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拿破仑时代- 第1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麦迪逊援用拿破仑的诺言,曾于1811 年2 月2 日要求英国取消“枢密院令”。
在舆论的压力下,伦敦的内阁于1812 年4 月21 日同意了这个要求,只要证
明皇帝已经废除了他的各项敕令。于是马雷作出了一个相应的决定,并把这
一决定的日期倒填成1811 年4 月28 日,惊讶不止的英国人便决定于6 月23
日实行。然而这太晚了。6 月19 日,麦迪逊借口“强迫征募”问题总是悬而
不决,已对英宣战。
封锁总是可以用来达到好几种目的。在十八世纪,英国人主要是用封锁
来发财致富;在今天,封锁的目的主要是摧毁敌方的军事力量。拿破仑的封

锁是处在这两者之间的过渡阶段。它预示了封锁的发展前途,因为它力图粉
碎英国的抵抗。但是它也保留着许多过去的东西。因为它企图通过重商主义
的曲折道路来达到目的,即想要榨取敌人的黄金,而不是想饿死敌人。这样
减轻了封锁的作用,使它不能立即见效,何况英国舰队控制了海洋,要使封
锁取得决定性的效果,就需要或多或少不以皇帝意志为转移的那些情况的配
合。然而,封锁也不是完全无用的,归根结蒂,它的成功要靠大军,而没有
人能预见到大军的覆灭指日可待。拯救英国的不是自由经济的“自然规律”,
而是俄国的冬天。

第五章 俄罗斯战役的准备过程(1811—1812 年)
亚历山大知道,从提尔西特会晤以来,尤其是从1809 年的战役以来,他
的态度总有一天必然将引起同拿破仑的冲突,因为他切望同拿破仑争夺大陆
霸权,至少想争夺东方霸权。皇帝则经过一定时间才相信竟然有人敢藐视他。
1810 年12 月31 日沙皇颁布诏令以后,皇帝决心了结这种情况;沙皇应该被
降到附庸的地位;如果沙皇抗拒,就把他赶到亚洲去,他在欧洲的最富庶各
省应并入大帝国。
有人曾责备拿破仑从事这项冒险危害了法国真正的民族利益;可是,至
少从1803 年以来,民族利益问题已经不在他心上;他心目中只有大陆的和世
界的霸权问题。大陆体系可从容许有一些“同盟国”,但并不赋予它们真实
的独立地位,更不容忍它们“造反”。在罗马被征服以后,皇帝的帝国之梦
势必转向君士坦丁堡,而要想夺取君士坦丁堡,首先就要消灭沙皇的实力;
大陆封锁为这个新方案提供了具体的理由:亚历山大既然破坏了封锁,这个
新方案就势在必行,而亚历山大的失败将使法国能从英国手中夺回地中海东
部沿岸各国的市场。拿破仑毫不掩饰,这是他所筹划过的最危险的战役:怎
么可能忘却查理十二①曾经冒过这个危险,并且在俄罗斯遭到失败?据说,在
他下定决心以前,他曾有三天彻夜不眠。既然他自己的意志本身就是目的,
那么他就不能后退;正如他在离开巴黎时直截了当地说过,他要“干开了,
就一干到底”。
一、1811 年的警报
在若干月的长时间里,拿破仑专心致力于解决把五十万军队调到俄国边
境的困难,这就需要拥有大规模的运输工具、大量的给养和相应数量的经费。
1811 年适龄应征入伍的新兵已经征召完毕,并且已经到新兵训练站;从一月
底开始,拿破仑着手加强德意志各邦的军队,陆续扩充这些部队,使一个兵
团扩成两个兵团,组成了一些新的兵团,运送去了武器和装备,修建了一些
辎重仓库。尽管他采取了种种保密措施,他一点也不能瞒过车尔尼舍夫和涅
谢尔罗杰的间谍。亚历山大如果抢先发动进攻,他就能突然袭击正在集中的
法军,把战争推进到德意志去,而掩护俄国的安全。但是,亚历山大敢不敢
这样做?
在1811 年年初,亚历山大曾有此意。他的财政陷于窘境,赤字高达一亿
卢布,纸币贬值了六分之五;但是,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从来没有由于类似的
困难而迟疑不决过。二十四万俄军编成两个方面军,他们对抗的只有五万六
千华沙大公国的军队和四万六千法国军队,这些法国部队距俄国边境相当遥
远而且分散;在三月间,俄国多瑙河方面军的九个师有五个师被调过来;处
处可以看到部队逐日开向华沙大公国的边境。但是,如果说波尼亚托夫斯基
为拿破仑提供了赶紧调兵遣将的时间的话,亚历山大却并未感到对自己的打
算确有把握。因此,在1 月8 日他又对恰尔托雷斯基(他由于需要金钱而对
亚历山大感恩戴德)提出要求:恰尔托雷斯基应把波兰人拉到俄国一边,俄
① 查理十二(1682—1718 年)从1697 年起继位为瑞典国王,称雄北欧,进攻俄国,于1709 年被沙皇彼得
一世战败于乌克兰的波尔塔瓦。——译者

