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金三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流浪金三角-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同样的宣言我们在另一处公开场合,即美国中央情报局拍摄的纪录片《金三角鸦片军阀》中被张苏泉重复。我认为我们不好一概否定张苏泉是作秀,是虚假的政治宣言,相反,我个人倾向于认为他是一个有很深政治情结的传统军人,有理想有信仰,反攻不了大陆,就去拯救掸邦金三角。公正地说,张苏泉是个有献身精神的军人,为信仰而战,只不过他的信仰是效忠坤沙和拥护掸邦革命罢了。
摆在群龙无首的张苏泉面前的最大难题是,怎样才能营救坤沙出狱?政府把他们宣布为叛军,这就断绝他们退路,逼上梁山。张苏泉提议成立一支“掸邦联合革命军”(简称SUA),总司令也就是最高领袖为张坤沙,张苏泉自任代理总参谋长。当时这个提议在内部引起激烈争论。争论焦点不在于成立什么番号的军队,而在于拥戴谁当领袖。张苏泉自任总参谋长,并且还是“代理”,如此谦让令前国民党军人大为不服。有人提议张苏泉自任总司令,率领队伍打天下,因为事实上只有张苏泉一人当家,坤沙关在大牢里,说不定哪天仰光城里一道指令就把他处决了。心气浮躁的汉人军官,个个野心勃勃跃跃欲试,谁不向往光环夺目的权力、地位和金钱呢?反正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如果张苏泉做了总司令,他们这些老部下还不捞个副司令纵队长干干?何苦一定要为他人做嫁衣裳呢?
据说张苏泉当场大发雷霆,他火冒三丈地威胁说:“今后我再听谁说这个话,我就毙了谁!……奶奶的!你们不想想,这里是缅甸,是金三角,不是中国大陆!队伍有今天,没有坤沙行吗?你们谁有本事,谁想闹独立就请走路,我这里不挽留……想活命,就得管好自己舌头!”
我豁然开朗,找到另一条揭开张苏泉性格之谜的捷径。在诱人的天赐良机面前,张苏泉为什么不肯动凡心,不想自己当家做主,顺理成章地当了这支队伍的总司令?如果那样,今后的世界毒王也许就不是张坤沙而是张苏泉了。我以为张苏泉也是凡人,也有欲望和野心,但是他更懂得环境与人的关系。“这里是缅甸,是金三角”,如果没有莱莫山土司坤沙这杆大旗,他一个外来汉人会有那么大的号召力吗?
这就是政治。我认为张苏泉是个懂政治的人,懂政治的人比懂武力的人更有力量,张苏泉不仅能打仗,而且还有精明头脑,因此我们很难说是张苏泉成就了张坤沙,还是张坤沙造就了张苏泉,总之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共存关系,就像阴阳互补,日月循环,手心和手背,缺一不可。正是这种共存关系才把两人的命运牢牢地绑在一起,于是才有本章开头劫持前苏联医生的精彩一幕。精心策划并亲自指挥的幕后人物正是后来被西方报纸称为“金三角教父”的掸邦联合革命军代理总参谋长,前国民党团长张苏泉。
4
人质到手,张苏泉自以为有了一个同政府做交易的筹码。两名前苏联人都是有地位的国际专家(医生),缅甸政府的贵客,被SUA绑架做了人质,这样一个新闻无疑会大大轰动一番,然后前苏联政府迫不及待出面发表声明,谴责恐怖行动,背地里同SUA谈判,压缅甸政府交换人质。至少当时策划阴谋的张苏泉是这样预测和评估该绑架事件的影响及其社会效应的。
事实证明,张苏泉差一点打错算盘。
人质绑架消息经仰光报纸披露,当时的莫斯科政府居然毫无反应,既没有发表声明,也没有做出姿态,不闻不问,连仰光政府态度也不十分积极,派一队士兵上山围剿,敷衍了事。张苏泉派人将书面条件及人质的照片、亲笔信件送往前苏联大使馆,不料几个月过去,这些消息竟如石沉大海,波澜不兴。这种反常现象搞得张苏泉很狼狈,好像一个人频频自作多情,对方却视而不见一样。后来通过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前苏联政府压根儿没有把区区两个普通人质当一回事。受害国不着急,缅甸政府当然乐得跟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干脆不理不睬,置若罔闻。这下子轮到张苏泉傻眼了,费了半天劲,劫来两个外国佬,以为是什么角色,结果等于废物。梁中英气得呼哧呼哧地说:“干脆撕票得了,再去大使馆弄两个人来,看他们理还是不理?!”
张苏泉直摇头,觉得一头雾水,真是搞不懂外面那些事情。不像打仗,谁胜谁负一目了然,这是搞国际政治,让人心里没有底,不知道下一步棋怎么走好。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转机出现了,梁中英对我说,他偶然提到一个人,这个人的出现打破人质僵局,使张苏泉变被动为主动。
我很感兴趣地问:“他是谁,有这么大本事?”
老先生回答:“吕军长,老长官吕维英将军。”
我怀疑地说:“他解甲归田多年,还有那么大能耐?”
老先生解释说:“吕维英是国民党中统出身,在东南亚各国有许多关系,见多识广,足智多谋。虽然他离开军队后隐居泰国,在华侨中仍是个有影响的人物。”
我说:“你怎么会想起吕维英?”
