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即便以冀州之富,张颌的大戟士也只有千余人,不是袁绍不想扩大规模,实在是耗费太大了。
不差钱的袁绍,都被难住了,何况王羽和公孙瓒这对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的难兄难弟?
再考虑到短时间内,打造大量铁甲需要的工匠数量,足可以让一方诸侯感到眩晕了。也正因如此,当日的汉灵帝,以帝王之尊,依然郑而重之的把几百具上好的铁甲藏在了宝库里。
不用怀疑,在这个时代,这东西就是宝贝。
王羽搞的那支重骑兵,数目只有二百,骑手身上穿的也不是鱼鳞甲,而是逊色一筹的扎甲。战马的马铠,也没大戟士的马铠护持的那么全面。就这样,他还当做宝贝似的,出战的时候,根本没带在身边。
现在,让他弄上千具马铠来武装幽州骑兵,他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打仗,在士气、训练等主观因素之外,靠的就是甲坚兵利。没有甲,也可以在兵器上想办法,王羽也是用强弩的老手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也是个办法。
可这样一来,问题就又回到原点了。打造强弩的耗费比铁甲略低,但需要的人工却不比铁甲少多少,想在这上面做文章,和拼铁甲没啥区别,都属于军备竞赛的范畴。
所以,在正式作出决定之前,王羽要先全面了解领内的经济状况,因此,他必须得等糜竺、国渊、宫天这一干人到了,才能开始。
战争,说到底,拼的就是经济。
“……包括东莱、北海开设的几个新盐场在内,海盐产量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东海沿岸的盐场,九成都控制在了我军的手中。目前属下正在做的,主要是以各种手段,严厉打击那些不识大局的豪强,采取的是先礼后兵的方式……”
有糜家的分销渠道,再加上宫天这个熟门熟路的私盐贩子,青州的盐政已经正式上了轨道。虽然时间还短,未能彻底达成垄断,操控市面的盐价,但单就目前盐场的产出,收益已经相当丰厚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方面的收益将会越来越庞大,成为青州的支柱产业。
生产海盐的技术含量不高,所以,在盐政上,王羽采取的是按分工来分成的方式,糜家主要提供情报和分销渠道,生产纳入刺史府的统一管理,同时,刺史府还负责清除竞争对手。
卓见成效的盐政产生的利润,糜竺还看不在眼里,他更看重的是王羽在合作中表现出来的重视。明明白白,比例高达四成的分成,让他对未来也是充满信心。
当然,王羽的付出也不是没有回报的。
糜家的潜力,可不仅仅是做个分销商而已,他家的上万仆从中,有三成是各种工匠!
汉朝民间武风极盛,并不限制民间的武力。所以,当初王匡招募私兵的时候,能打造出一支强弩兵,强弩虽然是大杀器,但只要有钱,就能搞得到。
东海糜家的财力,比泰山王家要高出几倍,能打造兵甲的铁匠,足有八百之众,这批人被王羽一股脑的征用了,和王羽先前收集的铁匠一起,统一由新成立的将作监来管理。
屯田之处,这批工匠的主要生产力都放在农具上来,现在,随着屯田慢慢上了轨道,将作监的产出也重新转回了正轨。
当然,其效率离王羽期望的还相差甚远,月产的盔甲和强弩,不过十数具罢了,对拥兵两万的青州军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徐州的形势动荡不安,但却不影响士子们对青州纸的追捧……”糜家涉猎的产业极多,早在与王羽接洽之前,其家中就有懂得生产纸的技工,所以,王羽把这方面的任务也是全权交给了糜家兄弟负责。
“茶的收购,属下也进行了一部分,按照主公的指点,收购了大量劣茶,并且制成了茶砖的形势,不过,辽东那边一直没有消息,所以……”
在熟悉的商业领域内,糜竺的办事效率极高,王羽临行前交代的事情,他都办得差不多了。
听了一遍情况,王羽对青州目前的经济状况大致有了个谱。
除了对辽东的贸易之外,其他的一切都在朝着良好的轨道上运行着,不过,一切大多都还是个雏形,还不能指望以此来和冀州拼富。
想要解决军备上的难题,只能另出枢机了。好在,早在数月之前,他就有了一个想法,现在正好可以付诸实施了。
“子仲先生,纸的产量,还能进一步提高吗?”
“可以,”糜竺下意识的点点头,继而迟疑道:“不过,就算加上书院和刺史府的用度,现在的产量也已经犹有富余了,这纸保存不易,在全面推广出去之前,实不宜再扩大生产。”
“嗯。”王羽点点头,笑着解释道:“扩大生产不是为了往外卖,而是为了造盔甲。”
“什么?造盔甲?用纸?”糜竺等人都是大吃一惊,瞠目结舌的看着王羽,脑子里一片混乱,怎么都觉得是自己听错了。
然后,他们看到的,却是王羽很肯定的答道:“对,就是纸甲。”
第287章 集思广益
“能行吗?”
