泶χ茫獠攀侵泄说南敕ā�
后来他有了贡献以后,就去找总经理,说自己去东京玩昏了头了,连会都没有去开。总经理假装不知道,并说没有关系,就当去玩了。副总说那不行,这传出去败坏公司的风气,所以自己一定要辞职,并会退还差旅费,甚至送交法办,自己都毫无怨言。总经理却说:开玩笑,你对公司的贡献有谁赶得上,谁敢讲这话我就叫他滚。
我们会觉得中国人完全没有法律观念吗?当然不会。因为我们会想到更深一层去——为了法,逼走了一个对公司很重要的人才,得失如何。这才是法家跟儒家不同的地方。老实讲,有些读书人老觉得法家就是法家,儒家就是儒家。其实读了《易经》以后我们应该知道,儒家就是法家,法家就是儒家。孔子非常重视制度,非常重视要有是非,但是他的说法跟法家不一样,法家是一切依法,孔子说依法要有先决条件:立法的人要凭良心,司法的人要凭良心,执法的人要凭良心。所以我们会发现法家加上凭良心,就变儒家了。
我们发现历史上的法家最后都死得很惨,就知道孟子为什么说“徒法不足以自行”。而且法家经常是作法自毙,所以还是儒家看得远一些。
讼卦是不是告诉我们永远不要打官司?当然不可能,因为有时候是避免不了的。讼卦告诉我们打官司可以,但要有法律性,要培养好的法官,还要有好的律师。我们回过头来看刚才那个事情,总经理在整个讼卦的位置就是九五,我们看讼卦会发现,讼卦六爻只有九五是当位的,其它五爻完全不当位。就是说要讼,必须要九五行得正,必须要九五知道怎么样去摆平,知道怎么样才是合理的。
这句话很重要,合理的不公平。我们所追求的是合理的不公平,不是现在一般人所讲的公平。因此,我们现在把整个讼卦分成两段来看,上面是天,下面是水。上面是天,天行健,底下人要去告上面的人,上面的人又是很刚健的人,有权有势,甚至打官司用公家的钱,而底下人打官司乖乖地用自己的钱,去跟上面人拼,划不来的。底下是水,水固然力道很强,但毕竟它是很柔弱的。老子讲得最清楚:上善若水。什么叫上善若水?就是水会滋润万物,但是完全不居功。你看下雨,雨下完了以后没有说人得到多少好处,要付多少钱。
我们来看初六爻的爻辞: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不永所事就是不要常常搞这种事情。一家公司动不动起诉,官司缠身,那怎么做事情呢?我有很多现成的案例,一个总经理亲自跟我讲,他说:我就是处罚了一个员工,结果那个员工出去以后,天天告,一直告,弄得整个公司不安宁,我给他钱他不要,他就要告我告到底,我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们只有真的碰到这样的人,才会知道不永所事。
所以打官司这种事情尽量不要才是上策,万一发生了要赶快求和解,不要认为自己一定会赢。不永所事的下面就是“小有言,终吉”。
“小有言,终吉”是讼卦中初六的爻辞。但是它却同样也出现在了需卦九二的爻辞当中,意思是说,虽然“小有言”,但最终都能得到吉祥的好结果。既然得到的结果相同,那么,同时出现在需讼两卦中的“小有言”,是不是也代表着一样的含义呢?
讼卦初六爻辞中的“小有言”跟需卦九二爻辞中的“小有言”不一样。需卦的“小有言”是说人家攻击你,冤枉你,就是闲言闲语。讼卦不是,讼卦的“小有言”是说你衡量衡量,你是六,本来是柔弱的,你又是初,位置很低,凭什么去告上面?所以简单讲几句话替自己辩解辩解就可以了,完全不辩解也不行,但是不要理直气壮,不要讲一大堆话,这才叫小有言。
小有言,申诉一下差不多就算了,对方听到也好,没有听到也好,最起码自己说了,这样才会终吉,才会吉祥。
九二爻辞: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九二就是说非要打官司的话,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输的,因为人怎么打得过天呢?我们一想就知道,凡是有办法,有能力的人都不会去告那些弱者,因为用不着,去告状的都是弱者,但是那是没有用的。因为九二跟九五两个是阳对阳,根本是不相应的,而九二爻本身阳居阴位,就有问题,因此九二自己衡量一下,自己能不能打赢上面,不能就归而逋。归而逋就是赶快跑回老家,不要留在这里,否则在这里,上面的人看到你就想报复你,你就麻烦了。回老家还要想一想你家乡的人多少,九二爻辞告诉你,其邑人三百户,要去只有三百户的小村庄,否则如果你家乡有一万人,那上面人就开始注意了,你是不是回去准备叛变了,就马上追踪你了,可能还没有回到家就被杀掉了。如果你的家乡一共只有三百户,就算所有的人都支持也不成气候,上面就说算了,就不会计较了,这样才会无眚。无眚就是避免遭到迫害。我们看到以前人常常会这样,跟领导搞不好就告老还乡,隐居一段时间,说不定领导想想不对,过段时间就又把他召回来,又复职了。所以九二固然是下卦的中爻,但自身柔弱,且上面的九五权势绝对比九二大,两爻不相应,得不到支持,九二自己要好好衡量衡量。
六三也是不当位的,因为这个位本来是阳位,现在一个阴爻占在这里,所以六三爻辞讲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食旧德就是说我们还要想一想我们古老的中国人的道德应该怎么做,就是提醒我们以下去讼上基本就是不对的。
食旧德,贞厉,就是说六三在下卦,已经是诉讼人家的极端,那往往就是,有机会就要诉讼别人。幸好六三不当位。这样大家才知道,有时候当位好,有时候当位反而不见得好。就好比在讼这个大环境里面,当位干吗?当位是要很小心的啊。所有人的希望都寄托在六三的身上,现在六三要牢记自己虽然在讼人家的最高位上,可是因为自己本身是柔的,柔居刚位,所以就想想以下诉上毕竟不合伦理,还是遵照旧道德来做比较合理。
按照讼卦的说法, “下不讼上”,但是如果我们的上司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情,我们要不要举报?如果一个中层干部遇到下面的群众举报自己的上司,又该如何处理?强者根本用不着以诉讼的方式对付弱者,弱者又不敢用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那么法律的作用何在呢?
