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不演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隋唐不演义-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站在洺水城上,直面刘黑闼攻击的人是罗士信。

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唐军竟然还换了一次班,刘黑闼再一次被激怒了。

一定要拿下洺水!

刘黑闼向洺水城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站在城下,刘黑闼指挥着冲车撞击着本就不高的城墙,火光之间,刘黑闼突然看到漫天的白色。

下雪了。

一股喜悦在刘黑闼的心中涌起。

李世民让罗士信空降洺水,并不是让对方去送死,事实上,他只是让罗士信能够坚持一段时间,直到唐军主力集结完毕,这样,就可以采用中央开花的战术将刘黑闼一举消灭在城外。

这个奇计只差一步就成功,李世民算到了唐军集结的速度,也找到罗士信这样以死诱敌的勇士,可他却无法掌控天时。

天降大雪,大路变得泥泞,唐军无法顺利组织大军。救援被阻断在路上,只好眼睁睁看着刘黑闼的甬道修到了洺水城下。

在外无援兵,内无险关的情况下,罗士信支撑了八天。

八个日夜不停的进攻,刘黑闼终于进入洺水城,登上城楼那一刻,他也震惊了,城内一片狼藉,所有的石头巨木都已经用光。

要是城内还有防守器具,也许今天自己还无法站在这里吧。

接着,刘黑闼听到一个让人气愤的消息,当初降唐的洺水军将们都逃跑了。愤怒之后,总算有一个好消息。

唐军的主将被抓住了。

在得知抓住唐军的主将叫罗士信时,刘黑闼终于觉得这数日的苦战有了回报。他马上下令好好对待罗将军。

刘黑闼亲自来到罗士信的面前,苦口婆心劝他跟自己一起干。让老刘意外的是,罗士信断然拒绝了他的好意。

刘黑闼曾经跟罗士信同在瓦岗、洛阳共过事,算是资深同事了,对这位罗士信,刘黑闼自认是了解的。罗士信并不算是一个忠诚之人,当年张须陀兵败,他向李密投降,李密兵败,他向王世充投降,为什么今天不肯向我老刘投降?

刘黑闼一时半会儿是不会明白这其中的原因的,这个原因在于信仰二字。无论张须陀也好,李密也罢,或者是王世充,对罗士信来说,都是人生中的驿站,而唐朝对于罗士信来说,却是最终的归宿。

在唐朝,罗士信看到了一统天下的希望。

我愿意以一个唐朝军人的身份死去,我相信我的名字一定会跟一个伟大的皇朝联系在一起。

唐朝的皇帝虽然姓李,但唐朝是天下的唐朝,是无数人用鲜血换来的。

罗士信说出了他的理由,最终激怒了刘黑闼,慷慨赴死。

这一年,罗士信二十岁,征战沙场六年余。

罗士信死后,被安葬在邙山,在他的墓边躺着的是裴仁基。这是罗士信的遗愿。

当年张须陀兵败之后,罗士信曾经投靠过裴仁基,并受过对方的礼遇。在攻破洛阳之后,罗士信寻找到裴仁基的尸首,自掏腰包在北邙山上找了一块墓安葬对方,并许下“我死后,当葬此墓侧”的愿言。

两个并不相识的人,因为乱世走到了一起,他们并未许下同生共死的誓言,如今,相伴而永眠。

从今以后,罗士信去老朋友家串门就方便多了。

血淹三军

罗士信的死让李世民意识到,刘黑闼是一个比窦建德更为凶险的对手,此人跟窦建德一样善于安抚人心,却比窦建德更坚决,更勇猛。

对于这样的人,是不能掉以轻心的,李世民重新拿出了绝活,断粮路。

经过两个多月的骚扰,李世民确认刘黑闼已经无粮可吃,接下来对方一定会做出倾巢而出的举动。

这将是一举全歼对方的机会,可是仅仅做到这一步就足够了吗?

三月二十六日的中午,刘黑闼率领着最后的两万兵马,抢渡洺水。

洺水很浅,刘黑闼很容易渡过了大半的河域,顺利之下,刘黑闼没有想明白,春天已经到了,春汛早来了,为什么洺河水还这么浅。

渡过大半时,刘黑闼就发现唐军已经列阵于河岸之上。唐军没有宋襄公那样高尚的道德水准,自然是不会放弃半渡而击这个大好时机。

好在洺水不深。

刘黑闼马上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就在洺水之上,两军的主力展开了厮杀,本就不宽阔的洺水河被搅得血水横流。

不断有人倒下,尸体倒浮在水面上,而旁边的喊杀声并没有停止。人生在战场之上变得简单而残酷。要么站着离开,要么倒着死去。

没有人选择退却。

在这一天黄昏的时候,刘黑闼的大将王小胡冲开重围,来到刘黑闼的身边,焦急万分地告诉他,现在应该马上离开战场。

注意,他说的是离开,而不是鸣金撤退。

因为两军混战一块,撤是撤不出来了。要走,只能丢下死战的兄弟,自己一个人悄悄逃走。

刘黑闼双眼血红,扭头看了王小胡一眼。

你在胡说什么!你是第一天跟我吗?我刘黑闼岂是丢下兄弟一个人逃命的人!

