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句式、声韵基本上保持不变,或者是变化不大。另外,在江苏、浙江民歌中,也有《四大景》曲目。《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苏卷》(下)第1090—1092页收录的江苏省宜兴市《四大景》属于“马灯”歌舞曲。马灯,又名唱马灯、踩马灯。表演者将一用竹子扎成的马挂在身上,人站在中间,似跨马上,另有拉马者一人,推小车者一人,跟马者二人,都举着彩灯,绕着马灯穿行,边歌边舞,锣鼓伴衬,唱时有民间管弦乐器伴奏,有的地方骑马灯者是男扮女装的表演饶有风趣。《四大景》就是伴随着马灯表演的一首曲子该曲的歌词与琉球御座乐《四大景》的歌词基本相同,仅几个字稍有差异(见如下唱词中有·号处)。春色娇丽融和暖气喧,景物飘飘美堪怜。花开三月天,娇娆嫩蕊鲜。草萌芽,桃似火柳含烟,仕女王孙戏耍秋千。暗伤惨,春归两泪涟,愁锁两眉尖,蝴蝶儿对对穿花齐把两翅儿扇。清明赏禁园,和风吹牡丹,玉楼人酒醉杏花天。
其旋律与福建省惠安县北管的《四大景》较为接近,但节奏更为《;文;》舒展,旋律更《;人;》为优美,更多一《;书;》字多音,同样《;屋;》的旋律,在惠安北管《四大景》中是低八度的,宜兴《四大景》则高八度如“美堪怜”、“花开三月天”、“娇娆嫩蕊鲜”、“草萌芽桃似火柳含烟”、“暗伤惨,春归两泪涟,愁锁两眉尖”、“清明赏禁园,和风吹牡丹,玉楼人酒醉”等,都有高八度、低八度之差。《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苏卷》第1093、1094页,还收录了张仲樵根据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1736—1908)百本张抄本译谱的《四大景》,其唱词与宜兴市《四大景》唱词完全相同,旋律较为简炼朴实,在标题下还注明属于'玉娥郎'曲牌由此可以看出,属于'玉娥郎'曲牌的《四大景》在18世纪至20世纪初的形态特征。浙江省的《四大景》和《大四景》,见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浙江卷》第395、396页。但由于唱词的内容、词格与琉球御座乐《四大景》差异较大,用该旋律很难填进御座乐《四大景》的歌词来歌唱,所以,我们很难把浙江省的《四大景》、《大四景》作为御座乐《四大景》的源流来看待。在以上四首和琉球御座乐《四大景》关系较为密切的中国相关曲目中,惠安北管《四大景》与琉球御座乐《四大景》的关系更显紧密。其理由有二:一是曲调节奏鲜明、旋律较为简朴流畅,情绪更明朗,演唱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被琉球人接受。也许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所以,在日本冲绳御座乐复原研究会考察团于1997年1月来福建泉港区考察时,一听见这一曲目的演唱就喜欢上了它,将它当作琉球御座乐《四大景》的源流来看待,并且作为御座乐复原演奏会的常用曲目来演奏。二是北管盛行的泉港区山腰镇、峰尾镇等地,原为惠安县管辖地,同属明清时期与琉球交往的重要口岸泉州市,琉球王朝时期当地人主要食物的番薯就是从惠安传到琉球的。因此,北管曲目通过民间文化交流而传入琉球的可能性也是不可排除的。
附录一:琉球大事记
12世纪,琉球群岛出现山南、中山、山北三国,分别在琉球群岛的南部、中部和北部。
明王朝藩属时期
1372年,明朝太祖朱元璋对中山王察度发布诏谕。山北、中山、山南三王向明朝廷朝贡。琉球成为明王朝的藩属。
1392年,朱元璋命来自中国福建的三十六姓善于造船航海的技术者移居琉球。
1416年,中山王尚巴志征服北山。
1429年,中山王尚巴志征服南山,形成统一的琉球王国(第一尚氏王朝)。根据琉球与明王朝的藩属关系,琉球每一代国王都需要接受来自明王朝的册封。
1470年,第一尚氏王朝灭亡,尚圆(尚円)建立第二尚氏王朝,并接受来自明王朝的册封。
1400—1550年,琉球王国的黄金时代,高度发达的商业,与中国、朝鲜、东南亚和日本进行贸易。
15—16世纪,大量倭寇海盗骚扰琉球群岛。
1609年(万历三十七年),日本的德川家康继承丰臣秀吉对外扩张的政策,派邻近琉球王国的鹿儿岛萨摩藩岛津家九率领三千士兵入侵琉球,俘虏琉球王。
清王朝藩属时期
1654年,琉球王遣使臣到中国请求册封。清朝顺治帝封琉球王为尚质王,琉球成为清王朝的藩属。
1853年5月,美国海军准将佩里(Matthew C。 Perry)的舰队到达琉球。
1854年3月,佩里与日本签订《神奈川条约》。佩里要求日本开放琉球的那霸港口,日方表示琉球是个遥远的国家,日方无权决定其港口开放权。
1854年7月11日,佩里与日本谈判结束后,赶回琉球与琉球政府谈判,最后以中、英两种文字正式签订条约开放那霸港口。
