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第1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排斥的关系。矛盾在形式逻辑中,称“矛盾律”又称“不矛盾律”,指两个
概念互相否定或两个判断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关系。


         孟氏二子的悲哀
                   
    传说古代鲁国一位姓施的人,他有两个儿子,一个懂学问,一个通兵法。
那个懂学问的,以仁义的道理去劝说齐国国君,齐国国君用他做公子的老师;
那个精通兵法的到楚国,用兵法去劝说楚王,楚王很高兴,就用他做执法将
军。两个儿子的俸禄,使他家很快就富足起来,邻里无不羡慕。
    施氏的邻居孟氏,也有两个儿子,也是一个好学问,一个好兵法,但家
境很穷,因此,他便向施家求教致富的方法,施家便把实情告诉了孟氏。于
是,孟氏的一个儿子去秦国,拿仁义之理去说服秦王。秦王却说:“现在诸
侯们激烈斗争,最需要的是练兵和筹饷。你要用仁义来治理我的国家,是招
致灭亡的道路!”遂给他用了宫刑,然后放他回家。孟氏的另一个儿子到了
卫国,用兵法来劝说卫侯,卫侯说:“我们是个很弱小的国家,而且夹在很
多大国的中间,对大国我要顺从他们,对小国我要安抚他们,这才是求得安
全的办法。要是依靠兵法权谋,那我国的灭亡就在眼前了。要是让你好好地
回去,再到别国去干事情,我国就可能受到灾难。”于是砍断了他的脚,把
他送到鲁国。孟氏全家含悲忍愤,怨恨施家没出好主意。
    孟氏二子的悲哀在于违反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从实际出发,固守在
搬用别人的死法子,没有一点灵活性。它的教训告诫人们,办任何事情都不
能凭主观想象,让客观存在服从自己的想象,也就是说不能从框框、概念出
发,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和模式,如果把主观愿望强加于客观事物,用想象
去代替客观现实,不仅丝毫也不会改变事物的本来面目,反而会碰钉子,犯
错误,遭至悲惨的结局。
           张飞审瓜
                   
    民间有一个“张飞审瓜”的故事。
    故事说一个少妇抱着小孩回娘家,路过瓜田,遇上一个恶少。恶少见她
貌美,便行调戏。少妇不从,被诬偷瓜。双方争执,告到县衙。恶少暗中用
钱收买为他看瓜的地保,嘱他摘三个大瓜到县衙作证。张飞升堂审讯,问恶
少,恶少说少妇偷他的瓜,有人证物证;问少妇,少妇说恶少调戏她。张飞
“想了一想”,佯断少妇偷瓜,命少妇跟随恶少回家,又命恶少把三个大瓜
抱回去。恶少左抱右抱,抱了这个滚了那个,怎么也抱不起来。张飞虎眉一
坚,拍案而起,痛斥恶少:“你堂堂男子汉,三个瓜都抱不动,她是弱女子,
又抱小孩,怎能偷你三个大瓜?分明是你调戏。”经过审问,果然不错。于

是,张飞严惩恶少 40 大板,并捆绑起来,游街示众;处罚地保交出贿赂钱给
少妇,并为少妇打伞开道,送她回娘家。
    这个故事反映了人们认识的发展过程。张飞首先接触的现象,就是事物
的外部联系,比如偷、抱瓜,男人力气、女人力气等等……张飞通过深入分
析这些现象,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找到了事物的内部联系,于是就能做出合
乎论理的结论了。这就是认识的理性阶段。张飞审瓜反映了认识的过程和规
律。


         美人也要巧装饰
                   
    中国古代有四大美人,即春秋时期的浣沙女西施、西汉时的匈奴王妃王
昭君、东汉的歌妓貂蝉、唐明皇的贵妃杨玉环。这四大美人世称绝代美人,
各自享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美称。
    据说四个美人各有一点生理缺陷。她们为了弥补自己的美中不足,便都
各自想出掩饰的办法:西施耳轮长得特别小,便让金银匠给她制作了一对金
环带在耳轮上,借金环的重量将耳轮往下坠以使耳显大,还给这对金环起名
叫耳坠;王昭君的脚长得特别大,便请裁缝给她制作一条长裙,裙子的下襟
拖地把两只大脚完全盖住;貂蝉有狐臭,试验多次自采花汁制成香气扑鼻的
花露水,用以掩盖难闻的气味;杨玉环体胖身笨走路声响不堪入耳,便令铜
匠制作了许多小铜铃佩戴在衣裙上,走动时铃声悦耳将她那难听的脚步声掩
饰住,她给佩铃起名为响铃。
    后来,四件“巧装饰”流传至民间,代代相传,不断改进,成了妇女们
的装饰品。
    绝代美人还要巧装饰巧打扮,说明世间并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事物的
真、善、美都是相对的,不能把好的东西夸大到荒谬绝伦的地步。


