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拥抱着光明的原则”
,气或天。但这话又可解释为“宇宙为光明的原则所拥抱”。
所以我们可以颠倒过来,作。。。
相反的解释,因为中国的语言是那样的不确定,没有联接词,没有格位的变化,只是一个一个的字并列着。所以中文里面的规定〔或概念〕停留在无规定〔或无确定性〕之中。
这段话下面说:“温暖之气是由于谐和造成的”
;或者“温暖之气使得它们谐和”
;或者“温暖之气使它们结合起来,保持它们(事物)
间的谐和“
,①这里就提出了一个第三者,结合者。
“人们所畏惧的大都是作孤寡和忍受一切缺陷,而王公反以自称孤寡为荣”
,这话是这样注释的,“他我是孤寡由于他们不知道事物的原始和他们自己的原始。
因些事物的成长在于牲牺对方“
(这又被解释成“世界灵魂”)
;较好是这样,“它们增长由于减少,反之它们减少由于增加”
,——这也是说得很笨拙的。
②
另外一段话是:③“你看了看不见的名叫夷,你听了听不到的名叫希,你握了握不着的名叫微。你迎着它走上去看不
①按这一句和下面所引的都是对老子第四十二章这几句话的了解:“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杀,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译者②据荷本,第二八二——二八三页增补。——译者③同上。
…… 152
841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见它的头;你跟着它走上去看不见它的背。“
①这些分别被称为“道的连环”
〔按即道纪——译者〕。当引用这些话时,很自然地人就曾想到 和非洲人的王名Juba(尤巴)以及Jovis(约维斯)。
“夷”
“希”
“微”三个字,或I-H-W②还被用以表示一种绝对的空虚和“无”。什么是至高至上的和一切事物的起源就是虚,无,惚恍不定(抽象的普遍)。这也就名为“道”或理。当希腊人说绝对是一,或当近代人说绝对是最高的本质的时候,一切的规定都被取消了。
在纯粹抽象的本质中,除了只在一个肯定的形式下表示那同一的否定外,即毫无表示。假若哲学不能超出上面那样的表现,哲学仍是停在初级的阶段。
下面这一段也是从雷缪萨引来的:“你看了看不见的名叫夷,你听了听不到的名叫希,你握了握不着的名叫微。”下面又说,“这三个东西我们不能把捉住;它们合拢来只构成一个东西。在它们上面的较高者并不比它们更优美,在它们下面的东西并不比它们更低小(更暗昧)。
那是一条没有折断的锁链,这个锁链人们是不能称说的;而这条锁链的根源是在那无存在者里面。“
关于这三个东西在一起还说了许多:“那是没有形式的形式,没有形象的形象”
,这个绝对的形式、绝对的形象就是“不
①按老子原文作:“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近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译者②雷缪萨自以为他在这三个字的音中就发现了耶和华(Jehowah)这个字。
(米希勒本,第二版,英译者注)
…… 153
甲、中 国 哲 学941
可描述的本质。如果我们从它那里出发,则我们认识不到什么原则;没有什么东西是在它的外面。“
或者这样说:“你当面遇着它。你看不见它的头;你走在它后面,你看不见它的背。
一个人能够把捉原始的(古代的)
理性,并且能够认识(把握)现在存在着的东西(现在围绕着他的东西)
,则我们就可以说,他具有理性的锁链。“
①所以就用一条锁链来譬喻这个观念,藉以表达理性的联系②。
到了这里现在还有两点需要提说一下。
第一:我曾引证了“三”
,因为在那里面我们想要看出别的类似这种形式的发生和起源。
那三个符号I-hi-wei或IHV据雷缪萨的陈述并不是中文原有的字形,在中国人的文字语言里也没有意识(这在他们中很显然的)
;它们是从别的地方来的。一个注释者说,这三个符号IHV合起来是空或无的意思;但这乃是后来才出现的说法。而现在看来,这三个符号也出现在希腊文的‘Iaω(雅威)里,是知神派称上帝的一个名字,在非洲人的“尤巴”里。是毛里丹尼亚③一个国王的名字,在非洲中部也许就是一个神的意思;此外在希伯来文里叫做“耶
①按本段所讨论的是老子第十四章的全文。除了开首三句原文如前注外,其余的是:“……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又括弧内的字,都是黑格尔的原文。——译者②据荷本,第二八三——二八四页增补。——译者③毛里丹尼亚在非洲西部,现在是法国的殖民地。——译者
