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兴汉- 第2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谴游醇涠希沂钟姓攵孕浴<由蠚i流铭从小在扬州长大,在父亲许昌出事之前也算得上一个大族,自然对扬州了解更加详细。

“本相东征,本不惧孙权,取胜自然不在话下。只是不想消耗太多,以防曹操趁机南下,所以如果能够从内部……”

“主公真是英明!流铭一定知无不言,知无不言。”

“嗯,那你说说,如果本相东征,有哪些扬州家族可以值得拉拢或者争取的。就算不能站出来支持本相,私底下分散一下孙权的力量也是好的。”

“属下明白。那属下就啰嗦几句……要说这江东,陆、顾、张……这其中陆家自不必说多说,主公的妹夫陆伯言如今是陆家的头面人物,前庐江太守陆康嫡子陆绩尚年幼……不过相信主公也知道,你这位妹夫如今在江东可是过得不怎么如意啊。”

刘琮问这扬州有哪些人可以利用,可以分化,歩流铭自然第一个想起了陆逊,而事实上,孙权因为陆逊是刘琮妹夫的缘故,自曹操从合肥回师对付刘琮之后,陆逊就被削去官爵,只是鲁肃不忍心大才埋没才留在自己身边做了主薄。

在歩流铭看来,孙权既然将陆逊往外推,刘琮就应该极力争取。关于陆逊的事情,锦衣卫也时常有汇报,不过大部分是过滤过的,刘雯对于潜伏在江东的锦衣卫还是施加了影响。因而刘琮听到的大部分是关于夫妻二人正面的消息。

歩流铭这么一提醒,刘琮倒是觉得陆逊的确可以争取,不过为了自己的妹妹刘雯,为了陆逊。在正式开战之前,这事还是谨慎为妙。

“嗯,你接着说。”

“第二个嘛……就是孙绍!”

“孙绍?”

“没错,他是孙策之子。当初孙策被我重创,但不久身亡此事太过蹊跷。连我这个当事人都以为是孙策将计就计蒙骗于我。主公,试想下,连我都感觉孙策死的蹊跷。那孙绍必定也会怀疑,加上前几年,周瑜在并没有战事的情况,突然病死在柴桑。

主公,流铭愿意先行潜回扬州,散布一些关于孙策和周瑜死于非命的谣言,想必那孙权必定会对孙绍加以防范,而孙绍自然不必他人提醒……如果能够让他们叔侄反目,主公大军未行,江东必定会先陷入内乱!”

“不错,孙策之死确实可以大做文章,不过无需你亲自去实施,你只要将更多的细节交代给锦衣卫,相信锦衣卫能够办好此事。”

“多谢主公,孙权以及孙氏一族杀了家父,为了报仇,流铭死不足惜!”

—》文—“此事从长计议,你接着说。”

—》人—“主公,还有一人可以争取。”

—》书—“何人?”

—》屋—“尚书令之兄!”

“诸葛瑾?”

“正是!虽然诸葛瑾仕孙氏在先。但主公与孔明先生既是姻亲,又是主仆关系。而且孔明先生备受主公信任,相信孔明先生也寄希望于主公一统华夏。

既然孔明先生同意主公东征,必定认为主公能够取胜。如此一来,其兄长便会处于尴尬的境地。不如主公请孔明先生出面,直接让其兄效力主公……”

“此时恐怕不易……”不得不说,歩流铭的意见还是十分给力的。诸葛亮现在已经相当于刘琮的大管家了。有朝一日刘琮若是登基,诸葛亮必定位列三公,甚至丞相。而兄弟二人各为其主在历史上也不少见。何况诸葛瑾不比陆逊,在孙权集团还是受重视的。如果能够争取过来,也算是卸了孙权的翅膀。

“主公,事在人为。主公可请孔明先生出面,能够争取自然好。不能争取也算是给了孔明先生面子,他日兵戎相见也不至于尴尬!”

“这倒也是!嗯,你接着说……”刘琮也没想到,看来这歩流铭虽然人在襄阳,对江东确实是了如指掌啊。

“张昭!”歩流铭这回只说了两个字。

“张昭?”刘琮一脸的疑惑。

“没错,这张子布原本是徐州人,为躲避战火,而举家南迁至扬州。孙策起兵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张昭。可以说,扬州百姓可能不知孙权为谁,但一定知晓张昭,可见其在江东的名望……

不过此人有一个特点,或者说有自知之明,却十分不喜欢战争。每每有战事起,张昭都是主和派。无论孙策在时,还是周瑜领兵,张昭始终以为,扬州终究是汉室扬州。孙氏虽然有才而居之,但理应顺应天命,与朝廷议和。

如今主公拥立天子,若是以天子名义收复扬州。这张昭只怕还是力荐孙权服从主公。主公只需派人将主公与曹操缔结和约的内情告知,并向天下人展示匡扶汉室之决心。主公兴雄兵之时必定是张昭、孙权失和之际!”

刘琮听罢,心中暗叹,尽管自己早有准备,现在看来还是小看了歩流铭啊,这江东四大家族,要是按照歩流铭的说法,可是能够争取到一两家中立,张昭之于孙权犹如当年荀彧之于曹操,又好比现在的诸葛之于自己。若是能够让君臣失和,孙权军中士气必定大受打击!

