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狗,它憨厚有趣,毛丝相叠,绣面粗犷浑厚,好似油画一样艳丽。若不是亲眼所见,你怎么相信这是苏州绣娘手下的杰作!

镇湖有一条绣品街,那里家家户户都有美丽的绣娘在不分日夜地挥针绣画,她们的作品既可是百姓家的日用装饰,又有国家元首间的馈赠品,名扬天下。那些绣娘能将一根头发粗细的丝线劈成64股,这样的技艺,中国独一,世界无二。难怪南朝高士张率先生这样赞叹道:“寻造物之巧妙,固饰化于百工,嗟莫先于黼。自帝虞而观风,杂藻火与粉米,郁山龙与华虫。若夫观其缔缀,与其依仿,龟龙为文,神仙成像。总五色而极思,藕罗纨而发想。具万物之有状,尽众化之为形……”

苏绣,尤其是双面绣,是苏州的一张名片,其实也是苏州人的一种性格形象。她双面玲珑光亮,表里如一,既体现了一种高超的艺术,又渗透了一种为人处世之道。这就使我想起了我的父老乡亲们常讲的一句俗话:面子与夹里。衣服有面子和夹里之分,人其实也有面子和内在之区别。苏州人特别讲究面子,他们认为自己干什么事不能让外人说三道四,如果连面子上的事做不好、做得不够意思,那这种人、这种家庭、这种单位肯定是差儿劲的,所以为了面子上的事,他们可以倾家荡产,以命相抵。所以如果苏州的哪一条街、哪一栋建筑不像样,让前来旅游的外乡人指指点点、说三道四,那苏州人是最受不了的,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把它完善,完美到人人都说一个“好”字为止,苏州人不喜欢“差不多”这样的评语,苏州人喜欢“蛮开心”,心都开了,那便是心花怒放,那就是完美的结果。

讲究面子其实是为了一种做人的尊严和信誉。苏州人非常在乎这个面子,你到苏州地面走一走,不管是乡村还是城镇,如果你看到哪条道、哪个地方不讲究卫生、见外乡的游人出口伤人,你就可以当着众人面指责和批评,一般情况下不会受到当地人的攻击。

而苏州人更有一个特别之点是:他们更讲究面子与夹里的统一,而且常常把夹里的光亮、实惠与真实看得更重要。因为“暖不暖,靠的是夹里”。我的父老乡亲最懂得这个朴素的真理。

比如像苏绣,本来已是举世闻名的艺术珍品了,可苏州人还要努力提升工艺,他们创造了“双面绣”,表里如一,正反面都经得起观赏,而这就算是精益求精了吧?可苏州人又继续思进,创造了“双面异色绣”——同一幅绣品上正反两面可以看到不同的景物,美轮美奂,让外人无任何挑剔的话可说!

苏州人把这种追求和境界称作是“味道”。

“双面绣”是苏州人认为的最有苏州风格代表性的“味道”。

这“味道”里的学问太深了,所有想学苏州的人如果不懂得苏州人讲的“味道”之说,你就永远无法学到他们的真谛。

听说过苏州太湖之滨的西山盛产一种碧螺春茶叶吗?知道这种茶叶的味道为什么特别地清鲜异香吗?这是因为一是用的“种”好,据说是仙鹤衔来的种子,二是因为采摘工艺特殊。西山碧螺春讲究的是采摘者全是当地少女和新媳妇,她们需要在采摘前沐浴更衣,采摘后又因为怕柔嫩的茶芽受损,往往都将茶芽放入怀中保存,叶芽一得体温,顿时异香扑鼻,所以苏州西山碧螺春又名“吓杀人香”。苏州年轻美女将茶芽放在酥胸上焐暖是有传统的。“蛾眉十五采摘时,一抹酥胸蒸绿玉”的古诗为证。一位欧洲诗人观赏到苏州碧螺春茶叶的采摘过程后,醉倒在太湖边的长廊内,并写下这样一句诗:“在清香的碧螺春汤里,我看到中国江南明媚的春色,那春色让我留连忘返,醉死梦生……”

这就是苏州味道。它让你赤裸裸地感受到什么是发自心底和生命源头的美……

苏州人特别讲究味道,吃什么东西,做什么事情,都讲究味道。味道在苏州人心中就是品质,就是境界,讲究味道,便是追求品质,追求境界。

到过苏州的人都见过这里的百姓喜爱住在一条条深深的小巷之内的庭院内,而不太喜欢住在那些高楼毗邻的地方,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小巷子深处才有味道,这味道是曲径通幽,静谧恬淡,祥和平安。这样的小巷子深处,白天她像一位安静读书的少女,傍晚她像一位依灯绣花的闺秀,即使到了只有蛐蛐叫的深夜,她也还只会像是一位熟睡的美女,总有说不尽的美意。

这就是苏州人说的味道。

现在的社会里,一般的人都特别注重表面的整齐与光泽和舒服,对内容和实质则并不在乎,所以我们有了那么多“形象工程”和让百姓谩骂的事。苏州人讲究面子,但更注重“夹里”,因为在他们的意识和观念里,夹里是实惠和真实的,面子不能当饭吃,“夹里”是暖在自己身子骨上的东西,绝不能马虎。