老先生感叹道:“一日为长官,终生如父母。部下有解不开的难题,不找老长官找谁?”
张苏泉当场采纳梁中英建议,换上便装悄悄赶到泰国边境小城美塞(夜柿),专程登门请教吕维英。结果泰国之行大大出乎人们预料,可以说这是坤沙集团发展史上一个柳暗花明的重要转折点。根据梁中英的回忆,我知道张苏泉广泛利用吕军长在当地华侨中的影响,广交朋友,寻求帮助。他深入清莱、清迈等华侨聚居的城市,会见更多侨领和社会上层,把秘密外出变成一次成功的外交斡旋活动。
工夫不负有心人,在当地侨领的帮助下,张苏泉在泰国第二大城市清迈秘密会见了几家西方报纸的记者,其中包括国际著名的英国《泰晤士报》和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驻亚洲记者,向他们公布了关于绑架前苏联人质和要求释放掸邦领袖坤沙的重大新闻。张苏泉对记者说,如果缅甸政府不答应掸邦联合革命军的要求,他们将继续绑架更多的人质。张苏泉在这里使用了一个极富潜台词的外交辞令,他没有对坤沙使用惯常的“总司令”或者“长官”之类用语,而是称其为“我们的掸邦领袖”。掸邦领袖就不同于土司、毒贩或者土匪头子,前弄亮自卫队司令张坤沙的被捕就具有了政治迫害和民族压迫的意义。只此一斑,我们便不难窥见职业军人张苏泉政治外交水平的突飞猛进。
记者当然都是些惟恐天下不乱的角色,望风捕影,造谣生事,西方记者尤甚。时值冷战,美苏对立,东西方关系紧张,前苏联的任何坏消息理所当然成为西方报纸关注的头号新闻。果然消息见报,立刻引起西方舆论哗然,因为该事件涉及西方社会一个最敏感也最有兴趣的话题,即人权。人权问题从来都是西方用以攻击前苏联的重磅炮弹,人质被绑架,政府理应全力营救,可是前苏联政府居然不闻不问,置人质生死于不顾,这不是充分暴露苏联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残暴的和反人权的制度吗?
张苏泉再接再厉,又安排西方记者在泰缅边境一个秘密地点对两名前苏联人质当面采访,记者在许多武装人员的严密监视下向人质提问,还拍了照片。当人质得知前苏联政府未对他们被绑架采取积极行动时,当场绝望得嚎啕痛哭。人质痛哭流涕的照片和谈话都被刊登在西方大报的头版上。
国际舆论沸沸扬扬,这种轰动效果简直是歪打正着,你明明种下葫芦,不料却收获一个大倭瓜。张苏泉本无挑动东西方对立的初衷,或者说他根本不具备如此卓越的政治才能,但是不管怎么说,他确实无意中拨动了当时的冷战神经,国际舆论越关注,人质问题越是炒得沸沸扬扬。事情越是闹大,前苏联越是被动,张苏泉就越占据主动。他甚至巴不得联合国开大会讨论讨论,那时候缅甸政府敢拿张坤沙怎么样呢?
果然前苏联政府的脸上很快挂不住了。前苏联驻仰光大使馆发表一则简短声明,对暴徒的绑架行为进行谴责,并严正声明正与缅甸各方协商,很快将使人质获得解救,云云。缅甸政府本来就处在各种各样的国内危机和国际矛盾冲突之中,诱捕张坤沙本来只是地方派系争斗的结果,金三角毒贩和地方武装多如牛毛,哪里是抓一个小小的坤沙就能解决问题的呢?何况当时奈温政府自顾不暇,既没有能力也不打算解决这些棘手的难题。前苏联一施压,奈温就吃不住劲,他决不打算因为这个小小的人质事件得罪超级大国的前苏联,这时候邻国一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上层人物被人以很高的价格及时请出来充当中间调停人。几经谈判,缅政府同意在人质获释之后立即释放张坤沙,条件是坤沙须在警察监视下生活,不得从事任何危害政府和社会的犯罪活动,活动范围不得超出仰光市区。
持续半年的人质危机终于和平解决。张坤沙获释后在仰光做了半年奉公守法的和平居民。当时有记者报道说他天天深居简出,读书看报写字,早晚都要按时到缅寺念经文做法事,俨然一个虔诚教徒。他偶尔也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身边不时有几个红粉女友的倩影,闹过几回感情风波,也出入达官显贵社会名流家门,也有大学教授知名学者回访。多年后坤沙自己说,坐牢期间他认真读了许多书,研究缅甸政治历史以及国际关系,思考许多社会民族问题,与有识之士讨论严肃的哲学和社会学问题。我认为如果坤沙所说都是事实的话,他的六年牢狱生活等于上了两所大学,一所是知识大学,另一所是意志大学。对于任何领袖人物来说,知识和意志的加盟无疑等于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造,是洗礼,可是作为威胁世界和人类的头号毒枭,坤沙成熟意味着什么呢?
获释出狱的坤沙身后始终跟着几个形影不离的便衣警察,时间一长,便衣渐渐放松对目标的监视。他们发现这个危险人物其实一点也不凶恶,甚至很友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