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大赦天下,宣布“天下现禁囚徒,死罪从流,流罪以下一切放免”。正在流放途中的李白得到赦免后,立即乘船东归与家人团聚,起身时写下了《早发白帝城》的千古绝唱。
朝廷的日子不好过,叛军更是乱得厉害。就在这一年,安禄山的老搭档史思明杀死了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攻占洛阳后,他有样学样地当起了“大燕皇帝”。
大抵在同一个时间,朝廷的大赦让李白从东面离开了当时的巴蜀,而政府的无能却使杜甫不得不丢弃不能糊口的官职从北面进入没有受到叛军祸害的四川谋求一条生路。
此时此刻的杜甫是一个逃难之中的诗人,生活自然是凄苦的,更惨的是,他连个遮风避雨的房子也没有,只得投亲靠友,寄人篱下。直到第二年,也就是公元760年,苦命的杜甫才在四川成都有了自己的所谓的家,那是建在西郊浣花溪畔的几间简陋草房,每逢下雨,则“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处境之苦可想而知。可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下,我们的诗人杜甫写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眼前何时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伟大诗句。
令人欣慰的是,不久,杜甫的老友高适从军界转到政界来四川担任彭州刺史(后转蜀州刺史),给他的窘困生活带来一些转机。实事求是地说,虽然高适对在政治上无意中站错队的李白有些无情无义,落井下石,他对杜甫还是不错的,不仅寄诗问讯,还时常馈赠衣食。正是朋友间的友谊重新激起了高适那因为身居高位而即将罄尽的才华,写出了《人日寄杜二拾遗》这首非常打动人心的诗歌,杜甫读之竟至“泪洒行间,读终篇末”。
公元761年,在李光弼的打击下,史思明屡战屡败,更糟的是后院起了火,最终,他步了好哥们、老搭档安禄山的后尘,也被儿子杀死了,他的儿子名叫史朝义,这是安史叛军的最后一个“大佬”。
从某种意义上说,史思明比安禄山幸运,因为他和大诗人王维死在同一年。虽然后世总是把李白和杜甫并列为唐诗两大巨星,但在他们生活的时代,和李白齐名的不是杜甫(杜甫是后来居上的),而是王维。王维生前担任的最后一个职位是尚书右丞,对于文人来说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官职啦,这也是他被后人称为王右丞的原因。虽然是被迫的,但王维确实背叛过大唐王朝,然而却因为有一个好兄弟而保住了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得以悠哉游哉、安逸轻松地在“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准隐士状态下度过了余生,而同为大诗人的李白之晚年却要惨淡清苦得多。
晚年的李白可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虽然上次从军无意之中站错了队,犯了一个几乎致命的天大错误,但他自知没有辜负过大唐,所以又动了北上临淮从军报国的念头,无奈岁数不饶人,走到半路就因病返回了。之后,李白一直客居在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著名书法家)家中,不幸在第二年的一个月夜因病辞世。
一直思念着李白的杜甫这时正在西川节度使兼成都尹的严武身边任职。严武是杜甫好友严挺之的儿子,对他非常照顾,并且给皇帝上表举荐他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杜甫因此而被称为杜工部)。严武镇守西川的日子,是杜甫晚年最快乐的时光,“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恰好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
严武奉代宗皇帝之命(这时,玄宗和肃宗已先后驾崩)入朝公干时,杜甫北上为他送行,二人直到百里之外的绵州(今四川绵阳),才恋恋不舍地分手。意想不到的是,严武走了没有几天,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就在成都城内发动了叛乱,妄想自立为王。回不了家的杜甫只得流亡东川的梓州(今四川三台)去投靠与自己友善的汉中王。
不久,徐知道被暂代西川节度使的高适击溃,随即被自己的部将李忠厚杀死。徐知道叛乱的时间虽不长,成都却受了很大的骚扰,混乱的状况并不下于安史乱中的长安与洛阳。
公元763年初,在郭子仪和李光弼的联合进攻之下,屡遭败绩、穷途末路的史朝义自缢而死,历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在梓州的杜甫又惊又喜,脱口吟唱出那首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安史之乱”逐渐尘埃落定,大唐王朝幸运地得以延续,尽管再也回不到往日的繁荣富强。杜甫、高适、岑参等诗人们的人生之路也还要继续走下去,无论前边是晴天丽日,还是凄风苦雨……