苏州人讲究面子和里子的例子,还可以从苏州人怎么欣赏美女来帮助你认识苏州。

苏州人看美女并不排除看脸蛋,甚至看胸部,但多数苏州人在评价和欣赏美女时则更多喜欢看美女的眼睛,于是你就会发现苏州女人的眼睛也变得多半是那种脉脉含情的美。苏州不乏双眼皮、大眼睛的美女,但苏州女人的眼睛并非像张飞眼一样滴溜溜的滚圆,而一般都是弯弯的,像一轮弯月似的样子,看人时总忽闪忽闪的,带着温柔的情,目光如水,又如雨后梨花。《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是苏州姑娘,作者用了18个字写了她的眼睛:两弯似戚(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闭上眼睛想一想这样的“巧目盼兮”,你难道不想入非非?苏州男人是幸福的,他们看到的女人即使与你吵架,也永远不会怒发冲冠,双目如牛。最多也就是闭上明眸,拂袖而去。这拂袖而去留下的是那美丽的背影,那不更有味道吗?有这样的美女终身伴随,所以苏州的男人性格里也多少渗透了“女人味”——不过苏州男人知道这种“女人味”不能太多,多了就会让人起腻。

不知外人是否注意到,苏州女人有一个特点,不管是开心还是不悦时,她们在眨眼时眼皮总是比其他地方的女人要时间长一些,这或许是零点零零几秒的时间,却让人感觉她的那双充满柔情的明眸里装了更多的秘密,这秘密不管是什么,总会给人多了一份美。

苏州人欣赏女人的另一个特别之处是喜欢欣赏她的背影。苏州人认为女人的背影最有味道,婀娜多姿,饱蕴含蓄,让人有无边的遐想与寻味,并能永久地烙入脑海。

但苏州人还告诉我,他们欣赏女人还有一个特别,就是喜欢听她的声音——这一点外地人似乎也喜欢,因为苏州女人的声音是纯真的充满一种磁性的母性声音,柔美、温情、关切和透着浓浓的爱。苏州男人们与我一样喜欢听她的声的原因,更多的是在关注她的声之后的音。女人的“声”像她的外表一样,但更关键的是要注意听其“音”,“音”是她的心,是她的情,不是有句话叫听声要听音嘛,苏州女人的说话的“声”自然好听,但她的“音”里面的味道更多。

然而这还不是苏州人欣赏女人的全部,苏州人欣赏美女的最根本的一个标准是看她的手美不美。

古人形容美女的手总用“纤指”等,在苏州人看来,女人美不美,关键要看她的手是否符合这样的标准,因为苏州人认为,手代表着女人的修养、女人的品位和女人的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苏州女人才是美女呢?结果十有八九的苏州人告诉我:是绣娘。即绣花的那些女人。她们的手纤细而灵巧,终日穿针引线,如在弹奏一曲曲优美旋律,犹如在古疆场上的千军万马在酣战,那垂低的弯眉和胸前丝线飞扬的动作,以及留在绣架上的那些瞬间之美和永恒之美总是令人怦然心跳、浮想联翩……

苏州美女的手是劳动之美,劳动之美是一切美之上的美,因而苏州人的审美观是高尚和精致的,所以味道也就会更浓。

有一个例子令人折服:不是近几年各地都在按照中央精神,广大农村在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吗?什么样子是我们农民兄弟想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呢?有的地方因此给农民们大搞楼房别墅,比城里人住的“花园”和“富人区”还要豪华和奢侈,结果搬进新楼和别墅的农民们并不感谢,相反嫌“住得不好”。苏州人说,我们不搞那样的“新农村”,于是他们推出了一个叫蒋巷村的示范村来推广。蒋巷村的支部书记常德盛是我的老熟人,早在十几年前我就写过这位带领村民致富的优秀共产党人,他的事迹很感人,村子里的集体经济也很强大。开始我很担心他的“新农村”是不是也让住在别墅和新楼里的村民们不念好,再次去蒋巷村参观后我彻底地放心了:这里的新农村实在太美,言其美并非他们也有崭新的一幢幢别墅洋楼,也并非他们也有了四通八达、宽阔而绿化了的马路,这里的美在于每个百姓、每一户农民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及习惯,寻找到自己想过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与生活内容。比如老人可以与子女们一起住在新别墅新楼房里,也可以住进免费的老人公寓里,甚至还允许仅有的一家不想搬进新别墅的农民依然留在自己的老宅居上。村上所有的一切建设,以从农民生活习性出发考虑,既办企业,更把精力放在建设生态农业上,于是村上不仅保住了村民们自给自足的庄稼地,还有比过去大了几倍的养殖家禽与水产品的湖面和鱼塘,更有能让村民们休闲和锻炼身体的“农民公园”。有趣味的是村上还保留了一个完整的传统农家“博物馆”,在那里80岁的老人可以重新拾起童年曾经用过的老家什,在那里刚刚学步的儿童也可以知道以前他们的家园是个什么样。蒋巷村的新农村建设既有现代化的,更多的是保留了民风民俗和民意,难怪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看过蒋巷村后感叹道:这才是我们理想中的社会主义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