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新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献帝新传-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郭嘉走后,庞统也前往新野,刘协总是担心他死于战场之上,特别嘱咐马超、陈到、张绣一定要保庞统周全,至于吕布和孙策,他就不打算嘱咐了,反正嘱咐也没有什么用,这两人上了阵连他都认不得,何况是庞统。

将自己所有的实力都端出来以后,刘协反倒心中平静下来,暗想:刘备啊,你也太小看我了,二十万精锐就想夺下我的门户之城,可知道我手里有多少王牌没有打出去。

连发了十多张王牌之后,襄阳还留着镇中军,在汝南城还留有征北军最后四个营,刘协身边还有重卫营、近卫营、驻扎景山之中的南卫营和驻扎荆山之中的越野营,刘备的威震之策并没有成功,襄阳还留着接近十万的精兵,刘协仍然觉得很安全,郭嘉和庞统的北上,使得心中担忧一扫而空,将注意力集中在徐州和秦岭两条防线的战事统筹和粮草军备供应问题上。

次日,上庸传来军情,周瑜果然带着张辽到了上庸,略做补给之后便赶往秦岭,给刘协呈递了一封请罪书,刘协冷笑一声,不去理他,实则心中下了狠心,只要南北统一,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想办法除去周瑜的军权。

虽然南北战事在即,治略府却仿佛没有什么异常发生一般,继续维持正常的周转,依旧不断深化向下执行楚地的政策,只是让民部负责暂时迁移南阳的百姓,南阳拥有近两百万的人口,为了避免战火滋扰百姓,自去年起南阳就开始协调百姓南迁,最近几日连续督促百姓强制迁移四十余万后,南阳目前还有百万余万百姓,而在宛城以北被刘备占据的几县不过还有民三十余万。刘协让庞统注意将这部分百姓移回颖川,但为时已晚,诸葛亮刚驻扎宛城城外,便让人将百姓全部移回洛阳,再从洛阳移到并州。

四大学府的学子们吵个热闹,每日都有学子在楚王府外求见,要求呈递自己的北伐策略。

刘协也不厌其烦和戏志才一一翻阅学子们呈递的章折,同时关注荀攸方面的情况,现在南阳之围能不能解,关键就在于陇西方面的出兵能否使长安处于非常大的劣势。

因为周瑜这个变数,幕僚院第二次制定的策略就算流产了,依旧按照第一次和参谋院共同制定的策略进行着,这让刘协感觉到楚王府并不能擅自指挥统帅府,只能依靠自己在楚王府和统帅府之间进行调度,但这也正是刘协想要的效果。

郭嘉进入宛城不到半日,关羽便率兵完全包围宛城,而于禁于三日后就率兵驻扎入颖川,弥补了张辽撤走后留下的防御真空。庞统领着禁卫军八大骑兵营驻扎襄城,秘密驻扎在颖川和颖川之间,与郭嘉、于禁又形成对关羽部的包围。

郭嘉初到南阳宛城,立刻在黄忠陪伴下巡查城防,他也是第一次来宛城,见到高达五丈三尺的城墙,也发出一声感叹:“如此城防,如何可破!”

黄忠道:“故只本将军一人足可抵关羽二十万大军!”

郭嘉知道他是楚军中除了皇甫嵩年纪最长者,素来喜和年轻人争勇,又是老将,顾及其颜面,乃笑道:“殿下非担心将军勇不及关羽,恐左将军走后,贾诩用计暗算老将军尔!”

黄忠笑道:“虽无左将军在此,然奉孝在此,昔日奉孝不损一兵,火烧五丈原实在打得漂亮,某深佩服之!”

郭嘉淡淡一笑,道:“谢老将军夸奖,不知老将军如何分兵防备?”

黄忠脸色不悦,乃道:“郭幕僚可呼某表字,或言将军亦可,老字就算了吧,某尚且力壮,何来老之说,老者,行动不便、体力衰弱之辈,郭幕僚见某可有力弱之象!”

郭嘉略为语噎,见他改了自己的称呼,显然动了怒气,遂笑道:“奉孝错了,将军莫怪,以奉孝之见,将军神勇,关羽亦难敌,然关羽帐下复有张颌、徐晃和颜良,若轮番上阵,恐将军纵是神勇盖世,亦有力竭之时,当巧妙安排,轮番让诸部守城,殿下有令,至少守城半年,不可有失啊!”

黄忠微微点头道:“奉孝说得不无道理,某非自负,实则今日尚可与奉先一战,关羽只曾在奉先手下走了六十回合不到,某岂畏之,然张颌三人亦勇胜三军,且其部多达二十余万,某帐下仅镇南军五万余,南阳驻防军不过五万,驻防军之力远弱于镇南军,只可协防,不可为主,某乃早将镇南军一分为三,每日轮换,使每人皆有休息,而驻防军分为两部,亦轮换协防。”

郭嘉大喜,知黄忠精善城防,复与黄忠查询各段城防,兵士虽不众,然皆精神饱满,虽面对二十万北方精兵,却毫无惧色,心中对防守宛城更添信心。

此时,贾诩和诸葛亮也通过斥候隐约发现了楚王的反击,两人在一起商议,诸葛亮摇了摇鹤羽扇,笑道:“不知道如今之势,贾先生可有妙计化解?”

贾诩亦举重若轻,笑道:“楚王兵多将足,合围之势焉能化解,然诩不才,有一计可破之。”

诸葛亮笑道:“亮不才,亦有一计可破之!”

贾诩笑道:“不知你我所思可合,可各写于手心,再一同对较!”