         宋太祖以愚困智
                   
    北宋时期,有一个名叫徐铉的人,以博学多才名闻于世。一次,江南选
派徐铉进京修贡例,朝廷要派一位陪同的押伴使。朝野上下文臣谋士都因没
有徐铉的学问大,怕被耻笑而不敢前往陪行,宰相也委实感到有些棘手,于
是,只得奏请宋太祖定夺。
    赵匡胤深知徐铉的学问和为人,便传下圣旨,要殿前司呈上一份不识字
的殿侍人名单。宋太祖看了一眼名单,用笔随便点了一个人,说:“此人可
以。”众大臣一见,颇感惊讶,皇上怎么派一个如此愚笨的人去陪同满腹经
纶的徐铉呢?
    再说被点名陪伴徐铉的殿侍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就被糊里糊涂地派到江
南。他陪伴徐铉上路后,从渡江开始,徐铉便妙语连珠,语惊四座,令同船
的人叹服不已,惟独陪伴他的殿侍默不作声,除了点头应是,一言不发。徐
铉好生奇怪,不知这人学问深浅,便又饶有兴趣地与他攀谈,卖弄自己的学
问,满以为这样会使对方感到自惭形秽。谁知押伴使仍旧点头称是,既不发
意见,也不回答问题。这样一连几天,徐铉见押伴使无从酬复,渐渐地失去
了兴趣。倦意阵阵袭来,徐铉便好生没趣地沉默不语养起神来。
    宋太祖以愚困智,封住了徐铉的口,折了他的傲气,使他乖乖地来到了

京都。
    这个故事揭示了“有差异才有和谐”的辩证法哲理。不论任何事物,都
是有差异、有对立的。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构成都是矛盾统一体,都是对立和
同一的辩证统一。大千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整体。


             东坡造堤
                   
    苏轼当年在杭州任地方官的时候,西湖已多淤为葑田。东坡常到湖上环
视,一直思量着如何疏浚西湖,使她再现美容。
    最令他伤脑筋的是挖掘上来的淤泥无处可以堆放。一次,他忽然想到西
湖南北 30 里。环湖往来,终日不达。如果把从葑田挖出的泥堆置湖中,堆成
一条贯通南北的长堤,“则鞋田去而行者便矣”。同时他又想到“吴人种麦
春辄芟除,不遗寸草”。挖掉葑田之后,召募农人来种麦,将种麦获得的利
益储备用作修湖的资金。结果是筹集了资金,疏浚了西湖,又使南北行人解
决了交通问题。
    苏轼既有为万民造福的心志,又有实施的技巧,才造成了这条后人以其
姓氏命名的苏堤。
    一千多年前建造苏堤的程序,充分说明了 20 世纪的系统工程理论。系统
工程的本质,是用系统的观点分析和考察问题,研究怎样把要办的事情办得
更多、更快、更好、更省,取得更佳的或更理想的效益。亦即择优淘劣。系
统论并不神秘,它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以现代科学的
形式向辩证法提供了系统原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的现
代化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金刚腿”
                       
    公元 1406 年,明成祖朱棣下诏建造北京宫殿。一时间,北京集中了全国
各地的能工巧匠。昔日,元朝的大都大兴土木,当时被称为“蒯鲁班”的蒯
祥被选为皇宫重大工程的设计师。
    由于蒯祥的才化极为出众,工部右侍郎十分妒恨他,便伺机加害蒯祥。
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漆黑之夜,工部右侍郎偷偷钻进工地,把尚未完工的宫殿
的金门槛截短了一段。次日清晨,蒯祥发现后吃惊不小,上面降罪下来,如
何承担得了。必须尽快想办法补救,可这金门槛用材特殊,无材料可替代。
蒯祥苦思苦想许久,觉得只能将材用材,把金门槛的另一头也截短一段,再
在门槛两边各做一个槽,做成一个活动门槛。只见金门槛上刻着两朵牡丹,
花红叶绿,鲜艳富丽,顶部还雕着一对狮子,玲珑可爱;门槛可折装,轿子
车马可直进直出,很方便。明成祖和众大臣看后非常赞赏。
    后来建筑业把这种活门槛叫“金刚腿”。
    蒯祥发明“金刚腿”是因祸得福。这种逻辑思考的方法告诉我们,当遇
到某种灾祸时,要注意既要思考祸的一面,又要注意另一方面是否是福。祸、
福是可以转化的,认识到这一点,可以激励人们不要在灾祸面前惊慌失措,
应尽力排除或减少祸患带来的损失,力争坏事变成好事。


         河中失石如何找

                   
    清朝时候,沧州南面,有座寺庙傍河而立,寺门毁坏了,两个石兽也一
并沉入河中。十多年后,僧人募捐重新修整寺庙,在落水处打捞石兽,却不
见踪影。按老经验,众人驾了几条小船,拖了铁耙,顺流而下找了十几里,
还是杳无踪影。
    一个老河兵听到后,笑着说:“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老河兵
认为,石兽很重,河沙却很松浮,水不但卷不走石兽,其反冲力反而将石兽
向上游一面的沙子冲走了,越冲越深,出现坎穴,石兽便会倒在坎穴之中。
如此循环往复,石兽便不断向上游翻滚。打捞者溯江而上,果然在上游找到
了石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必须正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