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发展与众不同之处,就是我们不断地学习”、“作为一个城市的决策者,一定要对这个城市的发展把握好‘度’”、“一个地方的工作要有长远思考,短期行为一定做不好。衡量一个干部的工作,要看他对长远发展是否作了贡献”、“执政为民,利益向下,才能真正富甲一方”等等高见,令人折服敬佩。谈到东部开发,崔书记更是一发而不可止:“东部开发,是中山的希望所在。”“我的工作方法是,先要把好脉,再开处方。”“我当了11年书记,但还是个新兵。因为今天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新东西层出不穷。同一问题,也在不断变化着。因此我鼓励干部、也激励自己要手勤脚勤头脑勤,否则就会落伍。”“中山东部开发,就是为了中山10年不落后,百年不落后……”

8月28日,这是东部开发以来最隆重热烈的一天。在临海工业园区现场,市委、市政府领导和东部“一区三镇”及全市各镇代表和中外投资者数千人,在这里举行“中山市东部组团八大工业园区招商推介会暨临海工业园动工庆典”。庆典仪式上,有总投资100个亿的100个项目一起奠基开工!那鞭炮声、锣鼓声、欢笑声,在珠江汹涌的浪涛声裹挟下,如惊天动地的战斗乐章,震撼着珠江两岸,回荡在南海之滨……

啊,中山,你再度风流,再度辉煌,再度崛起。你在自我比照和追赶别人中奋进,你在发展与创造中追求和谐,你在前进与思考中追求理性以及完美。这正是孙中山的性格,也是中山人的本质。

东部崛起,南国蔚然,中华生光!

第七篇 三亚:红树林精神漫天涯

第01章 迷失的太阳

太阳因为炽烈,常常让我们迷失。

三亚就是太阳,三亚因此常常让我们迷失。古人告诉我:三亚在路的尽头。路的尽头,应是在天上。天上最亮的地方是太阳。三亚因此让我们曾经迷失了很久……

在路的尽头迷失后,我们才可能把疲倦的双足老实地安顿下来。当双足停下的时候,你的目光才可能忠实和清醒地不再左顾右盼。可是在三亚,你会发现,当你的双足停下的那一刻,你的目光则开始了最不安宁的躁动。这是因为,这里的阳光太炽烈,炽烈得你立马想卸下身上所有的衣衫,然后一丝不挂地去融入属于大自然的那片绿与光、沙与海的世界里,那种感觉与惬意会使所有的疲惫和烦恼顷刻间烟消云散,于是你重新变成了你。这时的你,成为自由的你和幸福的你。那一刻,你的心里会情不自禁地迸发出一句诗:啊,活着是多么美好!

“活着是多么美好!”这样的话,只有在三亚你才能真正喊出来,才能真正地体味其意。因为三亚没有人类工业文明和精神文明所带来的污染,天与地之间依然不曾夹杂着一丝有毒和有味的烟雾与弥漫,空气清新得仿佛在天外,甚至站在那些海岸边连海水的咸腥味都极少闻得……

这就是三亚。

阳光是那样的充足和炽烈,如太阳就在头顶,伸手可触,于是顺手摘一张椰叶掩在头顶,成为了当地几千年不变的一种民风习惯。潮汐会使这里的雨常年丰沛。有大雨,必夹着台风,那时的雨大得惊心动魄,瓢泼倾盆,连海面都会像一只沸腾的巨锅泛着滚动的气泡;小雨蒙蒙时,沙滩被洗涤得晶莹剔透,山林陆地则被滋润得流绿滴翠。于是各种各样的花儿与草木争艳泛青,尤其是热带果林呈现的椰子、芒果、菠萝、香蕉等,像一串串金铃银果,挂满枝头,随风摇曳,展尽南国风情。

四季是春夏,而没有冬天的境域,定是更多的丰收。

在三亚,收获最多的不是椰子和芒果,也不是香蕉和菠萝,而是梦——人的所有可能遐想到的梦。

三亚是何处?三亚在梦的开端。

那梦,有期待来临的青春诗意;那梦,有希冀黄昏的暮年宁静;那梦,带着几番冲动的追求豪情。那梦,藏着母性的美满与幸福。不管男女老少,都会在这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梦。

躺在沙滩,枕着的是海涛叠出的梦境。这样的梦,连着天,连着地,如入琼瑶仙境……

跃入大海,仰望在海面上所闪出的页页梦画。这样的梦,深邃而飘摇,荡然而幽情,如坠渊谷,如入云端……

步进绿林花丛,抚摸与亲吻飘香的梦境。这样的梦,半醉半醒,赛过活神仙……

三亚可以带给你许多别处无法感受的浪漫与诗意,是因为她有得天独厚的在中国乃至全球独一无二的美景与自然,以及美景与自然所带来的独善其身、独占鳌头、独具一格、独领风骚的魅力。

这魅力,可以征服天下所有人,使善良的更加善良,使邪恶的脱胎换骨,一切不可想象的事最终成为一种可能和现实——

刘兰、袁隆平、莫白,这是三个完全不同背景的三亚人,他们其实原本都不是土著三亚人,然而他们又是三位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新三亚人。

