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人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智者人际-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无人不渴望、追求幸福。可大多只片面注重在体格健美、物质富有、工作成就与组织赏识等方面下功夫,找欢乐,却很少向自我的内心世界去努力追求安祥。殊不知,诸如此类予人以满足的要素能否有效获取,实际上能否给人带来和带来多少幸福的体验,在很大程度上,要视主体心的安祥而定。安祥既是创造成功的人际环境的力量,同时又是人生幸福不可缺少的内容或方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得安祥之人际环境者,则得幸福之人生!

勿容讳言,人的人际关系与其所实际得到的社会荣誉、物质财富的多寡具有一定关系。而在既定社会环境中,这一切之获取就在于个人内在潜力及其发挥状况。当潜力一定时,发挥程度的高低则随人们心态为转移。一个人,内心充满矛盾、浮躁、怨恨,与环境、他人必然格格不入,难以让人产生信赖感。这样,社交公务等方面活动的障碍增加,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为减少。一个人,内心迷茫、混乱、暗淡,必不能端正人生方向,经常误入岔道歧途。一旦行动起来,不是没有主意,乱了方寸,就是左右不适,丢了机会,不断制造错误,阻滞了自我潜力的积极有效发挥。恰恰相反,安祥的心,却能让你的潜力迸发得淋漓尽致。一个人,心底祥和平静,必定令他人感到和蔼可亲,堪能信赖。与人没有心理阻隔,关系畅通办起事来自然得心应手,合理欲望皆会实现。

安祥的人际环境是人生幸福不可忽视的重要源泉。它是幸福,也给人创造幸福的条件。无论谁,要追求,要达到愉快、美满、充实、潇洒的人生境界,决不能缺少一个安祥的人际环境!

安祥的人际环境对于人生幸福是如此之重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为自己营造一个安详的人际环境呢?

佛经的本质就是安详,或许,我们可以在佛经故事中找到“安详”的真正意义,和寻求安详人际关系的途径。

第3节:礼拜六方

黎明,佛陀入城。途中,看见一个男子,向着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上方礼拜着。佛陀问他为什么这样做?那男子说:“我叫做善生,每天向六方礼拜,是家族传下来的习惯。据说这样做,会得到幸福。”

“佛陀也有六种礼敬的方法。”佛陀慈祥地说:“一、孝顺父母:做儿女的要孝养、顺从,令爸妈欢喜、安慰。二、敬重师长:做学生的要敬重师长,接受教导。三、妻子:是一个好助手,夫妻要互相敬爱。四、朋友:对待朋友要诚实、互敬。五、僧众:对待僧人要布施、恭敬。六、仆人:对待仆人要宽大,不要令他过分疲倦。这六种人是我们生活中心的人物,和他们相处得合理,会有快乐的家庭,美满的人生。单是礼拜六方,有什么用呢?”善生很高兴,就皈依佛陀去了。

选自《白话百喻经故事》

正如佛陀所言,我们生活中心有六种人物,与他们相处得合理,会有美满的人生。当然,我们在生活所遇到的人绝对不止这六种人。当一个人了解人际关系的正面意义与功能时,就能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人际关系,也能享受人际交往的乐趣与优点。寻求友伴就像渴了要喝水一样,是人类群性的自然表现;跟不同的人在一起,才能显现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若世上只有你一个人,那么,你的存在,及所作所为,又有什么意义与价值呢?与人交往不但可以互相鼓励、支持、消除内心的孤独感,也使人较能承受失败和挫折,抒解许多负面的情绪,而且还可以从别人的眼中了解到真正的自己,就像镜子一样,促使自己更客观的了解自己,包括好与不好,自知与不自知的地方;另外很重要的是,透过人的相处可以促进社交能力和学习扮演适当的角色,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如何进退应对,只有从实际的接触中,才能得到最具体的磨练与体会。

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难处了。在这个经济迅猛发展、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的社会中,即使是那些被人们美誉为八面玲珑的人,也时时感受到了人际关系难处的尴尬与困扰。在我们每天孜孜寻求立足和发展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上,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受着人际关系的左右、掣肘和制衡,几乎每个人都受过人际关系的助益、荫庇或妨碍、伤害。可以说,在这个社会上,所有的成功者都在人际关系方面得到过温馨的哺育、救援和协助;同样地,所有的失败者也都在人际关系方面遭受过冷酷的诋毁、残害和挫折。人际关系对于人生顺逆成败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得到了世人的广泛认同。

人际关系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身心健康的需要,是人生事业成功的需要,是人生幸福的需要。生活中善于理解别人,并乐于相助的人,自己可获得蕴籍和欣慰;而对于被援助的人来说,则更会产生情绪上的良好感染与反馈作用,能使人得以安慰、鼓舞。这种精神上的快慰和舒畅,对于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注意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者,绝大多数身体健康,长寿者居多。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有吝啬、多疑、嫉妒、高傲等,极易形成他人心理上的“劣性定势”,对自己精神上也是一种无形压力。这种人往往伴有一定躯体症候,如烦躁易怒、食欲不振、头痛失眠;有的郁闷心悸、胃脘不舒。容易罹患过敏性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消化性溃疡以及心血管疾病等。研究还表明,那些性情孤独、不愿与邻里及亲友往来的人,其死亡率要比喜欢交际的人高出2。5倍。

第4节:颜面之气

在一个村庄上,村里的人共同偷得了一头牦牛,并且把它宰杀吃掉了。

那个失牛的人根据线索,寻到这个村庄上来,见到了那些村人,问他们说∶“我的牦牛,是不是在你的村庄上?”

