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人的精神也存在拮抗作用。比如恐惧时会出现不要怕的心理,受表扬时反而涌现出内疚的感情(因为别人没被表扬),出现对某人邪恶念头的同时又会认识到这个想法是错误的。正是有了这种情感拮抗的存在,我们才觉得精神安定和有安全感。因此不理性的观念任何人都会有的,只是通常它们都是一闪即逝不留痕迹的。但是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却不然,这种拮抗作用在他们那里变得过强了,被颠过来倒过去地想个不停,纠结不休。
举个例子,许多初为人母的女性由于睡眠不足和照顾新生儿的压力精疲力竭,这个时候她们往往会产生“生出你这个累赘来干吗,干脆扔掉好了”的想法。这种念头会使她们惊恐不安,虽然实际上她们不会真的这么做。
到这里就产生了一个分水岭:正常人可以马上终止这个想法,她们清楚这些念头可能是因为自己情绪不佳造成的,并且随着时间流逝逐渐就忽略和忘记了,但是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她们不仅不会忽略这些古怪念头,他们还会将这些想法与行动等同起来。当有了扔掉孩子的想法后,强迫症母亲便认为,有这种想法本身和真正做出弃婴的举动是一样严重,一样罪恶的,于是整个人被绕到这种思绪里无法脱身,深受其累。
在说“强迫行为”的成因之前,我想要大家明白一件事情:强迫症患者的强迫行为并不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快感,而是为了减轻其情感上的痛苦。
这时我们再搬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强化——形成行为
即,不经意的动作——得到了加强(愉悦感、奖励等)——形成行为
很多强迫症患者在感到焦虑的时候,无意间做了某个动作,然后他们发现,做了这个动作后心里不痛苦了也不难受了,神清气爽精神百倍。那么这种动作对他们来说就算是一种解救和鼓励。当下次患者再感到焦虑的时候,他们还会重复这个动作,久而久之这种动作就得到了巩固,便形成了强迫行为!
记者:哦,请问强迫症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作者:这里我们将引出一个新的心理治疗方法——森田疗法!
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每件事从它的开始到消亡都有潜在的规律。而人生来皆有智慧德相,就是都有认清这些规律的佛性,只是因为妄想和执著才把这些智慧和福报埋没了。所以人生在世要受到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等各种痛苦和烦恼,究其根源就在于自己心中的“执念”!
森田疗法正是在对这一点的参透下诞生的,所以它是一种讲求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何为“顺其自然”?森田君认为,要达到治疗目的,说理是徒劳的。正如从道理上认识到没有鬼,但是夜晚路过坟地时照样会感到恐惧一样,单靠理智上的理解是不行的,必须在情感上有所改变才可以。而人的情感变化有它的规律,注意力越集中,情感越加强;听其自然,不予理睬,反而逐渐消退;在同一感觉下习惯了,情感也变得迟钝麻木,因此,对患者的苦闷、烦恼情绪不加劝慰,任其发展到顶点,也就不再感到苦闷烦恼了。所以要求患者首先要承认现实,不必强求改变,要顺其自然。
有的人会认为,你要求的“顺其自然”那不就是对自己的问题不加控制,痛苦就让其痛苦下去,强迫也就一直强迫下去好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不是“顺其自然”而是“任其自然”了,所以这里大家必须先搞清楚什么是所谓的“自然”。
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自然规律”。比如阴晴圆缺、日夜交替,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规律,它是不为人所左右的。而我们必须遵循、接受这些规律才会过得快乐。倘若有人整天都抱怨为什么会有黑夜,或者认为天不应该下雨,那么这就违背“自然规律”,结果肯定是庸人自扰了。
同样的,我们人类本身也存在一定的自然规律,比如情绪,它就不为我们左右,它本身有自己的一套从发生到消退的程序。你接受它,遵循它,它很快就会走完自己的程序而结束,反之则不然。
举例说,你马上要参加一个重要考试,这时你感到焦虑、紧张,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你不去管这些情绪,它们很快就会消失或者转化为你努力复习的动力,但是如果你认为自己不应该出现紧张或焦虑,那么你就违背情绪的“自然规律”,焦虑、紧张反而会越来越严重。再比如说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他和陌生人说话时会感到紧张和脸红。他越怕脸红就越注意自己的表情,越注意越紧张,越紧张就越脸红,以至于到现在看到熟人也开始面红耳赤了。之所以会这样,原因就是他违背自己的“自然规律”。他的性格是内向的,而内向的人的特点就是腼腆和害羞,和陌生人谈话肯定会出现紧张和脸红的反应。而他自己却不接受自己的“自然规律”,并与之对抗,结果必然会惨败。
所以森田君的“顺其自然”实际上就是让患者认识并体验到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认识到对超越自己能力的自然现实的抵抗是无用的,这样才能具备一种与自然事物相协调的生活态度。一方面接受症状不予抵抗,一方面带着症状从事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活动,不把躯体和心理症状当做自己身心内的异物,对它不加排斥和打压,有就让它去好了。于是这时再来看那个脸红的家伙,当他可以接受自己脸红的症状,带着“脸红就脸红吧,爱谁谁!”的态度与人交往,反而就不再注意这种感觉了,那么脸红的反应也慢慢消退了。
接着,在“顺其自然”的态度下我们还要“为所当为”。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性格和思想决定行为,但是却忽略了一点:我们的行动也会造就我们的性格!
