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说天下系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谋说天下系列-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2。 先发制人,周勃夺军平诸吕

高后八年(前180年)秋,吕后病危。

长乐宫愁云惨雾,吕后也到了最后的时刻。传出吕后病危的消息后,刘氏亲王、汉朝大臣都处于一种等待的状态,长安城酝酿着一场大风雨。

吕后在病床上,派人叫来自己的侄子吕禄和吕产,说:“高帝平定天下以后,与大臣订立盟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现在吕氏称王,刘氏和大臣都愤愤不平。我很快就死了,皇帝还是小孩子,大臣们可能发生兵变。所以你们要牢牢掌握军队,守卫宫殿,千万不要离开皇宫为我送葬,不要被人扼制。”吕产和吕禄跪在地上流泪说:“谨遵太后旨。”

八月初一,吕后病死,终年六十二岁,与汉高祖合葬长陵。

吕禄与吕产马上召集吕氏家族成员商量对策,吕禄说:“我们吕氏封王封侯,盛极一时,今太后一去,那些大臣和皇子肯定会对我们下手,我们有灭族之祸。”在场的人无不心惊,吕产态度坚决地说:“现在我们手有兵权,不能坐以待毙……”当夜,他们定下了详细的计划,准备兴兵作乱。没想到机密被泄漏出去了。

这件事要从齐王刘肥说起,刘肥是刘邦婚前生的儿子,在兄弟中最年长。他去世后,长子襄继位为王,次子刘章十五岁,封为朱虚侯。当时吕后为了控制刘氏,就把自己吕家的女儿一个个嫁给刘邦的儿子、孙子做妻子。刘氏兄弟不敢违命,但大多数夫妻感情不好,不得善终,而刘章是个例外。刘章娶的是吕禄女儿,吕氏温柔和顺,刘章性情豪爽,两人琴瑟和鸣,感情非常好,也因为这个原因,刘章深得吕后欢心,几乎被这位嫡祖母视做亲孙子。

在几位刘氏亲王相继早逝之后,满朝文武都愤愤不平却又不敢做声。刘章却胆大果敢,要为小叔叔们打抱不平。于是在一次陪吕后宴饮当监酒官的时候,刘章首先要求以军令行酒。接着还当场借题发挥,说种好地的关键,就是要把地里不是自己所种的苗拔尽才行。吕后听了这话,知道是在讥刺自己,也知道是在影射诸吕不会有好下场,于是默然无语。正在这个时候,有一位吕姓族人逃酒,刘章立即追出殿宇,当场把他一刀斩成两段,然后回报吕后:“有一个逃酒的,被我用军法处死了。”吕后和诸吕一听之下,顿时大惊失色,从此都对刘章畏惮几分。

诸吕在吕禄府上密谋作乱之时,刘章的妻子吕氏正好回娘家,她感觉家里气氛紧张,就悄悄向家中仆人打听,仆人们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吕氏感觉事情蹊跷,就到父亲的书房,听到了他们的计划。吕氏大吃一惊,一下子不知所措。吕氏知道此事要是败露,自己的父兄都不会有好下场,但是如果他们的计划成功,自己的丈夫可能会身首异处。想到这里,吕氏匆匆赶回家,把整件事告诉自己的丈夫,让他事先做好准备自保。

刘章当然不会只想到自保,他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将消息飞报给了哥哥齐王刘襄,约他从外面发兵打进长安,消灭诸吕。于是齐王刘襄向西进兵,吕产得到这个消息,立刻派将军灌婴带领兵马去对付。灌婴一到荥阳,就跟部将们商量说:“吕氏统率大军,想夺取刘家天下。如果我们向齐王进攻,岂不是帮助吕氏叛乱吗?”大家商量后,决定按兵不动,还暗地里通知齐王,要他联络诸侯,等待时机成熟,一起起兵讨伐吕氏。齐王接到通知,也就暂时按兵不动。

长安城风雨飘摇。太尉周勃得知吕氏要发动叛乱,马上赶到丞相府与陈平商量对策,陈平说:“现在诸吕按兵不动,是在等待时机,我们要先发制人。”但是兵权在诸吕手中,怎么办呢?陈平想了想说:“吕禄这个人可用。”一句话提醒了周勃,于是周勃想到了一个计策。

大臣郦商的儿子郦寄和吕禄是好朋友,周勃找来郦寄,向他申明利害,让他去劝说吕禄。郦寄对吕禄说:“太后死了,皇帝年纪又小,您身为赵王,却留在长安带兵,大臣诸侯都怀疑您,对您不利。如果您能把兵权交给太尉,回到自己封地,齐国的兵就会撤退,大臣们也心安了。”吕禄并不像吕产那样坚持造反,他就想保全自己,而郦寄的话也确实很有道理。吕禄想了想,就听了郦寄的话,把北军交给了太尉周勃。

周勃拿了将军的大印,迅速跑到北军军营中去,向将士下了一道命令:“现在吕氏想夺刘氏的皇权,你们看怎么办?想帮助吕家的袒露右臂,想帮助刘家的袒露左臂。”北军中的将士大都效忠刘氏,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不能帮助吕氏叛乱。命令一传下去,一下子全脱下左衣袖,露出左臂来。周勃顺利地接管了北军,把吕禄的兵权夺了过来。