刘兰是山东烟台人,长得标致而小巧玲珑,是我见到的有数的几位三亚官方机构的年轻公务员中比较漂亮的一位姑娘。

第一天采访,接触的就是刘兰,她不是我的采访对象,可是无意间的问题却让我有了对新三亚的最初的认识。

“小刘,听你的口音不太像是三亚本地人。”我问。

见人总会莞尔一笑的刘兰,朝我甜甜地一笑,说:“我是烟台人。不过现在已经是真正的三亚人了。”

“她是我们三亚人的媳妇。”开车的陈师傅补充说,这个三亚土著男人脸上显得颇有些骄傲。

刘兰笑了,依然甜甜的。“我是北方人,可我特别喜欢四季如春的南方,那细雨蒙蒙、花木飘香的诗情画意,是我格外向往的,所以上大学我到了云南。在云南大学的几年里,我爱上了‘云之南’。我以为这辈子就因为爱南方而一生停泊在那里。可后来放假来了一次三亚,我立刻被这里的美景所迷住了……觉得这儿的海特别宽阔,阳光格外透明,树叶草木的绿色像要流翠似的,我不知不觉中对三亚有了一种特别的感情,以至后来有人向我介绍在成都读大学的三亚籍男友时,没见面就有一种好感,见了面就再也没有分开过,现在他是我的丈夫……”

漂亮的烟台姑娘,远嫁天涯海角的三亚,同学们戏言刘兰的爱情有着“三亚式”的浪漫。刘兰的父母对女儿的行为感到很不可思议。后来他们来了一次三亚,这里的景色和他们的女婿都让他们称道女儿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

“爸爸妈妈说,等年岁大了,不再工作后,他们也想搬到三亚来住。”刘兰幸福地说。

于是我明白了这位来自远方的三亚小媳妇为什么脸上总挂着幸福的微笑——是美丽的三亚和善良的三亚人,让她的心永远宁静和幸福地停泊在这椰林之岛。

这个袁隆平不是别人,正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杂交水稻专家、靠本事养活了全世界几亿几十亿人的大科学家袁隆平先生。

“我与三亚有缘分。可以说,没有三亚,就没有我袁隆平的今天,中国的杂交水稻成绩也不会有这么大。”貌似农民一样的袁隆平,有着与农民一样的诚实和憨厚。

袁隆平与三亚的缘分,是从1968年开始的,距今已整整40年了。三亚人几乎无人不知袁隆平,因为在袁隆平的这40年科学黄金生命里,有近一半时间是在三亚度过的。让我内心深感震撼的是,在40年的漫长沧桑岁月里,袁隆平这位农业科学家爱三亚之深长是那么的充满浪漫诗意——在三亚的近郊,有一个叫“师部农场”的地方,聚集着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南繁”基地人员。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试验站也在里边。我去的那天,袁隆平先生没有在,可他亲笔书写的“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那幅题词,格外醒目地映入了我的眼帘。试验站站长张其茂博士告诉我,袁隆平先生如今虽已是七十几岁的高龄,但每年仍要在此工作近半年时间。随后他带着我参观了试验站小院落——这是一个很简陋的地方,尤其是院子内那些参差不齐、新旧不一的房子格外令我注意。一问才知道,这些新旧不一的房子见证着袁隆平和他的同事们在过去的40年里所经历的岁月。张站长指着最里头的那座破落的水泥平顶房,说这是上世纪70年代初袁隆平先生住的地方,之前袁隆平他们初来三亚工作时,住的是老乡的农舍。那十来年里,袁隆平他们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睡一个大铺、挤一间房子。80年代后,基地才有了二层小楼房,那时的袁隆平在这里还过着两人合住一个房间的生活。到了90年代,他这样的大院士和研究员以上的高级专家才住上了每人一间20来平米的房子。袁隆平住在二楼,我们进屋看了看,里面除了一个简易的卫生间外,就是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对沙发……

“现在好了。你看,这是我们去年新盖的专家公寓楼。专家们可以一人一套,三种格局,101、89、72平方米不等。有三室一厅、二室一厅的,厨房、客厅、卫生间,应有尽有。院子里还有小食堂,专家们来了可以不用为生活发愁了。”张站长热情地介绍。

“大院士袁隆平是怎么生活的呢?”我非常感兴趣地问道。

“他呀?唉,还是农民一个!”张站长哧哧一笑,说,“袁先生没有一点儿特殊,连炒菜还都是他自己动手的,食堂都很少吃。”

这就是在三亚的袁隆平,这就是三亚人袁隆平。

袁隆平把三亚励精图治成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圣经》。

莫白,是我在三亚最后见到的一位采访对象。他是个意大利小伙子,2004年剑桥大学毕业生。现在他是三亚“地中海”咖啡店的老板。

一位特殊的新三亚人。

“我的中文是在剑桥大学读书时跟中国同学学的。他们经常给我讲中国如何如何地好,于是我就渐渐对中国有了浓厚兴趣。2003年我第一次到中国,就是那一次旅游,让我对三亚无法忘怀。这里的自然风光太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