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解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诗经解读-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诗经》还要学以致用。《论语》:“不学《诗》,无以言”,其意思是指不学《诗》,处世立身、周旋应接的时候语词就会粗鄙匮乏,不能应对自如。 杨伯峻《论语译注》直接把这句话解释为:“不学诗就不会说话”,意思虽有些直接极端,但倒也说出其中些许意味。有些人交往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语词浅陋,不着边际,不但不会引起人的好感,还会令人心生厌恶;而有些人语词不多,但不经意处点出一句,则语惊四座,令人刮目相看;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出口成章,言辞烂若舒锦。虽然文化涵养并不是娴于辞令的唯一决定因素,但多读书,读好书,对于提高言语水平,应当是颇有帮助的。古人“赋诗言志”,以引用《诗经》为傲,我们不需人人都达到这种程度,但至少,我们要懂得别人的如是说是什么意思。

将《诗经》社会功用阐述得最为清楚的是这句话,“《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是指感发意志,由诗中的具体意向引发无穷的想象力,引起欣赏者精神的感动与奋发;观是指考见得失,诗歌可使人通过诗歌内容了解作者心意,了解社会生活、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群是指和而不流,诗歌可以引起人们之间的思想交流,彼此感染,保持群体的和谐;怨是指怨刺上政,诗可以批评政治,表达民风、民情,当然,也可以表现自己的各种否定情感。透过《诗经》中的诗作篇章,品古人之幽情琐绪,阅古人之生活情状,倒也甚有兴观群怨之感。

在“中和”的审美标准上,孔子最终揉合了文与意,倡导“文质彬彬”。金刚怒目是刚烈的美,捻叶微笑也是柔和的美,文质彬彬则是中和的美。

孔子关于《诗经》的精思慧智在后世文化中大放异彩,虽然其观点仅仅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看法,但大浪淘沙,历经千百年,我们仍然可以读出许多孔子说出的、未说出的《诗经》中那超越阶级、超越时代、超越历史,直指人性、直指永恒的文境和情感来。所以,闲暇之时,不妨且行且诵,启《诗经》中之文辞意兴,发千古之幽思,观一己之体味。在掩卷之后,切实体会一番“我思古人,实获我心!”的那种知音之赏的愉悦。

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恋爱的探索

导读: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爱情”作为永恒的文化母题常常出现在各个时代的开场白里。《诗经》亦不能免俗。

《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相比较后世的很多浮华艳丽爱情诗,其朴素真切之风带着原始的气息更能反映出人性对爱情的体验。

对追逐不到的爱情,带着爱慕的痛苦,继续执著地追求,顺流而下,逆流而上,寻寻觅觅,在一直都是“宛在水中央”的审美迷离状态苦苦瞻望。让千古而下的文人也不由纷纷效仿。追逐自己的理想,追逐自己的爱情,总要去坚持“吾将上下而求索”,不论最终有没有结果。如《汉广》、《蒹葭》等诗都是如此。反而倒不如《东门之池》更直接些,看到东门外护城河一起劳动的人群中间,有自己思慕的对象,不由地上去对那温柔美丽的姑娘说:“可以与你对歌吗?”颇有点劳动人民憨直的快感。

一旦确定了爱情的对象,那就尽情地恋爱吧。一首首爱的协奏曲在处处僻静的地方开始上演。在离家不远处偷偷与心爱的人幽会,缠绵之中还要小心翼翼地担心发出声响,怕惊动了自己家的狗儿。忍禁不住却又不得不忍的矛盾心情肯定会让这对爱人下定决心,下次找个离家远点儿的地方;在高高的城墙外面,还有一对恋人,两人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美丽的女子故意藏起来,让迟到的男友焦急地到处寻找。等吊足了男友的胃口,急的男友焦头烂额,苦苦哀求时,女子才大笑地跑出来。让人不由地羡慕他们的甜蜜。

被真情燃烧的恋人们坚贞无比。面对父母的阻挠可以发出天塌地陷呼声:“之死矢靡它”,就是死也选择他。哭着喊着,母亲啊,老天啊,你们太不会体谅人了;面对美女如云,心如止水,波澜不兴。因为心里只想念着一个人;面对恋人,会发出“谷则异室,死则同穴”的惊心动魄的誓言。会送出“彤管”“琼瑶”等等象征着永恒爱情的信物。

被真情燃烧的恋人们思念刻骨。漆黑的夜晚不再是他们休息安眠的时间,他们夜不能寐,辗转反侧,思念着自己的心上人;短暂的时间也会变得漫长无比,度日如年,“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他们在痛苦的思念中体味着爱情的甜蜜。

