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第7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也准备讲话。突然话筒里传来贝尔清晰的声音:
“沃特森先生,快来呀!”
原来,贝尔在操作机器时,不小心把硫酸溅到腿上,痛得难受,急忙求
救。
“贝尔,我听见了!听见了!”
贝尔也听见了沃特森的声音。这就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电话通话。两人欣
喜若狂,相互大喊大叫,以致谁也分不清对方在喊什么。
他俩不约而同地放下电话机,冲出门,直奔对方。两人在走廊相遇,眼
含兴奋的泪花,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历史老人在一旁记下了这一时刻:1875
年 6 月 2 日晚。这时贝尔 28 岁,沃特森 21 岁。
他俩在初步成功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改进装置,终于在 1915 年研制成
了第一架实用电话机。这种电话仍有一些缺点,如声音不清楚,杂音大,传
话不远等。
发明电话的消息传到爱迪生那里,他仔细分析了电话的缺点,经过进一
步研究,制成了碳粒送话器,使传送效果明显提高。
以后,电话进入了人们的生活领域。如今,各式各样的电话,如电视电
话、自动拔号电话、光电话、记录电话等相继出现,为人类的通讯提供了极
大的方便。
贝尔发明电话一事,对我们很有启发。他当时是个对电学一窍不通的青
年,但是他善于发现、观察,并立志要发明电话。他的敢想、敢干、不为权
威所吓倒的精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他捷足先登,顽强拼搏,先于大科学家
发明了电话。

谁更愉快

一天,拉摩和夏摩兄弟俩到集市上去玩,父亲给了他们每人两个安那,
让他们买东西吃。二人得到钱后非常高兴,连蹦带跳地走了。
在路上,拉摩说:“喂,夏摩弟弟,你打算用这些钱买什么?我们给妈
妈买个新鲜桔子吧,妈妈从昨天就发烧,她一定很想吃又凉、又酸、又甜的
桔子,她吃了身体会好些的。”
夏摩说:“你愿意买你就买吧,我想要给自己买些吃的,痛快地吃一顿。
你知道,爸爸给我们这些钱,就是让我们花的,妈妈若是需要桔子的话,她
自己会开口要的,她有不少的钱。”
他俩边走边谈来到一个水果商店。夏摩买了许多甘蔗,装 了满满两口袋,
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而拉摩却买了一个又大又好的新鲜桔子。
两人一块走回家去。
当他们二人来到母亲的房间时,拉摩说:“妈妈,您看,我从集市上给
您买了个多么好的桔子。”
母亲把桔子拿到手里,说:“好孩子,这真是个好桔子,这事你做得很
对。因为发烧,我的嘴里感到有些苦,吃了它也许会好些。不过,你告诉我,
这桔子你是从哪儿弄来的?”
拉摩回答说:“妈妈,爸爸给了我两安那的零用钱,我想,用这些钱给
你买件东西,我觉得买桔子对您最合适。”
听了这话,母亲高兴地亲了亲拉摩,说:“你是个好孩子,你时刻挂念

着妈妈的病,而你自己却什么也没吃。”
拉摩从母爱中获得的幸福,夏摩从甘蔗里是不可能得到的。夏摩站在一
旁,目睹此情此景,再听了母亲和哥哥的谈话,感到十分羞愧。

郑庄公母子“黄 泉机见”

春秋时代,郑国国王郑武公娶了一位夫人,叫做武姜,她生了两个儿子,
大儿子郑庄公,小儿子共叔段。在生大儿子时,武姜氏难产受到惊吓,一直
不喜欢郑庄公。后来,郑庄公继承了王位,武姜氏就同共叔段约好日期,准
备里应外合,取代郑庄公。郑庄公得知这一消息后,,很快平息了叛乱。郑
庄公对母亲和弟弟的做法很生气,一怒之下,把武姜氏安置到城颍软禁起来,
并且向她发誓说:“不到死后埋入黄泉,决不相见了!”
过了一段日子,郑庄公忽然良心发现:不管她做了什么对不起自己的事
情,但她毕竟是自己的母亲,她生了自己,把自己养大,自己怎能这样对待
她呢?又转念一想,自己是个国王,发誓说过的话又不能随便收回,这可怎
么办呢?郑庄公左右为难,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整天闷闷不乐。
这一天,郑庄公又在发愁,忽然颍考叔前来看望他。颍考叔负责管理疆
界,是出了名的孝子。他带了一些土产礼物进献给郑庄公。郑庄公留他吃饭,
在饭桌上,颍考叔把菜碗里的肉,挑出来放到另一个碗里,自己却吃得很少,
郑庄公觉得奇怪,便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呀?”
颍考叔回答说:“小人家有年迈的母亲,平时我给她做的饭菜,她都吃
过了,就是没吃过国王您赏赐的肉,请让我把肉带回去转赠老母,尽一点孝
心吧!”
郑庄公感慨地说:“可羡你有母亲可以孝敬,唯独我却不能尽孝心了!”
“这是为什么呀?”颍考叔不解地问。
郑庄公将软禁母亲的前后经过说了一遍,又叹了一口气说:“现在回想
起来,真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颍考叔想了一下说:“国王不必发愁,我有个主意。您可以挖条隧道,
下及泉水,您同母亲在那里相见,既见到了母亲,又不违背誓言,别人还能
说什么呢?”
郑庄公听从了颍考叔的主意,与母亲在隧道里相见,并向母亲请罪,母
子又恢复了亲情关系。

