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8000万美元。随后几个月,谈成的10多个项目后来基本上都到了苏州工业园区落户。
市委书记这样卖力,新加坡人以前所有的不满也随之烟消云散。然而亚洲金融危机带给一些依赖全球化经济的开放程度很高的小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危机意识极强的而又异常聪明的新加坡人开始从另一方面认识到了自身的危机——中国是个新兴的经济实体,又有像苏州人这么勤奋、智慧,与中方的合作用不了多少时间,“学生”肯定会超过“老师”。怎么办?新加坡人开始了一个新的算盘——苏州工业园区让中国人当大股东,风险让他们担着更安全些。从国际商界传来的另一种新加坡声音是:苏州在工业园区建设时,就有了另一个自己的高新区,如果一个城市有那么两个开发区,而且一个是“自己养的亲儿子”,那么另一个与“后妻”所生的儿子肯定会另眼看待。因此新方其实希望苏州不让高新区再干了,全力把工业园区建设好。
新加坡人这么想。于是试探着与中方进行股权比例交换的谈判。
市长陈德铭在一次记者会上回答了有记者提出的上述问题,指出:苏州高新区开发已有一段日子,而且是我国政府批准的国家级开发区,关闭或限定它不发展是不现实的。所以中新双方须找出一个很好方法,让园区和高新区同时生存与发展。陈德铭同时以“夫妻”来形容中新两国的合作关系,认为一对夫妻结婚5年,偶尔发生口角也是难免的。他说,中新双方绝不会因小问题而影响合作,双方“一定会继续长期合作下去”。
然而,毕竟“夫妻”已经出现了吵架,而且彼此伤了一些和气。下一步怎么办?苏州工业园区面临又一个巨大考验。苏州市委、市政府必须拿出意见,否则又怎样落实江泽民同志一定要把园区建设好的指示?
“什么叫重中之重?这不仅是苏州工业园区本身,它的成功与失败还关系到中新两国的全面合作与友好关系,同时对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关系产生影响。我们要认真应对,并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市委常委会上,梁保华书记和副书记、市长陈德铭及常委们的意见完全一致:既然新方提出了这样的想法,必有其深层次的考虑和打算,我们应当毫不含糊地勇敢挑起建设工业园区的重任,为促进中新两国关系作出苏州的应有贡献。
“两个园区,对苏州的发展而言,一个都不能少,尤其是工业园区,既是苏州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中新两国之间的合作中的重中之重。这样,给我们苏州的选择只有一条路:集中主要精力,建设好工业园区,并把招商引资和管理工作侧重在工业园区。”市委、市政府作出了这样的决策。
“夫妻”之间的亲善谈判一轮又一轮。
1999年6月底,这是一个特别炎热的时候。以苏州市委书记梁保华为组长、市长陈德铭和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谢家宾为副组长的苏州中方工作谈判小组访问新加坡,同由许文远、林子安、林梁长先生为代表的新方工作谈判小组,就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事宜和交换股权事宜,举行了友好、坦诚的谈判。
“中新双方毕竟是‘夫妻’,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这五年的‘夫妻’之恩深如海呵!”梁保华和许文远代表中新双方见面会上,亲切友善地这样说道。
“是啊,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凝聚了两国领导人的心血和友谊,我们只能把它建设得更好而不能让它有损一根毛发。”
“对对,不管怎么说,苏州工业园区问题上,既有我们共同的利益所在,更有两国领导人和两国人民的真诚友谊。”
“陈市长,你的英语与前任章新胜市长一样好啊!这更让我们相信,我们的园区会在未来有更好的招商机会和发展希望。”新加坡主人对英语讲得十分流利的陈德铭市长大为欣赏,语言上的无障碍似乎让他们多放了一份心。谈判也变得顺当起来。
28日,梁保华代表中国江苏省人民政府、陈德铭以苏州市长身份、谢家宾则以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身份,和新加坡贸工部常任秘书许文远、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开发财团副董事长林子安、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总裁林梁长,分别在《关于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有关事宜的谅解备忘录》上签字。这份备忘录上记录了中新双方的几点共识:
1。双方回顾两国政府就共同开发苏州工业园区所达成的协议。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中新两国间的友好关系,扩大经济技术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在苏州建设一个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现代工业为主体、第三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配套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园区将根据中国国情,自主地、有选择地借鉴新加坡在经济和公共行政管理方面的经验。
