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随后又觉得我的欣赏跑题啦。于是我回来听克莱斯勒、德沃夏克、布鲁赫。史塔克演奏德沃夏克第一大提琴协奏曲时,让人落泪,正在遥远的故乡,正在被怀念——有这样心思的人都会哭泣。在那乡思里,定然也流过斯美塔那念念不忘的伏尔塔瓦河。而电影则看《走出非洲》或者《克莱默夫妇》、《与狼共舞》种种。
我们的主题就是这样两个,一个是社会性的,庄重严谨,建立在我们与社会、历史的关系上,那是我们通向世界的一扇门。一个是感官的,像枕边书,成龙、金庸、斯皮尔伯格以及《金瓶梅》等。生活一直保持着这样一个比较合理的常态,那就是贝多芬不能进我们的卧房,而《本能》也不能在客厅里面播放。即使商业性力量再强大,这个规矩也不能破。
可后者是如此强大的潮流,对于严肃的事物构成了毁灭性的消解,它以技术全面而精美地迎合了感官需求,以至于,严肃的艺术渐渐成为一种象征,出现在祭坛之上。书柜的布局也有这样的象征:不能没有《鲁迅全集》、《红楼梦》或者《圣经》,尽管可以不看,把它们放在高处就行了。下面腾出地方都放上《心灵的鸡汤》之类。
那天,我在网上查我所尊敬的奥斯卡奖名单,一直心怀感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看看获奖的电影:《莫扎特》、《走出非洲》、《野战排》、《末代皇帝》、《雨人》、《与狼共舞》、《辛德勒名单》、《阿甘正传》、《英国病人》、《美丽心灵》等。尽管美国有那么多又恶心又好看的商业电影,但是始终没有得最佳影片奖,不知有意还是无意,美国人没有让感官电影获得这一荣誉。而《猎鹿人》、《野战排》居然还反思自己国家的侵略行为!《雨人》要在美国社会打开亲情,《辛德勒名单》描述人类史的悲剧,这些主题不可谓不沉重。可是,近几年来,我们还是感觉到了技术对这个奖项的侵袭。《泰坦尼克号》、《角斗士》、《拯救大兵瑞恩》一方面制作极其精致,贴近感官,一方面开始主题简单化、童话化——这就是技术占领艺术空间的体现。2003年获奖的《钢琴师》承接了《辛德勒名单》的主题,但强调的是事件的细节真实,这也倾向于感官。
2004年是奥斯卡精神资源油尽灯枯的一年,获奖的是《魔戒三》,那是正式向感官投降的标志,也是精神成为了技术本身的标志。至少在这一届里,生活已经远离了电影,正式成为一个游戏,制作的游戏和精神的游戏,最后成为童话。奥斯卡无非是我们精神生活的投射。技术演进的过程,无非是人类群体精神消退的过程。这几乎使我怀疑,我们是不是已经解决了全部的精神和现实问题——没有,当然没有,实际情况是,在巨大的现实面前,我们已经看见了梦想的可笑,也看见了改变现实这个想法的幼稚,甚至宣泄都成了可耻的标志。
人在2004年成熟了,不再需要精神的手杖。他们历尽种种精神沧桑,未免不是为了这个结果,这何尝不是自由一种,否则谁在推动这么大的浪潮?
人类生活中始终有一个群体,是个孤独的精神源流,他们坚持为人们掌灯,仿佛世界是一处无边无际的黑暗。马勒带我们走时,我们听见了生命的哀鸣,企求向上帝接近。听《科尔尼德莱》时,我们是在向上帝倾诉和忏悔。可是现在,我们可以关闭精神的窗口,因为世界只是一个比较大的露天广场。只要打开感官,就能找到乐子。所以,今天幸福的标准,不是个人精神探险,而是融身大众之中。
孤独者就是孤独者,我们已经看见了谜底,已经看清楚去路了。贝多芬、老柴等,不用再扮演夜莺了。现在,我是盗版CD与DVD市场的常客。开始时,老板问我:李斯特全集,要不,大哥?现在他问我:靠!枪战,老激烈了,咣咣地,要多少?
我们身处这样一个世界里,像一次错误的投胎,可谁又能说错呢?
白领2005: 优秀企业的文化和机制第67节 哈佛见闻录
《万科》周刊
吴晓波
2004年6月,我受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邀请,去做一次短期访问学者。在紧张而不无枯燥的学术交流之余,我倒更喜欢用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去瞧瞧那些不太为美国人发现的哈佛。于是,有了以下这些随笔。
当Carol嫁给Beth
Beth是哈佛肯尼迪学院MPA班的学生,她的台湾同学显国至今还记得第一堂课自我介绍时的情形。Beth一上台就声称自己是一个女同性恋,她来读MPA就是为了日后能够进入政府,为同性恋立法奋斗。然后,她指着坐在墙角后排的一位女生说,她就是我的妻子。
Beth的妻子叫Carol,一个特别喜欢笑的胖女生。6月6日,就在毕业前的四天,Carol和Beth宣布她们将举办婚礼。哈佛所在的麻省是目前美国惟一立法认可同性恋婚姻的州,而她们是哈佛大学建校以来第一对同性结婚的学生。那天,经显国的介绍,我被认可参与这场特殊的婚礼。
婚礼在一所学院的教堂旁举办。显国告诉我,35年前,哈佛是一个男女分校的大学,这里是当年的女子学院。特别爱瞎想的他喃喃地说,Carol和Beth选在这里结婚,是不是表明一种微妙的性别立场?
