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头儿比它再大的了。它肩高 250~350 厘米,体长 550~650 厘米;尾长
120 至 150 厘米;体重约 5000 公斤。刚生出来的幼象肩高就达 100 厘米左右,
体重将近 100 公斤。说它是庞然大物那是再名副其实不过的了。其体色为灰
褐色,皮肤上有极稀疏的体毛,毛色与皮肤又很接近,以至于有人误以为象
身上没有毛。亚洲象身上最明显的就是那条又粗、又长而又灵活的鼻子。象
鼻子与象的上唇连成一体,找不出明显的分界。这条长鼻子的功能很多,用
以呼吸自然不用说了。亚洲象渴了,就用它的鼻子吸水,水流被鼻子灌进嘴
里,再被吞咽到身体内。当它淋浴时,它同样先把水吸进鼻子里,然后再把
水喷淋到身上。在觅食时,亚洲象也是用它那灵便的鼻子把食物卷住,再送
进口腔。母象在生下幼象时,它用鼻子帮助幼象站立起来。它的鼻端长着一
个指状的突起,借此亚洲象能从地下捡起一根细小的针。当它发怒时,还会
用鼻子抽打对方。经过训练的亚洲象,还会用鼻子运重物。至于动物园中经
过驯练的亚洲象,还能用鼻子表演摇铃、吹口琴等等许多节目。令人不可思
议的是这条看上去软嗒嗒的长鼻子,有时竟能向上直竖起来,这时,它能嗅
出两公里远处的各种气味。亚洲象长着一对蒲扇似的大耳朵,常常煽来煽去,
那是为了散热,或者是为了驱赶蚊蝇。雄象还长着一对长长的象牙,这对象
牙是由长在上颚上的门齿发展起来的。其长度可达两米左右,每只可重达五
六十公斤。但是雌象不长象牙。在这一点上,它与非洲象不一样。非洲雄性
的长象牙(长得比亚洲象长,已知的最高纪录长 350 厘米,重约 107 公斤),
雌性的也长象牙。亚洲象的前额上长着两大块隆起的肉瘤,其最高点正好位
于头的顶部,这两块肉瘤被称为“智慧瘤”。非洲象就没有这种智慧瘤。亚
洲象长着四条粗壮的大腿,每条腿的周长都有一米多,如果四条腿不是这么
粗壮,怎么能支撑起 5000 公斤左右的体重呢?这四条腿每天几乎 24 个小时
全都支撑着它那沉重的身体,因为它是站着睡觉的。亚洲象站着睡觉,是一
种自卫的本能。如果它躺下睡觉,一旦遇到敌害,那笨重的身躯无法做出即
时的反应,岂不是糟糕透了。
亚洲象的食物主要是青草、树叶、芭蕉、野果和树木的嫩枝。但是对于
坚硬的食物它也来者不拒,因为它长着四颗可以磨碎粗硬食物的臼齿。它的
食量很大,一天要吃掉 100 多公斤食物,而且它又有边吃边扔的习惯,这就
使得它不可能有固定的栖息地,它每天边吃边走,一天往往要走几十公里的
路程。据说一只象一年要走 16000 公里左右的路程。水也是亚洲象每天必不
可少的生活用品,仅仅喝一次水,就需要 60 多公斤,更何况它还喜欢洗澡,
通过洗澡达到解热消暑、恢复体力、驱赶蚊蝇的目的。说到洗澡,不能不提
到亚洲象的“泥浴”。亚洲象常常在泥水中“泥浴”,让泥水浸入皮肤的裂
纹中,上岸晒干后再抖掉泥块,这样皮肤裂缝中的寄生虫也就随之被抖掉了。
亚洲象离不开水,还在于它喜欢游泳,它几乎每天都要在水中游几个小时,
游泳既清洁了身体,又免去了粗腿的沉重负担,当然还能解除暑热,这真是
一举数得的美事。它的游速大约每小时 1600 米。
亚洲象每天活动的时间大多在早晨和傍晚,在月光朗照的夜晚它会出来
活动,在中午,它就避开高温,站着午休。即使在休息时,它的耳朵仍在不
停地煽动,尾巴也不停地甩来甩去,为的是驱赶蚊蝇之类。
亚洲象喜欢结群活动,小群五六头,大群 20 头左右,一个象群就是一个
小的“母系社会”。这个“社会”由一头壮大的母象充当领袖,其他几只就
是成年母象,未成年的幼象以及唯一的一只已经成年的公象。幼象中有几只
公象那是无所谓的。在这个“社会”里女皇具有绝对的权威,象群的行动路
线、觅食地点、行止时间都由“女皇”决定,那头壮大的公象只是个警卫员
的角色。象群行动时,“女皇”在前面领着,其余的象在后面跟随,成年公
象在最后担任警卫。停下来吃食或睡眠时,成年公象远远地在一边呆着,一
旦有敌害,它就要奋不顾身地冲上去保卫群体。只有当交配期到来时,成年
公象才被允许加入群体。
象的生育能力较低,一只象从落地到具备生育能力大约需要 15 年以上的
时间。而母象每隔 3~4 年才能生一只小象。象的发情期不很固定,在 10 月
到 11 月间发情的较多一些。亚洲象平时很温驯,但是到了发情期的公象却一
反常态,常常暴怒,毁物伤人。饲养在动物园中的公象,处在发情期时,对
一贯友好相处的饲养员也会毫不客气地进行攻击。为了安全,饲养员只能用
