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第8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强,投篮十分准,尤其擅长空中作业,空中飞行扣篮更是他的拿手好戏,由
此赢得“空中飞人”的美誉。对于人们的交口称赞,迈克尔·乔丹总是摇头,
说自己还差得很远。他说投手奖是根据个人得分而评定的,如单纯去抢它,
本不该投的球也要去投,那上帝会不答应的。他善于鼓励队友,“必须充满
信心”几乎成了他的一句名言,并劝队友任何时候头脑都要清醒。
迈克尔·乔丹身上聚满了荣誉光环,他站在 NBA 的高山之巅:1985 年最
佳新手;1992 年蝉联奥运会男篮冠军的主力队员;1988 年 NBA 全明星赛最有
价值球员;3 次 NBA 常规赛段最有价值球员(1988 年、1989 年和 1992 年);
3 次 NBA 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1991~1993 年);连续 7 次成为 NBA 最佳得
分手(1987 至 1993 年);为芝加哥公牛队夺得 NBA 三连冠,是公牛队历史
上得分最多的球员。
迈克尔·乔丹于 1993 年 10 月飞离篮坛,1995 年 3 月又飞回了最富魅力
的世界篮坛 NBA。

“女篮皇后”——谢苗诺娃

提起苏联国家女子篮球队,人们马上就会想起中锋谢苗诺娃。18 年里,
她随国家队转战世界各地,为前苏联队夺取 3 次世界锦标赛、2 次奥运会和
10 次欧洲锦标赛的冠军建立了奇功,她始终被誉为世界篮坛最具威胁的女子
巨人中锋。
谢苗诺娃1952年3月9日出生在前苏联拉脱维亚加盟共和国扎拉萨伊的
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是个泥瓦匠,母亲是位家庭主妇,从她的父母身
上看,绝想不到家庭中会出现一位 2.11 米的巨人,因为她的父亲只有 1.74
米,而她的母亲就更矮一些了。
谢苗诺娃兄弟姐妹 6 人,她排行第 5。到 6 岁的时候,谢苗诺娃似乎令
人觉得她要“出人头地”了。课外活动时,在班里按高矮顺序排起的队伍中,
她是第一个,最高,最漂亮,也是最不“安分”的女孩。女生当中,极少有
人能够像她那样混在男孩子中间,进行那些剧烈的“乱哄哄的游戏”。
学校离家有两公里的路程,尽管走路并非坏事,但对一个小女孩来讲,
每天往返也够辛苦的了。拉脱维亚的冬天滴水成冰,清晨的寒风刺人肌骨。
然而,在那条积雪覆盖的路上,这位小姑娘的身材一天比一天高大、健壮。
谢苗诺娃学会了滑雪之后,便觉得往返只有 4 公里的路程实在太不过瘾了。
在校内,手球、排球、篮球,她样样贪恋;在校外,滑冰、滑雪、骑马,她
从不知疲倦。到了 13 岁那年,谢苗诺娃已长成 1.90 米的小巨人了。在体育
老师的推荐下,她来到了里加,加入了托拉斯俱乐部队。在罗宾斯教练的指
导下,她开始了新的训练生活。教练对她要求很严,“马马虎虎训练,比赛
只能遭到惨败”,教练的这句话成了她的座右铭。她认真地观看教练的示范,
仔细地琢磨教练的动作,她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苦练,技术进步得很快,因此,
也很受教练的器重。之后,她就成了篮球队的主力队员。
正当全国篮球赛开赛在即,谢苗诺娃却在一次训练中右脚不慎受伤,她
为自己不能参赛而懊丧。教练出于对她的关心,下令她停止训练。可是,谢
苗诺娃岂能安心休息?她借口回家休养,却每天跑到篮球场上练球。教练发
现后,把她召回。但她对参加全国比赛的欲望又迫使她每晚偷偷地去练球,
教练无奈,只得每晚查夜。然而,谢苗诺娃还是想出办法来对付,每当教练
来查夜时,她的好友亚维耶娃蒙着头睡在她的床上。这个方法还真灵,谢苗
诺娃每晚借着微弱的月光,忍着伤痛艰苦地练着。她的行动终于感动了上帝,
教练并没有严厉地训斥她,决定同意她随队去莫斯科参加全国篮球联赛,她
真是欣喜若狂。
在全国篮球联赛中,谢苗诺娃成了比赛的中心人物,不光是她的身高,
更重要的是她在比赛中的顽强拼搏精神,出色的身体素质,灵巧的传球和运
球技巧。她所在的队又一次荣获全苏冠军。谢苗诺娃的崛起引起了篮坛人士
的特别重视。
对谢苗诺娃来讲,似乎一切都是那样急促和突然,就在她开始学习篮球
两年后的 1967 年,15 岁的谢苗诺娃便被召到了国家青年队,并立即赴意大
利参加欧洲青年篮球锦标赛。说也奇怪,在里加的两年里,她又长高了 3 厘
米,并且学到了足以挑起国家队主力中锋重担的技术。
意大利,对于第一次出国的谢苗诺娃是那样的新奇和陌生,首次参加如
此重大的国际比赛又使青年队里最年轻的姑娘感到忐忑不安。然而,当她在