偷牛的村人回答说∶“我们并没有村庄。”

失牛的人又问∶“池边不是有一株树么?”

他们回答说∶“并没有树。”

失牛的人于是再问∶“你们偷牛,是不是在村庄的东边?”

他们仍旧回答说∶“并没有东边。”

失牛的人又问∶“你们偷牛的时候,不是刚刚正午么?”

他们还是回答说∶“并没有正午。”

最后,失牛的人就说∶“依照你们所说,没有村庄,没有池,没有树,或者还可说得通。可是天底下那里会没有东边,没有正午呢?因此,我知道你们说的都是谎话,不可相信。牛一定是你们偷吃了,是不是?”

那些村人知道无可抵赖,只得承认把牛偷来吃了的事情。

选自《白话百喻经故事 偷牦牛》

人爱面子,为了保持颜面,虽做错了事,死也不肯认错。不肯认错,于是想办法遮盖错事;不肯认错,于是狡辩,推卸责任;不肯认错,因此一错再错,一直错到底;不肯认错,于是铸成更大更严重的错。我们常夸中国是泱泱大国,是礼仪之邦,有五千年文化传统。可我们中的许多人就是死爱面子,不肯认错,似乎五千年文化带给我们的礼仪,不能帮我们克服这最基本的操守。或把错事隐藏、遮盖,欺骗别人,也欺骗自己;或把错事模糊,不了了之;或推卸责任,把错误归咎外围因素影响,以至一错再错。

记得邹韬奋先生在《硬吞香蕉皮》中也讲过一个关于香蕉皮的笑话。一个做过黑龙江省督办的旧官员在宴会上第一次看到香蕉,便不假思索地连皮吃了下去。等一会,看到同座的客人剥皮再吃却为时太晚,他又不肯认错,只得一本正经地解释说:“我向来吃香蕉就是连皮吃下去的!”一时传为笑柄。可见吃了香蕉皮不怕,怕的是吃了以后还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和认错的态度。

艺人苏永康因服食摇头丸被台湾法院判令勒戒,但苏永康一直没有承认自己服食摇头丸。直至服刑完毕出来后仍然矢言“在清醒时没有食”,他被验到对摇头丸的成份有阳性反应 ,已是“证据确凿”,无从抵赖,却还狡辩说有服食安眠药的习惯,叫新加坡的医生出证明(已被专家否决),他由始至终都在说谎逃避,在无可奈何之下才赴台服令勒戒,否则他就要从此放弃台湾市场。一错在服食摇头丸, 二错在谎话连篇,三错在始终不肯认错;恐怕连苏永康自己也未明白。

智者改过而迁善,愚者文过而饰非。愚者只要一听到别人指出他的错误,就极力否认,其结果是“迁善则德日新,饰非则恶日积。”时下一些年轻人,也常常容不得别人说他一点不对,他马上就有一大堆理由。比方说:约会迟到,他全然不怪自己,反而说:“我出门时正逢交通阻塞;我刚要出门,电话就来了;我刚刚走出大门,就下雨啦!”他总有千百个理由,就是不肯承认自己错错,这就是无明的愚人。修持佛法而破戒的人,每每把罪恶隐藏起来,不肯如法发露忏悔,改过迁善,却常常想假造理由,自圆其说;但结果终掩盖不了所作的罪恶,受了种种的苦恼。

勇于承认错误,虽然失去颜面,却能对己对人无愧。其实绝大部分人都是宽大的,只要你真诚地说“我错了”,把真相告诉大家,大家是会原谅和接受的。因为人生在世,孰能无错?出错是难免的。拒不认错,别人虽然无奈,但终必将之唾弃。本想保存面子,却反而颜面尽失,成千夫所指。历史是面无情镜,我们应该相信历史。

人们尊重那些勇于认错的人。一个勇于认错的人,必定是要求自己有所改变的人。换句话说,是一个向前看的人。改变自己的错误,就是向正确的路迈进了一步!

第5节:谄媚无益

从前,有一个人,在许多人面前,赞美他父亲的德行,说他父亲的心很仁慈,不曾损害别人,也从未掠夺过别人的财物,待人很是公正直爽,不说谎话,而且看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还肯帮助人家。

当时,在场的还有一个呆子,也想赞美自己的父亲一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