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也如释重负:“老师,谈什么?”
我说:“什么都可以谈。要不,就先谈谈你的妈妈?你跟你妈妈之间似乎有些问题。”
他说:“问题大了!我妈妈成天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话?动不动就拿她光辉的工作经历来教育我,真是烦透了!我要是像别的孩子那样顶个嘴,摔个门什么的,完啦!等着吧!保准有十倍的气焰和百倍的教训伺候。我现在变得这么胆小,这么没主见,完全是因为我妈,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离开这个家!”
孩子一旦打开话匣子,就收不住了,谈了近一个小时。
我问孩子:“能不能把你的这些苦恼和妈妈沟通一下?”
他说:“就怕我妈妈听不进去。她要是尊重我,别把我当成什么都不懂的孩子,时刻念她的紧箍咒,我自己会做得很好的。”
于是,我又单独跟孩子的妈妈谈,把孩子内心的呼喊和痛苦,掺杂着我的建议和看法,严肃地说出来。
妈妈难过地哭了,向我提出:“王老师,我能不能在您面前,向孩子承认错误并做一些保证?”
我说:“如果你有这个勇气,一定会感动孩子的。”
我把孩子叫进来,妈妈说道:“孩子,我听王老师说了你的烦恼,感到很对不起你,今天向你诚恳道歉,并保证以后不再唠叨,一定要尊重你。也请你一定要原谅妈妈,毕竟我的出发点还是好的。”
孩子一看妈妈那么真诚,也感动地哭了。
孩子说:“妈妈,我也对不起您。过去很多事,我明明知道自己是错的,还故意不按您说的来,就是想气你,看您痛苦。以后您说话,我一定会认真听的。”
同一句话重复了五六次,就失去价值了;即使它是对的,重要的,负责任的。家长一定要注意讲话效率,当说不当说的话,你就不说;可多可少的话,你就少说。少说的话,才有分量;有点酷的家长,才令人信服。
很多媒体报道我擅长转变“差生”,辅导问题孩子。为什么要等到孩子劣迹斑斑、积重难返的时候,再去考验教育者的“回春之术”?“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孩子生下来时,都那么天真活泼可爱,怎么教着教着就成了问题孩子?哪有不出问题的孩子?只要先下手为强,根据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不断暴露的缺点、问题,及时去引导、弥补、修正,他们才会越来越优秀。
朱辰同学刚进班时,各方面素质都挺优秀,是我们比较看好的一位学生。但是,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这孩子的数学只考了六十多分,他还乐呵呵的。我想也好,他也许是心态稳定,可以很快自我调整的。但是,朱辰后来的学习状况仍然没有改观,一心扑在打篮球上。篮球、学习都成了半吊子。我也不说他。这孩子自信得很,现在跟他谈,肯定听不进。
到了期末考试,朱辰又考了个六十几分。他这才显出失落的神情,觉得大事不妙了。
这个时候,我找到了朱辰。
我说:“有没有什么想跟我谈的啊?”
朱辰说:“有,我觉得我的数学很成问题。”
我笑了笑:“我觉得你没什么问题啊?你挺优秀的!”
孩子一脸迷惑地看着我。
我解释道:“怎么不是呢?能进人大附中可不容易,一开始你还是我们的种子培养对象呢。有了这样好的基础,达到这么高的高度,充分体现了你的实力和水平。我是非常看好你的,看重你的志向,看重你的前程。总之,对你是满怀期望。”
孩子听到我的好评,马上恢复了神采:“我的中考成绩在班上是前十名呢。”
“是啊,朱辰,你知道我为什么现在才找你谈话?”
朱辰说:“为什么?”
我回答:“第一次你没考好,我没有找你,因为我觉得你吃的亏不够,你记得不深,我一定要等你再失败一次。”
朱辰愣住了:“老师,您怎么知道我第二次肯定会失败?”
“我从你上课就知道。”
这时,我不再说什么了,点到为止。越是留有余地,他就越会反省自己:没准总结出的经验教训,比你看到的更多。
我话题一转,说:“如果你继续下去,就是自己糟践自己,就是自我毁灭。如果你本来就只有这个水平,你毁灭就毁灭吧;可你曾经那么前程灿烂,充满希望。我可以这么说,你今天的堕落,更衬托了你未来的悲哀。”
朱辰有点无地自容了,喃喃地说:“老师,我改。”
我赶紧插话:“怎么改?你曾经做得那么好,以后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多少同学赶到你前面去了?你要是个爷们,就奋起直追啊!”
朱辰点点头:“老师,您看我的行动吧!”
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密切关注朱辰的状态。最近表现挺好,我赶紧说:“挺好,继续往下走。”
有点松劲了,我提醒他:“你要取得超人的成就,就得有超人的付出。”
2006年,朱辰同学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们常说:政委书记三件宝,棍子、气泵加甜枣。这三件武器可以有不同的组合。遇到了问题,出现了情况,这三大法宝到底怎么开工?是先给一棍子,还是先打满气呢?
