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奥葳撒娇说:“奶奶,我不就是您的孙女嘛。”奶奶开心的拍着她的手说:“就是就是,葳葳是奶奶的乖孙女。”
我们进屋,趁着爷爷高兴我们把他拉到书房请教去了。
卷一: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第四章 妖和魔的差别
进了书房,首先看到的是占了两面墙的两个大书架,上面摆满了书,以前小的时候,我刘奥葳经常搬个凳子上书架上拿书看;把书弄的凌乱不堪。书房中间有一张巨大的紫檀木的书桌,这是爷爷的宝贝,也是上了年纪的古董,有人开价十万要买这张书桌,结果被爷爷轰了出去。用爷爷的话说:“这是我家的传家宝,给多少钱也不卖。”我和刘奥葳小的时候没少在上面爬来爬去。
“爷爷,妖和魔有什么不同?”我充满疑惑的问。
爷爷听了一愣,问我:“你问这个干什么?”
刘奥葳很识时务的接过话头说:“我们在来的路上看到电视剧《西游记》,突然产生的这个问题。究竟妖和魔有什么区别?我经常看到妖和魔一起用,或者混用的情况。我们想了半天也不明白,所以才来向爷爷请教。”
爷爷点头说:“不懂就问是好事。”他指着椅子示意我们坐下。我们急忙坐下聆听爷爷的大论。
“妖按照字面的解释有很多种,其中涉及到你们这个问题的解释是这样的‘妖,异于常态而害人的东西’和‘古称一切反常怪异的事物或现象’。妖这个字是渊源很长,在《左传·庄公十四年》就有这样的一句话‘人无衅焉;妖不自作。’在《庄子·人间世》中也有‘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这样的话。可以说妖是古代人对于一切超越了人认知范围的一些事务和现象的笼统说法。后来又把这个字进行了引申,比如妖精是指比喻以姿色迷人的女子;妖怪是指草木、动物变成的精灵等等。”
“魔按照字面的解释是宗教或神话传说中指害人性命、迷惑人的恶鬼,比喻邪恶的势力。这个字的解释中就说明它和宗教有关,是佛教传入我国以后才出现的这个字。佛教中把一切扰乱身心、破坏行善、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均称为“魔”。把一切与佛门宗旨相违背的教派称为魔教。王安石的《南乡子》写有‘我自降魔转法轮’的诗句,说明在宋代的时候魔这个字已经被人广泛的接受。在佛教传入我国以后,道教也接受了佛教的说法,把与道教修行相违背的门派称为魔道。堕入魔道就是指的这个意思。”
“当出现了魔以后,妖字含义的覆盖面就窄了,只有‘异于常态而害人的东西,草木、动物等变成的精灵’这几个方面的意思。如果想要更加清楚的说明这两个字的差别,还要涉及到佛教和道教。”
“佛教和道教的修行方法虽然不同,但他们的宗旨有一些是相同的。佛教宣扬忍耐,克制自身的欲望,与人为善,救助弱者等等。道教宣扬的思想则是天人合一,把人和宇宙统一起来。道教也主张行善积德,对自身的品德、思想进行修行改造以达到完善的地步。所以佛教和道教在这些上是相同。而魔则不同,魔主张宣扬自己的个性,一切由心,随心所欲,按照自己的真性情做人做事。所以魔与道和佛的主张在一些地方是相对立的。但魔和佛道之间又是相联系的。就象儒家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而荀子主张人性本恶一样,虽然两人的主张不同,但都是儒家学派。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希望发扬人性中的善良,特别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最能体现孟子的主张。而荀子虽然主张人性本恶,但他提倡要用教化来约束人天性中的兽性,让仁爱得以传扬。所以两人最终的目的是相同的。”
“魔虽然主张率性而为,一切由心,按照自己的真性情去做,但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如果大家都这样做那么就会产生冲突。冲突的结果就是互相保持着距离,既享受了自己的自由,又不能破坏别人的自由。就象冬天的刺猬靠在一起相互取暖要互相保持一定的距离一样道理。所以魔和佛、道之间的关系就象事物的两面一样。”
爷爷说的很浅显,我听的也很容易,但我始终不明白,魔既然主张率性而为那对于互相的约束又怎样看待?有了约束还是率性而为吗?魔和佛、道之间竟然还存在对立统一?
听了我的疑问,爷爷叹了一声说:“魔、佛、道不过都是人的思想延伸而已。佛和道是人思想中善一面的延伸,而魔则是人恶一面的延伸。当然这只是用人的观点来看。但妖不同,妖是具体存在的,所有非人的其他有智慧、有强大力量生物的总称。妖和人没有共同点。如果说魔和佛、道与人的思想上还有联系,那么妖和人的思想没有交集。”他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圈,说:“比如这是人的思想。”他画了一条线把圆圈分成两部分,说:“这是人思想上的善恶。”他又画了一个更大的圆圈把原来的包围起来。按着分割小圆圈的直线上下延长把大圆球分成两部分。他指着大圆圈内小圆圈外的部分说:“人性善的部分向外延伸成为佛和道,而恶的部分则成为魔。”我点点头表示明白。刘奥葳也点头说:“那大圆圈外就是妖了?”
