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宫里面的御前侍卫都是女的,而这金銮宝殿上面的御前侍卫都是龙骧军和虎贲军精锐充任,今日的御前侍卫统领是龙骧军统领王越,王越跨着青冥宝剑,跨步来到阶前,单膝跪下:“谨遵圣谕!”
王越起身时向吕布投了一个问询的眼神,吕布重重地点了点头,意思是对这些人要狠狠地打。
吕布看得清楚,这些站出来反对立左慈为国师的大臣皆是世家大臣,虽然他们都是中立世家的,但所谓中立世家也只是在军事上不做叛乱,但在政治上却一直对吕布心有不满。吕布麾下人才虽然济济,但多是年轻人,入朝为公卿难以服众,所以吕布容忍了部分中立世家人物充斥在朝堂上,大部分中立世家人物对吕布给他们机会立于朝堂为公卿都心有感激,在很多事情上都不拂逆吕布的意图,但始终还是有一些不识时务的东西,他们这次跳出来否定左慈,也是为了否定那个汉灵帝的出现,否定吕布做刘辩的尚父,因为一旦吕布名正言顺地做了吕布的尚父,便如同当年的吕不韦,不想大权独揽都不行。
王越眼里闪过一丝厉色,当年汝南袁家等世家使他如奴役,是吕布把他扶持到龙骧将军这个高级将军的位置上,他对吕布是忠心不二,对那些世家却恨如敌酋。王越得了吕布的暗示,暗下命令,让麾下御前侍卫对那几个跳梁小丑重重得打,五十杖完毕,这些跳梁小丑皮开肉绽的惨状下也已伤筋动骨,甚至有些荒淫无度身体亏损的家伙被打得气绝身亡。
原本那些世家大臣也想象刚才那几个人一样站出来反对,但看那几个人被杖责后的惨样,这些家伙都缩起了脑袋,他们暗想道,反正大家都知道这个小皇帝是道人抚养长大的,对道人感情好,这次算是这个小皇帝在瞎胡闹吧。
天子刘辩的圣旨经过内阁辅政大臣的签发,正式生效,即日起左慈便是大汉的护国仙师,统领天下道士,不管是任何教派的道士,全都归左慈管辖。
左慈升任国师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把普天之下有方术有道行的道士们全都征辟到邺城,六个月内不到邺城报到者皆被当做邪门歪道,全天下道门统一讨伐之。
邺城朝廷掌控在吕布手中,而吕布统辖冀州、并州、朔州、青州四州,麾下有二十万正规军和近百万郡县乡兵,军威可谓天下第一,那些道士不怕同道人讨伐,却怕邺城朝廷出动军队,所以不管有没有方术道行的,都往邺城而来。
第507章 通天教
大汉治下的大部分道士收到通告,都往邺城而来,只有张修、张鲁在汉中的五斗米道置若罔闻,他们自诩为张道陵天师嫡传,并不把左慈这个自立门户的道人放在眼里,他们却忘了现在的左慈已经不是天柱山修道的左慈,现在的左慈身后有吕布的支持,张修、张鲁现在的行为已经注定了他们日后的覆灭。
让吕布欣喜的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于吉这次也来到邺城,这个老头敏感地觉察到邺城朝廷有扶持道教复兴的意图,不仅携带了上百个门人弟子前来邺城,还携带了修订版的《太平清领书》献给吕布。
经过吕布观察,又经过华佗、张仲景暗地里的检查,这个于吉确实已经九十多岁,从年龄上判断,确实是汉顺帝时期就崭露头角的于吉,吕布、左慈再跟这个于吉探讨一下道法,这个于吉虽然九十多岁了,玩起方术道法比三十多岁的左慈还要灵活,而精湛神通之处有甚于左慈。
左慈佩服得五体投地,想拜于吉为师,被于吉拒绝:“天子钦命的国师怎能拜他人为师。”
左慈执意要拜,于吉执意不肯,吕布在旁劝解,于吉最后决定带师收徒,收左慈为自己的师弟。
吕布又带于吉拜见天子刘辩,刘辩见识了于吉的方术道法后,欣然册封于吉为护国左仙师,左慈则为护国右仙师。
吕布笑说:“陛下,两位国师都有通天之能,封为仙师,不如封做天师。”
经吕布的建议,刘辩改封于吉为辅汉天师,左慈为佐汉天师。
吕布这个举动,就是要把那个桀骜不驯自以为道教正统的五斗米道打入万劫不复之地。
这个国度的宗教不同于西方的宗教,在这个国度,宗教信仰永远都是政治信仰的附庸,不要想着能够清高地凌驾在政治之上。
吕布在后世曾经去过龙虎山,看过那个张道陵开创道教的过程,跟其他宗教一般无二,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里面充满了装神弄鬼,而且非常能够看出张道陵在开创道教时企图创造一个不受大汉管辖的国中之国的野心,在张道陵和他儿子张衡两代没有实现的理想,在他们孙子张鲁那里暂时得到了实现,五斗米教兴盛的汉中,曾经独立了十多年,甚至于张鲁归降了曹操以后,五斗米教也流传到了中原。
张道陵曾被封为辅汉天师,却因为他的孙子张修、张鲁的愚蠢举动,他已经没可能再被封为辅汉天师,但因为他在道教的开创性地位,勉强还给他留个位置吧。
