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义这一套文绉绉的兵法让项羽觉得不过是一派胡言,以秦军的强大,攻打刚刚成立起来的赵国,赵国必败无疑,怎么可能让别人坐收渔翁之利?项羽自起兵之日起,就是一个令人惧怕的人,对行军打仗充满自信,一般人他根本不放眼里,现在竟然被一个酸书生奚落!项羽甚至懒得和这样的迂腐之人讲什么兵法,只是破口大骂:“你真是贪生怕死之辈!你就等吧,早晚等到人头落地!”然后拂袖而去。项羽这一骂也让宋义很下不了台,他觉得自己的至高权威受到了威胁,决定给项羽点颜色看看,随即就下了一道命令:“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项羽当然知道这是针对自己说的,两人的矛盾迅速升级。
十月,秋风乍起,义军按兵不动已经有一个多月时间,军中粮草匮乏,兵士饥寒交迫。就在这时,宋义做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他成功地把自己的儿子推销给了齐国,还高调地为自己儿子举行了一个欢送宴会,宴会上官员吃香喝辣,一个个油光满面,远处饥寒交迫的兵士看到这种情景,都十分不满。
项羽对兵士的议论也有所闻,他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要把兵权夺过来。于是和范增商议说:“如果这样等下去,我们早晚会被章邯吞掉。现在兵士都不满宋义,加上战局紧迫,我们是行动的时候了……”范增一下子明白了项羽的意思,对项羽的计划非常支持,他说:“下一步由我来做。”
第二天,营中就开始有兵士窃窃私语:宋义只关心自己的儿子,哪有心情关心兵士的饥寒呢!舆论一出,很快就传播开来,原来对宋义没有什么意见的人听了,也觉得对呀,说得有道理!就这样,兵士们对宋义的不满情绪越来越严重。
项羽见时机已经成熟,决定迅速除掉宋义,夺回兵权。这天一早,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项羽冲进宋义帐中,不等宋义反应过来就挥剑砍杀了宋义。接下来项羽大大方方地走出营帐,大声宣告:“宋义按兵不动,居心不良,蓄意谋反,我奉怀王密令将其斩首。”三军将士对宋义正不满呢,再者宋义是谋士出身,在军中并没有自己的队伍,死了也白死,并没有人觉得项羽做的有什么不妥。项羽一不做二不休,迅速派人到齐国,杀了宋义的儿子,以绝后患。做好这一切,项羽就掌握了军中大权,下一步就是向楚怀王交代了。
项羽遣人报告楚怀王,说了宋义三条罪状:一是贻误战机,二是错估形势,三是不恤兵士。并坦言宋义已经被斩杀,言下之意就是只有我项羽才能做上将军,继续指挥战斗。楚怀王好不容易摆脱了项梁的控制,还没高兴几天,美梦就被项羽的“先斩后奏”浇灭了。项羽已经手握重兵,楚怀王知道此时项羽再也难以控制,只好下令任命项羽为上将军,继续北上抗秦救赵。
这是项羽一生中参与的唯一内部权力斗争,他第一次走出了项梁的荫蔽,审时度势,准确迅速地作出了自己的判断,在谋略上更胜一筹。斩首行动,对反秦斗争而言,项羽正式获得了军事指挥权,为巨鹿之战提供了组织保障;对项羽个人而言,极大地提高了他的个人知名度,制造了一种名人效应。这件事后,项羽得到了义军大部分将士的认可,掌握了楚的兵权,成为抗秦的主要力量。项羽开始以一名成熟的军事家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他自己也没有想到,接下来的巨鹿之战将会成为他一生中最荣耀的战争,足以使他彪炳史册。
这场起义军内部的夺权战争以项羽的胜利而告终。项羽一如既往地展现了自己果敢的一面,利用人心向背,大肆制造舆论,顺理成章地夺得了义军的领导权。项羽的胜出,一是在于他的军事才能,能发现宋义的漏洞;二是在于他决断果敢的性格,能先发制人,取得主动权;三是在于他争取舆论的支持,赢得兵士的信任,夺得兵权。可怜的楚怀王一相情愿,最终没有改变傀儡的地位;可叹宋义书生意气,失了军心,最后失了性命。
5。 避重就轻,楚军小试秦兵
杀了宋义以后,项羽彻底摆脱了束缚,心里陡然轻松很多,下令整饬军队,向巨鹿进军。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十二月,项羽率起义军到达巨鹿县南的漳水。
项羽接下来面对的将是什么样的敌人?这位年轻的将领将怎样面对呢?楚军的将领们都暗暗捏把汗。
当时巨鹿的形势是这样的,秦将王离的军队把巨鹿团团围住,而章邯的大军驻扎在王离军的南部,一边为王离护送粮草,一边虎视眈眈地守护王离的侧翼,形成了夹击之势。王离的军队是由秦朝名将蒙恬打造的边防军,而章邯的军队主力则是骊山囚徒,两支军队都是身经百战,作战勇猛,大概有三十万。而项羽的军队呢?除了曾经的项家军,还包括陈婴和英布的义军,总数不过四万人,而且绝对是一个“大杂烩”。项羽的军队对章邯的军队相当于“杂牌军”对“正规军”,各个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距。