五月,青州刺史府内,这个句式成了流行词。
但凡有一定身份的幕僚,闲暇时见面,略略寒暄几句之后,互相之间肯定要问上这么一句。
“这事儿啊,还真不好说,主公行事向来天马行空,他既然说的那么笃定,也许……”出于对王羽的信心,大多数人都是半信半疑,毕竟这一年多以来,主公已经完成了那么多奇迹了,也不多这一桩。
为了给自己的话找注脚,这些人还提出了证据:“别忘了,收降黄巾那会儿,主公可是带人从泰山顶上飞下来的!”
“那,不一样吧?”持疑者也没那么容易被说服,“用大风筝载人,说到底,算不上多新奇的东西,关键是要胆大,我家主公最出名的不就是豪胆无双么?可现在这个……终究还是不成的吧?”
“成不成,光靠说嘴有什么用?等东西做出来了,自己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说的也是。不过,用纸造铠甲这种事,实在让人摸不清头绪,也不知主公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
“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有什么可奇怪的?说起来,改良后的青州纸,不也是主公亲自制作的吗?当时幕府诸君本待以君侯的名字命名之,却被君侯推辞了,说是借助了众工匠之力,不能独居此功,故而才命名为青州纸。以主公的深谋远虑,说不定他早就……”
“有道理。”
类似的议论,在刺史府内随处可闻,王羽造纸甲的设想委实让众人惊讶了一番。
无论信或不信,众人讨论的也都不是纸甲的具体情况,而是从王羽的各种事迹中推断。这是儒家观念对世俗的影响之一,一个有能力的好人,做什么事都有道理;反之,则做什么都有问题。
这反应让王羽有些无奈。
如果可能的话,他更愿意对研发和生产过程完全保密,然后在战场出其不意的亮出王牌,打敌人个措手不及。
可问题是,别看他信心十足提出了纸甲的概念,但实际上,对纸甲的相关细节,他的了解不比别人多多少。所以,只能采取集思广益的方式。
纸甲在后世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
有人把纸甲捧到了天上去,认为纸甲制作简单,又便宜,而且防御力比铁甲还高,是一等一的神兵利器。
他们还举出了实例,南宋真德秀任泉州知州时,上枢密院的奏折称:“所有本寨军器都稍足备,但水军所需者纸甲。今本寨乃有铁甲百副,今当存留其半,而以五十副就本军换易纸甲。”
用一百副铁甲换五十具纸甲,如果不是有不为人知的内情,比如这位真大人的脑子有病之类的原因的话,那只能说明,纸甲确实比铁甲强了。
也有人对这装备不屑一顾,认为这玩意就是古代的贪官们为了从军费中上下其手,拿出来骗钱的名目。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也很符合华夏官僚的作风,更符合世人对‘纸’的认知。
一捅就破,才是纸的特性,形容什么东西脆弱,也会说是象用纸糊的一样。拿这东西做铠甲,纯属坑爹,别说跟铁甲比,就算是皮甲,也不可能相提并论的。
纸甲首现于唐朝中后期,风行于宋。以宋朝重文轻武近乎畸形的社会风气中,纸甲确实有可能是文人们吹捧出来的神兵利器,反正他们自己又不用披甲上阵,给武人用的东西,够便宜就行呗,结实不结实?很重要吗?
因为各种说法繁多,又自相矛盾,王羽不是考古学家,自然也没兴趣追究到底。
不过,当他得了蔡琰的提示,对蔡侯纸进行改良时,的确已经有了生产纸甲的想法。当时没有付诸实施,一是因为研发刚开始,纸的产量还有限;另外,他对纸甲的具体性能也没什么概念。
现在,为了抵挡冀州军装备,尤其是远程攻击力方面的优势,他不得不将此事提上了日程。
在具体制作之前,他先要验证纸甲的可行性。
“大家都看见了,觉得如何?”校场上,指指面前的三个人形靶子,王羽向一众心腹问道。
“嗯,似乎有点道理。”贾诩第一个走了上去,他一手捏着下巴,一手在靶子上来回摸索,眼睛亮亮的。
王羽采用的试验手段是分别用铁甲、皮甲,和一叠厚纸覆盖在稻草人上,然后分别在不同的距离上,用弓箭和强弩分别射击,根据射击的结果来验证这三种甲的防御力。
结果很有趣。
三十步的距离上,铁甲可以抵挡普通弓箭手的弓箭射击,却挡不了太史慈这种猛将的弓箭,也抵挡不了强弩;皮甲则什么都挡不住;而那一叠纸却跟铁甲一样,挡住了普通步弓的射击。
虽然箭矢最终还是射透了那一叠纸,但露出的那一丝锋芒,却远谈不上对纸后面的人造成伤害。
射击距离不断向远处延伸,五十步、八十步,一百步……
最终的结果,铁甲的性能是最好的。在五十步开外,铁甲就可以有效阻挡强弩的杀伤了;八十步之外,只要不是箭矢刚好从甲片缝隙中射进去,铁甲可以硬抗住强弩;百步外,强弩对铁甲的杀伤力近乎于无。
皮甲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