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外的目的。。。
这就是一般的实用的观点。这种观点前些时候即在科学范围。。
内,也曾占很重要的地位,但后来却得到应得的轻视,因为大家看出了实用的观点不足以达到对于事物本性的真切识见。无疑地,有限的事物正当地应被看成非究竟的,指向于超出自身以外的。但同时须知,有限事物的否定性就是它们自己的辩证法,为了认识事物的内在辩证法,人们首先必须
…… 443
214第一部 逻辑学
注意它们的积极的内容。目的论的看法常基于一种善意的兴趣,想要揭示出上帝的智慧特别启示于自然中。
但必须指出,即这种寻求目的的方式,将事物作为达到目的的工具的看法,不能使我们超出有限界,而且容易陷于贫乏琐碎的反思。譬如,我们仅从葡萄树对于人们熟知的用处的观点来研究葡萄树,而且又去考察一种其皮可制软木塞的橡树,并研究这树皮如何可以剥下来作为木塞以封酒瓶。过去曾有不少的书是根据这样的作风写成的。很容易看出,这种办法既不能增进宗教的真正兴趣,也不能增进科学的真正兴趣。外在的目的性直接站在理念的门前,但仅站在门前或门外总是很不够的。
206C目的的关系是一推论〔或三段式的统一体〕。
在这推论或统一体内,主观的目的通过一个中项与一外在于它的客观性相结合。
这中项就是两者的统一:一方面是合目的性的活动,。。。。。。
一方面是被设定为直接从属于目的的客观性,即工具。。。。。
附释:由目的到理念的发展须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主。。
观的目的;第二、正在完成过程中的目的;第三、已完成的。。。。
目的。首先,我们得到主观的目的,主观目的,作为自为存在着的概念,其本身就是概念的各环节的全体。其中第一环节就是一个自身同一的普遍性,就好象那中和性的最初的水一样,这里面包含着一切,但是还没有任何东西区分开来。
第二环节为这种普遍体的特殊化,通过这种特殊化过程,它就有了特定的内容了。当这特定的内容由于普遍体的活动过程而得到确立时,这普遍体便通过这种过程而回归到它自己,并
…… 444
第三篇 概念论314
且自己和它自己相结合。
因此当我们提出一个目的在前面时,。。
我们又说,我们决定要做某件事,我们从而首先好象把我们看成是开阔的,我们可以接受这一规定或那一规定。
同样,我们有时进一步说,我们决心要作某件事,这意思是说,主体。。
从它单纯自为存在着的内在性向前走出来,要与那在外的与他对立的客观性打交道。于是就形成了由单纯的主观目的到那转向外面的合目的的活动的进展。
207C(1)主观目的是一推论〔或三段式的统一体〕,在这推论里,普遍性的概念通过特殊性与个体性获得这样的结合,使。。。。
得具有自我决定力的个体性成为一个能下判断的主体。这就。。。
是说,个体性于下判断时不仅特殊化那尚无确定性的普遍概念,使之具有确定的内容,而且建立起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对。。。
立,同时它自己又返回到它自己。因为它分析出,那同客观。
性对立的主观的概念与那自身结合一起的全体比较起来是有缺陷的,因此它自身同时要转向外面。。。
208C(2)这种转向外面的活动就是个体性。因为个体性在主。。。。。。。。。。
观目的阶段与特殊性是同一的,在特殊性以及它的内容之内,也包括有外在的客观性。
这转向外面的活动是这样的个体性,。。。。。。
它首先直接指向客体,把捉住客体,把它作为自己的工具。
概。。。。
…… 445
414第一部 逻辑学
念就是这种直接的力量(。。。。Macht)
①,因为概念是和它自身同一的否定性,在这种否定性里,客体的存在仅仅完全是观念性。。。。。
的。——于是整个中项成为概念的这种内在的活动力量。由。。。
于具有这种活动力量,客体才作为工具,直接与概念相结合,。。
并从属于概念的活动力量。
〔说明〕在有限的合目的性里,中项分裂为两个彼此外在。。
的环节,即(a)活动与(b)那用作工具的客体。目的作为力量与那客体相联系,和对象之受到目的的支配是一种直接。。。。
的过程(对象受目的支配即是整个推论中的第一前提)