2。双方工作小组回顾了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进程。在过去的5年里,苏州工业园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实现了首期开发目标,成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最具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与此同时,在借鉴新加坡在经济和公共行政管理方面的经验促进工业园区建设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双方认为,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始终得到中新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所取得的成果,是中新双方友好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3。苏州工业园区项目总体规划70平方公里,分期进行开发,完成全面开发需要多年时间。双方同意,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当前将集中开发首8平方公里,以期在2001年1月1日之前,尽量完成开发工作,使其能作为开发70平方公里中其他用地的示范,CSSD将在新方经济发展局的协助下,完成首8平方公里中剩余工业用地(约70公顷)的招商。
4。双方工作小组就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对外招商中有关问题进行了磋商,一致认为,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两国政府间最大的合作项目,是中新经济技术合作的重中之重。双方表示,将继续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积极措施,推动苏州工业园区加快发展。苏州市政府和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将优先把所有适合的项目推荐给园区;苏州市长将定期主持会议,避免两区都对一个项目进行无序竞争,并避免让投资商感到混淆。苏州市政府、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和CSSD之间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努力为苏州工业园区招商;积极鼓励投资商优先选择在苏州工业园区投资,为投资商提供最具竞争力的投资环境。苏州市政府将对外重申,继续全力支持苏州工业园区的优先地位。
5。苏州市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苏州新区参与园区项目的开发建设,努力促进两区成为良好的合作伙伴;苏州市政府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鼓励古城区人口向园区迁移,以促进园区加快发展和日趋繁荣。初期的目标是把2万人口迁入园区内。
6。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训一批中方管理人员,有效地尽早担负起对CSSD的管理责任。双方回顾了在这方面的努力后,同意中方管理人员在2001年1月1日完全有能力承担CSSD的管理责任。
7。鉴此,双方商定,CSSD将于2001年1月1日起调整中新双方的股权比例,即中方财团的股权由目前的35%调整为届时的65%,新方财团的股权由目前的65%调整为届时的35%。与此同时,对苏州工业园区成片开发的大股东责任将移交给中方。
8。双方同意,进一步加快借鉴新加坡经验的步伐。当前的借鉴工作将集中在:(1)加快中方管理人员的培训;(2)引进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在公共住屋、市镇管理方面的经验,以及裕廊镇管理局在工业园管理方面的经验;(3)引进新加坡在信息科技的促进和发展方面的经验。
9。根据苏州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和分期实施、滚动开发的原则,CSSD在集中精力完成开发建设首8平方公里任务的同时,将按照园区发展的总体规划的要求,积极以滚动开发方式向前发展,基础设施要适度超前开发建设,确保园区开发建设按既定目标顺利向前推进。
……
《备忘录》自然被送到了新加坡李光耀手上。这位“新加坡之父”是个十分讲究面子的人,他对发展中新两国关系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曾经在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初期就发誓要用自己的全部政治资本来支持这个项目,他一方面出于新加坡的国际利益考虑,同时也是真心诚意地想为邓小平主导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尽一份力量。五年苦心经营,现在要把亲手培育的“儿子”托付给他人看管,李光耀的心境完全可以设想。
“尽管我们不再是大股东了,但我仍然希望园区能健康、快速地发展,所以建议你们一定要给CSSD找一位有国际经济管理能力的杰出总裁,可以在全球招聘。”李光耀这样对梁保华和陈德铭说,最后还补了一句:“学历要高,而且外语要好。”
李光耀对苏州工业园区的那份感情旁人难以理解。
1997年邓小平去世后,李光耀的内心似乎更强烈地怀有一种责任:他希望借苏州工业园区建设,不辜负“邓公”曾对新加坡的崇高评价。因而当苏州工业园区出现一个时候招商上的挫折及运营上的亏损时,李光耀心急如焚,突出表现是在对苏州高新园区那个“搞坏”工业园区的王金华的“愤恨”上。
“这人太厉害了,苏州只要有他在,我们的园区建设就会受影响。”李光耀私下对当时的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说。
陈书记笑了,说:“要不将这个人调过来给你的工业园区?”
李光耀一下愣了,两眼直盯盯地看着省委书记,不明白他的真实用意。
“是真的,资政您认为行吗?”省委书记重复了一遍。
“当真?”
“当真!”
李光耀这回开怀大笑了。
“我们要给园区找个最有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