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很明白眼前的情势,所以虽有湘军水师老帅彭玉麟,以纸条试之: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呼?而曾国藩的答复则是: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海水心自知。
干活去,胜保在前,僧王后,千万别动歪念头。
(8)曾国藩爱科学
七月初二日,纪泽寄到《几何原本序》
早饭后清理文件,核信稿札稿数件。小睡片刻。已正,阅姜维传、邓芝等传,杨戏各赞,未毕。中饭后与幕府谈两次,阅本日文件,写李少泉信五页,将夕始毕。纪泽寄到《几何原本序》,似明算理,文亦清新。至营后土台眺览良久。灯后,倦甚。湿气甚重,小虫极多。小睡,不愿治事。二更后温陶诗十馀首。三点睡,尚能成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洪秀全之所以不是曾国藩的对手,这则日记就是答案之一:
相比于洪秀全,曾国藩更开明,思维更开放,更乐意学习新思想、新知识。能不能学明白尚在其次,但他愿意学,这就不是洪秀全所能比得了的。
日记中提到的《几何原本》,是大数学家阿基米德写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徐光启,联手翻译了前六章,然后老窦和老徐就搞不懂了,这半本书一放好多年。到了曾国藩这时候,找了大数学家李善兰,再加一个英国人伟烈亚力,联手又翻译了后九章。李善兰同时也是曾国藩始创的中国第一家现代机械兵工厂、安庆军械所的创始人,聘请他来的老板,就是曾国藩。
《几何原本》全部翻译过来,是中国数学界惊天动地之大事,所以这本书的序言,李善兰一定要请老板曾国藩做序。可曾国藩这一年已经55岁了,再让他从头学习数学,快点饶了老头吧。于是曾国藩想了个妙法,让宝贝儿子曾纪泽,来给此书做序,一来隆重向世人推出自己的长子,看看,我儿子,懂数学,知道啥叫数学吧?当时的中国人,真的搞勿懂啥叫数学的,由是曾纪泽的历史地位,自此奠定。
来听听曾纪泽是怎么讲数学的:
《几何原本》不言法而言理,括一切有形而概之曰点、线、面体。点、线、面,体者,象也。点相引而成线,线相遇而成面,面相叠而成体,而线与线,面与面,体与体,其形有相兼、有相似,其数有和有较,有有等有无等,有有比例有无比例。洞悉乎点、线、面、体,而概之加、减、乘、除,臂诸闭门造车,出门而合辙也,奚敝敝然逐物而求之哉?
曾国藩把儿子的序拿过来,瞪两眼看了半晌,点评曰:文气清劲,笔亦足达难显之情。
明摆着,曾国藩没看懂这个序言。
(9)曾国藩有想法
七月十五日
早饭后清理文件。旋见客,坐见者二次,立见者一次,围棋二局。阅《吴书》周鲂、钟离牧传,潘浚、陆凯传,是仪、胡综传。中饭后与幕府久谈,阅本日文件,黄军门来久坐,写少泉信二件、纪泽信一件。傍夕至土台久眺,小睡片刻。夜核批札信稿。二更后倦甚,不能治事。三点睡。是日接廷寄二道。其初九日一道,因久不奏事,严旨诘责。
两宫太后鞭打快牛了,因为曾国藩长时间没向朝廷通气,奏摺写得少了,居然下旨严诘。
两宫太后怕啊,满朝文武更是惊心不定。说过了治军如治虎,曾国藩这边一支湘军,一支淮军,而且曾李两家联为一气,现在国家全部的军事力量,都在曾国藩的手上。一天见不到曾国藩的奏章,朝廷里的人就心里打鼓:为什么曾国藩不写奏章?是不是他有了别的想法?他是不是要暗中勾连捻子?他是不是要……这种话谁也不敢说,说出来就是个塌天的祸,担不起严重的后果啊。
不说,就只能对曾国藩抱着幻想,可能是曾国藩身体不大好吗?身体不好你可以让幕府替你写吗。为什么曾国藩不写奏摺?为什么?
心里害怕,但又要强撑着,于是下旨严诘。
要说曾国藩没想法,那是不可能的。但要说他敢做皇帝,这也是不可能的,他才不想把自己辛苦一世的功业,就这么全都搭进去。他之所以没写奏章,也忘了吩咐幕府替写,只是因为……因为他太贪玩。
玩什么?
下围棋!
