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自首。老百姓们乃至政府官员都很同情他们的遭遇,认为应该赦免他们的罪状,就连宰相张九龄也向唐玄宗提出了“法律不外乎人情”的建议,主张赦免他们。但是唐玄宗认为:这两个兄弟为冤死的父亲报仇,虽然是孝义使然,但是他们的行为已经严重触犯了国家的法律。一旦这种行为得到了政府的姑息,后果就会不堪设想。因此他决定按照法律将这两兄弟斩首,之后再表彰他们的孝义行为。
我们或许会认为唐玄宗的这一做法有些不近人情,但是从国家的安定大局考虑,这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一个人触犯了法律而得不到有效的制裁,就等于是鼓励老百姓犯法。在现代企业中同样是如此。管理者如果因为员工的一些行为情有可原,就对他们触犯了企业利益的问题不闻不问,那么这无疑是在告诉员工:这样的做法是被允许的。这显然会助长不良的风气,导致公司的规章制度成为一张废纸。因此,坚持建立有效的奖惩措施,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是十分必要的。
17。同仁法则:和员工合伙
就企业管理而言,最好的方式是什么?一家美国的家庭用品公司给出了最佳的答案:把员工当作企业的合伙人。这家公司90%以上的职位都是由公司最初的人员担任的,公司的四百名部门负责人中,只有十七人是此后招聘而来。这在员工跳槽如同吃快餐一样方便的今天,可以说是不多见的。究竟这家公司是怎样做到的呢?
从公司刚开办的时候,老板就提出了将员工视为“同仁”的方案,让所有的员工都成为和公司利益紧密挂钩的一分子。该公司规定,员工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以低于公司15%的股票价格来买公司的股票。员工成为公司的股东,他们和公司有了共同的目标,自然就会努力工作、和公司一起进步了。采用这样的方法,这家公司人才流失的比率比同行业的其他公司低了20%。
通过这家美国公司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到,把员工当做公司的一分子来看待,收到的效果是相当好的。所以这个案例也被视为成功管理的典范,这种将员工视为同仁的方法被称为“同仁法则”。
如今,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已经脱离了早年的雇主和被雇用者的不平等关系,变成了相互对等的利益共同体。一旦这种共同利益的合作方式不能继续进行下去,员工就可以重新选择企业,企业也可以辞退员工。这一点对于企业而言是相当不利的。虽然从表面上看,企业解雇一名员工,可以重新找一名新的员工来替代,但是这也意味着企业对员工要重新进行培养,使其熟悉公司的环境和运作,这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企业而言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员工的解雇和重新招聘,很可能会导致整个团队的重组。企业需要稳定的合作,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和员工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这种良好的合作关系如何建立呢?这就需要管理者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为员工提供充分的成长空间、给予员工百分百的信任,让他们在为企业工作的同时从中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收获,这是留住员工、建立合作关系的关键条件,也是根本所在。
企业是一个合作团队,因此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应当是一种融洽和谐的合作关系。管理者应当将员工看作公司的主人,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公司的一些日常事务处理中来,这会使他们产生主人翁的意识,和企业能够融为一体。
可惜在现实中,很多的企业管理者并不能做到这一点。他们往往在表面上给予员工工作的自由,让他们参与到公司事务中,同时又对他们提出的意见不予理睬,不把权力下放给他们。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员工慢慢对公司管理层失去信任,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以合作破裂收场。
“把员工当成合伙人”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却很少,这也是很多公司留不住员工的原因。目前在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对于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平等关系,很多管理者认识得并不深刻,甚至毫无认识,这导致员工普遍以打工的心态来面对公司,企业自然就难以留住人才了。
18。互惠关系定律:利益是共同的
给予就会被给予,剥夺就会被剥夺;信任就会被信任,怀疑就会被怀疑;爱就会被爱,恨就会被恨;你向员工付出怎样的东西,就会得到多少。如果管理者想要和员工互利互惠,那么就要爱护你的员工,你会因此而得到他们百倍的回报。
这就是管理学上的“互惠关系定律”。管理者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是:认为员工应该无条件地对公司保持忠诚,将公司的利益当作自己的利益来对待。公司和员工之间,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将这种关系理解为一种单向付出无疑是可笑的,即使管理者能够找到愿意无条件忠诚的员工,也只能保证这种忠诚在短期内有效。如果在经历了长时间之后这种忠诚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他们就会对企业产生不信任。很显然,这不能够帮助企业获得长期而有效的利益。
古时候有一个大地主,他想要盖一栋房子,于是就请了很多木匠来为自己干活。地主平日里对木匠们很是吝啬,经常无故克扣他们的银两,大家都对地主充满了怨气。房子盖了一段时间,正好是农历的八月十五中秋节,按照当时的习惯,主人家应该请木匠们吃饭并且赠送月饼给他们,结果大家盼了一天,地主却什么表示都没有。木匠们很生气,都不准备干了。其中一个木匠说:“我们现在不干了,他还可以找其他的木匠来做,对他没有什么影响,而且还一定会借故克扣我们的工钱,我们还是先把活干完了再说吧。”大家想想也对,就听了他的话,把活干完了。房子盖完了之后,地主跑来一看,发现房子四面都是墙而没有门,地主大怒说:“没有门我怎么能进去住呢?”木匠们说:“你当初又没有叫我们给你留个大门,我们怎么知道呢?”地主听了非常生气:“你没见人家房子是怎么盖的吗?”木匠们回答说:“你没见人家是怎么对待工人的吗?”
