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正史里,他是曹魏的宗室八虎骑之一,是智勇兼备的名将,他曾随曹彰远征乌桓,得胜归来,曹丕继位后,夏侯尚升为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攻击蜀国上庸,平定三郡九县,升为征南大将军,又在江陵击败吴将诸葛瑾,升为荆州牧。
夏侯尚迥然不同于三国时代众多的无情男子,他还是一个至情至性的情种。夏侯尚宠爱一个爱妾超过了正妻,而正妻是曹氏之女,于是曹丕派人绞杀了这个爱妾,夏侯尚很是悲伤,生病至精神恍惚,一年后病逝。
夏侯尚这一点,让曹丕非常看不起,但吕布却对此相当赏识,怜子如何不丈夫,无情未必真豪杰,只有这种有情有义的人才会有起码的忠诚度,否则像曹丕那样阴毒得连自己结发妻子甄宓都塞糠逼死的家伙,吕布是不可能信任他的。
现在夏侯尚只有六岁,懵懵懂懂,便跟曹彰一起,养在吕布的太尉府中,吕布想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将曹彰、夏侯尚都收为自己的义子。
吕布现在已经收了吕蒙、诸葛亮、陆逊、孙策为义子,若再收下曹彰、夏侯尚为义子,那么很显然,吕布一改历史上做人义子的命运,转变成做人义父的命运。
吕布又从凉州收得一个义子,名叫姜冏,字仲奕,现年十四岁,乃是天水冀县大户姜家的次子,其族兄姜叙便是那个搅动凉州叛乱的杨阜的表兄,杨阜、姜叙被处死,姜冏年幼尚未参与叛乱,便被罚做劳役,吕布是在查看凉州将军徐荣的传报时看到了姜冏的名字,赶紧下令让人将姜冏请来邺城。
姜冏这个人似乎名不见经传,似乎没有什么本事,但按照历史的发展,八年后,他将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儿子姜维姜伯约。
吕布记得姜冏这个人,还是多亏吕布在和谐年间曾读过七八遍三国演义,几乎熟读成诵,他记得在三国演义第92回的最后一章节:“马遵正欲起兵,忽一人自外而入曰:‘太守中诸葛亮之计矣!’众视之,乃天水冀人也,姓姜名维,字伯约。父名冏,昔日曾为天水郡功曹,因羌人乱,没于王事。维自幼博览群书,兵法武艺,无所不通;奉母至孝,郡人敬之;后为中郎将,就参本郡军事。”
当时吕布看到姜冏的名字,浑身一震,因为他太了解姜冏的儿子姜维的价值了,那可是三国后期最为文武双全的统帅。
姜维其人智勇双全,极善用兵,是蜀国综合能力最强的将领,在诸葛亮去世后继承诸葛亮的遗志,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十一次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曾摧破郭淮、降李简部、斩魏将徐质、破大敌王经,一时挫魏国之威,后来段谷胡济失约退败,侯和为邓艾所破,奈之前被费祎裁制,后来宦臣黄皓弄权,蜀汉国力远比曹魏弱小,终究回天乏术。
可以说,若是国力相当,邓艾、钟会、陈泰、郭淮皆非姜维对手,姜维之所以劳师无功,时也命也,并非是他能力的问题。
吕布曾想过,若要托孤于后世,邓艾、钟会、陆抗诸辈里,只有姜维靠谱一些,因为姜维不单智勇双全,他还极其忠义,蜀汉灭亡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也被魏兵所杀,换做邓艾、钟会、陆抗等人,皆有私心自用之嫌,不能如此。
吕布推算,姜维大概是在八年后出生,想要得到这样一个天纵奇才,就只能先把他父亲姜冏掌握,所以吕布命人将姜冏从凉州请来邺城。
姜冏清俊斯文,目光如炬,少年英气溢于言表,吕布从姜冏身上能感受到历史上那个胆大如斗的姜维的气质,吕布在这几年时间里观察了很多历史成名人物,发现遗传的力量非常大,也许这就是世家传承的一大根本,好的基因遗传若在后天再稍微好好地培养,基本不会长歪了,吕布对未来的姜维多了几分期待。
姜冏因冀县姜氏被吕布中央军击破,整个家族很多人都被斩杀,剩下的大多都被劳役监禁,对造成姜氏败亡的吕布非常仇视。
吕布费尽口舌,讲明:“杨阜、姜叙目无朝廷,从中搬弄是非,搅动羌乱,此逆天大罪,该当此法!”
姜冏一直听不进去,强辩道:“如不是你剥夺我们姜家田地分给羌人,我们又怎么会跟朝廷对抗?”
