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蒋经国又回到士林宫邸,他照往例先向蒋介石请安,然后在他房内二人谈了几分钟。蒋经国见蒋介石似乎有些倦容,便告退说:“阿爹!你累了就休息吧!”走出房门之前,还吩咐医官给蒋介石吃几颗镇定剂,事实上,所谓的镇定剂其实是假的,因为自从蒋介石心脏不好以后,医官就不主张再给他吃安眠药或是镇定剂之类的药,以免影响他的心脏,因而都是以一些维他命的药丸来哄骗蒋介石,叫他吃了还是可以在心理上产生“催眠”效果。
晚上8点55分左右,蒋介石已沉睡多时,可是,孰料心电图上的心搏曲线,忽然变成一条白色直线。当班的hushi立刻召唤所有的医护人员到蒋介石身边进行急救。那天值班的医官是俞瑞璋,他身穿睡衣,狼狈不堪地冲到蒋介石病榻前,二话不说,就给蒋介石施行急救,包括实施电击,可是连续作了几次电击,蒋介石的心脏一点反应都没有,这时,医疗小组知道事态非常严重,于是立刻向宋美龄和蒋经国报告这个最新的不幸消息。
蒋经国从士林官邸刚回到七海官邸,正要上床就寝,没想到电话铃声大作,要他立刻再回士林官邸,对这次紧急情况,他心知不祥,等他赶到士林官邸,蒋介石早已归西,没有交代任何的遗言。
翁元日后回忆说:由于我已交班,当我被叫醒之后,立即奔至老先生的病榻旁帮忙,我进房门的时候,见到屋内人声鼎沸,蒋经国在房间角落的壁炉边低声辍泣,老夫人则在病榻边面色冷峻而忧戚,显得非常难过,现场一片忧伤悲戚的气氛,医生放弃了急救之后,已经开始在为老先生戴上假牙,然后通知副总统严家淦,请他速来士林官邸见老先生最后遗容。
台湾党政军要员听到蒋介石死了,当夜皆赶到草山别墅,并在别墅举行了在蒋介石遗嘱上签字的仪式。在遗嘱上签字的有宋美龄、严家淦、蒋经国、倪文亚、田炯锦、杨亮功、余俊贤。
蒋介石死后两小时,台湾当局“新闻局”发布的死亡公报,称蒋介石的死亡为“崩殂”,这是不折不扣地把蒋介石当作了封建帝王。又明令从4月6日起历时1月为“中华民国”的“国丧”期。蒋介石的遗体停在台北市的“国父(孙中山)纪念馆”5天,供人们瞻吊。
移灵时雷雨大作要员们瞻仰了遗容后,就准备为蒋介石移灵,移灵用的是“荣总”为蒋介石新买的进口救护车,工作人员刚要把蒋介石的遗体移上救护车,天空突然响起隆隆雷声,接着就是一阵倾盆大雨,如排山倒海而来,移灵车队不能受天候影响而延误时间,所以,车队就在滂沱大雷雨之中,从士林官邸缓缓前进。
瞻吊完毕,蒋介石的灵柩被暂厝于慈湖,“以待来日光复大陆,再奉安于南京紫金山”,以达成死者的“心愿”。
慈湖是蒋介石于1961年间,在距离台北市60公里处的大溪镇福安里村,为自己选择的一处坟茔地。蒋介石之所以选中这块“风水宝地”,原因是这里的风景很象故乡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蒋介石母亲的坟庐他起名为慈庵。蒋介石在这里建筑了一座中国四合院式的“行宫”,起名“慈湖”。他生前常来此小住,并嘱在他死后灵柩暂厝此地。
美国总统福特对蒋介石的去世反应冷淡,只拟派个农业部长去台北吊丧。经台湾要求,始改派副总统洛克非勒。在参加葬礼的外国来宾中,较为显赫者要首推南朝鲜的总理金钟泌了。日本的两位前任首相佐藤荣作和岸信介去台北吊丧,为避免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抗议,连自民党代表的名义都不用,仅称友人代表。葬礼场面十分冷落。
1975年4月28日,台湾国民党全体中央委员举行会议,修改党章,规定国民党最高领导人的称呼改用主席。党总裁的名义,永远保留给蒋介石,他人不得再用。如同“总理”的名义永远保留给孙中山一样。至此,国民党最高领导人的称呼三易其名。会议还推举蒋经国担任了国民党主席。
蒋介石去世后,宋美龄到了美国,隐居在纽约市郊长岛拉丁敦区的孔令侃的别墅里。
停放蒋介石灵柩的“慈湖行馆”,不断有人去参观。蒋介石的尸体经防腐处理,身着长袍马褂,胸前佩戴勋章,装在一个黑色大理石棺廓里,停放在正厅。接连正厅的厢房,保持着蒋介石生前卧室的原样,供人参观。卧室的茶几上放着一张便条信纸,上面是蒋介石生前用红铅笔写的四个行书体的字:“能屈能伸”。
设计这个情节,想要告诉参观者什么呢?
