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会认为西方的城市文化就一定是所谓〃麻药、朋克、雅皮士〃的文化呢?这也未免太简单化了吧!西方的无产阶级、农民、小市民、知识分子、军人和资产阶级等社会阶层的文化又到哪里去了呢?你还开具了一份长长的西方作家的名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但在这份名单中,除了塞林格和艾伦·金斯堡与你所说的那种西方文化略有关联之外,其他12个人则几乎毫不相干。我不知道你是如何将博尔赫斯、黑塞和马尔克斯与〃麻药、朋克、雅皮士〃联系在一起?即使是生活在与这些事物关系密切的国度里的福克纳,也与这些东西相当隔膜,他整个儿就是一个农民。至于帕斯捷尔纳克,他是否听说过这些名词都很难说,要知道,他是一个斯大林时代的苏联人。
11,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影响与〃跨国资本〃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远在几千年之前,这种交流就已经存在,那时,〃资本〃尚未产生,更别说〃跨国资本〃了。另外,一位作家接受另一位作家,包括外国作家的影响,也未必一定是看其携带的资本的多少。比如,在〃跨国资本〃中占相当大的比重的日本,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就很小,而几乎没有多少〃跨国资本〃的拉美、东欧以及〃白银时代〃的俄国文学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比如,帕斯捷尔纳克的国家至今也尚未掌握多少可以〃跨国〃的资本,而他对中国作家和诗人的影响,据我所知,早在1970年代(即〃文革〃后期)就已经开始了。
12,〃章回体〃小说不是现代小说。
〃章回体〃小说当然不是现代小说,这用得着〃肯得鸡(基)〃来教吗?事实上,承认这一点,丝毫无损于《红楼梦》之类的古典小说的声誉。我觉得你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其实,没有一个像点样子的作家会在乎哪个小说是现代的,哪个小说的古代的,也很少有什么像样的作家是为了〃现代化〃而写作的。人家也没有傻到那种程度。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位作家的写作肯定是失败的,因此也就是无关紧要的了。我看,倒是学者们和批评家们常常会惦记着什么〃现代性〃之类的事情。
用不用〃章回体〃来写小说,我觉得这完全是作家个人的事情,如果他觉得在艺术上有必要采取某种体,他就会这么做。如果没有必要,而硬要通过外部的某种力量来强制执行某一体式的写作,这恐怕很荒唐。
13,究竟是谁为《红楼梦》而感到自卑呢?我觉得,这似乎是你为了立论而臆造出来的一个无头冤案。纵然有个别人为此而感到自卑,恐怕也无关大局。你也犯不着拖出个《海上花列传》来帮腔,我觉得这完全是多余的。试想,如果有人连曹雪芹都看不上眼的话,又哪里会在乎你的那个什么韩邦庆呢?
14,你反对模仿〃大师〃,这是对的。但要说中国作家模仿博尔赫斯是不好的,就说他们是不好的,犯不着去贬低博尔赫斯。因为你这样说就有些自相矛盾。是不是意味着如果换一个真正的〃大师〃,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模仿呢?
15,关于博尔赫斯,〃更进一步说,即使他是个伟大的作家,他也只是针对他所从来的那个大洋彼岸的世界才是伟大的,只有那个哺育了他的世界才能将他视为圭臬……〃
你其实是在〃退一步说〃。不过,无论是〃进〃是〃退〃,这〃一步〃都是踉踉跄跄的,单是词句就能将人绊倒好几次,好在这摔不死人。但观点很呛人。既然说他〃伟大〃,又如何一过了〃大洋〃就变得〃不伟大〃了呢?要么就还是不够〃伟大〃。你坚持就说博尔赫斯〃不伟大〃不就得了吗?我们说《红楼梦》、《聊斋志异》〃伟大〃,但到了〃大洋彼岸〃的博尔赫斯那里,它们也是〃伟大〃的,博尔赫斯甚至还为此而望洋兴叹,他似乎不像你那样去计较〃大洋〃对文学之〃伟大性〃的妨害。博尔赫斯虽然眼睛瞎了,但他对文学的〃伟大〃与否,真可谓是洞若观火。如果他说出〃(曹雪芹、吴敬梓)也只是针对他所从来的那个大洋彼岸的世界才是伟大的〃这样的话来,他倒真是〃不伟大〃了。
16,〃新生代笔下的人物,那(这个'那'字似乎是多余的——闳按)大多是一些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被这个时代抛弃了的边缘人……〃。
这个罪名似乎很难成立。文学人物似乎未必一定要是时代的弄潮儿。阿Q难道不是被时代抛弃了的边缘人吗!贾宝玉也一样。〃对时代的茫然无措〃,恐怕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许多人的真实的心理状态。至少我就是这样。这也许像你所说的是〃不合时宜〃的,但却是真实的。是这样就是这样,难道说为了迎合这个时代的〃本质〃,为了使你所说的〃人民〃接纳我,为了不被这个时代抛弃,我就要说谎话吗?就要装作很能理解这个时代吗?就要无条件地接受这个时代的一切吗?与其这样,不如就让这个时代抛弃我好了!再则,要求一个文学人物有〃坚定的信念〃,以便〃抵抗这个时代〃,这种梦想是不是过于虚幻了呢?即使有了这样一个文学形象(这也没什么希奇的,我们曾经有过很多,现在依然有不少),这与〃画饼充饥〃又有什么两样?
