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人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智者人际-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68节:与欺辱自己的人

世人对佛陀的尊崇,曾引起一位弟子的嫉妒。有一次,那名弟子竟然当着释尊的面谩骂他。

可是,不管他骂出多么难听的字眼,释尊都沉默不语,不加理会。当他骂累了,释尊就问他: “如果有人想送礼物给对方,对方不肯接受,那么,这份礼物该属于谁呢?”

弟子不加思索地回答:“当然应该属于送礼的人哪。”

释尊笑着又问:“对呀,就像现在,你把我骂得一钱不值,但是如果我不肯接受,这些责难又该属于谁呢?”

弟子哑口无言,顿时觉悟到自己是多么无知和浅陋;他马上向释尊道歉,请求谅解,同时发誓从此以后再也不诽谤他人了。

释尊向众弟子们讲述过这段趣事后,进一步说法道:“学道之人如果挨了骂就马上反唇相讥,或存报复之心,那么,就如同向天空吐痰一般,不但不会刺伤别人,反而会溅到自己身上,弄脏自己,使自己受到污染,大家千万牢记。”

据《四十二章经》

2002年间,我受聘于广东科技系统一家公开发行的报社,负责采编策划、统筹及广告经营。报社负责人是与我认识多年的朋友,此前也曾在某策划公司共过事。因此,在待遇福利方面,口头约定给我广告额30%的提成作为报酬。可是工作近半年,为报社创收了数十万的利润,却不见报社兑现对我的承诺,多次催问未果。后辞职,并被报社领导告之:“待遇一事,不能以现金兑现,只能给你广告版面的补偿。”遭我拒绝并向劳动部门举报后,报社干脆答复说我在此前“从未提出过提成一事”,换言之,就是“不给提成了,你白干了”。当时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在朋友的支持下,准备向有关部门举报报社及其负责人存在的其它违法违纪事实。后却又被朋友出卖,将所有计划全盘向报社负责人托出,令该负责人恼羞成怒,对我采取了多种手段的报复。甚至故意捏造事实,企图使我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一计未成,又生一计。又以匿名信的形式,向我所担任理事职务的社会团体领导成员寄发诽谤我的信件。

当时,许多朋友都担心我会精神崩溃,想着法子开解我。其实,到了后来,我没有了生气。那是因为我读了这则故事,和佛经中的《莫生气歌》,还有禅语:“如有人欺你、辱你、笑你、毁你,你该怎样? 我当回他、忍他、避他、让他,再过十年,你且看他。”于是,我冷静了下来。

生气只会令人难以消受,身心不安不乐,宛如蒙上一层阴影,失去了平日的光彩。尤其遭受侮辱时,简直无法抒解愤怒的情绪。若不讨回公道,积愤于胸,缠绕数日、数月、数年,甚至终生不能释怀。但若逞一时之快,讨回公道,虽抒解了愤恨之情绪。随后便有恐怖的阴影笼罩身心,挥之不去。结怨扯不平,便是打在心底的死结,一样令人终生不安不乐。

生气之事大都因他人而起,随时随地都有事情令人生气,而且,生气时,不能像饥渴那样,吃过喝过便没事,往往不能发泄负面的情绪。若已抒解情绪,却有吃不完兜着走的后患。若人不善于处理生气的情绪,不能忍受侮辱,日子将很难过。

《法句经》中说:“要如大磐石般,不被八风吹动;即使遭到非难或赞美,也不能动摇自己的心志。” 意思就是要我们坚定不移,泰然自若。在佛教里,八风又名八法,此八风能煽动世间的爱憎之情,即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能不为八风所动的人,才是沉稳自若的人。

平常人一旦受到非难就恼羞成怒,受人赞美则沾沾自喜。其实,不论褒贬与否,别人之所以说你,至少说明他人对你很在意,因此无论是好是坏都要接受,而且要心存感谢。

总之,不论是非难或赞美,都不可受毁誉褒贬所左右,才是最理想的处世态度。

第69节:互欺与互信

从前,北印度有一木匠,技艺高超。擅长以木头做成各式人物。所做女郎,容貌艳丽,穿戴时尚,活动自如,并能斟茶递酒,招呼客人如真人无异,非常神奇。唯一不足之处就是不能说话。

当时,在南印度有一位画师,画技非常了得,所画人物,栩栩如生。有一次,来到北印度,木匠久闻此画家大名,意欲二位大师相聚一下。于是备好酒菜,请画师来家作客。又让自己所做的木女郎斟酒端菜。招呼十分周到。画师见此女郎,秀丽娇俏,心生爱恋。木匠看在眼里,故作不知。

酒酣饭饱,天色已晚。木匠便要回去自己卧室,临走时,故意将女郎留下,并对画师说U“留下女郎听你使唤,与你作伴吧。”客人听了非常高兴。等主人走后,画师见女郎伫立灯下,一脸娇羞益发可人。便叫她过来。但是女郎不吭声,没有动静。画师看她害羞,便上前用手拉她,这才发觉女郎是木头人,顿自觉得惭愧,心念口言说:“我真是个傻瓜,被这木匠愚弄了。”越想越气,要想办法报复。于是在面向门口的墙上,画了一幅自己的像,穿著完全与自己一样。并画了一条绳在颈上,像是上吊死去的样子。又画了一只苍蝇,叮在画中人的嘴上,画好象后,便躲在床底下睡了。