蒋介石死在台湾,灵柩浮厝,可谓“屈尊”。但中共有言在先,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蒋介石先生的棺柩可移葬大陆,安葬在蒋介石生前希望的紫金山麓亦可。
蒋介石还能“伸”吗?还有反攻大陆的未来吗?没有了。蒋介石死了,盖棺定论了。
第四节解开蒋介石身世之谜谜样人物走下神坛蒋介石死后,随着海峡两岸政治气候的大转变,学者们对他的研究和知情者对相关史料的披露也日趋实事求是。
在改革开放的鼓舞下,大陆有关蒋介石的史料和回忆大量涌现,其数量远多于台湾,对进一步了解蒋介石和一些民国史事,大有裨益,诸如:《在蒋介石身边八年——侍从室高级幕僚唐纵日记》(群众出版社)、居亦侨的《跟随蒋介石十二年》(湖南人民出版社)以及其他关于中统、军统、励志社、侍从室、抗战、国共内战和孔宋家族史料的问世,形成出版界的一大奇观。从电影《西安事变》到《开国大典》,蒋介石在大陆银幕上“出现”的次数亦有增无减。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了《蒋介石史料》专辑(列为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23辑),“就人们所不甚了解的或有某些误解的问题提供比较可信的资料。”浙江政协和浙江人民出版社于1988年又将《蒋介石史料》加以重编增订出版,易名为《蒋介石家世》。而何国涛发表的《解开蒋母王采玉身世之谜》,即纠正《金陵春梦》中所称蒋介石原籍河南、原名为“郑三发子”之说。
周恩来重视核实工作50年代末60年代初,著名小说家唐人所著的多卷本长篇小说《金陵春梦》传入大陆。在以后不长的时间里,这部小说很快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料。这不仅因为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生动的情节详尽描述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从建立到崩溃的全过程,更由于作者以“惊人之笔”在第一集《郑三发子》中揭开了蒋介石的身世:蒋介石是其母王采玉从河南许州(今许昌市)繁城镇后郑庄改嫁带到浙江奉化溪口的,原名为“郑三发子”。唐人宣称这部小说不是一般的小说,在很大程度上撷取于起初的历史素材,或者说,是真实历史的通俗演义,这就由不得读者置疑了。关于蒋介石的“身世”,唐人另著《关于〈金陵春梦〉及其他》一文详述其得到线索、查证线索的过程,令人对蒋介石是“郑三发子”一说确信不疑。
且不说唐人所言是真是假,单就《金陵春梦》一书在当时所激起的反响确是十分巨大。蒋介石是“郑三发子”的说法不胫而走,风靡大江南北,也成为有待史界进一步证实或证伪的“历史公案”。
蒋介石究竟是哪里人?是浙江人仰或是河南人?仅凭小说家言而盖棺论定,未免失之武断。倡导和匡定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要以“去伪存真、实事求是”为原则的已故周恩来总理当时兼全国政协主席,得悉这一传闻后十分重视,全国政协就将这件事情交由宁波市政协核实。
宁波市政协接此任务后,作了认真的研究,决定由当时担任市政协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工作的毛翼虎先生进行调查。毛老是奉化岩头人,是蒋经国先生的亲娘舅毛■的族侄,对乡情相当谙熟,又对蒋氏家史多有所闻,所以由毛老负责调查,确是十分合适的人选。毛老回忆当年接过任务的情形时非常激动,他说:“在这之前曾读过《金陵春梦》,作为奉化人,对小说所叙述的蒋氏身世觉得破绽百出,不值得一驳。但也有为难的地方,在当时的政治气氛下,连纠正他的历史事实,也怕有为蒋介石翻案成为反gemin的危险,但这是一项任务,我首先找我■伯商量”。
■伯就是毛■卿,他是蒋介石的妻舅,蒋经国的亲娘舅。他的妹妹毛馥梅(后都误写为毛福梅,而把毛■卿误写为毛懋卿)是蒋介石的妻子,比蒋介石大两岁。他是真正知道蒋介石身世的,由于众所周知的“左”的思潮影响,他也很害怕被扣上“为蒋介石翻案”的帽子。二人研究结果,决定交张明镐去搞调查研究,组织这篇稿子。张明镐是市民革成员、市政协委员,其老家就在溪口附近东山地方,又与蒋家有些亲戚关系,张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师范毕业回国后,蒋介石就叫他筹建武岭学校,武岭学校第一任校长就是张明镐,后来才由蒋介石自己担任校长,一直到解放。于是,张明镐在毛老的直接支持下,开始了第一次调查活动。
《蒋介石在溪口》一稿的组成蒋介石身世之谜,在毛■卿、张明镐的心中,实际上是一清二楚,不成问题的。但知情人士不敢凭空来翻此案,因文史工作的要求是去伪存真,要有根据、有事实。书面的资料蒋氏宗谱是重要的依据,但解放以后蒋氏宗谱已无存。张明镐便以专访和座谈会来了解、证明蒋介石的身世。在大量接触的有关人士中,有毛■卿,孙表卿(奉化唯一的老举人,蒋介石在奉化风麓学堂读书时的老师),蒋周澜(蒋介石的族兄),蒋介石发妻毛馥梅和蒋介石胞妹蒋瑞莲的结义姊妹,蒋介石的家庭教师陈志坚,丰稿房老帐房唐瑞福,以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毕业、与宋美龄有同事关系、国民党时期宁波市第一任市长罗惠侨等。另外,还走访了袁静之、杨孝维等人,袁静之是市民革成员、政协联系人士,蒋孝先之遗孀。蒋孝先是蒋介石最为看重的侄孙,毕业于黄埔一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