问自答起来,“因为若正面攻城,我军缺乏相应的攻城器械,比如冲车、楼车、云梯、投石机以及火炮,更没有足够的步兵;若长期围困,我军又兵力不足,且身处敌境,粮草补给困难。兵法上说,屯兵于坚城之下而久攻不克乃是大忌。我军是客,金国是主,以客犯主,利在速战速决。况我军多为骑兵,不擅步战,如果舍弃灵活机动的优势而转入旷日持久的围攻战,则等于是以自己的短处去对付敌人的长处,为了中都这一城而牵制了全军。一旦耗费了大量的时日却又攻坚不下,给予金国以喘息之机,使得他们动用了可以战争的潜力部队,反而会使我军陷入进退两难之境,甚至有被反包围的危险。到那时,粮草不济,士气低迷,处境危矣,虽孙吴子再世亦难保全。”
话说到这里,众将颔首。
“是啊,中都此时既然有变,防备必然更为严密,再用奇袭恐怕是不成了。这些计策一旦失灵,就只能硬攻了。如果那样,咱们的损失可就大了。”
哲别也点头道:“不错,咱们的马又不能飞上城去,要是离开马背改爬城墙,再勇猛的士兵也会力不从心的。”
木华黎说道:“那先生认为我们此时该如何行事呢?”
史天倪说道:“金国放弃幽州的中都,迁都到汴梁,这是最失败的一招。广袤的辽水地区是金国的发祥地,而中都即是通往辽水地区的咽喉要道、战略要地。我们攻打中都之前,不如先占领和平定辽东和辽西的所有郡县,将兵置于他们的后院,截断他们的退路,中都就被孤立起来。”
“如果那样,岂不是让金人得以喘息吗?”石抹明安提出了反论。
“我们不会轻易给他们机会的。我建议由速不台将军率蒙古军,石抹明安将军率契丹军,会同斫答将军,共五万人,包围中都,围而不攻,采取围城打援之策,切断中都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不许金军援兵的一兵一卒和一粒粮食运进中都城内。木华黎将军亲率主力部队挥军向辽东进击,攻占高州(今内蒙古赤峰东北)、成州(今辽宁阜新西北)、锦州(今属辽宁)、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北)等地,然后回师,会同围城部队合攻中都。到那时,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中都将是一座孤城、死城,最终迫使敌城不战而降。”
“好,就这么办!”木华黎大喜,马上吩咐各军依计行事。
再说金国的中都。
蒙古军未至,奉命留守中都的太子完颜守忠亦率军南逃,中都的兵力愈发虚弱,军心与民心的低落程度更是达到了金国有史以来的最低点。曾经令蒙古人望城兴叹的强大堡垒,在内部发生坍塌后,已经变成了一只熟透的苹果,只待蒙古军伸手采撷。金朝留守都城的将领完颜承晖,看到形势危急,非常焦急,连忙派人到汴京报告紧急军情。金宣宗命令御史中丞李英等人率领部队前去支援。李英本为文官,出身进士,虽有一定的政治见识,但并无指挥军队的实践经验。金宣宗乱点鸳鸯谱,将援助中都的重任交给李英,这本身就属于用人不当。
为了鼓舞士气,李英下令让每人背三斗粮食,“甚至连万夫长元帅也不例外”。这几万军队,从将帅到士兵千里背粮,人困马乏,大大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哲别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命令石抹明安、右副元帅神撒等率领骑兵截击。在霸州青戈一带,蒙古骑兵与李英军遭遇。
李英素来嗜酒如命,统领的军队军纪松懈,到两军对垒作战的时候,李英还喝酒数杯,酩酊大醉。到了战场上,他骑在马背上,东倒西歪,连部下看了都忍不住发笑。蒙古大军排山倒海,旋风般地冲杀过来,就像下山猛虎,金朝将士哪里阻挡得住,而李英沉醉不醒,坐在马背上摇晃了几下,突然从马背上坠落在地上,蒙古将士眼明手快,将他一枪刺死了。可怜李英元帅,就这样糊里糊涂地直奔酒中故乡,到酿酒祖师杜康那里报到去了。金朝军队失去了主帅,全军立即土崩瓦解,四散奔逃。
中都城粮尽援绝,城内军民由于饥饿过度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留守中都的完颜承晖忠心有余,但也无力回天,看看大势已去,服毒自杀,以身殉职了。左副元帅弃城南逃,中都不战而降。
成吉思汗立刻命令先锋官进城清点府库财产,将其全部运回漠北,然后任由蒙将士烧杀抢掠。金都霎时成了人间地狱,百年繁华的大都会在兵燹中呻吟……