此时的吕产还蒙在鼓里,根本不知道吕禄的北军已落在周勃手里。而周勃和陈平已经严密部署,只等待吕产行动了。

吕产带兵来到未央宫,想挟持少帝,没想到北军易主,早已经不在吕禄的掌握中了。周勃派刘章带了一千多名兵士赶来,把吕产杀了。接着,周勃带领北军,与吕氏势力展开了一场流血斗争。齐王闻声而动,迅速响应,于是吕氏家族很快就覆灭了。

吕氏家族一覆灭,是不是还让少帝继续做皇帝呢?周勃指出:“从前吕太后所立皇上不是惠帝的孩子。现在我们灭了吕氏,让这种冒充的太子当皇帝,长大了不是吕氏一党吗?”大臣们饱受吕氏专权之苦,为了消除隐患,他们只有使用一个与吕雉不相上下的狠招:愣说小皇帝刘弘不是刘盈的亲生儿子,将他赶下皇位,这样他的嫡母张嫣也获罪,被打入冷宫。不久刘弘“暴毙”。至此,与吕氏家族有关联的最后一丝血脉被斩断。

吕后当政时期培植起一个吕氏外戚集团,加剧了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因此在她死后,马上就酿成了刘氏皇族集团与吕氏外戚集团的流血斗争。吕后没有完成她的政治计划就去世了,汉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骤然激化,刘氏皇族集团与吕氏外戚集团的一场流血斗争,以皇族集团的胜利而告终。皇族集团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缺一不可。机密的泄漏、刘章的果断、周勃的计谋……偶然中蕴涵着历史的必然。

13。 与世无争,代王承恩登帝位

吕后专政十五年后去世,吕氏家族权力被汉高祖的旧臣们一一推翻,新旧交替之际,这些老臣面临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吕后孜孜不倦的“除苗”工作的最后业绩,就是刘邦的儿子们只剩下了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选谁做新君呢?老臣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大臣们普遍认为刘长母亲家族为人强势跋扈,如果刘长做了皇帝,有可能出现外戚专权的祸事,也许会产生第二个吕后,这是大臣们比较害怕的。而代王刘恒之母薄氏家族,一向以克己谨慎闻名于世,而且薄姬与世无争,贤惠淑德,想必刘恒会有其母之风。相比之下,大臣们拿定了主意,派人到代国迎接刘恒进京为帝。

为什么大臣们考查新帝候选人时,把母亲家族作为最重要的标准呢?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吕后当权之时,吕氏家族煊赫一时,差点就夺了刘氏的江山,如果再有这样一位厉害的皇太后,恐怕与先帝的白马之约就要破了。汉朝刚立,就经历了一番战争,百姓急需休养生息,需要的就是一名仁爱之君,刘恒岂不是最佳人选?

这样一来,皇帝的龙袍,就如同一块大馅饼,砸在远在晋阳与世无争的代王刘恒头上。

刘恒的与世无争源自其母薄姬的谆谆教导。

薄姬是刘邦身边最不起眼的一个女人。她本是魏王豹的妃子,后来魏王被刘邦所灭,她就被刘邦纳入后宫。刘邦后宫佳丽如云,而薄姬又是平淡之人,刘邦根本就没有注意过她,因此她遭到同伴的讥笑。没想到恰好被刘邦听到,心生怜悯,于是临幸了她,薄姬因此生下代王刘恒。后来,戚夫人专宠后宫,薄姬几乎再也没有见过自己丈夫刘邦的面。

在婚姻上,薄姬是个比吕后更不幸的女人。但是薄姬没有半点怨恨,她崇尚道学,有无为自静、顺其自然的思想,在后宫中,她凡事包容礼让,为人忠厚。

吕雉与戚夫人的宫闱斗争,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惨烈的一场,而戚夫人的结局之可怖,也是绝无仅有的。然而,吕雉虽然对戚夫人的报复如此残忍狠毒,但她对薄姬的态度却非常公正。这当然是因为薄姬为人小心谨慎,更是因为薄姬和她一样,没有得到丈夫刘邦应该给予的善待,吕雉觉得自己与薄姬多少有点同病相怜。正因为此,薄姬意外地得到了吕雉特别的恩遇:吕后将薄姬送往儿子刘恒的封地晋阳,不但让她母子团圆,更给予她“代王太后”的称号,使她成为大汉王朝仅次于吕雉的贵妇人。

随着薄姬一起来到代国的,还有她的弟弟薄昭和她的母亲魏媪。

薄姬多年来早已习惯了没有丈夫的日子,现在和所有的家人团聚,并且在儿子的封国上享受富贵,薄姬心中非常知足。刘恒年幼,薄姬作为代王太后,实际上就成了代国的主宰。但是薄姬并没有改变从前的行事作风,她每每教导刘恒说:“身为亲王,要处处克己谨慎,万事知足,感谢上苍厚赐。”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刘恒,刘恒一天天长大,从来没有惦记过那远在长安的皇位,而是在自己的封国善待百姓,无为而治,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而此时的汉王朝正需要这样一位皇帝,好像冥冥之中自有注定,薄姬一生的意义就是为汉朝养育了一个出色的皇帝。

汉文帝元年(前179年)闰九月,吕后去世已经有一年了,这一年,长安血雨腥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代国的封地晋阳却和往年一样宁静。秋风飒飒,迎接刘恒进京为帝的使者来到了代国。

这时的刘恒,已经做了十七年的亲王,时年二十四岁。他听完使者的话,一时间就呆住了,简直不能相信世上竟有这样的事。皇位对于他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他的母亲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