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部金融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是部金融史-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资本运作的角度讲,这么做也不是不可以。

问题是,协约国不这么认为。

英法美本是同种同源,算是老乡。有时候,老乡骗老乡还是比较方便的。

老乡认为,从美国财政部取得支持暂时不太可能了,变通的方法是向财团借贷,比如,摩根财团。

第一个冲向摩根财团的,是法国。

1914年8月,法国向摩根财团求助,要求贷款1亿美元,而且交给摩根财团价值600万美元的黄金。

白银战士布莱恩第一个跳了出来,反对!

8月10日,布莱恩忽悠国会立法禁止私有机构向交战国贷款,“筹集对外贷款的美国银行家会十分愿意通过报纸运用他们的影响力来支持获得贷款的国家的利益,而这些影响将会使我们维持中立变得更加艰难”。

坚持就是胜利,法国又转向花旗银行,而且玩起了花样。

法国驻美大使与花旗银行的罗根·L·法拉汉会晤了白银战士向布赖恩,除了表达对白银战士的敬意,法国大使还说明:法国贷款只是普通意义的银行信贷(credit),不是国家借债(loan)。

很多人说,是法国人在玩文字游戏,依靠credit和loan的字面差异获得了贷款,并忽悠布莱恩放弃了自己的立场。

这么说的人,大概还没睡醒。

文字游戏天天有人玩,想让一个政客放弃大是大非的政治立场,绝无可能。最终逼迫布莱恩放弃的,还是利益。

1914年,美国出口还要靠农产品支撑,7月德国还从新大陆进口了260万蒲式耳小麦,8月份却1个麦粒也没进口。威尔逊总统也被棉农逼的无路可走,不得不号召全国人民每人买一包棉花,据说威尔逊总统就带头弄了一包。

1914年,英军控制着北大西洋,我不买,您也别想卖给同盟国。白银战士向来代表农场主利益,协约国购买农产品是要挟布莱恩最好的接口。

不卖给同盟国,那您就卖给我吧,法国承诺白银战士,这笔借款的用途将全部用于购买美国商品,比如,粮食(农产品)

白银战士画外音:理想!又是我出卖你啊!

开头就好。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10月23日,花旗银行副总裁公开表态:“国际关系中,今后三四个月是美国金融业的关键时刻,如果我们允许(协约国)到其他国家购买,我们将在我们最需要和最佳的时机忽视了我们的贸易”。

言下之意,这生意我们不做,有人会做,最后吃亏的还是美利坚合众国。

接下来威尔逊总统的表态:“政府债券与商品购销借贷之间有明确的区别,前者是在公开市场上出售给投资者,后者是一国政府与美国商人之间的贸易债务…与交战国贸易是正确的”。

总统表态等于承认协约国借贷合法:金融机构可以对交战国融资,但不准以国家名义。掩耳盗铃而已!

继获得花旗银行1000万美元信贷后,法国政府在1915年3月获得了摩根财团5000万信贷额度;

1915年7月,摩根财团同时为俄国提供了4。75亿美元贷款,用于采购美国军需物资。

1915年10月,摩根财团又为英法两国提供了5亿美元贷款,但规定这些资金只能用于采购美国物资。

1917年,美国授信给协约国的信贷总额已达23亿美元,泰晤士报估计,协约国几乎一半的战争费用来自借贷,最大的债主是纽约金融市场。

……

与之相比,德国仅仅获得了2700万美元。

英国在不断向美国贷款的同时,在德国海外贸易航线上设置了很多水雷,就连从美国运往欧洲中立国的非禁品,特别是运往意大利和荷兰的粮食亦遭截获。

英国的解释是,这些物品有可能运往德国。

美国与德奥的直接贸易从1914年的1。7亿美元下降到1916年的115万美元,看着大批美国物资,德国只能望洋兴叹。

更为缺德的是,美国不但向协约国贷款,而且禁止德国搞潜艇战,1915年美国国务院照会德国大使:“德国政府若非立即宣布放弃其现时对客轮及商船所采取之袭击手段,则美国政府除断绝与德国政府之外交关系外,别无他途”。

此时的德国,兵力已经捉襟见肘,当然不愿意与美国决裂。

结果是,德国作出“沙塞克斯保证”,宣布停止潜艇战,当然,也断掉了自己最后的胜利希望。

德国的示好,并未换来美国回心转意。

摩根集团更加肆无忌惮,1916年开始在美国本土承销协约国国债。一年时间,摩根财团为英国在本土发行4笔价值总计9。5亿美元债券。

然而,1916年后协约国支付能力越来越弱,整个欧洲黄金已经不足35亿美元。如果协约国找不到一种方法支付美国人欠款,那么只能停止购买。

如果是这样,那美国只能是贸易缩减,生产则按级数大幅萎缩,接下来就是市场低靡、公司倒闭、金融衰败、资本过剩、失业率高企……

为了借款,美国政府的态度有了实质性的转变。

代表和平势力的白银战士布莱恩被排除出威尔逊政府,国务卿兰辛公开提出“借款‘不符合真正的中立精神’目前已不再适应形势的需要了,政府现在要做的就是怎样想出一种两妥的做法,事实上鼓励对交战国的商业信贷”。

