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译者所加)——译者③据荷本,第二三七——二三八页增补。——译者
…… 119
导 言51
〔像我们看见泰利士对“绝对”
的规定那样〕①——而哲学史的目的(我们现代〔这门科学〕②的目的)
,是要通过如此迂缓的世界精神二千五百年的工作,把绝对了解为精神,那么,从一个范畴,通过缺点的指出,推进到另一个范畴,在我们是很容易的③,——但是在历史的历程中,这却是很困难的。
〔世界精神从一个范畴到另一个范畴,常常需要好几百年。
〕④
对于这两个主要的对立物,我们要作一些进一步的规定。
希腊世界曾将思想发展到理念,而信基督教的日耳曼世界则将思想了解为精神;理念和精神是有区别的。这一个进程的进一步说明如下:由于那尚末规定的、直接的普遍者(上帝)
,“有”
,那妒嫉地不容许任何东西和它并立的客观思想⑤,乃是一切哲学的实质基础,而这基础并不改变,只是向自身深入,并且凭藉着发展一系列的范畴表现自身,达到对自身的意识:所以我们可以对这个发展的特性在哲学的第一期中
①据荷本,第二三八页增补。——译者②据荷本,第二三八页增补。——译者③据荷本:第二三八页作:“……世界精神在它由一个范畴进展到另一个范畴,以达到对于它自身的意识这件工作里,未免太迂缓了。由于现在这些范畴都。。。。。。。。
已经拢在我们面前,所以从一个范畴(通过缺点的指出)推进到另一个范畴,是。。。。。。。。
很容易的。“语气较明确。
(重点译者所加)——译者④据同上处增补。——译者⑤据荷本,第二四○页作:“最初的普遍者就是直接的普遍者,也就是‘有’。因此内容、对象就是客观的思想,存在着的思想。思想是一个妒嫉的神灵,。。。。。。。
只宣称它自己是本质的,不容许任何东西和它并立。“
(重点译者所加)——译者
…… 120
611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作这样的描写,即:这个发展就是范畴、象徵、抽象性质从简单根源中的自发的产生;这个简单的根源,本身就已经包含着一切。
在这个普遍基础上的第二个阶段,是把这些如此建立起。。
来的范畴以主观的方式结合在思想的、具体的统一中。初期的那些范畴乃是一些抽象物,现在绝对被了解成为自身规定的普遍者,成为能动的思想,不再被了解为具有这种特定性的普遍者了。
因此绝对便被规定为一切特定性①的总体,成为具体的单一性了。在阿那克萨戈拉的(心灵)里,尤其F B F在苏格拉底那里,使开始有一种主观的总体,在这个主观的总体中,思维把握到自身,这里思维的活动乃是基础②。
第三阶段是:这个起初是抽象的总体,由于凭藉着能动。。。。
的、作规定的、作分别的思想而得到实现,便表现其自身于它的那些有分别的范畴中,这些范畴是作为思想范畴而属于这个总体。由于这些范畴不可分地包含在统一里,因此其中每一个范畴也就是其他范畴,于是这些对立的环节也就提高到总体了。这种对立的最一般的形式是普遍与个别;另一种形式则是思维本身与外界的实在,感觉,知觉。概念是普遍和特殊的同一。这两者都在自身中表现为具体的,所以普遍
①据荷本,第二四一页作:“在这个阶段里,‘全体’、‘绝对’被了解成为自身规定的(它初次成为具体的概念)
,不再被了解成为在这个或那个范畴中的普。。。。。。。。。。。
遍者,而被了解成为自身规定(。。。。Sichselbstbestimen)的总体,——具体的单一性。“译意比较明白。
(重点译者所加)——译者②据荷本,第二三九页作:“……思维把握到自身;的定义就是作思F B F维活动。”译意比较明白。——译者
…… 121
导 言71
在自身之内便是普遍与特殊的统一,特殊也是这样。
这样,统一就建立在两个形式里了。
因此,完全具体的普遍就是精神,完全具体的个别就是自然。抽象的环节只有通过它们的统一才能够实现其自身。于是现在便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些分别中的每一个都提高为一个总体的系统,彼此对立,像斯多葛派和伊璧鸠鲁派的哲学那样。在斯多葛派哲学里,纯思维便发展成为总体。如果把精神的对方,把自然存在、感性发挥成为总体,那么我们便得到伊璧鸠鲁派哲学。每一个范畴都发展成思维的总体,都发展成一个哲学系统。从自发的方式看来,这些原则在这个阶段好像本身都是独立的,是两种彼此冲突的哲学似的。真正说来这两者本是同一的,只不过自己做出彼此对立的模样;至于在这个阶段被认识到的理念,也只是存在于一个片面的规定中的。
