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陵附近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如青铜门楣、石雕、室内排水装置、直径达半
米的巨型瓦当、铜马车等,尤其是兵马俑陪葬坑的发掘,足以显示出陵墓的
奢华和规模的庞大。
秦俑坑位于陵园外城东门外,距始皇墓 1.5 公里。关于它,史书上没有
记载,而是 1974 年 3 月宴寨西杨村农民在地里挖井时偶然发现的。目前,这
里已经发现了 3 个俑坑,大约有 8000 个陶俑。最大的俑坑深约 5 米,东西长
230 米,南北宽 62 米,总面积为 14260 平方米,是一个长方形的地下土木建
筑。坑里埋有 6000 余个陶俑,以及一些战车、铜殳、青铜剑、弩机等实战武
器。为了有利于挖掘和修复,1976 年,有关部门在这个俑坑上盖了一座大厅,
取名为“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在这博物馆里,数百个全副戎装的武士俑,威风凛凛地列队站在 5 米深
的地下,这也是他们原来的位置。这些陶俑栩栩如生、神态各异。从他们的
装束、衣饰和手势上,人们便能判断出他是将军还是兵卒。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在参观了它之后说:“秦俑坑是世界的奇迹。不看金
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而一个瑞典
参观者遗憾地说:“真了不起!这么珍贵的兵马俑,你们中国有几千个,我
们哪怕只有两个也好呀!”
宏大的秦始皇陵,给秦王朝统治下的黎民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却
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技术,还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珍贵文
物,使我们能对当时的社会有更深刻的了解。罪耶?功耶?显然前者有罪,
后者有“功”。但这“功”绝不能记在秦始皇的头上。
赵州桥
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也被称为赵州桥,大石桥)是世界上第
一座跨度最大的敞肩式单孔弧弓形石拱桥。它创造了很多建桥史上的带有划
时代意义的新成就,故可以说它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最有代表性的桥梁。
安济桥跨过的洨河,是华北一条较大的河流,其源头在大行山区,是一
条山区的径流性河道,其水位落差可达七八米。
关于安济桥的建造,民间曾有不少神话传说故事。如京剧《小放牛》中
的唱词有这样一段:“赵州桥来鲁班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
走,柴王爷推车压出一条沟。”传说,鲁班修好赵州桥后,张果老骑驴,柴
王爷推车到桥头,二人问鲁班,桥能经得住他二人走吗?鲁班说当然可以。
于是张柴二仙用仙法运来五岳名山之重量,压在驴和车上,把桥压得快垮了,
鲁班驾云用手托桥,桥硬是没垮。因用力极大,桥上都留下了手印、车沟、
驴蹄印呢。用神话来赞美赵州桥,说明人们对这一巨大工程的钦佩。其实鲁
班是春秋时的木匠,后来民间凡有杰出的工程都归于他的功劳了。
其实赵州桥是隋代开皇末年到大业初年(595~605 年)由工匠李春以及
李通用了 10 年功夫创造的杰作。这座桥净跨度为 37.02 米,拱高和拱跨之比
为 1∶5。赵州桥建成后,经历了 1300 多年的风雨、洪灾、地震等,也受到
一些损害。赵县处于地震区,1000 年内经历了 12 次强烈地震,周围的民房
都倒塌了,但安济桥仍然屹立在洨河上。在 1300 多年中,洨河还发生了 11
次大洪水,安济桥也经受住了考验。当然,各朝各代的能工巧匠为修赵州桥
也功不可没,他们使古桥焕然一新。
赵州桥创造了很多的建桥史上的奇迹,有的至今还没有满意的答案。撰
写《中国科学技术史》这一巨著的英国教授李约瑟在评价赵州桥时指出:“弓
形拱是从中国传到欧洲的发明之一。”“李春的敞肩拱桥的建造是钢筋混凝
土桥的祖先。”虽然圆弧拱的运用,外国比我国早一些,如公元前 62 年意大
利罗马时代建成的法勃利克斯桥,就是圆弧拱的,但它接近于半圆了,为非
敞肩拱。1321 年到 1339 年法国建造的赛兰特桥用了敞肩拱,但却是用在接
近半圆的大拱之上的小拱。真正的敞肩圆拱,西方迟至 19 世纪才出现。另一
个技术指标——矢跨比,到 1567 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出现了圣三一桥才打破了
赵州桥保持了近千年的世界纪录。
赵州桥的石工艺术也是独步天下的,造型既轻巧又稳重,正如桥头关帝
阁一副对联所云:“船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美国桥梁专家莫
斯克在《桥梁建筑艺术》一书中说:“安济桥的结构如此合逻辑和美丽,使
