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刘健,刘健素以容人著称,也不是三杨内阁,三杨内阁讲究的是精诚团结。而杨廷和的内阁则不同,它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一人独断,杨廷和是决断之人,至于如蒋冕、毛纪之类也不过是打下手跑腿的内阁大臣罢了,不得不说,杨廷和的能力远超刘健,他虽是一人决策,可是无论是效率还是水平都比刘健要高明许多,至少杨廷和的内阁在这几年里已是营造出了几分中兴的气息,要知道,当下的环境比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人的内阁所处的弘治朝要险恶得多,也要复杂得多,经过武宗皇帝十几年的折腾,国库早已空虚,百废待兴,正是杨廷和力挽狂澜,诛佞臣,除弊政,才有了今日。
也正是因为如此,杨廷和走向了自己人生的顶峰,他众望所归,如日中天。
可是现在,一个人要搀和进来,这个人同样是中兴之臣,弘治朝主掌吏部,正德朝为内阁首辅,同样受人瞩目,能与日月争辉,偏偏这个人对他有知遇之恩,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可如果这个人——是王鳌呢?
徐谦已经感受到了杨廷和表现出来的复杂气息,他相信,杨廷和对王鳌还是有感情的,这种感情虽然不及父子,可是却也高于寻常的师生,杨廷和最是失意的时候,是王鳌当机立断,甚至不惜与刘瑾对抗也要保全他,在杨廷和声名不显得时候,也是王鳌时常将他带在身边,对人说此人有大才,乃大明之虎也。
徐谦和嘉靖二人都纹丝不动,坐等着杨廷和的回答,事实上这个答案早就已经有了,杨廷和根本就拒绝不了,或许嘉靖此时的心情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可是徐谦并不是在看笑话,虽然各为其主,你杨廷和有你自己的抱负,可是你的抱负既然妨碍到了我的抱负,那么你我就是不共戴天的政敌,独断专行不是错,甚至徐谦也隐隐渴望自己也有独断专行的一天,可是徐谦知道,若是放任杨廷和独断专行,那么自己一辈子都无出头之日,既然是敌人,本不该有什么客气。就像杨廷和若是抓住了机会整治自己,也绝不会手下留情。
这就是政治,每个人处在自己的立场,每个人都宣称有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可是说穿了,理想和抱负只是用以自己踢开绊脚石的借口罢了,这就如一句话一样——代表月亮消灭你。
月亮是牌坊,消灭你是目的,用牌坊来掩盖血淋淋的目的和事实,这既是杨廷和的手段,也渐渐会成为徐谦的手段,徐谦只有将这个手段运用的更加出色,才能战胜他的敌人。
徐谦木然不动,心里叹了口气,可是他并不觉得后悔,也没有犹豫,他叹息,不过是读书人最后一点所谓的良心作祟罢了。
可是良心,又值几个钱呢?
“杨爱卿何故迟迟不语?莫非杨爱卿不同意吗?”嘉靖却有一种报复的痛快感,他知道,这一次他是真正的打痛了杨廷和,杨廷和的疼痛不在于嘉靖,也不在于徐谦,而在于他必须意识到,当他那授业恩师抵达京师的时候,当两个曾经亲密无间的良师益友碰头的时候,也就是一切恩情尽皆烟消云散,接下来,他和王鳌既是同僚,同时也将是政敌,因为王鳌或许可以甘居于杨廷和之下,却绝不是一个任人摆布之人,他不是毛纪,也不是蒋冕,他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政治抱负。
嘉靖变态的心理小小地得到了满足,他不满杨廷和久已,君臣之间的矛盾从他踏入京师的那一日起就已经开启,而且愈演愈烈,可笑的是,嘉靖与杨廷和、王鳌的性格也是一样的,他也有自己的原则,也有自己的主见,现在的他甚至也有自己的政治抱负。所以他绝不能容忍杨廷和,其实某种程度来说,他也容忍不了王鳌。
三个这么样的人聚在了整个大明朝的云端,想一想都让人觉得不寒而栗。
杨廷和终于呼出了一口气,随即微微一笑,道:“王少傅年事已高,又远在苏州,这一路旅途劳顿,怕是多有不便。”
这是他最后的挣扎,嘉靖自然早有准备,微微一笑道:“朕早已派了快马前去苏州,得知王爱卿身体康健,不成什么问题,朕已经命亲军护卫王少傅入京,想来也就是这十几日的功夫就能抵达,杨爱卿不必多虑。”
杨廷和不由苦涩一笑,对方是有备而来的,怎么可能给你空子钻?他只得道:“微臣也以为,眼下是多事之秋,由王少傅起复入阁确实不是坏事。”
“是吗?”嘉靖笑吟吟地看着杨廷和,慢悠悠地道:“看来你我君臣是英雄所见略同,朕以为,眼下整肃吏治是当务之急,经过了近来轰动的几个案子,朕才知道,正德朝遗留下的弊政积重难返,单单打几只大老虎是不成的,乱世用重典,是该好好收拾一下了。”
说到这里,嘉靖顿了一下,才继续道:“所以……朕这才想到了王爱卿,王爱卿从前乃是吏部天官,弘治朝的时候就以治吏严格而著称于世,朕打算加他内阁学士,兼任吏部左侍郎,不知爱卿以为如何?”