这个故事中所讲的不平等至今仍然屡见不鲜。很多企业都将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只关注自身的利益,忽略员工的利益,结果反而让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很多管理者只知道强调让员工保持对公司的忠诚态度,却没有反问过自己,员工为什么要对企业忠诚?你要知道,忠诚不是通过强调就可以实现的,它是人们因为情感上对某人的感激而形成的一种报答心理。这种感激的最根本来源,就是企业考虑并照顾到了他们的利益。如果企业不能做出一些维护员工利益的行为,那么最后的结果自然是什么都得不到。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某个企业的员工向他的老板请假,原因是他的太太生病了必须要去医院。结果老板考虑了一下,然后回答说:“你可以给她打一个电话,让她自己坐车去医院,然后在晚上下班之后赶去医院探病就好了。”员工在愤怒的情况下当场打了老板一个耳光,并且提交了辞呈。而这件事一经通报之后,立刻在公司内引起了连锁反应,大量员工主动提出辞职,原因是老板的做法完全没有考虑到他们的利益,为这样一个公司工作,是没有任何保障的。于是这个公司很快遭遇到了极大的人员危机。
这个故事显然为管理者敲响了警钟。不能因为自身的利益需要而侵犯或漠视他人的利益,这样你不但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最终反而会因此失去更多。
任何一个聪明的管理者,都清楚如何让员工对公司保持忠诚。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将员工的利益放在心上,关心并且感谢他们的付出,给予他们相应的奖励。
让员工相信并热爱企业,甘愿为了企业而奉献,就需要将自己放在一个和他们平等的位置上,要清楚的是,不是你要员工为了企业的利益而努力,而是应当让他们自发地为了企业的利益而努力。当管理者真诚地为员工的利益而考虑的时候,员工自然会以真诚的态度来考虑公司的利益。
19。华盛顿合作定律:三个和尚没水喝
如果在工作当中,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三个思路的话,那就不要指望工作会有什么进展了。这个有点类似于中国的俗语“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在管理学上是著名的“华盛顿合作定律”。
华盛顿合作定律的意思是,当你组成一个团队的时候,你不能简单地认为三股力量的结合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三个不同的人在合作中可能会有三种完全不同的想法,这不但不会造成合力,甚至会产生离心力,即三个人之间因为目标和想法的不一致而发生分歧,导致工作完全无法开展。
这样的事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比如A、B、C三个人组成一个工作团队,共同做一件事情。A与B产生分歧,而C认为两个人都有一定的道理,这就会导致三个人无法拿出一个统一而有效的实施方法,结果就是工作无法进展下去。
著名童话作家克雷洛夫曾经写过一个寓言故事。天鹅、梭子鱼和虾一起拉车,它们三个都十分卖力,累得满头大汗。然而奇怪的是,无论它们如何努力,车却始终停在原地不动。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天鹅拉着车拼命地往天上飞,虾则拉着车使劲向后拖,而梭子鱼则朝着池塘的方向推。它们谁也不愿意改变用力的方向,车子自然就拉不动了。
这就是企业管理中常会出现的内耗现象。工作团队的成员一个人一个看法,一个人一种工作思维,难以达成共识,造成的结果就是团队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久而久之,企业就会因为这种内耗而造成问题堆积,寸步难行。
所以杜绝这种团队内耗的组织问题,让团队合作变得更加有效,是管理者要关注的首要问题。而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