第八卷 南北风云 第十四章 关羽之败

诸葛亮和贾诩两人各取笔在手心写字,两人写完之后,各自对笑,互摊开掌,上面皆写“断水”两字。

诸葛亮笑道:“亮之策乃连环计!”

贾诩淡淡一笑,道:“亦连环计!”

诸葛亮又道:“亮之策乃四计连环!”

贾诩复笑道:“诩之策乃五计连环!”

诸葛亮敛容道:“最后一策不到万不得已,不应用之!”

贾诩正色道:“正如司徒大人所言,不到万不得已,应不用之!”

两人默然对视,忽而大笑声起,时关羽、张颌正踏步而入,见两人笑容奇异,乃问道:“两位军师可有奇策应付攻城之事!”

诸葛亮乃道:“亮与文和已定计矣,月余可定宛城!”

贾诩摇手道:“纵是连环计,然我二人可思及,恐戏志才亦能料到,南方谋士有两人不可小视,一为当年火烧五丈原的郭嘉,另一人便是戏志才尔!”

张颌乃道:“先生说对了,根据我们埋伏在宛城的探子来报,楚王府前日派了一名幕僚参事前往宛城协防,且带着楚王府精锐亲卫营前来!”

贾诩眼中精光一闪,急问道:“来者年约几何?”

张颌道:“三十上下!”

贾诩和诸葛亮对视一眼,两人皆略微皱眉,诸葛亮道:“楚王府幕僚参事皆南方能人,经政有荀彧、张昭,外涉有伊籍、杨修,内务有陈群,军谋有徐庶、荀攸、戏志才、郭嘉,被称为楚王四军参,徐庶、荀攸自然不能来,戏志才年长近六旬,郭嘉在徐北沛城!”

贾诩道:“若是郭嘉,我等连环策则未必有效!”

关羽冷道:“先生之策未曾有失,焉能因一儒生而怯!”

贾诩淡淡一笑,不与关羽直言其中要害,诸葛亮与关羽少有会面,虽早知其怠慢士子,然当自己和贾诩之面辱之,心中略有不顺,乃笑道:“将军神勇,实则不畏之,若明日能斩老将黄忠,则攻下宛城无须一策!”

关羽抚髯长笑道:“孔明之言诚然!”

贾诩欲劝之,诸葛亮暗示他一眼,贾诩何其精明,遂不再言语,待关羽走后,颜良、徐晃亦进帐,诸葛亮与众将道:“明日关将军欲亲斩老弱之将,诸位不得相助,若以关将军之能,还需诸位代为上阵,必乃关将军之辱尔!”

三将皆明白诸葛亮言下之意,皆道:“必为关将军之后,待关将军大胜再上阵!”

诸葛亮微微颔首,将军中防略要务一一安排之后,令三将立刻部署完善,不得有误,三将领命,立刻退下。

虽贾诩乃此事出兵的右军师,然诸葛亮已经是朝廷三公,比他之职略高,又是洛阳派领袖,颜良、张颌皆为其派系,徐晃似乎也言听计从。

贾诩一眼即知局中情势,且诸葛亮调度精细,虽略有不足,然亦无大错,故不争之,任其调度,心中也清楚,若自己调度,恐只管亥、徐晃可听自己的,颜良和张颌必暗中听从诸葛亮,自大局而出,贾诩亦不再多说,将调度之权皆付与诸葛亮。

待三将退下,贾诩乃劝诸葛亮道:“关羽毕竟是主公义弟,不可过于为难!”

诸葛亮摇扇道:“非也,此次征伐,乃关系社稷之事,焉能因其乃大将军之义弟而谦之,必先挫其锐气,方可驾驭。先生无须再劝,吾意已定,绝不更改,然座中将领多为先生不熟,恐有不服,故代先生调之,然军机大事仍须先生掌管,亮乃后进末学,论兵家谋略,逊于先生多矣,为社稷大业,先生不可托辞!”

贾诩暗中揣测诸葛亮心中到底作何打算,虽百思不能猜测,然亦不便推辞,略为计较,乃笑道:“孔明乃后辈翘楚,诩在孔明如此年纪,远不及之,今日征伐,你我当齐心合力,方可破之!”

诸葛亮喜道:“盼公此话久矣,朝廷中皆言亮与先生不合,实亮最敬佩者,先生尔,若先生为主,亮必谦之,且社稷大业在此,纵政经不和,皆为社稷尔,有语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若先生容亮进言,与亮求同存异,合力一处,则必可破南贼!”

贾诩亦大喜,乃道:“诩知此必孔明肺腑之言,焉能不从!”遂正归军师之职,统调三军,诸葛亮在其后与其事无巨细,皆一一推敲至甚,令贾诩不得不敬佩其谨慎精细。

乃次日,关羽率众将列阵宛城前,喝黄忠前来迎战。黄忠欲出,郭嘉劝之,乃道:“军中可有十六岁左右小将?”

有小将张冲,年仅十八,方从襄阳学院出学,乃原代黄忠出阵,黄忠急道:“此乃赴死,冲不可去,仍有本将军亲自对阵!”

郭嘉乃道:“欲三日后斩关羽,必欲牺牲此子!”复取水酒敬张冲,乃道:“此乃骄敌之策,若将军不能归,吾当上书表奏将军为侯,厚赐家中长者!”

张冲取酒饮必,乃道:“大丈夫报效主上,岂可畏死,然家中老母尚在,望大人多加照顾!”

郭嘉亦饮酒尽道:“奉孝必待将军之母为己母!”

张冲摔酒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