大部分西方古桥,显得笨重和不明确。”赵州桥的栏板浮雕,神态飞扬,雕
刻生动,艺术造诣也极高。
安济桥的出现是一个划时代的产物。自它被建造出来以后,各地又出现
了许多类似的拱桥。如赵县的水通桥,建于 12 世纪,其结构和布置都依照了
安济桥。另外赵县还有洛美桥、沙河店桥,河北还有升仙桥,山西还有普济
桥、来宣桥,它们都是在安济桥桥式影响下的产物,但都未超过的安济桥。
布达拉宫
号称世界屋脊的喜玛拉雅山下,世代聚居着我国的藏族同胞。这里,是
一片神秘诡异的土地,悠远而凝重,旖旎且浓郁,豪迈无羁却隐含悲伤。
拉萨,是西藏的首府。在拉萨盆地的玛布日山上,矗立着举世闻名的琼
楼玉宇——布达拉宫。这座建筑在山峰上的宫殿无疑也是西藏建筑艺术的颠
峰之作,它以浓烈夺目、气势磅礴的形象震撼着人们的心弦,同时成为拉萨,
乃至整个西藏的重要象征标志。
布达拉宫的修建年代,相传始于公元 7 世纪的唐朝。松赞干布统一西藏
定都拉萨后,由于娶了唐朝的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拜木沙公主,开始信仰佛
教,每天焚香静坐念佛。为了避免打扰和防御敌人,开始在他所住的山上修
建宫寨、高墙以及壕沟,后代又屡有加建。到 17 世纪中叶达赖五世受清朝册
封后,由当时的总管桑结嘉木错主持,开始了大规模的修建工程,整个工程
历经 50 年之久,最终完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规模。
布达拉宫由红宫、白宫和宫前建筑三大部分组成,这三部分都布置在玛
布日山的南坡上。整个宫殿四周有几米厚的石墙围绕着。
从山脚下开始,有一条曲曲折折的白色阶梯延伸至宫殿底,从大阶梯到
达的白色大门到第六层房屋,全部涂着白色,称“白宫”。从第七层到第十
三层殿堂,正中刷着红色,叫“红宫”。为什么会有红、白之分呢?原来这
是根据喇嘛教义的规定,凡经堂和塔必须刷成白色,佛寺必须刷成红色,白
墙面上必须用黑色的窗框、红色的木门和棕色的饰带;而红墙面上则必须用
白色和棕色的饰带。屋顶和饰带上的重点部分必须镏金。
站在布达拉宫的脚下赞叹、陶醉之余,如果我们走进这座宫殿,还会有
不少新奇的发现。在白宫的最高处,有一座日光殿。清晨,它第一个迎来朝
辉,迟暮,它最后一个送走晚霞,从早到晚,总是阳光灿烂。红宫内的灵塔
殿可以说是最神秘、而又最华丽考究的地方。所谓灵塔,就是达赖喇嘛死后
遗骸安葬的地方。几乎每世喇嘛死后,都要修一座灵塔,存放在灵塔殿中。
最高的灵塔是五世达赖的,有 14 米高,塔身全部用黄金包裹,仅此一塔就用
去黄金近 12 万两,此外还镶嵌有珍珠宝石 15000 多颗,塔的上方还悬挂着华
盖和丝绸纬缦,真可谓极尽奢华了。
布达拉宫,是几千年藏族文化的缩影,就像那高原的雪山奇峰,就像那
阳光下灿烂的金顶和长明的酥油灯,闪烁着永恒不灭的光辉。
宏伟的建筑宫群——北京故宫
明清时的北京城包括内城和外城两部分,而内城又包括皇城和宫城,处
在森严壁垒之中心的宫城——故宫,就是我国明清两代帝王处理朝政和生活
起居的地方。宫廷的四周绕以周长 3000 多米,高 10 米的红色围墙,称紫禁
城,因此故宫亦称“紫禁城”。
故宫南北长 960 米,东西宽 760 米,占地面积 720000 平方米,有房屋
9000 多间(在民间则流传着 9999 间半的带有神奇色彩的说法)。设想一个
人每天在一间房子里住一夜,一共要花 25 年时间才能把故宫的房子住遍,可
见故宫有多么大,房子有多么多!它是世界建筑史上规模最大的宫殿群,被
人们称做“殿宇的海洋”。
故宫的整体布局为“前水后山”型。“前水”指的是天安门前的外金水
河及太和殿前的金水河。“后山”指的是人工堆成的土山万岁山(清朝改称
景山)。
故宫的主体建筑皆坐北朝南沿中轴线排列,两侧建筑依次向左右展开。
这条中轴线向南引伸至天安门、前门及外城南门永定门,向北沿景山、钟楼,
至鼓楼结束,宫城的轴线与北京城的的轴线重合,8 公里长的轴线纵贯全城。
城内除皇家建筑外,大多为青灰的四合建筑,所以,当人们登上景山南望,
将会感到处在灰色背景中的金色海洋般的皇宫,是何等的气度恢宏,何等的
华贵庄严。这是皇权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是古代无数能工巧匠
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故宫总体上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亦称“前朝后寝”。外朝是皇帝
处理朝政和举行各种国家盛典礼仪的地方,内廷是皇帝及他的“三宫六院七
十二妃”的生活地域。
午门,是皇城的正门,因其正处在子午线上而得名。午门由两大部分构
成,一部分是砖砌的开有券洞门的巨大城墩,另一部分是建在城墩上的木构
门楼。午门平面呈“凹”形,城台正中为一最高等级重檐庑殿顶的楼座,东
西两侧前端各建重檐方亭一座,正中楼座与两端方亭之间联以庑廊,全部建
筑高低错落,仿佛朱雀展翅,居高临下,威慑人心。城门正中开券洞三个,
中央正门等级最高,供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