陆逊、诸葛瑾、张昭!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在江东也是颇有名望和才干的人,若是能够争取到其中的一两个,将来治理江东也会轻松许多啊。

大战在即,臣下倒戈必定会让孙权方寸大乱。若是孙绍在这个时候也来捣乱的话……再加上张昭在朝堂上的鼓噪……刘琮似乎看到了孙权气急败坏,众叛亲离的样子。

“嗯,看来你对江东确实十分熟悉,有你从旁协助,本相此次东征必定会胜算大增!”

第三百六十三章 刘繇后人

召见歩流铭,刘琮可谓收获颇丰,而歩流铭也因为刘琮即将东征而跃跃欲试!在家中思考几日之后,便又前来拜见刘琮。

“主公东征在即,流铭自知统兵和谋略方面都不如主公麾下的猛将、智囊。流铭想先行潜回扬州,一方面替主公联络江东对孙氏不满的人士,一方面寻找自己失散的亲属!”

“你有此意甚好,不过你要记住,切不可轻举妄动。复仇之事自有本相替你做主。他日兵临城下,那孙氏一族便交由你处置!在江东遇到什么困难就去找锦衣卫。具体的联络方法,你去找一找黄统领……”

“流铭在此先行谢过主公。请主公放心,流铭一定竭尽全力摸清江东的情况为主公东征提供详尽的情报!”

“你要去本相自然支持你,不过你的家眷还是留在襄阳比较好。毕竟太尉大人与你也算是远亲,而你此行可谓是凶险万分!就算万一有个什么意外,也有人照顾不是?”

“多谢主公!”不是刘琮乌鸦嘴,这时代,信息闭塞,想要搞到敌人详细的情报,一般都要派出不少细作。而如果对手警觉一些的话,大部分细作都可能暴露。一旦暴露身份,自然凶多吉少。而歩流铭的身手却是无法与锦衣卫相比。

刘琮最后给了歩流铭五十斤黄金,让其以商人的身份逐渐进入江东。在送走歩流铭之后,黄权又求见。黄权自从一年多前在许昌郊外受伤,在襄阳静养了八个月,如今又是生龙活虎。刘琮要东征,他这个锦衣卫的头头自然要先动起来。

“主公,刘铄、刘尚已经抵达襄阳。”黄权此前两个月奉命带领锦衣卫在江东寻找另外一个曾经的诸侯,汉室宗亲刘繇的后代。可惜长子已经病逝,只找到刘铄、刘尚。刘琮这个时候让他们来襄阳,自然还是针对孙权。

因为他们的父亲刘繇就曾经是扬州牧!刘繇(yóu),字正礼。东莱牟平(今山东牟平)人。东汉末年人物,汉室宗亲。

最初被推举为孝廉,任郎中。授任下邑长,因拒郡守请托而弃官。后辟司空掾,除侍御史,因战乱而不到任,避居于淮浦。诏书任命其为扬州刺史。先后与袁术、孙策战,朝廷加其为扬州牧、振武将军,但最终还是败归丹徒。

别看孙策早死,他可是留下不少债!这次刘琮找来刘繇的两个儿子,自然是想让他们跟歩流铭一样向江东孙氏讨债。

刘繇是汉朝皇室的远亲(齐悼惠王刘肥之孙牟平侯刘渫的后代,19岁时因为堂叔刘韪被盗匪所劫持为人质,刘繇为搭救其堂叔,结集十多人混进贼窝,趁隙将盗匪头目斩首成功救出堂叔后而出名。由于其表现深受乡民爱戴,因而推举其为孝廉,拜郎中。

后来迁任下邑长,因为拒绝权贵的请托而弃职逃离。又被州里征辟,巡行至济南,济南相是中常侍之子,刘繇发现他贪赃枉法,于是立即将其奏免。平原人陶丘洪想要让刺史举其为茂才,刺史说:“去年已经举荐了公山(刘繇兄刘岱),怎么现在又要举荐正礼(刘繇表字)呢?”

陶丘洪说道:“如果使君您举荐公山在前,提拔正礼于后,这正是所谓的在长途中驾驭二龙,使千里马驰骋,这难道不可以吗!”可见刘繇之才并不输给其兄刘岱。

不久刘繇就被司空府征辟为掾属,除任侍御史,刘繇都未到任,转而避乱淮浦。

兴平元年,朝廷命刘繇继陈温为扬州刺史。本来扬州刺史的驻地在寿春,但当时政局混乱,淮南一带已是袁术的势力范围,于是刘繇只好撤到曲阿(今江苏省丹阳市)。

当时曲阿为孙策的舅舅吴景的势力,由于吴景与袁术关系不错,所以与孙策的表兄孙贲一起弹压刘繇,将刘繇赶走。之后袁术自命扬州刺史,并且与吴景、孙贲合攻张英、樊能。双方胜负难分,处于胶着状态。不久,朝廷加刘繇为扬州牧、振武将军,刘繇拥众数万。

建安元年,刘繇命张英、樊能与东渡而来的孙策军对抗,但是不敌孙策的大军而败。之后刘繇率领同乡的太史慈与孙策对抗,但也因中计而大败,太史慈被孙策俘虏转投靠孙策。

这也是刘繇命运的转折点,众所周知,太史慈之勇猛在当时并不输给孙策,甚至与荆州甘宁、刘磐等人也是不相上下。如果太史慈没有投降孙策,后来刘繇兵败时,至少也能够在他的护送下逃离扬州。当然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如果!

大败之后的刘繇接受许劭的建议逃到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县一带)投靠刘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