场上第一次抓到篮球之后,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平静下来。除了篮球,其他一
切都不存在了。顽强的斗志和无可阻挡的身高优势使她为前苏联队屡建战
功。胜利一场接着一场,谢苗诺娃的信心也一场大过一场。在以这位主力中
锋为中心的决战中,前苏联队终于以 42∶35 战胜了捷克斯洛伐克队,取得了
这次青年锦标赛的冠军。
她哭了。当她走下球场的时候,没有听到观众的欢呼,也没有注意到教
练和队友们的雀跃,只有激动和喜悦的泪水挂满了少女的脸颊。这是谢苗诺
娃在国际比赛中赢得的第一个冠军,也是她走向成功之路的奠基石。
1968 年夏天,16 岁的谢苗诺娃被破例选入了前苏联国家队,她开始驰骋
在国际篮坛上。1971 年,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第 6 届世界女子篮球锦标赛上,
她首次成为冠军队的一员,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4 年后又蝉联了在哥伦比
亚卡利城举行的第 7 届世界女子篮球锦标赛的冠军。
在 1976 年蒙特利尔举行的第 21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女子篮球首次列
入比赛项目。经过预选赛,有 6 个女子队获准参加奥运会的角逐。苏联队在
比赛中,取得五战全胜的成绩,其中对第二名美国队的比赛赢了 35 分,最后
以绝对优势荣获奥运篮球史上第一块女子金牌,而谢苗诺娃则是取得冠军的
功臣。
1980 年,谢苗诺娃在自己的祖国第二次参加了奥运会的篮球比赛。前苏
联队在第一阶段比赛中,所向无敌,5 场全部获胜,而且每场都打赢 35 分以
上,其中对意大利的一战胜了 66 分。在争夺冠亚军的决赛中,前苏联队以
104∶73 大胜保加利亚队。前苏联队第二次登上奥运会的冠军宝座。
1983 年,谢苗诺娃等又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世界女子篮球锦标赛上第三
次夺得世界冠军。由于前苏联的抵制,谢苗诺娃失去了参加 1984 年在洛杉矶
举行的奥运会的机会。
1986 年 7 月 10 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友好运动会上,谢苗诺娃最后一次
代表国家队上场比赛,对手是洛杉矶奥运会冠军美国队,年已 34 岁的谢苗诺
娃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美国队以快制慢,以矮制高,居然以 83∶60 轻取前苏
联队!从而打破了前苏联女篮 28 年来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局面。
这位被誉为“女篮皇后”的高个子中锋哭了,哭得那样伤心。这是她经
历了 700 多场国内外正式比赛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她光荣地引退了,
世界上恐怕再也没有一位篮球选手经历过如此巨大的成功,取得过如此辉煌
的战绩。

“希望之星”——凯伦

在第 11 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十六强决战中,美国队连闯数关,杀入八强,
并战胜古巴队夺得第 3 名,作为主力队员的凯伦,屡建奇功,她是美国女排
进军巴塞罗那奥运会争夺金牌的“希望之星”。
凯伦 1965 年 4 月 15 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在父母的影响下,从小
就爱好体育运动。上小学时,就成了学校田径场上的佼佼者,跑、跳、投、
掷样样都行。上中学时,跳远是她的强项,而后又改练垒球。由于她田径底
子扎实,打起垒球来得心应手,直到现在还是美国一支叫“野猪”垒球队的
队员。过去凯伦喜爱垒球超过排球,后来有两个因素促使她改练排球。一个
是她的最大愿望是夺得奥运会冠军,而垒球不是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另一
个是她发现打排球更能证明自己是强手。因为排球是容不得南郭先生式的人
物滥竽充数的。她说:“打垒球看不出一个人的真实水平。你的技术不好,
可以待在右外场,球不大往那里去。打篮球,如果你的技术不好,别人可以
少给你球。而排球则不行。打排球的规则是 6 个人要不断地轮转位置,所以
各个位置的技术都必须掌握。另外排球场上谁的技术差点儿,对方的球就会
专门找你。弱者是无法在排球场上立身的。”美国人总爱向世人展示:我行,
我是真正最好的。凯伦也不例外。
凯伦第一次接触排球就着了迷。从此以后,她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花在
了排球训练上。16 岁时,她就已是学校排球队的主力,不少比她先入队的队
员只能尾随其后,甘心做她的替补。
18 岁时,凯伦加入了一家排球俱乐部。从那时起,她确定了一生的奋斗
目标,她在日记中写道:“世界明星海曼、克罗克特、郎平是我心目中的偶
像,是我追赶的目标。”
尽管凯伦的目标是扣球手,但在俱乐部队的最初位置却是接应二传。凯
伦并未因此而灰心,而是精心磨炼传球技术。她说:“排球运动的特点之一
是要求队员技术全面,技术单一的选手永远不可能被称为优秀选手。”
幸运之神终于找到了这位有心的姑娘。由于队里缺乏主攻手,教练发觉
凯伦的爆发力、速度弹跳均属上乘,于是安排她改打主攻。经过一年的磨炼,
1986 年被征召进入国家队。她的扣球点高、力大、势猛、手形变化多,令拦
网对手倍感头痛。美国队主教练达拉斯·利斯凯维奇第一次看到凯伦比赛时
就说:“凯伦将会给美国女排的重新崛起带来光明的前景。”1989 年,她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