…… 154
051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和华“而罗马人又叫做”约维斯“。这诚然是一种联系的标志,像我们在这类原始的概念里所常常见得那样。而对于这些符号加以博学的假定却是多余的①。
第二点需要说明的,这个IHV是绝对的来源,是“无”。由此我们就可以说,在道家以及中国的佛教徒看来,绝对的原则,一切事物的起源、最后者、最高者乃是“无”
,并可以说,他们否认世界的存在。而这本来不过是说,统一在这里是完全无规定的,是自在之有,因此表现在“无”的方式里。这种“无”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无或无物,而乃是被认作远离一切观念、一切对象,——也就是单纯的、自身同一的、无规定的、抽象的统一。因此这“无”同时也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所叫做的本质②。
如果我们停留在否定的规定里,这“无”亦有某些意义。那起源的东西事实上是“无”。但“无”如果不扬弃一切规定,它就没有意义。同样,当希腊人说:绝对、上帝是一,或者当近代的人说:上帝是最高的本质,则那里也是排除了一切规定的。
最高的本质是最抽象的、最无规定的;在这里人们完全没有任何规定。这话乃同样是一种否定,不过只是在肯定的方式下说出来的。
同样,当我们说:上帝是一,这对于一与多的关系,对于多,对于殊异的本身乃毫无所说。这种肯定方式的说法,因此
①据荷本,第二八四页增补。——译者②据荷本,第二八五页增补。——译者
…… 155
乙、印 度 哲 学151
与“无”比较起来并没有更丰富的内容。如果哲学思想不超出这种抽象的开始,则它和中国人的哲学便处在同样的阶段。
近来我们又知道一些关于另外一个哲学家孟子的著作。孟子比孔子较晚,生于基督前第四世纪。他的著作的内容也是道德性的。
孔子才是中国人的主要的哲学家。
但他的哲学也是抽象的。
中国是停留在抽象里面的;当他们过渡到具体者时,他们所谓具体者在理论方面乃是感性对象的外在联结;那是没有〔逻辑的、必然的〕秩序的,也没有根本的直观在内的。再进一步的具体者就是道德。
从起始进展到的进一步的具体者就是道德、治国之术、历史等。但这类的具体者本身并不是哲学性的。这里,在中国,在中国的宗教和哲学里,我们遇见一种十分特别的完全散文式的理智。——人们也知道了一些中国人的诗歌。私人的情感构成这些诗歌的内容。中国人想像力的表现是异样的:国家宗教就是他们的想像的表现。
但那与宗教相关联而发挥出来的哲学便是抽象的,因为他们的宗教的内容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内容没有能力给思想创造一个范畴〔规定〕的王国①。
①据荷本,第二八五——二八六页增补。——译者
…… 156
251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乙、印度哲学
若是我们从前曾经满足于相信并尊重印度智慧的古老,但是我们现在由于熟悉了印度人更伟大的天文历法著作,才知道所有这些被引用的印度年历的庞大数字皆不正确。没有比印度人的年代纪载更纷乱、更不完全的。没有一种民族在天文学、数学等方面已经如此发达而对于历史学却如此之无能。在他们的历史中,年代既没有确定,也没有联系。大家曾经相信确定的年代在维诃罗摩提耶王时才有,他大概应该活在纪元前五十年左右。
在他的统治时期,有“莎恭达拉”
诗篇的作者诗人迦利达莎生存着。但是仔细的研究竟发现有六个维诃罗摩提耶,审慎的考察就把这个时代移后到我们的第十一世纪。印度人保存有帝王的世系——大量的人名,但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我们知道印度的古代光荣如何受到希腊人高度的尊敬,以及希腊人关于裸形智者如何熟悉。这些智者都是虔诚的人物,虽然一般人并不如此称呼他们——他们献身于沉思的生活,与尘世隔离,成群地游行度日,和希腊犬儒派相同,禁绝一切世俗的欲望。犬儒派因为是哲学家,也特别为希腊人所熟知,因为哲学也被认为是这种抛弃一切世俗生活关系的遯世。这样的遯世是一种基本特点,我们想要特别加以注意和考察。
印度文化是很发达、很宏大的,但是它的哲学是和它的宗教合一的;所以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