吏部左侍郎……
这分明就是怂恿着王鳌和杨廷和对着干,这吏部可是杨廷和的基本盘,杨廷和能权势滔天,很大程度的缘故就是来自于吏部,别的事都可以商量,吏治的事是万万不能商量的。
若是其他人来做吏部左侍郎,怕是都得乖乖以杨廷和马首是瞻,杨廷和说什么,绝对不敢说出二话来。
可是王鳌不一样,王鳌资历高,影响很大,而且以前还曾做过吏部尚书,对治吏的事定然有自己的行为方式,而如今他以四朝老臣的身份入京,肯定是希望有一番作为,既然现在吏治败坏,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必然是从吏部里头先烧起来,先从吏治着手。
而且这位老先生也是个极为固执的人,他认为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一旦他以左侍郎的身份整肃吏治,号令下去,杨廷和是管还是不管?不管就等于是将吏部的事务拱手让人,以后大家都晓得这吏部乃是王鳌说了算的,到时威信必定会受到影响,可你要是管,又以什么名义?虽然你是尚书,他是侍郎,可是你阻挠人家治吏,这摆明着不给老前辈面子,以王老先生固执的性格,肯定会据理力争,一旦争起来,整个朝廷都要乱成一锅粥,人家有底气,有人脉,有信念,甚至有治吏的经验,你除非想和他鱼死网破,否则就只有乖乖就范的份儿。
这一招,够狠!
杨廷和脸色平静,可是在这平静的外表下却是波涛汹涌。
杨廷和稍稍犹豫了一下,随即道:“老臣遵旨。”
眼看是不能阻挠了,既然不能阻挠,那么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此时,杨廷和忍不住狠狠地瞪了徐谦一眼,直到现在,他才发觉这个家伙太不简单,已经远远超脱了精明,甚至可以称之为老练了,这个人……不可小视。
只是可惜,要是在一个月之前,他若是知道今日,大可以下个狠心,直接把徐谦整垮,让他从哪里来,滚回哪里去,可是现在,他即便是有心,暂时也已经无力了,王鳌不日就要进京,而接下来,若是杨廷和不提早进行布置,不好好地做好应对之策,就极有可能阴沟里翻船,他现在实在是没有闲心来对付徐谦,王鳌这个良师——已经成了他最大的敌人。
第三百六十六章:天官来了
杨廷和那边,已经得来了他的噩耗,而徐谦这侍读,亦是得了他的调任。
其实说是调任也不恰当,因为他依旧还是侍读,依旧还是翰林,这就好像各地的巡抚一样,虽然分赴去了各省,可是挂着的却都是都察院的官衔,俸禄也是由都察院发放,一切待遇,自然是以都察院为准。
徐谦也是如此,不过翰林院显然比都察院彪悍的多,翰林侍读虽然比之都察院的右副都御史品级相差几条街,可是地位却并不低,少的不过是权利罢了。
作为大明朝最顶端的高级储备干部,徐谦走马上任,只不过这皇家学堂,似乎还没有开业。
因此徐谦反倒轻松下来,筹备学堂的事,一直都是老爷子在做,老爷子自然也清楚这学堂的重要性,如今打着皇家学堂的招牌四处招摇撞骗,今日去兵部,明日去亲军衙门,后日又去北镇府司,选址、挑选教习、招募校尉,这些诸如此类的事,忙的他脚不沾地。
好在皇家学堂这儿什么都缺,唯独不缺的就是银子,所有款项,直接由路政局调拨,而路政局的存银,除了国库之外谁能和他相比,近十万两银子砸下去,学堂的校址倒是很快选定了,地址在朝阳门的瓮城,这朝阳门的瓮城占地很大,方圆有十里,是一座城中城,徐昌看中这里,其一是因为这里是津要之地,距离内城也近,其次便是这里头四面都是高高的城墙和城楼,也方便管理,瓮城本是用来战时的东西,如今天下承平,作用已经显得不是很紧要,圣旨下来,便开始破土动工了。
数千工匠,运来了泥沙,运来了各地输送来的木料开始建造学堂,这学堂有工部的官员监工,采取的是军营的制式,除了营房,便是讲武堂、博文馆、钟鼓楼之类的建筑,除此之外,便是大量的沙地了,瓮城规模大,还有马匹数百,专供骑射之用。除此之外,兵部还调拨了一批火铳、火炮,只是这东西不常用,也不可能拿来操练,之所以设置,是教习提出来的要求,这些教习都是从边镇提调来的沙场老将,他们自然清楚自己要培育的是什么人,能进入这里学习的校尉,将来必定会成为军中骨干,因此除了操练他们的勇武,一些战术技巧方面的知识也需要传授,比如这些火炮、火铳,就可以有空时拉着大家出去试试威力,倒并不是要让他们掌握其中技巧,而是将来一旦遇有战事,让他们知道这些武器如何在战斗中投入使用,合理的运用这些东西而已。
而徐谦这边,也招募了不少助手,十几个个书吏协助徐谦办差,其中有一个,便是从内阁里请辞出来的书吏袁弘,这袁弘在内阁的时候因为和徐谦多说了几句,差点没被那王司吏整死,后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