国军队就可以不打一枪地进驻奥得河畔,这样就可以决定普鲁士人投入反法
战争。这位亲王于是又一次指出:如果要想赢得他的同胞们的拥护,沙皇至
少应该正式承诺重建波兰王国,明确规定王国的边界,并且接受1791 年的宪
法。亚历山大只答应把俄占波兰各省,如果可能的话,再加上加里西亚,给
波兰王国;至于王国的内部制度,亚历山大只允许自治,而不提宪法。
在这期间,亚历山大瞒着鲁缅佐夫(因为他反对战争并且总是倾向同拿
破仑和解),而展开秘密外交,对瑞典、普鲁士特别是对奥地利进行了试探;
2 月13 日,他向梅特涅建议把多瑙河两公国给奥地利。这些试探都没有取得
成果。恰尔托雷斯基不得不承认波兰人不愿背叛法国皇帝;梅特涅拒绝了沙
皇许诺的礼物。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买到一份由艾斯曼纳尔伪造的尚帕尼的
备忘录,其中的结论是要消灭普鲁士的存在,这位国王惶恐不安,以致在5
月间哈登堡向法国提议结成联盟。变成了瑞典摄政王的贝尔纳多特正在寻求
补助金,他指望从他的祖国获得一笔钱;他向拿破仑新派来的大使阿尔基埃
提出,他准备派出五万人组成的一支部队参加对俄作战,条件是把挪威让给
瑞典。此外,来自许多不同国度的法国皇帝的敌人也开始向沙皇左右汇集,
如果说,其中主张先发制人采取进攻者大有人在的话,尤其是阿姆费尔特,
但是反对发动进攻者也不乏其人。普鲁士人法尔建议,在德维纳河①与第聂伯
河之间深挖战壕,以便从侧翼攻击向莫斯科挺进的法国大军。当时还没有决
定实行有秩序的撤退;但是已经决定放弃采取攻势,军队都就地据守。
科兰古什么也没有察觉出来。相反地,波兰人感到惊恐不安:波尼亚托
夫斯基派了一个副官去见拿破仑,继之在去参加罗马王的洗礼途中,他向德
累斯顿政府发出了警报。达武起初还不相信,后来在事实面前就相信了。在
整个4 月里,皇帝经常保持警惕状态;从15 日到17 日,在罗马王诞生之后
的庆祝活动中,他采取了很多项军事措施:已经动员的波兰军在一得到战争
警报信号时,应立即撤出大公国,而在奥得河上同达武与萨克森军汇集起来。
尚帕尼可能是要对这次意外事件负责而被撤职,由马雷接替他;拿破仑下令
同普鲁士、瑞典、土耳其进行谈判;他本人亲自同施瓦岑贝格谈判结成联盟
的问题。五月间,消息又变成都是令人安心的。鲁缅佐夫确曾获准重开谈判,
以便为奥耳登堡公爵取得补偿,希望能将华沙大公国的部分土地割让给他;
他本人和他的主上都不曾明白说出,但是皇帝一听就明白,于是斩钉截铁地
予以拒绝。然而,彼此仍在继续争论,又一次建议把埃尔富特给这位公爵,
而给俄国的是上一年提议的关于波兰的条约;沙皇的回答是一些不满的怨
言,而没有具体摆出自己的要求。6 月5 日科兰古回到巴黎,立即受到拿破
仑的接见;科兰古愿意保证亚历山大的忠诚,要求对亚历山大提出一些合理
的建议。接替科兰古大使职务的洛里斯顿也使拿破仑确信亚历山大仍然是爱
好和平的。然而,科兰古也指出,亚历山大一旦受到攻击而决定把俄军向后
撤退,把法国大军吸引到无边无际的大平原上,在那里严冬就会消灭大军。
皇帝回答说:“打一场漂亮的胜仗就会使你的朋友亚历山大清醒过来。”这
两个敌手在争取时间这一点上似乎取得了一致看法,一个是要完成准备工
作,另一个是要争取同盟国,这些国家到现在为止仍采取回避态度;这两个
人都同样坚决要迫使对手投降。拿破仑并不排除对手有不战而降的可能,但
是他迫不及待;8 月15 日,他对库里亚金大发雷霆,过了不久,他就确定到
① 德维纳河即今拉脱维亚的道格瓦河。——译者

1812 年6 月发动战争。
亚历山大的消息比较灵通。涅谢尔罗杰和车尔尼舍夫长时期以来已经收
买了法国陆军部的一些雇员。塔列朗向此二人的君主沙皇要钱,对此二人频
频出谋献策;正是塔列朗提示了把多瑙河两公国送给奥地利;塔列朗一再坚
持认为俄国必须同土耳其媾和,并且应同贝尔纳多特取得协议。科兰古本人
也不拒绝塔列朗的意见,而涅谢尔罗杰写道,塔列朗的所作所为“足以证实
他不负路易斯(即指亚历山大)对他的信任”。塔列朗还向俄国人建议采取
守势,而避免先把战争推进到德意志,以便能以被压迫、奴役的欧洲的捍卫
者的姿态出现。亚历山大的奸诈狡猾使他扮演这样的角色非常合适,而在外
交竞技中,拿破仑或许由于冲昏头脑,或许由于漫不经心,以致让亚历山大
连赢数局,占了上风。
二、外交活动与大军的推进
普鲁士起初给俄国一些希望。拿破仑对普鲁士国王的善意置之不理,7
月16 日国王决心谋求沙皇的援助;他派遣了沙恩霍斯特到沙皇那里去,10
月17 日签订了军事协定;在这段时间里,普鲁士尽其所能地动员军队。主战
派又活跃起来。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