粗铁链将它锁起来。公象发情的标志是两颊流出分泌物,所以动物园中的饲
养员只要一发现公象两颊流出粘液,就毫不犹豫地把它锁起来,只到发情期
结束才给它自由活动的机会。母象的孕期长达 21~22 个月,每胎产一只仔
象。产下的仔象如果不能立即站起来,它的母亲或其他母象就会用鼻子帮它
站起来,因为如果仔象不站立起来,它那八九十公斤的体重会挤破嫩弱的肺
部。仔象出生后,象群一般要停下来等待两三天,以便幼象能够具备跟上群
体活动的能力。幼象的哺乳期约两年左右。大约 15 年左右,幼象就长成熟了。
小象开始进入成熟期的标志之一,就是长出了门齿。约 10 岁左右公象开始长
门齿,这时它们就开始与同性打斗了。在不停的打斗中,青年公象各自明白
了自己的实力,也知道了此后在群体中的“地位”,以后,吃喝、走路以至
交配就都各自按自己的身份行事了。到 15 岁左右,青年公象就得离开群体去
独立生活了,直到找到自己的伴侣才又有了自己的群体。当然,它的地位仍
然只是一个“警卫员”而已。
亚洲象性情温和,一般不会去伤害其他动物,即使是当敌人入侵时,它
也只是先以巨声吼叫来吓唬外敌,如果外敌不识相,继续入侵,它就会用那
一百多公斤重的大鼻子甩打敌人,或者用脚去踢,有时也会用它那雄伟的躯
体去冲击,直到把敌人赶走为止。
亚洲象对自己的同伙很讲友爱。象群中哪只母象生仔了,它们就会给予
照料;哪只生病了或者受伤了,别的象就会跑过来用鼻子“掺扶”它,使它
不致倒下;在寻找新的生活场所的中途上,哪只象走不动了,同伙也会过来
用鼻子架着它走。如果某一只象死去了,伙伴们更是悲痛万分,它们不吃、
不喝,流着悲伤的眼泪,发出哀痛的吼叫,哀嚎声传到几公里以外。然而有
一种情况例外,象群对于老年公象却意外地无情,老年公象只能游离于群体
之外,过着孤独的生活,群体也不会照顾它。这时的老公象性格会变得很古
怪,对其他动物和人类常常发动攻击。一头象活到七八十岁,就寿终正寝了。
亚洲象的记忆力很强,对于爱抚过它的人,即使隔了很长时间,它也会
表现得很友好。动物园中管理亚洲象的饲养员,调离开之后许多年,当他再
回到原来的亚洲象身边时,那只象立即会辨认出来,并且激动不已。但是对
于伤害过它的人,它也会牢牢地记住。
有一种流行的传说,说大象最怕小老鼠,因为老鼠会钻到象鼻子里,使
得大象非常痛苦。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因为象的鼻子虽然粗大,但是大而
灵活,老鼠不可能接近大象,以至钻进象鼻子。再说,动物园中的事实也证
明:许多兽舍里有老鼠出没,而象舍里却没有见过老鼠的踪迹。单是它那巨
大的吼声就足以吓得老鼠拼命奔逃。
亚洲象不只分布在我国云南,南亚和东南亚的印度、缅甸、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分布着亚洲象。具估计,全世界的亚洲象总数约三四万
头,而在我国,除动物园饲养的以外,野生象大约不足二百头。这些野生亚
洲象不仅数量少,而且分布得又比较散。许多又栖息中缅、中老边境,它们
享受着随意穿越国境的自由,因而很难保证固定的数量。
对于亚洲象这样稀少而珍贵的动物,我国政府十分珍视,已将它列为一
类保护动物。在西双版纳已经设置了三个自然保护区。
硕果仅存的野马
这篇文章的标题中用了“硕果仅存”这个成语,其中“仅存”一词用在
野马身上,绝不是夸张之词,而是切切实实反映了客观实际。在我们生活的
这个地球上,曾经生活过 350 多种野马,然而几经大自然的变迁和人类活动
的影响,尤其是人类对大自然的缺乏远见的开发和对野马的捕杀,到如今野
马已经灭绝了 349 个马种,仅余下一个野马种,这是绝对切合实际的“仅存”
了。
野马,又叫蒙古野马,因为它产生于我国新疆的准噶尔盆地、玛纳斯河
流域和蒙古的科布多盆地。它还有个名字,叫做“普氏野马”,那是因为在
1878 年,一个叫普热瓦尔斯基的俄国军官在新疆准噶尔盆地捕猎到了一只野
马,该国的动物学家坡里亚科夫为了纪念普热瓦尔斯基,就把它定名为“普
氏野马”,后来国际动物学界也接受了这一定名。
普氏的上述发现,引起了国外冒险家的捕猎欲,自 1899 年到 1901 年,
从我国捕获走 50 余头,而我国作为野马的故乡,从 1878 年到 1980 年却从未
捕猎到一只野马,甚至从未展出一只野马的标本。1980 年 9 月我国才从美国
动物园引进一对野马。1985 年我国从国外引进 11 只野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