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学习炒菜时,不能仅仅着眼于某种菜该如何去做,而应该去学习烹饪的技术,去了解其中的规律。因为菜的品种有很多,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学会所有菜的炒法,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了烹饪技术,掌握了一些基本规律,我们不仅可以按照菜谱做菜,而且还能创造新的菜式。
治疗疾病的时候也是如此。已知的疾病有成千上万种,还有很多未知的疾病。如果我们从疾病入手,看到每个疾病都想如何分型下药,这就是站在一个“万”的层面,永远无法体会到以简驭繁的境界。
有时候一些中医爱好者在学医的过程中可能步入一个误区,过分地强调“术”的重要,就像我们学习炒菜时,过分强调如何去翻锅,而不去掌握什么时候该翻锅,为什么要翻锅。
他们往往听说刮痧效果好,就开始学习刮痧,却不去掌握刮痧的原理及适应证,所以当他们学会后在临床使用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刮痧并不能治疗所有的病,有时候甚至连同一种疾病,也不是所有病人效果都好。
后来又听说“一针灵”,只要扎上一针就可以治疗任何疾病,就一拥而上,去学习针灸,等到临床运用时,发现效果也不是很好,只有一部分人有效。
再后来又听说小针刀厉害,又开始学习小针刀,最后却发现很多病人运用小针刀也只是当时缓解,不能彻底治愈。
中医的窍门究竟在哪里,有没有什么东西学会后可以治疗所有的疾病?
其实,刮痧、针灸、小针刀、拔火罐、推拿、火龙疗法,包括汤药、丸剂等等,这都是术,是治疗疾病的术。
术很多,我曾经给一个学生讲过,病人心悸,医生用大拇指使劲掐了掐劳宫穴,病情得到缓解,是不是医生的指甲很厉害呢?我们是不是都要留一个长指甲来掐病人呢?
显然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是为什么掐劳宫穴有效。
中医看病,最重要的是看清疾病背后的理,这个理弄不明白,任何术都解决不了问题,理弄明白了,任何术都有效,没有必要羡慕张三搞针灸效果好,李四搞推拿出了名。
成功者的背后,是“理”的突破,是对“理”的通透。
只看到表面现象,而不沉下心来参悟医理,永远都不会成为上工!
医理的领悟,需要静下心来看《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同时还要涉猎许多中医古籍,而不是凭空想象,想象出新的理论,来革新中医。当今社会真正能看透《黄帝内经》的有几个人,一本中医界的经典都看不懂,谈何创新。
在这个浮躁的大环境中,很多人都希望一日成功,一日成名,那是不可能的,只有静心学习,静心参悟,才能有所感悟。
中医的发展,不是叫嚣理论急需更新,也不是同反对中医的人生死相搏,更不是大家热热闹闹地在一起清谈,而是静下心来学习经典,“读经一得”,往往就是突破,“临证偶得”,常常就是成功。
等到真正学透了四大经典,也就不会再说中医落后,中医看不好大病了。那时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将经典用最通俗的语言告诉世人,让大家都能看懂经典,明白经典。等到大家都明白经典了,中医自然也就复兴了。
写此书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一些生活小事,让大家一起来感受中医之理,只有明白了这些医理,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才能从根本上认识人体疾病,生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疾病的误解和对医理的无知。
让我们一同从生活小事感悟医学道理,认识疾病,感悟疾病,战胜疾病。
万病从根治
火苗都是往上蹿的,那么人体上火,当然是先上头;
天气冷,水管会被冻裂,人的血管也一样,冻疮就是因为血脉不流通;
盆底有漏洞,那再怎么灌水,它都满不了,这和人吃补药没效果是一个道理;
水管压力不够、水流小,那把管子捏住,让它变细,水压自然变大了,这个道理可以推广到高血压和低血压的治疗;
……
原本都是生活中的件件小事,作者却从中感悟出了养生治病的方法,除了惊喜,更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其实,人体与天地是相互感应的。身体上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相对应的法则。细心观察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它们都会对我们的健康有所帮助。
生活很美,健康很近,
只要用心去感悟,养生就是这么简单!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