九四它是在被诉讼的最底层,也是下面最容易诉讼的对象。九四爻辞: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不克讼的意思是不要以为自己的位置高,就一定会赢,因为社会总是有些公义。从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出讼卦的精神——虽然有很多很复杂的变化,虽然明知讼不过上面,但是该讼的时候,还是要鼓起勇气讼。那怎么样才叫做该讼?为钱而讼不对,为自己的名利而讼不必,只能为社会公义而讼。一个人是为社会的公义牺牲自己,在所不惜,大家是会佩服的。所以不克讼意思就是在说就算讼不赢,可是只要能够复即命,能够把社会的歪风扭转过来,改变现有的状况,最后还是安贞吉的,地位会很安稳,也会获得吉祥。
讼卦九四爻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有些官员,当老百姓有不对的时候,你不要因为自己是官,百姓是民,就不诉讼,害怕人家误会你在欺负老百姓。官员要有自己的原则——就算让人家有误会,我还是要讼,但是讼的时候我不是要显权势,也不是为了谋私利,而是为了社会的公义。只有在这种状况之下,上才可以讼下,否则都是下在讼上。
讼卦一直告诉我们要警惕,要小心,因为讼到最后是两败俱伤的。但是;九五这一爻告诉我们:讼,元吉。为什么?因为九五是整个社会的总领导,九五一定要能够明断争讼,能够知道法官判决公正不公正,这样就算在讼卦的时候也是大吉的。
包公在世的时候,有没有讼?当然有讼,可是他每次断讼都是大得人心,大快人心,因为他没有为私,没有偏袒,他不管什么皇亲国戚,一视同仁。可是我们必须要说明,这是高度困难的事情,不要把这当做常例。你看皇帝一上朝就先看那个帽带长长的有没有在,包拯在场,他就少讲几句话。包拯就有这样的威势,因为他行得正,一般人没有的。而且皇帝赋给他一些特殊的权力,可以直言劝谏皇帝,别人敢这样吗?所以我们就很清楚了,领导是否公正廉明要去看九四做得对不对。
我们还有一种人,叫做大佬,因为大佬资格老,声望很高,他就有责任要讼,看见不对,就要举发。他这样做好不好?我们看上九的爻辞:或锡之(pán)带,终朝三褫(chǐ)之。
鞶带就是给他升官的意思。就是说大佬要凭着自己的声望,凭着自己在社会上高度受尊敬的地位,看谁不对就讼。领导该怎么办呢?领导只有奖励大佬,只好给大佬高官厚禄。褫就是褫夺,意思就是领导给大佬官但很快又把他拉下来,再给他官又把他拉下来。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佬的做法固然有利于提升社会的声望,提高大家的警觉,但是更可怕的是大佬这样做带动了社会不良的风气——动不动就讼,动不动就告。可见,整个讼卦的用意还是要尽量减少诉讼,这个大家可以充分地去思考,到底哪样比较好。
讼卦告诉我们,诉讼会带来很多的伤害和麻烦,但即使如此,当讼还是要讼。无论讼与不讼,都是为了社会的安定与进步。 但是什么事情当讼,什么事情不当讼,我们经常会咨询律师的意见,那么律师应该怎样做,才是真正对当事人负责呢?
在美国,我曾经听到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条小河,小河上有座桥是打通两岸的,以便行人在桥上来来回回,方便之用。有一天有一只鳄鱼趴在水面上,使得没有人敢通过那座桥,后来就来了一个人,他说不用怕,我去把路打通,他走过去就跟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