吕布苦笑道:“姜冏,你弄错了吧,是杨阜、姜叙先煽动羌人作乱,我们平灭了羌乱,才把杨家、姜家的田地分给了羌人,这个先后顺序不可弄颠倒了。”
姜冏又强辩道:“从你在凉州外施行的政策,便可推断出,你早晚都要对我们凉州世家田地下手,与其被你夺取财产,不如先下手为强。”
吕布知道姜冏是被他族兄姜叙、杨阜等人洗脑过度,所以才对自己真正利国利民的思想那么排斥。
吕布费尽了口舌,姜冏一直是迷惘不灵,吕布最后实在没办法,便动用道术去催眠姜冏,将姜叙、杨阜留在姜冏记忆里那些不好的东西全部驱赶,再将真正的国之大义灌输给姜冏。
姜冏的意志力特别顽强,吕布费了很大功夫,才把姜叙、杨阜之前洗脑的恶果给排除了,又灌输正确的东西给姜冏,吕布见姜冏的意识最终到达自己想要的效果,不禁暗叹一声,难怪姜冏会有姜维那么出色的儿子,那是因为姜冏本身就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强的人。
姜冏这样的人物之所以在历史上没有展现才能,只是作为姜维的父亲而留名于史册,纯碎因为他倒霉,他刚刚出道的公元212年,正碰到马超率羌、戎第二次叛乱,进攻冀县,姜冏身为郡功曹,战死沙场,第一战就遇到这么强大的敌人,死掉是不可避免的,若是他能继续活下去,将来封侯拜相并非不可能。
当姜冏开始认同了吕布在凉州平叛的做法后,他对吕布的怨恨一扫而空,他从内心深处开始转变自己以往世家豪强子弟的思维方式,发现羌乱的一部分根源就是他们这些凉州本地世家豪强侵吞羌人田亩所致,吕布将世家的田地分给羌人,更将羌人汉化,羌乱开始平息,料想在不远的将来必定完全消弭,姜冏心里开始涌起对吕布的万分敬仰,非吕布这样的大智大勇大胆识,就不可能通过破除世家豪强的统治而消除羌乱。
姜冏听人劝告,拜吕布为义父,开始为吕布效力。
吕布将姜冏拨在诸葛亮身边,为诸葛亮的副手,跟着司马徽、胡昭开始学习。
吕布又想起了三国后期另外一个牛人,邓艾,但邓艾估计要到三年后才能诞生,吕布也记不得他父亲究竟姓字名谁,只好让留在宛城的大将徐晃等人密切留意南阳郡新野县里面的邓家,一旦发现有一个叫做邓艾的小孩,便飞速来报。
第694章 大汉有救了
却说荀彧、李典经过数月的观察了解,明悟了吕布的雄才大略、仁义心怀,又顾及家族的利益,归顺了吕布,开始尽心竭力地位吕布效劳,曹操显然已经成了过去式。
荀彧、李典跟吕布长谈一番,吕布用道术在他们心中种下心锚,又让他们在中央军、中央大学堂里接受了三个月的思想整风,并加入通天教之后,吕布才开始对他们产生了一些信任感,开始委以重任。
因为李典冷静又富有学识,吕布除了任命李典为中央军近卫师步兵旅的旅帅之外,还让李典兼任太尉掾随在自己身边参赞军机。
李典原来在曹操手下一直默默无闻,只有到了官渡之战后期才开始崭露头角,才被曹操委任为一方大员。
李典现在在吕布麾下,作步兵旅旅帅,掌握两千人马,率领的人马不如他原来统率的家兵多,但李典心里甚是满意,因为他明白,他在主公吕布的近卫师里,常常能够得到主公的教诲,便是难得的殊荣,又为太尉掾,得吕布亲自培养,更是梦想不到的际遇,因为经吕布亲自提携的将领,数年后无一不是独当一面的名将。
吕布任命荀彧为太尉府署理留守长史,为留守长史沮授的副手,长史这个职务乍看起来并不高,在官阶上甚至不如一个郡太守,但因为吕布的太尉府已经成了大汉朝廷军事上的最高决策层,吕布一旦领军离开,大汉所有军务都有沮授打理,荀彧初投吕布,吕布便委以如此重任,足见吕布对荀彧的器重。
荀彧得如此尊位,为吕布知遇之恩而动容,开始积极地为吕布效力。
吕布太尉府有两位长史、两位司马,协助吕布掌握整个大汉的军务。
吕布现在大将虽多,但能够冷静处事,并深得吕布信赖,可协助吕布执掌大局者,只有高顺、赵云、张辽三人,张辽坐镇洛阳,行军司马、留守司马便在高顺、赵云两人之间选择一人,若出征时带上赵云,赵云便为行军司马,而高顺为留守司马,而因为高顺擅长防御,多数时间里,高顺都为留守司马,坐镇后方。
留守长史原来是田丰,但田丰为御史大夫掌握御史台,若再为同级太尉府的留守长史,便为朝野上下所诟病,所以吕布让之前的行军长史沮授留守后方,为留守长史。
沮授留守后方了,跟随吕布出征处理军中事务的行军长史便换做贾诩,吕布本来想让郭嘉担负这个职位,但郭嘉个性疏懒,对实际事务缺乏热心,吕布只好让他远离实际军务,专为自己参赞军机并处理情报事宜。
吕布现在麾下有八大军师,分别是田丰、沮授、董昭、郭嘉、贾诩、徐庶、荀彧、法正,诸葛亮、陆逊虽然也开始参赞军机,但毕竟他们年幼,又被吕布以统帅之才培养着,并不属于谋士之列。
董昭之前由中军师转任幽州刺史,后来不久便转任尚书令,幽州刺史便由原魏郡太守诸葛玄升任,诸葛玄的魏郡太守之职由邺城令满宠升任。
此前不久因吕布不满尚书令黄琬绕开自己擅自任命曹操为兖州牧,便趁着太傅卢植去世之际,举荐太师蔡邕改任太傅,太保马日磾改任太师,而黄琬便由尚书令改任太保,原来卢植在任时太傅、太师、太保这上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