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强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第一强兵- 第7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比起青州的强势,西部同盟的问题要多得多。

首先就是董卓这个最大的障碍,这是个极大的难题,董卓的实力本来就比曹操更强,偏偏对曹操来说,光是搬开对方还不够,只有在解决对手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吸取到足够的好处来壮大自身,才能拥有和青州对抗的资本。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曹操做了很多努力,拉了很多盟友,这会造就进一步的麻烦——敌人消失后,若不能妥善处理与盟友的关系,很容易就反目成仇了。

青州同盟之前就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幽州大战之所以打的这么艰苦,同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这是个无法回避,又万分棘手的麻烦,解决麻烦需要的时间和资源都是很可观的。

于是,第三个重大问题浮出水面,那就是时间!若不能在王羽从幽州抽身之前,完成西部联盟的整合,曹操的努力就只能是徒劳而已。在这样的前提下,军师郭嘉对北疆大战的极度关注,就可以理解了。

最后的一方,也是未知性最高的一方,江东势力。

在三方势力之中,江东是最弱的,要不是孙策本身的霸气外露,军师周瑜的运筹如神,加上他的对手刘表显露出暮气,天下人根本就不会将其与王、曹两大势力并论,而是会将其当做刘焉、刘表那种影响不到天下大局的地方势力。

和曹操一样,孙策能否加入逐鹿中原的角逐,时间同样重要,只有在王羽抽身之前拿到最够的筹码,孙策才能拥有这个资格。

而相对曹操来说,孙策的对手无疑要难对付得多:拥有地方豪强全力支持,全力抵抗的刘表;以及势力在淮南根深蒂固,背后又有青州支持的袁术,哪边都不容易对付。

因为三大势力呈现出的一强两弱的现状,曹操和孙策也开始有了联合的倾向。

孙策在江夏激战之余,犹自不忘陈兵大江之畔,皆以牵制蠢蠢欲动的袁术,为曹操的东线减缓压力。曹操在和董卓全线激战,兵力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在亲自率兵解了宛城之围后,却还记挂着分兵攻打新野的张绣,以牵制刘表的兵力。

由此可见,北疆那场大战有多么重要,多么值得人关注,郭嘉拖着病体夙夜不眠,伫立中宵,只为早一刻收到北疆大战的情报,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天下,最终会怎样呢?”良久,有人发出了一声长叹,引得众人一片唏嘘,却没人能做出解答。

同时,书房内,曹操用一声叹息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争鼎天下,鹏举已占了先机,吾怕是难有作为了。”

曹操疲惫不堪的脸上,再添几分颓然神色,和日前接到居庸之战的战报,欣喜若狂的模样全然判若两人。

那时他的确很高兴,以他的眼光,当然能看得出,公孙瓒冒进会引发的一系列后果。如果和王羽易地而处,他很可能会做出全面收缩战线,放弃幽州,以易京为中心,扼守冀州北部战线的决策。

这是最稳妥的办法,因为青州军之前的布置,都是针对中路有幽州军配合的情况而设。现在公孙瓒惨败后,已经不再是助力,而是拖累,放在任何一个成熟的诸侯看来,都应该果断将其放弃,而非勉强去救。

别说救援行动风险很大,就算没有,救出一个桀骜不驯的盟友有什么好处呢?继续与其纠缠,耽误争夺中原的时间?

如果放弃幽州,北疆只需一名上将留守就可以了,于禁和徐晃都是不错的选择。少了一军,但在争夺中原,攻打洛阳的战事中,却可以借助吕布军之力,一增一减并不吃亏。

以骠骑军在北疆大战之初展示出的强悍战力,曹操没有半点把握守住洛阳,虽然他也和幕僚们商议出了一些应变之策,但那都是以失去洛阳以及兖州、豫州的领土为代价的。

若局势演变成那样,就算勉强从青州军的侵攻下撑下来,他还能再有什么作为呢?

所以,他一度很庆幸,直到王羽亲自领兵北上,引起了幽州的风云突变。

败麴义,驱齐周,两场大战打出了烈火铁骑的赫赫威名;

也不知道是不是王羽的战绩刺激了他的部将们。

先是太史慈大发神威,五百壮士涉冰夜袭,在鲍丘水畔以寡击众,击溃了幽燕之地鼎鼎大名的乌丸校尉阎柔;其后纪灵在飞狐道,用两千步卒挡住了骞曼率领的两万胡骑的猛攻;紧接着,代郡又传出了赵云出塞,横扫弹汗山的消息。

郭嘉等到的,正是这一连串的捷报,或者说是噩耗,曹操看过后,顿时受到了极为沉重的打击,说话时,语气中已经有绝望这种情绪在浮动。

第723章 郭嘉策谋

深深的看着面前这个自己称之为主,决意奉献全部忠诚的男人,郭嘉心中思潮起伏。

从各个方面来说,自己选择的这位主公,都是极为优秀的领袖。

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面前,对方展露出来的一面都是全然不同的。

在所有人面前,他展示出来的是强烈的自信和威严;如果面前只有文臣、幕僚,从他身上看到的,更多的将是纳谏的虚怀若谷,以及高瞻远瞩的先见之明;换成武将的话,那股子浓浓的魄力与霸气,加上宽和的气度,能得到耿直的武将们毫无保留的忠诚。