此战,蒙古军采取分割辽西与中都的联系和围城打援战法,迫使中都金军粮尽自毙,从而顺利地占领中都。金军则因都城南迁,由消极防御变成退却防御,军心涣散,屡战屡败。
占领中都后,成吉思汗又兵分三路,继续南下,大肆攻掠河北、山东各地。
4。 张柔以少胜多败武仙
金卫绍王崇庆元年(公元1214年)的倒春寒是那样漫长,肆虐了一个冬天的寒风裹挟着利刃般坚硬锋利的冰碴儿,再一次疯狂地切割着整个华北平原,阴冷的气息弥漫在空旷的田野上,显得阴冷而沉重。自去年蒙古军南下,华北平原一下子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和活力,人民被杀戮殆尽,金帛、子女、牛马羊畜被席卷一空,官衙、民舍又被付之一炬。五月,金帝完颜珣为躲避蒙古军的再次入侵,不顾众臣的反对,把京城由中都迁到了汴梁,更让民众的信心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整个华北平原,野草丛生、盗寇蜂起、饿殍千里、人肉相食,其惨状目不忍睹。
张柔居住在易州定兴流寨。他自小就好习武弄棒,演习阵法,又慷慨重义,以豪侠著称。年轻时,他曾与严实同时参加武举人考试,各自展现了出类拔萃的武艺与将才,却被黑暗的考场抛弃,双双落第。当年,作为同病相怜的失意者,他们共同借酒浇愁,共同抒发了对金国的不满。现在,他们见金朝官僚贵族只知保命,不思抵抗,一味逃跑,遂纠集部族壮年,结成自卫团,演习枪法阵法,习武健身,防盗贼袭扰。因张柔行侠仗义,有勇略,敢战斗,专门对付那些残害黎民百姓之徒,所以,周围十三乡二十七寨都来投奔。不久,张柔手下便有了一支近千人的队伍,成了远近闻名的地方武装。在他们的保护下,易州定兴附近逐渐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与此同时,蒙古在北方的进攻并未停止。成吉思汗攻下中都后,任命木华黎为太师、国王,全权指挥伐金事宜,自己则回到了草原。木华黎携得胜之师,一路攻伐,金军将领望风而逃。蒙古大军一路掩杀,破关掳掠,所向披靡。
为了抵御蒙古,金朝不得不竭力笼络河北地方武装。于是,擢升张柔为定兴令,后升他为清州防御使、永定军节度使,企图利用地方武装阻挡蒙古军的进攻。但是,这些地方割据势力为了争夺利益,互相攻伐,金行元帅府事完颜寓根本无法控制局面。1218年5月,苗道润的副将贾瑀设计杀苗道润,他不但不惧怕苗道润的部下张柔复仇,反而派人嘲弄张柔,说:“多亏张将军,你没有派兵助我,我才得以杀死道润。”
张柔受此嘲弄,勃然大怒,呵斥使者道:
“你回去告诉贾瑀,他杀我苗帅,掠我地盘,我就是吃他的肉也不能解恨。让他记住,血债只能用血债来还!我不杀贾瑀,誓不为人!”说着将使者割耳挖鼻,乱棒打出。
同时,张柔召集众将,并传檄道润部队,联合引兵向中山进发。
不巧,这时蒙古石抹明安的右路军正沿着易州、安州、保州一线向南进攻,双方在狼牙岭遭遇。
面对强大的蒙古军队,张柔并没有丝毫胆怯。对于蒙古军,张柔早就作好了迎战的准备。这几天,他派出的探马多次回来报告,说蒙古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克太原,并一路南下。他还听说,今年蒙古军由刚被成吉思汗册封为太师、国王的木华黎全权指挥,这个木华黎善于笼络人才,并且能听取汉人的意见,攻克中都就采用史天倪的建议。现在,他接受了史天倪、耶律楚材等人建议,改变了过去蒙古军每攻下一城必屠城、毁城的惯例,转而占领城邑,安抚百姓,这一点就与其他蒙古将领不同。
石抹明安早就听说张柔是河北势力最强的地方武装,并且临行前木华黎一再告诫对于张柔只能智取,不能力战。所以,拟采用突袭的办法打他个措手不及,没想到张柔早在这儿严阵以待,石抹明安心中不免有些顾忌。偷袭不成,就只能强攻,石抹明安把马鞭一挥,蒙古大军掩杀过来,双方展开了激战,霎时天昏地暗,地动山摇,冲杀声,马嘶声,呻吟声,刀剑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张柔那一杆长枪在蒙古军阵营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蒙古军纷纷落马。蒙古军见不能近身,就取弓搭箭,“刷”的一声,正中张柔的战马,“扑通”一声马便摔倒在地,毫无防备的张柔一下子被掀了下来,立刻被几个蒙古兵摁倒在地。看到主帅被抓,张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