好了,已经写得太长了,就此打住罢。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倒愿意与老兄当面谈谈,争执一番,哪怕是大吵一通也无妨。我觉得,文学上的问题没有什么不可以公开谈论的,所以,我愿意将此信公诸于众。由于你我是朋友,我也就不客气,实话实说(在上次见面聊天的时候,你就坚决地主张知识分子应该〃说实话〃)。况且,本着〃精神平等、自由论争〃的原则,也没有什么可客气的。言辞间若有得罪之处,则请鉴谅。
此致。祝
一切都好!
张闳
2000。3。18。
张闳:
你好。感谢来信。我想就几个问题解释一下我的观点。
一、启蒙,在中国一直存在着两种思路。一种是客观人本主义思路,这个思路相信理性,坚持科学和理性在人类生活中的核心作用,相信人类可以整体地运用自己的理性来认识世界,把握自身,通过把握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来获得自由,主张人类通过总体革命获得类解放,将人类的自由和对客观世界的规律的发现和遵循联系起来;五四以及80年代初期的启蒙思潮基本上坚持了这一思路。而在这一思路的同时,还存在着另一种思路,我们可以称之为主观人本主义思潮,它反对客观人本主义者忽略个体价值、感性存在,反对将人的本质定义为理性,而对人的官能化、非理性化报以肯定,将思想基点从国家、民族、集团的解放转化到真正个体生命的解放上来,将人的本质归结为生命本体欲望和激情;在中国,这是80年代后期新启蒙思潮所坚持的路线。自〃文化寻根〃以来的先锋小说,其思想基点基本上立足于主观人本主义思路的,因而,我认为他们依然可以划归于启蒙思潮之中。先锋小说在中国是启蒙的延续而不是启蒙的终结。这我们可以从苏童、莫言等先锋作家对人的感性生命的张扬中可以看出来。在文学上,结束了启蒙的是新生代小说,新生代小说基本上放弃了关于〃人的本质〃以及解放的启蒙主义大叙事,而代之以一种无深度、无目的的后现代主义的小叙事――形成了一股写私人生活经验、写小人物生存状态,重视身体性、当下性的写作潮流。
另外,我感到你可能对〃先锋文学〃概念仅仅做了形式角度的理解。这是片面的,在中国其实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文学本体论者――特别是将形式看成文学本体,不仅仅对于8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对于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都是不现实的。从这个角度说,80年代〃回归文学本体〃的口号,现在看来是极其虚妄的,从历史的角度回头看,也是不成功的。以前我也曾经认为,文学有一个纯粹的本体,这个本体可以是语言,可以是形式等等,就是不应该是政治,现在看来,我那个时候是错误的。
二、我依然坚持新生代作家存在〃生活资源〃以及〃写作资源〃的双重问题。〃生活资源〃谈的是作家生活本身的丰富性、个别性问题。因为当代作家的日益知识分子化,在城市生活中的边缘化,和农民生活、工人生活、军旅生活甚至和城市市民生活的隔绝,他们正丧失和民间生活资源的联系,这是生活资源的枯竭。当然,从理论上说,一个真正的作家,他的写作资源是不受其生活资源的限制的,他的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同情心将帮助他越过自己的生活,在和大众结合起来,但是,新生代作家中并没有诞生这样的人物,而是相反,我看到了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正以中产阶级趣味粉饰着生活,他们在〃布老虎〃这种为大众提供玩偶的书商们(――想一想〃布老虎〃玩偶这个名字,这类书商只为买得起他们因为高额利润的需要而定价过高的小说书的城市中产阶级服务)的操纵下制造着中产阶级生活的假象。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职责。作为一个作家的职责。
所谓〃土生土长的生活〃之说,我只是用它来强调中国作家应当表现中国当下生活的真实面目,而不是用他们幻想的甚至捏造的生活〃假〃、〃大〃、〃空〃的生活来粉饰、代替甚至抹煞当下生活的真实面目。这种东西我们在文革文学中见得太多了,我们应当警觉。
现在的问题是,新生代作家其作品反映生活的面已经太窄,他们大多沉溺于对城市中知识分子多余人的狭窄的生活境遇以及相应的趣味,这已经构成了对绝大多数中国普通百姓生活状况的遮蔽,甚至粉饰。
三、关于你提出的第7点,我完全同意。中国当代城市生活并没有西方化,中国当代城市生活也不是〃麦当劳〃、〃肯德基〃的天下,但是在某些新生代〃另类〃作家笔下,它却是这样被渲染的。本来〃中产阶级的生活〃并无可耻之处,甚至它是人类在一定历史阶段理想生活的样板之一。但是,中国的中产阶层是没有任何政治诉求的、不思进取的、享乐主义的中产阶层。他们是怎样富起来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