强迫症患者的精神冲突往往停留在主观世界中,担心自己伤害别人,担心自己被污物弄脏……他们真是对这些不安的念头想了又想,斗了又斗。但在实际生活中,强迫症患者往往对引起自己不安的事物抱有一种逃避的态度,比如怕想到和母亲乱伦就躲着不见母亲,怕被污物弄脏就拼命清洗身体……
事实上,单凭个人主观意志的努力,是无法摆脱内心痛苦的,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想法,于是“不管怎样,先做再说吧”!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患者对现实生活的适应能力。就好比要学会游泳,不跳入水中是永远也学不会的。即使你不会游,但是跳入水中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然后再在水里逐步学习游泳技术。
“为所当为”运用到强迫症的治疗当中,就是要患者把注意力放在客观的现实中,该工作就去工作,该学习就去学习,该聊天就去聊天,做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当然,也许刚开始的时候心中的杂念仍然会让你感到痛苦,只要你要学会忍受痛苦,“痛并生活着”,努力去做好现实生活中该做的事,那些杂念、情绪就会在你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记者:最后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作者:我想说的就是,我们很多时候一味要求自己宽容他人,原谅他人,但又有几个人能很好地宽容自己呢?这便是一种固执,也是很多人心病的症结所在。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宽以待人,还要宽以律己,放下执念,宽纳自我!
记者:鼓掌!
作者:谢谢大家,再见!
第十四篇 看不懂的身边人
看不懂的身边人——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特点,那就是,他们会过度地觉得自己非常重要,对自己过分关注,缺乏对他人的关注以及同情。当他们没有得到他人赞扬的时候,就会感到很不舒服。他们还对自己的重要性有着病态的执著,例如,认为饭店里最好的桌子或停车场里最好的位置都应该为他们而留。正因为他们把几乎全部的爱都投放在了自己身上,所以他们就不再有力量去关爱他人。”
有没有常听到“我被某某的人格魅力吸引住了”或者“那谁的人格太高尚了啊”之类的话?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人格呢?
小一有点害羞,小二爱做白日梦,小三这个人多疑,小四非常善于交际,小五太多愁善感了,容易因为一点小事而难过,小六闷得像一棵植物……
这些是什么呢?这些就是一个人特有的包括行为、思维、信念和感觉方式的总和,也就是所谓的人格。但是不能说一个人偶尔表现出的某种特质就被当成是他的人格,比如见到心爱的人一些人会害羞,但是在朋友面前他们却人来疯;有的人不仅仅见到心爱的人会害羞,即使面对已经交往了一段时间的人也会羞涩,害羞已经成为他绝大多数情况下的表现,那么这时才能把它当做是他的人格。
有人曾比喻,心情不好是心理上的小感冒。照此来推断的话,人格障碍就是心理问题上的癌症!为什么这么说?从人格的定义就能看得出来,人格的根基是如此根深蒂固,不随外部世界的改变而改变。那么人格障碍也是,它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和其他心理疾病不同的是,人格障碍是从患者的儿童时期或者青春期便开始了,然后贯穿他们整个成长过程,直至成年还依然持续存在,多么死忠!所以说人格障碍本身很难被成功治愈。
说到这里也许你会问,既然这病小时候就有了,为什么当时不去治?
是这样的,首先,人格障碍患者自己本身可能不会感到任何痛苦,要说痛苦,那也是他们带给身边人的痛苦。其次,人格障碍对患者生活的影响也是缓文人小说下载慢和潜移默化的,可谓温水煮青蛙,不像其他心理疾病来得那么迅猛。同时这种影响也是方方面面四处开花的,比如,一个人极其多疑,那么这种个性特点会影响他做每一件事,包括工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