而对自己……

郭嘉相信,眼下,主公表露出的这副有些软弱的神态,除了自己之外,天下间不会有第二个人有机会看得到,至少在天下未定之前是这样没错。

身为君主,不被人揣摩透彻,只让特定的人看到特定的一面,是很基本的素质,所谓的天威难测,就是如此。

袁绍发迹之前,在这方面也表现得很不错,所以才有那么好的名声。不过,自家主公在隐藏自己真实性情的同时,还能用表现出来的假象笼络臣下,就属于超越完美的范畴了。

做为当世最杰出的智者,郭嘉对自己的优、缺点都有着很全面的认知,对曹操的心思也是洞若观火,但不得不承认,即便明知对方现在的神态有可能是刻意做出来的,他心底还是有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激烈情绪沛然而生。

就算是笼络,也是独一无二的笼络方式,曹操的做法满足了郭嘉的骄傲,这招示之以弱同样激起了他不服输的念头,可谓一举两得。

有念及此,郭嘉心里的疑惑也是更浓了。

天下群雄虽众,但相较于自家主公的完美,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袁绍、袁术权谋有余,失之于骄纵;孙策霸气有余,却有刚则易折之忧;刘备性情坚忍,擅长寻找机会,但那股子不择手段的劲头,却让有洁癖者如郭嘉不得不敬而远之。

至于刘表、刘焉之流,从头到脚都透着一股宗室公卿的腐朽气息;吕布、公孙瓒不过是单纯的武人;陶谦、张燕则胸无大志……

唯一令他感到疑惑的,只有王羽!

曹操在年轻时代就被许子将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起兵后,众多名士纷纷来投,其后也是一见倾心,忠贞不二,可见其作为君主的魅力和能力。

而王羽……

在他身上能看到吕布、公孙瓒的勇武、豪爽;能看到孙策那种与生俱来的霸气与魄力;在权谋方面,他虽然不擅长运用,但袁绍等诸多老谋深算的阴谋家设下的计谋却每每被他窥破,可见他在这方面也不是一无所知。

再加上类似陶谦、张燕那不合时宜的仁慈,对个人权力的漫不经意,以及和刘备有些相似的,那股子草根身上特有的坚忍不拔……

郭嘉也不知该如何置评。

或许借用青州人自己的评价会比较贴切——望之不似人主!

这是诸葛亮屡次无语之后的经典吐槽,郭嘉通过各种渠道得知后,也是深以为然,对那位比自己更年轻的智者深感钦佩。

按照常理,人的性格和气质应该和经历有关,王羽身上君主的气质不足,可以归结为他从前受的教育和经历,但这样一来,他那完整而独特施政理念就无从解释了。

郭嘉将王羽的资料翻阅过无数遍,可任凭他想破头,也想不出,这么复杂的个性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同样的,任凭他搜索过记忆中每一个角落,参考借鉴历史上每一个有记录的典故,他也无法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为何这么一个没有枭雄气质的人,在争鼎天下的过程中,却比任何一个人表现得都更完美。

那位少年冠军侯,就是这么个颠覆人生观的存在。

自家主公在看人、识人方面已经很了不起了,更有荀彧这样的人才记录本帮忙,但在搜寻人才方面,还是落了下风。

主公不止一次当众叹息,青州良将何其多也,固然有借此鞭策群臣的想法,但未尝不是真情流露。

夏侯渊也是曹军中有数的大将,可独当一面却完全不能让人放心,就是一个诈败的战术而已,只要成建制的退下来,就算是成功,结果他生生的让人给打成了溃败,两万大军只剩了三五千残兵。

再看人家青州的……

太史慈把牵制战打成了击溃战,阎柔、齐周虽然逃得性命,但蹋顿却被吓得不轻,一直等到新年过完,他还在土垠裹足不前,两万铁骑,四万大军硬是被太史慈的五百水军给吓住了。

赵云更是了不得,十天扫平冀北,生擒王门,出塞后更是在十几万鲜卑大军的包围下进退自如,然后还抽冷子狠狠捅了对方一刀。

疾风骑兵出塞,并没有详实的情报反馈回来,当地的探子只是提供了一些相关的迹象,连赵云是否真的出塞都不能确定。

但郭嘉何等样人?论起见微知著的本事,遍数当世,能与他并肩的人也是一只手就能数过来,推测出事实的真相又有何难?

就连在袁术手下光有资历,没什么建树的纪灵,也在飞狐要塞男人了一把,硬是将两万胡骑的偷袭给挡住了。

再联想一下王羽收罗人才的方式,郭嘉一时间也有点心虚气喘,骠骑名录?蒙谁呢啊!

有见及此,郭嘉对曹操此刻的心情也是感同身受。不过他不打算说什么主公勿忧的空话,而是如实说道:“青州占了先机,这一点已是毋庸置疑,现在的形势也确实很糟糕,但光发愁是没用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