更高的阶段乃是这些分别的联合。在怀疑派那里,这种联合是发生在这些分别的取消中;但这更高的阶段是肯定的,理念是与概念关联着的。概念是普遍者,普遍者是自身决定自身的,不过也在自身中保持其统一,并且存在于它那些不能独立的范畴的理想与透明性中。
更进一步是概念的实在性,各种分别自身就发展成为总体。
第四个阶段是理念的联合,这。。
一切作为总体的分别也都同时融合在一个概念的具体统一中。这种总括,只是以一种一般的方式出现在普遍性的自发的环节中;这种普遍的理想是以自发的方式被把握的。
希腊世界曾经进展到了这种理念。它曾经培养出一个理智的世界,这便是亚历山大里亚派的哲学;在这一派哲学里,希腊哲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达成了它的使命。如果我们要
…… 122
811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想用譬喻的方式表达出这个进程:那便是:甲、思维(一)一般地抽象的思维,如像普遍的空间;因此常将真空的空间当作绝对的空间。
(二)其次出现了最简单的空间范畴;我们从“点”出发,进到“线”与“角”。(三)第三步是“点”
、“线”
、“角”结合在三角形中,三角形虽然是具体的,不过还是包含在这种“面”的抽象成分中,——“面”还是最初的形式的总体,还是有限制的总体;这个阶段与(心灵)
F B F相当。乙、进一步是:由于我们使包围三角形的每一条线都再成为一个面,都发展成整个三角形,发展成它所属的那个完整的图形,——这便是整体在各个方面的实现,像怀疑派、斯多葛派那样。丙、最后一步是:这些面,亦即三边上的三个三角形,结合成一个体,一个总体。
“体”才是完全的空间范畴,这是三角形的重叠;但若就三角形存在于“体”以外这一点来说,则这个例子并不合适。
希腊哲学在新柏拉图派那里所达到的结论,是一个完备的思想王国、福祉王国,是一个自在的理想世界,不过这个世界并不是实际上的,因为全体一般地只存在于普遍性的成分里。这个世界尚缺少真正的个别性,真正的个别性是概念的一个基本环节。实在包含着理念的两个方面的合一,那独立的总体也必须认为是具有否定性的。通过这个自为地存在的否定——这否定便是主观性、绝对的“自为之有”
,——理念才提高到精神。精神是自己认识自己的主观性,不过也只是因为它知道它的对象——就是它自己——是总体,并且知道它本身也是总体,它才是精神。也就是说,三棱柱内的上下两个三角形不能是两个重复的三角形,而应该是存在于交
…… 123
导 言91
互贯穿的统一中,——或者试以刚才所提到的“体”或物体为例,分别就发生于“中心”与其余的周围部分之间。真正的“物体性”对“中心”的这种以立,现在作为自发的对立而出现;而总体却是“中心”与“实质性”的结合,——不过并不是自发的结合,而是自觉地与“客观”对立,“主观性”与“实质性”对立。因此理念就是这种总体,而这种自觉的理念本质上是与主观性有分别的。主观性是被认作独立存在着,不过是如此地独立存在着,令人想到主观性本身就是自为的实质物。主观性起初只是形式的;不过它具有成为实质物和自身普遍者的真实可能性,它有实现自己、使自己与实体合一的使命。通过这个主观性,否定的统一、绝对的否定性、理想便不再只是我们的对象,而是它自己的对象了。
这个原则在基督教世界里已经萌芽了。因此在近代哲学的原则里,主体本身是自由的,人作为人是自由的;与这个定义相关联,就发生了这样一个观念,认为人有使其自身成为实质物的无限天职,由于人的本性,人就是精神。上帝被了解成精神,这个精神自为地自己二元化自己,不过它同样要扬弃这个分别,自为地、自在地存在于这个分别中。整个世界的责任,是使它自身与精神取得协调,并在精神中认识自己。
这种责任是日耳曼世界所要担负的。
这种责任最初开始出现在宗教中;宗教是对于这个原则的直观与信仰,早在进到认识这个原则之前,就把它当作一个实际存在的东西。在基督教里,这个原则多半是情感,多半是想像;在基督教里,人作为人是被规定为以永恒的福祉为目的,是天恩、天眷和神庥的对象,——也就是说,人是
…… 124
021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具有绝对无限的价值的。
这个原则更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