从1914年夏天到美国参战的1917年4月以前,美国银团共向交战双方贷款21。6亿美元,其中21。24亿美元是流向协约国的,英国获得12。5亿美元、法国获6。4亿美元、俄国是1。07亿美元、日本是1。02亿美元,意大利也得到2。5干万美元。同时,美国金融界还从交战国回购了超过30亿美元的证券……

为了钱、为了经济、还是为了国人生命,美国都不可能站错队。

况且,德国对美政策也实在有点过火,明的不行就玩阴的,忽悠墨西哥对抗美国。1917年3月1日,德国拍发给墨西哥的一封密电被公开:若美墨之间爆发战争,德国将协助墨西哥取得美国南部领土。

当日,美国对德宣战,欧洲局部战争升级为第一次世界大战。

德国最后敢向美国叫板,是有充分根据的:美国参战的时候,陆军只有134544人,国民誉卫队也只有123605人,所以,德国才叫嚣“倘若威尔逊要打仗,就让他打吧!让他领教领教吧”。

没有想到,威尔逊带来的,不仅仅是士兵、战舰,还有对协约国无条件的100亿美元贷款。

战争中,无论胜利者还是失败者,在决战前夕其实都是强弩之末了,资金、战士都耗费的差不多了。

谁能拿出最后一个美元,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凭借世界第一的生产能力,美国迅速武装了一支美国海空军,战争结束时美国共有383艘舰艇在海军服役,到1918年底共生产3227架飞机。

这些力量投入到本已厮杀3年的欧洲战场,同盟国军事力量遭到了空前挑战。美军参战仅半年,德国的潜艇优势就被打破,当年11月协约国仅损失了28万吨排水量军舰,而4月这个数字是880万吨(不含美国)。

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和同盟国在巴黎凡尔赛宫签署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德国:我是如何“赖账”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未必意味着真输,同样,战胜也未必真赢。

谁才是真正的大赢家?

1919年6月巴黎和会,“让德国赔偿一切!”。

巴黎和会战胜国有很多,比如,中国。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遭受的耻辱自是不必多提,就连巴黎和会本身也非传说中列强的盛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未必意味着真输,同样,战胜也未必真赢。

谁才是真正的大赢家?

1920年1月20日,《凡尔赛和约》生效:德国必须割让八分之一领土、十分之一居民,最重要的还要赔偿协约国200亿金马克(首付)。

中国有句俗话“朋友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一战后,西方列强也是如此。

法国在一战中丧失大片领土,本土产业在战火中损失殆尽。

现在,胜利了。

法国不但希望通过战争赔款恢复经济,还想借机一举摧毁德国工业基础,消灭这个欧洲大陆宿敌,绝对不能给德国翻盘机会。

美、英可不这么想。

一战后,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精锐耗尽,还欠了美国一屁股债。对英国来说,法国历来就是欧洲大陆最强大的敌人。

百年战争殷鉴不远,法国与德国,前门拒狼,决不能后门进虎,决不能让法国在欧洲大陆一枝独秀!

美国人认为,决不能让英法继续领袖世界,战后全球格局将是美国的世界。由于法国坚持主导和谈,美国愤然拒绝出席会议。

不但如此,威尔逊总统就开始不断忽悠:“希望正义战胜,以及希望一个公正稳固的和平,公正对待所有人民和一切民族,确立他们不论强弱均有权在彼此平等的条件下享受自由的生活和公平原则”。

你不让我做主,就别想拿到一分钱!

为表示自己诚意,威尔逊公开承诺放弃对德战争赔款。

不要赔款,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要,美国建议:自己在一战中被德国潜艇击沉了很多舰船,为保证新大陆运输能力,美国要求没收德国所有舰船。当然,最后美国没收舰船的价值要比自身战争费用高出两倍。

鉴于美国退出和谈,1920年6月,英、法、比、意达成协议,要求德国赔款2690亿金马克(折合560亿美元),结果:2690亿金马克中,法国独得52%,英、意、比、日、希腊等国瓜分剩余份额。

法国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也仅是精神上的胜利。

用今天的语言,就是把德国全境都“招拍挂”,都开发成“宜居社区”、“亲水社区”,也卖不出这么多钱出来。

鉴于德国确实赔不出这么多钱,赔款委员会1921年1月继续巴黎继续集会,将战债降低为2260亿金马克。

2690亿还是2200亿,区别实在不是很大,反正都赔不起。

德国代表提出,自己只能赔500亿金马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