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时代的后期为中国社会创造了一个罕见的融合,即西方化、共产主义思想和中国的传统的融合。所有这一切都并存在了一起:资本主义式的拜金主义、中上层阶级的西方生活方式、发展中国家的新权威主义、对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所产生的自豪,以及中国受外国列强屈辱的百年历史所引发的民族主义。能从这些要素中产生新的中国文化吗?对于中国人来说21世纪会有什么样憧憬?这些憧憬对世界将会意味着什么?
第25章 邓的经济遗产:在一条把中国引向强大的路上
■从一个弱者变为巨龙
在毛实行计划经济的1/4世纪中(1952~1976),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远远地落后于韩国、台湾地区、新加坡和香港地区。更为严重的是,毛时代的经济增长完全依靠提高资源投入,这种投入越来越失去效益。要素生产率,即劳动时间和资本投入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每年平均下降0。8%。经济面临崩溃的危险。
这种现象在邓的时代(1978~1997)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中国成为亚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国民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在生产率增长方面创造了世界记录。它的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2。2%,而韩国为1。5%,日本是0。66%,美国是0。38%。78这种生产率的增长自然是建立在毛的没有效益的经济增长背景下的。
解释这个经济奇迹是很容易的,邓领导中国一步一步地从计划经济中走出来,使中国人巨大的潜力得以释放。他还给了农民劳动的动力,不但在农村,而且也在城市为几百万人提供了个体经营和“发财”的机会。中国的经济增长是爆炸性的,它又重新成为一条巨龙。
根据官方统计,在邓时期的20年中,中国经济每年平均增长9。9%。中国以及西方的经济学家认为这个增长数据夸大了,世界银行警告说,价格上涨的因素没有考虑在内,实际增长率应该比现在低1。2%,这样年增长率为8。5%。
不论真正的增长率应该统计为多少,那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中国在邓时期的发展是极其巨大的。谁在邓时期经常访问中国,他就会亲身体验到这种巨大的发展,不论是沿海各省,西部地区,还是中国的内地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尽管沿海各省发展速度更快,奠定了更高的基础,但内陆许多地区的发展速度也是非常明显的。亚洲问题专家彼得。绍尔-拉图尔描述了中国内地省份之一新疆的情况,1995年10月,他访问了乌鲁木齐,中国最西北的省会城市。他1980年第一次去那里,当时觉得乌鲁木齐就像“一个由许多棚屋组成的巨大的居民区”。
他写道:“乌鲁木齐在15年内由简陋破烂的住所,由亚洲的贫民之都变成了干净的、非常现代化的拥有150万人口的大城市……我们这次住在豪华的‘假日皇冠酒店’,有便利的通讯和网络设备。红山上的大雄宝殿重新得到修复。清代灰塔扩建成了设备齐全的公园,供人们业余时间游玩。一个缆车把我们送到那里。在我们的眼前呈现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城市,修缮完好的居民区与苏联早期的平顶住宅形成了对照。四车道的沥青路四通八达,车辆交通形成规模。商店里各式各样的货物齐全。人们看上去营养丰富穿着体面。‘经济奇迹’这个词对乌鲁木齐来说是恰如其分的。不少共产党的宣传口号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消费品漂亮的宣传广告。为了表示向世界开放,官方的口号译成了英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我读起来都有些吃惊。”79
我也曾经有过与绍尔-拉图尔同样的经历。在乘车游览中国内地时,我不仅在省会城市,而且在偏僻地区都看到了生机勃勃的经济发展景象:建起了现代化的商店和住宅大楼,修筑了马路和高速公路,设立了经济开发区,办起了工厂。外来的访问者禁不住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官方统计的经济增长率或许是正确的。尽管从国家管理机关人员和市长们那里得到的统计数据是夸大的,他们自己想使其成为真正的“增长亮点”,尽管他们低估了真实的通货膨胀率,但从另一方面说,有些涉及私营企业和半私营企业的数据却被统计人员和相关机构遗漏了。
■贫困状况迅速减少
在邓时代根据官方的统计,中国人均收入的年增长率平均为8。5%,是世界平均增长水平的9倍。
1978年,即毛时代结束时,1/4的中国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下,按照抽象的经济术语讲就是在饥饿和疾病中艰难度日。到邓去世的1997年,绝对贫困人口所占比例下降到了不足6%。
邓的改革使2亿多人从绝对贫困中解救了出来。在人类历史上,如此众多的人在如此短暂的时间之内物资生活状况得到如此大的改善是从未有过的事。到90年代中期,中国的绝对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集中在几乎没有生存可能的农村贫困地区。随着国有企业人员的解雇以及农村流动人员进城,城市中也出现了绝对贫困人口。根据官方统计到2000年,中国的绝对贫困人口还有3%。
克服贫困最明显的时期是邓改革的初期到1984年,当时农村的集体化解体,乡镇工业迅速发展使得农民收入增加很快。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停滞不动。…》小说下栽+wRshU。CoM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