我的做法是:先给孩子一个甜枣,然后打一棍子,最后充充气。喂甜枣,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势、成绩,并非一无是处。毛泽东说过:“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打棍子,是让孩子冷静反省,发现不足,激起斗志。充气泵,则鼓舞孩子树立信心,再闯雄关。如果一上来就大棍子满天飞,往往一下子就把孩子打趴下了。
独生子女时代,任性、较真儿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有主见,有个性,更善于独立思考和创新;同时,他们又太敏感,太自我,更容易悲观失落。我尊重他们偶尔的脆弱和傲气。正如尖刺之于玫瑰,那不完全是缺点,还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作为成年人,我们要做的不是怎么让这些孩子完美无缺、世故圆滑,而是如何保卫一颗年少的进取心。
在初中时代,肖盾同学特别想入团,自以为符合条件,却接连两次支部大会都落选了。肖盾从此决定不再入团。
他妈妈找到我:“王老师,你能不能动员动员肖盾,让他入团?”
我于是找到肖盾,旧事重提先温暖一下他。
我说:“肖盾,你看你这么优秀的一位同学,学习、体育双料王,还会吹小号。不能加入我们先进的共青团组织,真是我党的损失啊!”
肖盾没想到我会谈起这个话题,本想拒绝,又碍着我这一通诚挚的吹捧。半天,才缓缓地说:“王老师,您知道,我曾经非常想成为共青团员。但是现在,我已经看透了。我不认为哪个团员就比我更优秀!”
我一愣:“肖盾,你说得不错。虽然共青团是青少年的先进组织,但并不意味着没入团的学生都不够优秀。这种事需要自觉自愿,我只是希望你不要困在过去的阴影里出不来。”
肖盾倔强地说:“王老师,在过去,这个阴影的确有,而且一直缠绕着我,让我烦躁,让我不自信;但现在,它已经很淡很淡了。只是一旦入团,又要勾起那些不愉快的回忆wωw奇書网,我觉得很痛苦。”
我一看,强扭的瓜不甜,一拍桌子:“好,不入了!咱说不入,就不入!我坚决赞同你的想法,再也不跟你谈这个事!”
孩子这才破涕为笑。
我知道肖盾不是一个破罐子破摔的孩子。怎么让他理解人生中这些无法回避的伤害?怎么让他体谅人性中那些挥之不去的阴暗?
我开始鼓励肖盾竞选班长。
竞选成功了,坐上第一把交椅的肖盾,才真正感受到人世间的复杂。我引导着他,针对班级各种问题,做讨论,找对策。他渐渐明白,这个班级有美好的一面,也有烦恼的一面;如同我们的社会,如同我们每一个人。在半年的班长任期里,肖盾体验了风风雨雨、酸甜苦辣,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化解危机的能力、排解痛苦的能力,越来越强。
后来,肖盾的妈妈告诉我:“肖盾说了,他这辈子都不会入团了,不是他怕了,也不是他想不通。他只是想让那一段成为他永远的印记,激励他更坚强、更理性。”
你知道功能卓越的半导体晶体管是怎样诞生的吗?科学家发现,将锗提纯,可以制成极为优异的晶体管。这之后,全世界研究者们都力求去掉所有的杂质,使锗纯度达到100%,让理想中的晶体横空出世。
日本新力公司的江琦博士沿着这种构想,进行了无数次实验,每次都不可避免地带进了杂质。后来,他灵机一动:“既然绝对提纯不可能,可否反其道而行之,试着一点点地加进杂质?”奇迹出现了,一种更为优异的晶体诞生了。江琦博士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人生也是一样,没有绝对的完美,做不到100%的提纯,试着容纳一些杂质,把你的期望值降低到一个适当的坐标。你会发现,极为理想、纯情烂漫的生活,原本就不存在;而另一种极为真实、五味杂陈的生活,未必就不美好。
和肖盾同班的侯晓迪,年级里没几个老师不怕他。不是因为他品质恶劣,而是这孩子实在太偏激了,又特别聪明;万一给他逮着了,辩论一场,胜算很小。他能够24小时在电脑旁鼓捣一个软件,弄完了以后,昏睡两天两夜。同时,他做事没有计划性,也没有规律性;而且认死理,不撞南墙不回头。
有一天,侯晓迪拿出这么个问题跟我辩论:“0<椭圆的离心率<1,那么,圆的离心率是否为0?”
我说:“圆是没有离心率的。”
侯晓迪说:“当椭圆的长轴和短轴越来越趋向相等,也就是接近圆吧,这时,两焦点距离为0,除以长轴,这个离心率不是等于0吗?”
他就这样软磨硬泡,找我谈了N次。
终于有一天,我告诉他:“侯晓迪,我非常尊重你的探求精神。特别是这个问题,你能以变化的观点研究圆和椭圆的关系。你完全可以就这件事写一篇论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