项羽要打章邯,似乎是以卵击石,来增援的各路诸侯都明白,这一战将会决定以后的战争局势。况且章邯军队如此强大,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军队填进去,只作壁上观,没有一个肯真正出力的。项羽要打的话,没有增援部队,只能用自己的四万对秦军的三十万。
楚军中个别人听说过章邯的大名,就说:“章邯可是有名的杀人魔王,他手下的兵都是骊山的死囚……”这种话传播很快,没多久大家都在说章邯军队的种种可怕之处。一时间,流言飞语,人心惶惶。项羽很快就感觉到军中的恐慌情绪,他想:如果仗还没打,士兵心里就发憷了,这不是就注定输了吗?要想个好办法鼓舞士气。
这日,众将议事,项羽指着地图问英布:“你说秦军的破绽在哪里?”英布毫不犹豫地说:“依末将看来,毫无破绽!”项羽沉默了一会儿说:“再严密的布置也会有破绽,找到秦军的破绽就找到了取胜的关键。”大家心中都嘀咕:有那么容易取胜吗?项羽似乎猜到大家在想什么,他自信地笑了:在这种时候,除了我,也许没有人会想到义军会取胜吧?我项羽就有这样的胆量,有这样过人的智谋。
众人看到项羽在地图前徘徊,自言自语,心中都暗暗猜测项羽的想法。项羽突然回过头来说:“英布,蒲将军,令你们两人带兵两万,渡过漳河,与秦军交战,如何?”英布等人听到,面面相觑,大惑不解,两万兵士渡过漳河,不是送死吗?范增略有迟疑地说:“将军,这两万……”项羽看出大家的疑惑,笑笑说:“你们带兵两万,躲开秦军主力,攻击章邯与王离之间的粮道,多抢些粮草回来。”英布等人这才明白,这是让我们打游击战呀,一下子就有了信心。两万人过去打粮道,只取粮草,压力不大呀,赶紧应声:“遵命!”
这一步是项羽经过深思熟虑后采用的军事策略。章邯的巨鹿战略几乎是无懈可击,王离军围巨鹿,章邯军扎住其南边,一边输送粮草一边打击援军。如有援军救赵,两支军队互为犄角,打援兼顾,坐等援军送死。两只军队就像虎钳一样牢牢盯住了巨鹿。但是项羽还是发现了这一部署的破绽,就是两只虎钳之间的粮道。斩断了粮道就等于斩断了两只虎钳的联系,粮道受阻,集中力量攻其一只就有获胜的希望。项羽派英布等人攻打粮道,劫粮草,一是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摸清敌人情况;二是以游击战的姿态迷惑秦军;三是鼓舞士气,打破秦军不败的神话。项羽对自己的计划充满信心,这一步要是取得胜利,下一步的战略制定就会更容易,章邯的三十万大军并不可怕。
英布和蒲将军领了军令,翌日带领两万精兵渡过河去,直冲秦军粮道。秦军之间的甬道,不过是互通情报和输送粮草的通道,章邯向来不是太重视,驻扎的一小队秦军自认为远离战火,平时非常懈怠。所以英布和蒲将军这一来,秦军根本回不过神来,被一举歼灭,英布等人顺利完成了割断两军之间联系的任务。接下来,英布借助险要的地势,暂时在老虎利爪之下立住了脚。
再说章邯,已经仔细分析过战争的局势,料定在救赵援军中,项羽是最有可能先出手的。章邯与项羽较量过一次,对项羽的英勇无敌心有余悸。所以项羽一到漳水,章邯就密切关注他的动向,等着他送上门来。
这日,章邯突然得到禀报,说是粮道被攻,粮草被劫,章邯听了还半信半疑,笑着说:“项羽不会做这种小事情吧?要是真的,也说明他有自知之明呀!”章邯一直关注项羽主力部队的动向,没有料到项羽会派支小分队对甬道下手。虽然这一小仗确实给他造成了一些麻烦,但是他认为项羽根本不敢直面秦军主力,说明义军已经没有什么可折腾的劲了。其实,章邯的轻敌和疏忽给项羽留下了很大的空子,项羽制定的迷惑敌人的目标就这样实现了。
英布打了胜仗的消息传来,兵士无不欢欣鼓舞,“看来秦军也没有传闻那么厉害嘛……”“什么杀人魔王,我看是言过其实……”接下来,英布派人向项羽报告了战争的情况:“驻守甬道的秦军都很懈怠,章邯的运粮部队看起来也无精打采……”这就证实了项羽的猜测:甬道虚弱,秦军疲惫不堪。这对项羽来说是个好消息,一场小胜利,让项羽看到秦军的问题所在。
这一仗意义还不仅仅是这些。
在旁边观望的各路义军们,听到英布击败秦军的消息,一个个都增加了信心,甚至心里还怪自己为什么没有先出手,还有人主动要求与项羽合作,这个人就是在此观望好久的赵将陈余。
陈余与被围困在巨鹿城的张耳是拜把子兄弟,张耳和赵王被围,巨鹿城危在旦夕,陈余一直苦于无力相救,听到项羽首战告捷的消息,陈余觉得项羽会是巨鹿之围的大救星。于是,陈余就想配合项羽打这一仗,尽快解了巨鹿之围。陈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