爷爷点头说:“妖也在其中,但并不一定都是妖。当然这只是简单的说明。其实你们所提到的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到传统文化中很多重要内容,象道教思想和佛教思想与儒家思想都有涉及。如果要详细论述的话可以出一本书了。”
刘奥葳调皮的说:“那爷爷赶紧写啊,如果真的出版了,不要忘记要把我们的名字也署上。稿费我们就不要了,孝敬您了。”
爷爷呵呵笑道:“傻孩子,这个问题即便是当代最有名的哲学家也未必能写的清楚,我怎么能写出来?况且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我的思想也未必正确。你们俩知道就行,不要再开我老头子的玩笑了。”
正说着,奶奶进来叫我们:“天天、葳葳。开饭了。”
“噢……开饭喽,吃饭去喽。”我们两个象小孩子一样开心跑过去抢座位。引得所有人都大笑。此刻,我觉得所谓的家就是充满了幸福和欢笑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刘奥葳就叫我一起去疗养院看他。
坐在车里,我想起了他的故事。
他是刘奥葳的外公,我尊称为谭爷爷。他是北派“谭腿”的嫡系传人。年轻的时候是省武术队的运动员,后来一次去军队表演的时候军区首长对他大为赞赏,特招他参军当了一名侦察兵。南疆战事时,他奉命带领一个连的士兵潜伏敌后,破坏敌人的交通线、后方指挥所、给养补给基地、火炮阵地等等要害区域。在那场战事中,敌我双方都出动了精锐的侦察兵(当时军队还没有特种兵一说,只有特务连营、团)在潜伏与反潜伏、破坏与反破坏、剿杀与反剿杀中,双方的精锐部队以排、班甚至是个人为单位展开了惨烈的厮杀。在那场战事中,谭爷爷先后失去了112个比亲兄弟还亲的战友,身上伤痕累累,但也屡立奇功,赢得了不败的威名和无数金灿灿的军功章。
等到南疆战事结束,谭爷爷成了团长。鉴于南疆战事中精锐部队的出色表现和卓越功勋,军区组建了特种兵大队。谭爷爷是第一任大队长。
我认识谭爷爷时只有四岁,他已经是军区少将副参谋长了。当时谭爷爷正在本地执行任务要呆好几年,所以就在刘奥葳家住了下来。谭爷爷只有谭阿姨一个孩子,非常宝贝刘奥葳,对她宠爱的不得了。
那时候我还是小孩子,贪玩,每天都起的很早。整天刘奥葳到我们家旁边的小公园玩。正好谭爷爷也到小公园去晨练。当我们看到他轻松的把坚硬的石头一拳打成碎片时,我们幼小的心灵立刻被震撼了。我们对他崇拜的不得了,缠着他教我们。
也不知道谭爷爷当时怎么想的,竟然答应了。不过接下来的训练让我们痛苦不已。小孩子本来就是三分钟的热度,没有耐性,特别是在体验到训练的艰苦后,我们又哭又闹,坚决不想再练了。我们家人都心疼我们不让练了。但谭爷爷拿出了他军人的顽强作风,坚决不同意我们当“逃兵”。在这一点上,我那个“传统文人”的爷爷竟然和身为武将的谭爷爷持有同样的意见。还说什么要“有始有终,坚持不懈”!最后在两个“老军阀”的强烈坚持下,我们被逼着继续训练。
不过苦练也不是没回报。上小学的时候,我轻松的把一个比我高一头想要欺负我的“大”学生放倒在地。看着他惨叫不止,我忽然发现,原来练武竟有这么大的成效。虽然事后赔给了他不少钱,但我却因此坚定了练下去的信心。刘奥葳看到我的成就,也决定练下去。
经过谭爷爷七年的训练,我们成效显著。我能在五分钟以内轻松放到十多个我的同龄人。当然,有了上次的教训,我不会下脚那么重,只是让他们躺上两天而已。
后来谭爷爷回军区担任中将参谋长。经常来看我们督促我们的练习。不过平静的生活被五年前的变故打破。谭爷爷退休后心态没能及时调整,变的暴躁易怒。有一天他和谭阿姨发生了争执,失手把前来劝说的老伴打倒,结果刘奥葳的外婆突发脑溢血不治身亡。谭爷爷受到巨大的打击,情绪更加难以控制。虽然有刘奥葳外婆的前车之鉴,他努力控制不出手打人,但谭爷爷的大声呵斥和摔打东西的声音却经常在刘奥葳家响起。弄得我不敢到刘奥葳家去,刘奥葳也不想回家,整天呆在我家。
有一次刘奥葳意外激怒了谭爷爷,结果谭爷爷忍不住动手打了刘奥葳,致使刘奥葳昏迷了整整一天。从此刘奥葳再也不理他,谭爷爷因此懊悔不已。苦思良久,谭爷爷搬到了本地的干部疗养院去住。每到节假日谭阿姨和刘叔叔都到干休所去探望,而刘奥葳却不肯原谅谭爷爷,始终不去探望他。
不知道这次她怎么转性了想起去探望谭爷爷了?不过这个问题我只能在心里思索,却不敢问她,生怕她会因此而暴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