孔融、孔褒兄弟争死

孔融,字文举,是东汉末年的学者,有名的“建安七子”之一。
孔融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友爱和谦让。他 4 岁时,有一次家里人在一起
吃梨。母亲将洗好的梨放在盘子里,让年纪最小的孔融先拿。孔融看到盘子
里的梨有大有小,他就从中挑了一个最小的梨。母亲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回答说:“我年龄最小,应该吃最小的梨。”
东汉末年,宦官把持着朝政,政治十分腐败。孔融 15 岁的时候,有个叫
张俭的官员,揭发了当权的宦官侯览和他的家人所犯的罪恶,却反遭陷害,
官府要抓捕他治罪。
张俭是孔融的哥哥孔褒的好友,急迫之中,他逃到孔家,请求掩护。不

巧孔褒外出不在家,孔融就出来接待了他。张俭见孔融还是个孩子。就没有
说明来意。孔融看出了张俭神情紧张、欲言又止的样子,一定是有什么为难
的事,就对张俭说:“我哥虽然不在家,但你是他的好友,难道我就不能做
主收留你吗?”听了孔融的话,张俭心里踏实下来,他在孔融家里躲藏了好
几天,找了个机会,终于安全地逃走了。
不料有人知道了这件事情,就去向官府告发了。官府抓不到张俭十分生
气,就把孔融和他的哥哥孔褒抓了起来。
审官对孔融和孔褒说:“你们兄弟到底是谁放走了张俭?你们知道不知
道,张俭是朝廷的要犯,放走了他就是犯了杀头之罪!”
听了审官的话,孔融知道哥哥和张俭是好朋友,朝廷是不会轻易放过他
的。只有自己主动承担罪责,才会保全哥哥的性命。于是,他对审官说:“留
藏张俭的是我,你要治罪的话,就请治我的罪吧!”
听了弟弟把罪责承担在自己身上,孔褒忙说:“张俭是来投奔我的,这
不关我弟弟的事!要杀就杀我吧!”
孔融、孔褒兄弟在堂上争了起来,都说是自己放走了张俭。
审官见兄弟俩争罪,怎么也拿不定主意。最后,只好如实上报。后来,
皇帝定了孔褒的罪,下令杀死了他。
孔融虽然没能救了哥哥,但是他友爱兄长,凛然争死的事迹却流传了下
来。

程门立雪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
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
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
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 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
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 40 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 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
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
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
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
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杨时这种尊敬老帅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
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
学者。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
为“龟山先生”。

毛泽东尊师的故事

毛泽东是我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他在

尊师方面,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毛泽东小的时候在家乡念私塾,当时有一位教他的老师叫毛宇居。这位
老师感到毛泽东天资聪慧,机敏过人,很是喜欢。毛泽东也很敬重这位老师。
1959 年,已是党和国家主席的毛泽东回到故乡,请韶山的老人吃饭,其中就
有毛宇居老师。当毛泽东向这位老师敬酒时,毛宇居老人说:“主席敬酒,
岂敢岂敢!”毛泽东却说:“尊老敬贤,应该应该!”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时候,最敬佩两位老师,一位是杨怀中先
生,一位是徐特立先生。
杨怀中先生又名杨昌济,是杨开慧的父亲。他在湖南第一师范教过修身、
教育、伦理学等课程。毛泽东认为,杨先生是一位“有高尚道德性格的人”。
他为有这样一位人品高尚、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老师而欣慰。他常在星期
天和节假日到杨先生的住处登门求教,讨论问题,改正笔记。杨先生也特别
器重毛泽东,称赞他“资质俊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