第二天早上,主人见画师久久未出,看见画师门户紧闭,叩门无有人应。透过门窗缝隙向内望去,赫然看到画师上吊,惊恐万分,马上撞开门户,用刀去割绳子。这时画师从虻鬃瓿隼矗相视大笑。画师说U“你用木头女郎骗我,我也画像来吓你,算是我们宾主各不相欠吧”。二人又说到世人你虞我诈,就和你我今天的作法没有差别。于是感慨世上虚伪无处不在,一齐出家修道去了。

据《杂譬喻经》卷八

真诚是人际交往的最基本要求,所有的人际交往的手段、技巧都应该建立在真诚交往的基础之上。尔虞我诈的欺骗和虚伪的敷衍都是对人际关系的亵渎。真诚不是写在脸上的,而是发自内心的,伪装出来的真诚比真正的欺骗更令人讨厌。

但是在有些人心目中,人世间是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充满尔虞我诈的机心与算计。对于他人,每个人都得在自己心中挖下一道壕堑。它既不相信“兼相爱”,更不承认人际之间有通过合作“交相利”的可能,因此无论何人,都不过是实现一己功利目的的工具而已。连道德伦理的绝对律令,也被当作一种争夺利害的巧妙手段。不仅仅是政治,整个社会人际间的关系,都被视为博弈论中你赢我就输的零和博弈。用曹操的话说,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没有任何中道可走。谋略的泛化是一种社会之癌。它的扩散毒化着生活世界的氛围,使正常的公共秩序无法形成。文明社会的规则,要想在这种谋略氛围中建立,将如沙上建塔,顷刻倒塌。

我们小的时候,总觉得这个世界无限美好,对人性善良没有一点的怀疑。随着时间前行的脚步,渐渐地我们长大了,接触到大自然以外的人为世界之后,才开始感觉人世间不再是那么的宁静平和。直到工作后才体会到人间的冷暖、世态的炎凉。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之后才发觉,这是一个容易使人迷失的世界。为了自保我们不得不学会了越来越多的人情世故和社交手段,越来越多的人际交往使我们对人生的乐趣越来越感到茫然。其实人世生涯中的一切苦恼都是由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造成的。在这个人为的世界中,由于争权夺利而扭曲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重视荣利的社会已经无力维护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纯情。而使人们在嫉妒或戒备与敌意中互相利用、互相争夺中苦苦挣扎。

这样一心计较人我之间的利害、得失,胜则生怨,负则自鄙,由此生出一切迷惑烦恼,是很难和平相处的,唯有去除胜负心,泯灭分别识,才能无争自安,也才能证入虚空如实的法界。由于彼此的互相计较、争斗,就造成了种种爱憎。爱的时候,就爱得缠绵热烈,恨起来也彻底恨得天地殊隔。太爱的人,爱得一分一秒也不能分离,稍一分开,就有了“爱别离”的痛苦;而对于不喜欢的人,一旦冤家路窄碰头了,就有“怨憎会”的苦。所谓“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就正是人我关系张弛的现象,人我之间的种种不和谐,都是因为没有发扬慈悲心,没有把别人看成跟我一样,没有把众生看成同胞手足,反而你我互相猜忌乖隔,尔虞我诈、我虞尔狡的,自然容易生出一切是非、纠纷、烦恼。

其实,你我之间是没有界限和鸿沟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第70节:从众还是自我

从前有一个国家,时常会下恶雨,雨水会下在江里、河里、湖里、井里、城里、池里,任何人喝到它,就会狂醉七日,七日之后才会清醒过来。

当时,那个国家的国王是位非常有智慧的明君,他能在风起云涌时,就知道恶雨马上就要下来了,立刻将水井盖好不让恶雨污染井水。可是全国百姓与满朝文武大臣,对恶雨之来,既无先见之明,又无防范之智,所以都未能幸免的饮用了受到恶雨污染的水,于是举国皆醉,群臣都发了狂,他们脱衣裸体,泥土涂面,言行癫狂,举止错乱,以黑为白,以恶为善,只有国王因预先防范得宜,没有饮用被恶雨污染的水,所以能够保持清醒,他依照平常一样穿国王应穿的龙袍,戴国王应戴的王冠,一如往常坐在王座上,面见群臣。上朝面君的群臣不知道自己已经发狂了,看见国王衣冠整齐,端坐王座,反而认为国王发狂了,于是众议纷纷,认为此事非同小可,应对国王有所处治。国正见状,内心暗自害怕,唯恐怕群臣造反,便对群臣说:〃我有良药医治我的病,请你们稍候,我进去服药,很快就出来。〃话一说完,国王转身进入宫内,脱去所穿的衣服,以泥土涂面,打扮成和群臣一模一样,然后出来和群匠见面。群臣看见国王的模样,无不欢喜雀跃,以为国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