第55章 唐太宗的好色记录
近年来影视上的帝王戏很热闹,有些虽一再强调尊重历史,仍脱不了“戏说”的俗套。就拿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大制作《贞观之治》和《贞观长歌》来说,过分溢美而歪曲史实的杜撰比比皆是,唐太宗被美化成十足完美的圣王,然而,真实的历史并不象剧作家描写的那么美好,有些事情甚至出乎人们的想象。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贞观之治”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他的一些劣迹也是明明白白写在历史上的,只不过后者的阴暗被前者的光明所掩盖而已。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兄李建成、弟李元吉之后,又马上将他们的儿子统统杀死,并公然纳元吉之妃为己妃,霸占弟媳妇。进入晚年时,他渐渐趋向奢侈腐化,不但修复隋炀帝的豪华宫室供自己享受,而且迷信占卜,痴迷丹药,竟在五十二岁时因服用所谓的长生丹而一命呜呼。
在此,我们暂且抛开唐太宗的骄奢愚昧,专门说说他的好色。
贞观之初,正值百废待举之时,唐太宗较少恋及女色,贞观五年以后,天下已趋大治,贪图享乐思想滋长,选美之举时有出现,故唐太宗一生曾罗致了不少美女,受其宠爱的也不在少数,在史书上留下名字的就有八个。
第一位是大杨妃,这位杨妃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最传奇之处莫过于以亡国公主身份,嫁予了新朝王子李世民,而这位新朝王子,还是她的表哥(李渊和杨广是表兄弟嘛)。这位杨妃应该是李世民晋封秦王后的第一位妃子,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一度想将其立为皇后,但群臣以她是隋炀帝之女而强烈反对,最后只得作罢。昭陵葬了一位杨妃,不知道是否就是这位杨妃。
第二位是阴妃,因为阴妃的儿子李佑谋反被诛,所以阴妃后来应该受到了株连,就销声灭迹了。
第三位是韦贵妃,她是李世民一度最爱的女人。据说韦妃有倾城之貌,绝世之才,所以得李世民宠爱,长久不衰,最奇的是,这位韦妃本来是有夫之妇,原来的丈夫是李珉,两人育有一女,后来李珉因为杨玄感造反被诛,韦氏因此没入官府,那时侯,李世民应该虚岁十六,和长孙成婚不久。老天对他们很是眷顾,韦氏没有被发配到任何地方,一直被囚在洛阳,直到李世民攻克洛阳,与她见面,李世民一见之下惊为天人,于是娶她入秦王府,与之缔结鸳盟。
第四位是燕妃,历史上记载不多,好象只写十三岁入秦王府后庭,也是才貌出众,后生有两位皇子。
第五位就是让李世民备受后世谴责,冒天下之大不韪迎娶的小杨妃。小杨妃原为齐王李元吉正妃,也算是名门之后。李世民与小杨妃的“艳史”,也成为无数小说家的最爱,无论是比较正规的《唐史演义》,还是鸳鸯蝴蝶派的《宫廷演义》都大事渲染,写得轰轰烈烈,爱恨缠绵。李世民娶杨氏入东宫,满朝之中居然没有人劝谏,这是否意味着他们的关系已经是半公开的秘密,或者说大臣们知道劝也无用呢。弑杀兄弟,是为不义,威逼父亲,是为不孝,屠杀子侄,是为不仁,强纳弟妇,是为不礼,但这些对李世民来说,好象都是小节了。
第六位,是谥号为贤妃的徐惠,据说她是个五月能言,八岁能诗的才女,因为敢于劝谏而受李世民尊敬宠爱,可能李世民在她身上看到了长孙皇后的影子。
第七位,就是那位不但做了女皇,而且自己造字取名的武曌,即武则天,她恐怕是第一个给李世民戴绿帽子的女人。唐太宗不仅具有招贤纳士的慧眼,对女色的鉴赏也属上乘,十四岁的武则天竟然使他禁不住啧啧赞叹:“美容止,美容止啊!”当天就封她为才人,属正五品。接着,太宗下旨召她侍寝,并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媚”。唐太宗常年膏梁厚味,沉湎女色,体内郁毒久积,武则天玉体洁白如胴,姿色艳丽,使他最终因缠绵床弟之事而引发背部恶疮。太子李治(就是后来即位的唐高宗)常常侍候病中的父亲,这样一来,唐高宗与武则天见面的机会就频繁起来。唐太宗久病不起,武则天饥渴难忍,便与唐高宗常常秋波传情,两人年纪相似,眉来眼去,勾搭成奸,一代英主唐太宗竟然被儿子戴了绿帽子。
以上就是史书有记载的李世民身边的各位美眉(长孙皇后除外),其辉煌程度、传奇程度,似乎只有汉武帝可以媲美了,从这份记录来看,说李世民好色应该没有冤枉他。
第56章 杜甫是个好朋友
公元744年,四十三岁的李白和三十二岁的杜甫在当时的东都洛阳一见如故,结为挚友。
那时,受到唐玄宗冷落,被赐金放还的李白刚刚心灰意冷、满怀忧愤地离开了都城长安,而多次赴考落第的杜甫正在洛阳城内犹豫不绝,不知何去何从。两个天才诗人的偶然相逢像灿烂的阳光一样扫清了各自心头的阴霾,两颗纯真热切的心灵一同沐浴在友情的清泉净水之中。
他们惺惺相惜,平等交流,抒怀遣兴,评古论今,建立了深厚而真挚的友情。分手前,二人相约下次在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会面,之后一起访道求仙。
同年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