可听完王小胡的话,刘黑闼的脸变得惨白,愤怒之中,他掉转马头,无奈而悲怆地吼道:走。

远处,洺水正像翻滚的刀片一样直扑而来。

李世民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天的大战,为了这一天的大战,为了击败这个无比顽强的对手,李世民不得不布下一个死亡之阵。

在开战前,他派人到洺水上游筑坝截断了洺水,并告诉他,等我与对方开战,你就决堤放水。

水淹七军并不罕见,据说关羽,蒋介石都是这一计策的用户,但李世民的水淹之计有一些特别,从史料上分析,他用了一个弃卒夺帅之计,弃的是自己的唐兵,夺的是刘黑闼。

大水袭来之时,卷走的不仅是刘黑闼的部下,还有为拖住对方留在河道上的唐兵。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从来不只是一句戏言。每一个字都是用无数的鲜血写就在史书之上。

洪水过后,战斗终于结束了,唐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此战斩杀敌军万余人,淹死数千人。刘黑闼的大军只有两万人,这意味着,除了被大水冲走外,所有的刘军将士都选择了战死。

望着堵塞河道的尸体,李世民松了一口气。

不管怎样,战争终于结束了。

这是一场真正的殊死较量,是唐军从未遇到过的顽强之敌。获胜方取得的无疑是一场惨胜。

为什么这些人从不退缩,为什么他们选择死战到底?

事后看来,李世民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在惊叹对手意志顽强之余,他只是庆幸自己取得了胜利。

这是一个严重的错判,没有搞清对手为何以死相搏,就不会明白战争并没有结束。

两个月后,仅以数百骑突围的刘黑闼又一次杀回了山东。

起事以来,刘黑闼一直保持着独立性,没有向突厥屈过膝,现在为了复仇,他放弃自己的这一原则。

卷土重来的刘黑闼身后跟着大群的突厥铁骑。回到山东之后,亡命天涯的部将重新聚集在他的麾下。

这一年的冬天,刘黑闼横扫山东,大败唐军各路兵马,又重新站到了洺州城上。

打不死、打不垮的刘黑闼又回来了!

唐朝用自己的大军击败过刘黑闼,但叛乱,并不是仅靠武力就可以平定的。

早在刘黑闼从洺水上逃走之时,就有一个人预见了今天的情景,其时,在长安,唐朝太子李建成向他的幕僚问起了这个问题。

“山东的局势平定了吗?”

幕僚摇了摇头,说出了山东的隐患:

“刘黑闼虽败,但杀伤太多,其首领又全部登记造册,处以死罪,反兵的妻儿都被俘虏,想投降而无门。虽然有赦免的诏令,但抓住了之后又全部杀掉,这样下去,只怕残余的反兵号令起事,百姓将不得安宁。”

这位洞悉山东叛乱之因的人是魏征。

名臣

魏征的名字是跟大唐盛世、贞观之治这些金光闪闪的名词联系在一起的,魏征同志在大唐朝天天跟李世民抬杠,每天挑李世民的毛病,终于把这位老板成功送上了千古圣君的高位,而他本人也成谏臣的代名词。

但谏臣只是魏征的一面。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敢于直谏的人,但从没有人像魏征这样用劝谏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据史书统计,谏官的职业风险相当高,比干被挖了心,海瑞被罢了官,陈元达自杀身亡,杨继盛刑场高歌……

这说明敢于直谏是比较容易的,只要舍得一身剐,自然敢把皇帝拉下马,但善于直谏是不容易的,这不仅需要大勇气,还需要大智慧。当然,还要赶上一个不那么浑蛋的皇帝。

魏征就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

魏征,河北巨鹿人,在成为天下闻名的第一谏官之前,魏征的人生可用坎坷二字形容。

因为投胎没看皇历,魏征出生在一个贫寒之家,年少的时候,父母又去世了。成为孤儿的魏征是在苦瓜汁里泡大的。按照惯常的说法,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魏征显然是个例外,放着父母留下来的一些家产不去经营,反而跑到道观当了一名道士。

史书对魏征的这个举动定性为不事生业,就是不务正业的意思,事实上,这是误会魏征先生了,魏征可是生存大师,他跑去当道士可不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

据当时的情况来看,道士可是一门很有前途的职业。

正所谓乱世练武功,盛世炼仙丹,魏征的职业策划还是比较靠谱的,他当道士那年,大隋朝国富民强,以后少不得有大户人家乃至皇帝都会求仙问道,自然道士需求紧张。可惜的是,计划没有变化快,没想到杨广陛下太不争气,数年间就把盛世变成了乱世。

魏征很快察觉到了时代的变化,并很快转变思维,调整方向。

于是,魏道士开始真的不务正业,当道士期间不炼丹、不打坐、不修仙、不辟谷,开始搞起文化学习来。他学习的东西十分杂,光看一样,不知道魏征的研究方向是什么,但把他所看的书综合起来,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魏征学的是王霸之术!

顾名思义,王霸之术就是佐王称霸之术,历史上,管仲、张良、刘伯温们都是这一门派的优秀学员,大家大概想不到魏征也是这领域的高级人才。造成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