不久之后,等曾国藩从棋盘上抬起头来,就开始反省自己太贪玩了,现在老人家正在专心下棋中。
(10)不能说得太明白
八月二十八日,阅树字营操演阵法
早饭后清理文件。旋见客,坐见者二次。出门看树字七营操演阵法,纯用洋人规矩,号令亦仿照洋人声口,步伐极整齐,枪炮极娴熟,余平日所见步队不逮此远矣。午正三刻归。中饭后,陈国瑞来久谈,围棋二局,阅本日文件,李幼泉来久坐。旋见幕府一谈,核批札各稿。夜又核,毕。二更后温《古文序跋类》。四点睡。
陈国瑞这个异类怪物,他终于跑来了。
他来干什么呢?而且还和曾国藩久谈。这两人之间毫无任何共通性,居然也能谈到一起去,实属咄咄怪事。
陈国瑞,湖北应城人。原本是在父母身边幸福成长,不留神来了太平军,将其家人逮起来讲道理,道理也简单,就是陈国瑞以后不能再管亲爹叫爹,而要叫哥,不能再管亲妈叫妈,而要叫姐。陈家全家人,统统都是兄弟姊妹,都要在洪秀全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奔天国。
于是年幼的陈国瑞,被太平军编进童子军,送上了战场。这些孩子们若然是不和清军拼命,而敢变妖(逃走),那孩子们的父母可就惨了。但陈国瑞居然能一次次的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是因为他有天赋:秀美如处子。长得比美少女还要美貌,对这样秀美的孩子下刀子,等闲人很难狠下心来。由是陈国瑞百战不死,被湘军将领黄开榜逮住,老黄一看这孩子,嘿,比丫头还美貌,那什么,你就做我的干儿子吧,于是陈国瑞就从太平军跳槽到了湘军。出战时他着红衣,充先锋,江湖人称红孩儿,再加上湘军顺风顺水,陈国瑞的名气,也水涨船高。
到了同治元处,陈国瑞转入僧格林沁部,因为外貌秀美,又受到了僧格林沁的宠爱。可知道这世上是美人混的,模样长的丑了,连上战场的死亡概率都直线飙升。总之,陈国瑞始终是顺风顺水,胜保被朝廷摘下脑壳之后,淮上巨捻苗沛霖再起,陈国瑞平灭苗沛霖再立新功,授浙江处州镇总兵,时年二十九岁。
就在曾国藩前几篇日记中,提到僧王僧格林沁以轻骑狂追捻军,结果入伏身死,当时陈国瑞就在僧王身边。他曾经拉住僧王的战马,要求僧王停止追击,可是僧王执意不肯,陈国瑞当时就火了,曰:丢你妈,要死你自己去死,老子不陪你!等到僧王流着老泪,策马冲向捻子送死的时候,陈国瑞心软了,又冲上来,与僧王并肩作战。
未几,僧王被杀,陈国瑞拼死逃出。逃出来之后,想起僧王对他的恩德,大哭,又冒死潜回,找到僧王的尸体,昼伏夜行,七日后背僧王尸体回营。所以僧王战死之后,河南山东的官员,及僧王的部将统统遭受到降职记过的处分,只有陈国瑞冒死背尸,免予处罚。
再看看这篇日记,端的古怪,曾国藩先说视察淮军张树珊营,该部队纯用洋人规矩,连口令都不说中国话,火枪火炮极是娴熟。搞这么一出,是给谁看的呢?
就是给陈国瑞看的。
话说僧王战死,再也没人罩着陈国瑞了,曾国藩北上剿捻,率的是李鸿章带出来的淮军,这些淮军其实都是淮上的巨稔,只是因为跟了李鸿章,才算是在政治上洗白了自己。除此之外,淮军的装备,清一水现代化的火器。当时淮上大将刘铭传的铭军,驻扎在济宁长沟,陈国瑞见铭军枪炮犀利,羡慕得手脚直痒,就琢磨打铭军一个冷不防,将武器抢过来。
刘铭传是官兵,陈国瑞也是官兵,正因为大家都是官兵,所以陈国瑞才敢于袭击刘铭传。谅你刘铭传也不敢拿我怎么样,把你的武器抢过来,不服你去死!
可万万没想到,陈国瑞率五百亲兵突入铭营,就立即被刘铭传下令围住,火枪火炮齐发,把五百人一个不留的悉数打死。这招可把陈国瑞惊呆了,想不到刘铭传竟然是如此的凶狠。
陈国瑞哪里又知道,那刘铭传少年时代就曾为父报仇,手刃仇家,是淮上一等一的英雄好汉。早年间淮上第一个竖旗的,其实正是刘铭传,只是当时事出古怪,旗升去后,突然之间狂风大作,就见绒毛状般的怪云不停蠕动着,自西南方向突兀而至,怪云中窜出一股黑气,绞动着旗杆,就听喀喇喇巨响,旗杆竟然被黑气所绞断。因为出了这么一桩怪事,刘铭传心知有异,才停止了竖旗结捻。
正是因为刘铭传没有竖旗结捻,所以才显露出现在的小捻子威风。若然是刘铭传成为捻子,就没有小捻子们混的了。陈国瑞不知厉害,竟然敢惹刘铭传,这岂不是寿星佬吞服老鼠药,活腻歪了吗?
眼见得五百亲兵尽被打死,当时陈国瑞惊心不已,愈墙而走,被铭军四面围定,梯而下之。然后刘铭传将陈国瑞关进一间小黑屋子里,每天半碗粥,不让吃饱也不饿死你。几日之后,刘铭传才亲自接见陈国瑞。
当时陈国瑞一见刘铭传,就哭了,说:此五百人,皆数年来所纠合四方之精锐,一旦为君所歼,吾军自此衰矣。
刘铭传听了,大喜,遂怜而放之。
释放之后,陈国瑞就来找曾国藩说理,曾国藩听说他来了,急调张树珊营,火枪火炮预备好,然后才笑咪咪的和陈国瑞长谈。谈最后也没谈出来个结果,于是陈国瑞就向朝廷上诉,刘铭传当然也打报告。
朝廷接到两家的投诉,开会时叹息不止,唉,五百精锐之士啊,说杀就杀了,这五百人要是放到战场上去,得杀多少捻子啊。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五百人和捻子没什么区别,今天他们在你官兵的大营里吃饭,就叫官兵,明天一不顺心跳槽到了捻子那边,他们就是捻子了。横竖迟早也是捻子,现在杀了正好。
可朝廷下旨,不能这样说话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