吕布仔细看过五斗米教的教义,非常不完善不具体,太平道的教义也很残缺,难怪道教搞不过佛教,佛教东入中土后锐意创新,一直跟着国人的愚昧品味改变着,甚至不惜把观世音菩萨原本的男身变成女身,以适应国人的母性崇拜。
道教的教义必须要改变,不能再搞神秘主义,不能再神秘到普通大众都不鸟的地步。
对于新教在大汉的普及,吕布是非常有信心的,左慈和于吉这两个最善于装神怒鬼玩仙风道骨的大忽悠努力下,再加上他们徒子徒孙们以及其他道士的众志成城之下,新教绝对是信者云集,吕布再在后面扶持着,对付那些对道教杯弓蛇影的世家子弟们,绝对能把新教搞成全民信仰的国教。
吕布准备创立的新教,之所以脱胎于道教,一则是有左慈、于吉这两个现成的道教高手来帮助自己,二来道教还是有很多适合中国的东西,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还是一个多神教派,那么多神中很多都是民众耳熟能详的。
改革道教并一统道教也是左慈、于吉一直以来的愿望,道教的大派别现在看起来只有五斗米道、太平道两大分支,但其他如左慈这样开创丹鼎派的小派系还有几十种,每个派的教义都不大相同,既不利于民众信教,也不利于集中道教的力量击败日渐猖獗的佛教,所以左慈、于吉意图借助某一个世俗力量统一道教压倒佛教的想法由来已久,现在吕布主动提出来扶持他们,当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能错过。
但在确定新教的名称、神灵、教义上,吕布跟左慈、于吉发生了争执。
左慈、于吉还是想沿用之前的称呼,名为道教,吕布非常果断地摇头道:“太平道,五斗米道,这些道,因为张角的暴乱,因为汉中张修举旗响应张角,这两个道在大部分人眼里,已经变成了邪魔外道,我们不要再用道来做教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们虽然不必拘泥于他的名称,但也要考虑到大部分大汉民众能不能接受!”
左慈、于吉都记得张角还没有举旗暴乱之前,大汉民众对道教的接受度很高,所以张角才能一下子发动数百万教众起事,但随着黄巾军的溃败、劫掠地方沦为山贼流寇,太平道的名声也一落千丈,现在确实不宜再用道教之名。
左慈、于吉便稽首问道:“请问大将军您有何主张?”
吕布笑道:“两位天师,给新教起名,要跟教义联系起来,我以为新教最核心的教义便是导人向善,只要人们加入我们的新教,然后积善积德,就能在死后升入天堂,而信仰我们的新教,便是一个通往天堂的坦途,所以新教的名字,不妨叫做通天教?”
吕布说出通天教这个名字以后,心里怪异莫名,因为他不由得想起了《封神演义》里面的通天教主。
在《封神演义》里,盘古开天死后,鸿钧道人执掌天道,收弟子三人,号为三友,分别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及通天教主,三友皆是万劫不灭混元大罗金仙圣人,简称圣人。三友各掌一教,分别是人、阐、截三教。通天教主执掌截教,住在金鳌岛碧游宫,在分宝崖上取得诛仙四剑及诛仙阵图,又是炼器大家,曾凭借成圣功德炼制后天功德至宝青萍剑。
《封神演义》的作者跟写《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一样是借古讽今,《封神演义》的描写重心是阐教与截教之争,是贯穿商周战争全过程的主线,而所谓的阐教与截教这两大教派恰恰是作者的杜撰。
明嘉靖时,明世宗曾赐给他所宠信的道人龙虎山上清宫道士邵元节“阐教辅国”的玉印,可能是因为这一事件在当时影响太大了,所以《封神演义》的作者沿用了“阐教”这一名称。“阐”有阐发、阐明之意,“截教”的截,是指洞悉天道的意思,再以此为基础,截灭与天道相背离的事物。
阐教与截教的斗争,在本质意义上代表的是不同教派之间的斗争,维护教派尊严和地位,是截教门人与阐教作对的共同理由,截教门徒通常自称“炼气士”,所以一般认为是明代道士得势的丹鼎派与被排斥的吐纳派之争,此外还包括南宗、北宗,天师道与全真教之争。
很显然,吕布提议的通天教,跟《封神演义》里面的通天教主,没有任何鸟关系,纯粹取得是“信仰我教,便入通往天堂之坦途”的意思。
至于神灵,道教的神仙太多太泛,什么三清、六御、五方五老、四大天王、四大天师、四值功曹、五岳大帝等等,有数千个神灵,其实严格追究起来,大多是子虚乌有瞎编出来的,比如那个三清,说是三个人,其实都是老子李耳的化身而已。
吕布分析过自古以来的宗教,凡是发展到后世生命力强大的宗教,都是一神教,如基督教、伊斯教、犹太教,即便不是一神教,但神灵只有几个而已,像道教这么多神灵,就太过儿戏。
其实道教这种多神教,是很原始的教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