1866年,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继位。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日本占领时期
1872年,日本宣布琉球王国属于日本的“内藩”,琉球群岛是日本的领土,不承认中国自1372年起对琉球的宗主国地位,正式侵占琉球。并拖延与中国谈判琉球问题。
1875年7月24日,日本强迫琉球国王停止向清王朝朝贡。
1879年3月30日,日本将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流放到东京,置琉球为冲绳县。琉球国灭亡。
后琉球王国时代
1879年,中日就琉球问题开始谈判,中方提出把琉球群岛分成三部分:接近日本方向的奄美大岛为日本领土,琉球本岛及其附近岛屿作为一个独立的琉球王国存在,而在南部的先岛群岛则作为中国的领土。日本方面建议把琉球划分成两部分:琉球本岛及其北方岛屿是日本的领土,而南部的先岛群岛则作为中国的领土(谈判中没有涉及钓鱼台群岛归属)。
1880年9月,中方在谈判中最后妥协,签署了《琉球专约拟稿》,以日本提出的方式把琉球划分成两部分。然而清朝皇帝拒绝批准这一不平等条约,并且指示中方代表与日本继续协商。日本方面然后离开,协商破裂。
1882年日本驻天津领事竹添进一郎与清政府恢复谈判琉球问题,但是没有达成协议。琉球问题一直拖延至甲午战争。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作为战败国割让台湾、澎湖,在琉球群岛问题上就更没有发言权。从此,琉球群岛属于一个国家和中国的藩属这一事实开始被人遗忘。
1898年,日本强迫琉球人服兵役。
1901年,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去世。
1916年,全冲绳教师大会要求冲绳教师用污辱的手段惩罚在学校说琉球语的学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进攻琉球本岛,日本士兵强迫琉球人跳崖自杀,或干脆打死以减少山洞中缺少食物的压力,又或因为说琉球语而被认为是间谍惨遭杀害。战争使琉球人口减少四分之一。
1945—1972年,美国占领时期,美国在琉球实行异化政策。
1947年4月,联合国通过《关于前日本委任统治岛屿的协定》,把北纬29度以南的琉球群岛和原属于中国的钓鱼岛群岛交给美国托管。
1951年,美日在没有中国代表参与的情况下签定《美日旧金山合约》,把琉球群岛连同钓鱼岛群岛的“施政权”转给日本。但这遭到土地的主人琉球人的群起反对,他们“聚哭于闹市”。
1972年5月15日至今,日本重新恢复对琉球群岛的统治,继续实行同化政策。琉球群岛现在仍然是日本47个地方自治实体中经济最落后的地方。
附录二:琉球王国历代统治者及王统延续
舜天王尊敦
生没年:1166—1237
在位:1187—1237
父:源为朝
母:大里按司之妹
舜馬順燕
生没年:1185—1248
在位:1238—1248
父:舜天王
義本
生没年:1206—?
在位:1249—1259
父:舜馬順燕
英祖
生没年:1228—1299
在位:1260—1299
父:浦添悾媸乐
大成
生没年:1247—1308
在位:1300—1308
父:英祖
英慈
生没年:1268—1313
在位:1309—1313
父:大成
玉城
生没年:1296—1336
在位:1314—1336
父:英慈
在位时北山(今帰仁按司)与南山(大里按司)独立
西威
生没年:1328—1349
在位:1337—1349
父:玉城
察度
生没年:1321—1395
在位:1350—1395
父:奥間大親
琉球中山王
武寧
生没年:1356—1406
在位:1396—1406
父:察度
第一尚氏王朝
尚思紹
生没年:?—1421
在位:1406—1421
父:鮫川大主
传说鲛川大主原本是叶壁住人,后来移民到大城按司的领地作敷间切,作了大城按司的女婿。有子女两人,男子就是尚思绍。尚思绍成年之后,又移居到山南佐敷的苗代村。传说尚思绍资质纯厚,被当地居民拥戴为佐敷按司。当时琉球本岛三大领主割据三山,战乱不已,尚思绍自知子能不如其子尚巴志,就让出按司之位予尚巴志,隐退山林。公元1406年,尚巴志起兵击败中山王武宁。尚思绍被儿子拥立为中山王,进入了浦添城。此后的国中政事,都由儿子尚巴志一力承担,尚思绍得以稳坐城中颐养天年。
尚巴志
生没年:1372—1439
1406代替察度王統任中山王
1416灭山北王攀安知
1429灭山南王他鲁海、三山統一建立琉球王国
在位:1422—1439
父:思紹
母:佐敷按司女
尚忠
生没年:1391—1444
在位:1439—1444
父:尚巴志
尚思達
生没年:1408—1449
在位:1444—1449
父:尚忠
尚金福
生没年:1398—1453
在位:1449—1453
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