来参加观礼的有一百多人,很多人手中都拎着或抱着食品,大家嘻嘻哈哈的,看上去与其说像吃喜酒,倒不如说是来开一场PARTY。举办婚礼的地方是一个空荡的大房子,上百个人围成一圈,在屋子的中间,由四位女生举着四根竹子,一块大的丝巾绑在竹子的顶部构成了一个象征性的拱顶,Carol和Beth就站在丝巾下面。她们的一位同样也是同性恋的女同学头戴神父式的蓝格子小帽主持婚礼。她听上去是一个很幽默的人,能够把每一项仪式都说成一个段子,逗得大家哈哈笑。
新人互致信词,她们的一些同学代表,来自印度、非洲、中国等国家的同学对她们一一进行了祝福。听上去,那些祝词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可是每个人讲完,四周的掌声和笑声就格外地响。我想,在场的每个人看上去很轻松,其实也未必真如此。
举着竹杆的四个女生也是同性恋者,其中一位身材高挑的一直热泪盈眶,不时地擦着自己的眼睛。显国告诉我,Carol和Beth已经相恋12年,这次终于迈出了勇敢的一步,美国同性恋争取合法婚姻并不仅仅为了形式,在医疗保险等方面,这都有很多实质性的意义。比如根据美国法律,一对夫妻的医疗保险可以在任何一方的公司投保,因此很多家庭都在条件较好的一方投保,如果没有合法夫妻身份的同性恋家庭便不能享受到这项政策。
婚礼的最后,是Carol和Beth在结婚证书上签字,证书被贴在一块很大的纸板上,她们邀请的证婚人是肯尼迪学院的院长,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头。
我溜到人群的最前面给Carol和Beth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就站在人圈的最外面。波士顿六月的天格外地蓝,婚礼的屋子很大,四周都是玻璃,院子里的花香一阵阵地吹进来,从这个窗口吹进,又从那个窗口出来。
一大盘无核葡萄装在一只印有阿拉伯花纹的铜盘中,在与会的宾客中静悄悄地传递着,每个人都掰下几粒葡萄放进嘴里,这是当地对新人的一种祝福方式。一对女同性恋微笑地把它传到我手中,我摘下一粒,放进嘴里。葡萄很甜,可葡萄皮有点酸。
哈佛毕业观礼
关于哈佛学生将在毕业典礼的前夜用裸奔来庆祝的传闻,在最后一刻崩塌。据说,是因为前来观礼的家长实在太多了,本年度哈佛毕业生是创记录的6500人,而观礼的家长来了2万多,把一个小小的Cambridge市挤得满满的。
6月10日早上,天就开始下雨,举办典礼的哈佛广场从6点多起就人流湍动,到9点正式开始的时候,已经是遍地各色人等,满目缤纷雨伞了。当各院学生鱼贯进场的时候,他们手中拿着的东西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商学院学生理所当然拿的是一美元,肯尼迪政府学院拿的是地球仪,神学院拿的是一朵鲜花,公共卫生学院拿的是避孕套,法学院拿的是鳄鱼。据说他们以前拿的是公平仪,这些年才改成鳄鱼,说是这个世界公平已成,律师只需如鳄鱼般敏捷凶猛就行了。
哈佛的毕业礼,每年都弄得很隆重,这次请来的宾客中便有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土耳其的总理,后者的女儿刚巧今年从商学院毕业。典礼分两部分组成,上午是全校学生集中在一起,由校长萨默斯主持,斯人曾任美国财政部长,据说自他出任哈佛校长之后,理财有当,致使校产大大增加,现已超过400亿美元,比这个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教育资源之和还要多。在全校集中之后,所有的毕业生便分散到各个学院各自活动。
我因在肯尼迪学院做访问学者,便去观礼了本学院的活动。在肯尼迪广场上,一条红地毯已经铺好,学生的家人都站在两旁,当学生排队而入的时候,四周时时响起一阵阵的尖叫和掌声。鲜花处处,祝福四溅,一时间真让人感动于知识的荣耀。
学院的仪式很是庄重简洁,先是院长D。Ellwood讲话,然后由副院长唱名,每个学生上台领取自己的毕业证书,这无疑是最令人难忘的一刻。本届肯尼迪学院毕业生中有两位很特殊的人,一位是67岁的老先生,他的年龄竟比很多教授都还大,另一位是坐着轮椅、戴着呼吸器的女生,她读的是公共政策硕士,当他们上台领取毕业证书的时候,满场学生起立长时间鼓掌。
Ellwood在讲话中说,尽管肯尼迪学院以培养政治家为理想,可是对于每个学生来说,你们未来最大的理想将实现在家庭。我希望20年后,你们能再来哈佛,那时,你们的子女坐在你们现在的位置上,而你们坐在父母的位置上。
如果说这段话很让人动容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一段话就有点酸溜溜的了。在现在哈佛的各学院中,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