他们就这样爱着,恋着。用无尽的爱意,沉重的相思,无比的甜蜜种起自己的恋爱花季。

恋爱的花季虽然也有阴晴阳晦,捉摸不定。但最后剩下的,肯定只是灿烂的阳光,温煦的清风。即使过去若干年后,重新拾起那份记忆时,仍然会使每个人从心底沉醉。脸庞上挂着微醺的甜蜜,带着几分当年的羞涩,细细历数自己在恋爱时节的风花雪月。

1、爱慕: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原文】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1);汉有游女(2),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3),不可方思(4)。

翘翘错薪(5),言刈其楚(6);之子于归,言秣其马(7)。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8);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释】

①休:休息,在树下休息。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②汉:指汉水。游女:游玩的女子。

③江:指长江。永:长。

④方:同舫,渡河的木排。这里指乘筏渡河。

⑤翘翘:树枝挺出的样子。错薪:杂乱的柴草。

⑥刈(yì):砍割。楚:灌木名称,即荆条。

⑦归:出嫁。秣(mò):喂马。

⑧蒌lóu):草名,即蒌蒿。

【经典原意】

南方的乔木高入云霄, 却不可休息阴凉。汉江之上有游玩的女子,却不可能去追求。汉江水面滔滔宽广,不可能泅水渡过。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子也很难渡过。

柴草杂乱丛生,到那里砍荆条去吧。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她的马。汉江滔滔宽又广,不可能泅水渡过。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子也很难渡过。

柴草丛丛错杂生, 用刀割取那蒌蒿。姑娘就要出嫁了, 赶快喂饱小马驹。汉江滔滔宽又广,不可能泅水渡过。 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子也很难渡过。

【当代阐释】

宁静致远的追求

西方浪漫主义追求所谓的“企慕情境”,是指一种可以向往追求却永远不可能达到的意境。中国诗歌境界中同样多有表现,《汉广》便是其中一例。诗中描写了一位樵夫的单相思。这是注定了一辈子的单相思,永无消解可能的单相思。因为,单相思的对象已经准备出嫁了。一首山歌唱出了他内心的失望和痛苦。

汉江上的女子被赋予了水的妩媚和柔美,樵夫只能远远望着。汉水太宽广了,他不可能泅水过去,当面表示自己的爱慕。汉水太宽广了,也不可能乘着筏子渡过去。烟波浩淼的河流因为距离而产生了美,悠悠的流水同时也阻隔了作者进一步提升爱慕的道路。在矛盾中的作者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思慕的女子出嫁,结婚。曾经流行过一句话说,我的女朋友要结婚了,但新郎不是我。那是一种心酸,一种无奈的痛苦。在默默无言的愁绪里,隐藏了太多的刻骨铭心的伤痛。

在这首诗中,我们没有看到作者因为单相思的破裂而歇斯底里,也没有看到作者因为伤痛而自暴自弃。虽然我们在这首山歌里也能聆听到作者的淡淡哀愁,但更多的,是平静的宣泄,是默默的祝福。所以这首本应充满痛苦的心情的歌唱,我们却体会到更多的美。

这当中有一些耐人寻味的东西。

人皆有好美之心,男子见到漂亮的女子,女子见到英俊的男子,总会产生心里上的愉悦,渴慕,甚至追求。而一旦上升到追求,便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功利目的,一定要得到一个完美的追求结果。如果是两情相悦,倒也罢了。更多的则是这种单相思,追求一个永远不可能追求到的“企慕情境”。随之而来的,便是痛苦。人们在这种痛苦面前有各种各样的排遣方式。此诗的作者选择的是砍柴割草,在平静的生活中忘却,在淡淡的思恋中祝福,抛弃世俗的功利目的,在审美的愉悦中回味。或许,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文化常识】

语气词:语气词主要表现说话人对所说事要表现出的态度、情绪。语气类型大致有论断、疑问、拟测、假设、商量、请求、禁止、命令、赞颂、叹息、惊讶等。根据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语气词可分为三类:句首语气词,包括夫、惟(维、唯)、盖等;句中语气词,包括夫、惟(维、唯)、兮、也、与等;句尾语气词,包括也、矣、乎、哉、已、焉、耳、与(欤)、邪(耶)、夫、兮等。《诗经》中很多语气词,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在十五国风中数量最多,富于变化。这些语气词巧妙运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其中,“思”“止”等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在现代汉语中都没有了这种用法,已经成为完全的实词。

【相关阅读】

屈原 《山鬼》;曹植《洛神赋》

【原文】

蒹葭

蒹葭苍苍(1),白露为霜。所谓伊人(2),在水一方。溯洄从之(3),道阻且长。溯游从之(4),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5),白露未晞(6)。所谓伊人,在水之湄(7)。溯洄从之,道阻且跻(8)。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9)。

蒹葭采采(10),白露未已(11)。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3)。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