,因为。。。。。
只要在这阶段的概念或目的性里,客体只是一种自为存在的观念性,它的本身就是被设定为不实的东西。这种关系或第。。
一前提本身成为中项,这中项同时即是推论自己,因而目的。。。。。。。。。。
通过它包含在其中并起主导作用的这种关系、它的活动便同客观性结合起来。
附释:目的的贯彻,即是在中介方式下实现目的。但是目的的直接实现也有同样需要。目的直接地抓住客体,因为目的就是支配客体的力量,因为在目的里即包含有特殊性,而在特殊性里又包含有客观性。——有生命的存在具有一个肉体,灵魂控制住肉体,并直接客观化其自身于肉体内。为了使它的肉体成为它的工具,人的灵魂有许多工作可做。人似乎首先就须占领或控制住他的肉体,从而他的肉体才可作为
①die
Macht一词,这里出现多次,都译成“力量”
,语气似乎稍嫌轻了一点。
其实也应理解到,这字还包含有暴力、权力、强力、势力等较重的意思。——译者
…… 446
第三篇 概念论514
他的灵魂的工具。
209C(3)目的性的活动和它的工具仍然是指向外面的,因为目的仍然还没有与客体达到同一,因此它还必须利用客体为工具以求达到目的。工具作为客体在这第二前提里是与三段。。。。
式中的另一极端,即假定在先的客观性、材料有了直接的联。。。。
系。这种联系就是现在能服务于目的的机械性和化学性的范。。
围,这个目的就是它们两者的真理性和自由的概念。
这样,那作为支配机械和化学过程的力量的主观目的,在这些过程里让客观事物彼此互相消耗,互相扬弃,而它却超脱其自身于。
它们之外,但同时又保存其自身于它们之内。这就是理性的。。。。。。。。。
机巧(。。die
List
der
Vernunft)。
①
①理性的机巧,这是黑格尔唯心辩证法中一个重要的观点。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3页曾引证了本节附释中的前一半,而抛弃了神秘唯心的后半段。)主要是说理性是能动的,不是抽象、死板、直线式的,而好象是有机心、有权谋策略、灵活应变的,因而理性不是软弱无力,而是有威力的,能够利用客体,自然事物,甚至世界史人物作为实现它的目的的工具,及目的已经达到,时变境迁,潮流向前,它又有威力和机巧把那些工具抛在后面,而理性自己却仍向前曲折地辩证进展,不牵连其中,也不受损害。参看《大逻辑》论尺度部分谈到的“概念的机巧”
,《精神现象学》序言中“论思辩的知识”部分,和《历史哲学》绪论第三部分。黑格尔关于“理性的机巧”的思想对于辩证的观点和方法是一种特殊的形象的阐述,但他把理性与“天意”
、“上帝”
等同起来谈,其神秘、唯心的外壳,必须加以认真深入的批判。
又德文List一字,据辞书本有“策略、智略、权谋,巧计、狡猾等含义。这里译作”理性的机巧“以表示黑格尔所了解的理性的矛盾发展可以说是有策略、机动和巧计的。——译者
…… 447
614第一部 逻辑学
附释:理性是有机巧的,同时也是有威力的。理性的机。。。。。。。。
巧,一般讲来,表现在一种利用工具的活动里。这种理性的活动一方面让事物按照它们自己的本性,彼此互相影响,互相削弱,而它自己并不直接干预其过程,但同时却正好实现了它自己的目的。在这种意义下,天意对于世界和世界过程。。。。
可以说是具有绝对的机巧。上帝放任人们纵其特殊情欲,谋其个别利益,但所达到的结果,不是完成他们的意图,而是完成他的目的,而他〔上帝〕的目的与他所利用的人们原来。。
想努力追寻的目的,是大不相同的。
210C实现了的目的因此即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确立了的统。。。。。
一。但这种统一的主要的特性是:主观性和客观性只是按照。
它们的片面性而被中和、被扬弃。但客观性却以目的为它的。。。
自由概念,为高于它自身的力量,因而屈服于目的并遵循目的。
目的则保持其自身,反对客观事物并在客观事物之内。
因为除了目的是片面的主观性,或特殊性外,它又是具体的普。。。
遍性,是主客两面之潜在的同一。这种具体的普遍性,作为简单的自身返回,是通过了推论的三项及其运动,而仍能保持它自身同一性的内容。。。。。。。
21C但在有限的目的性里,甚至业已达到了的目的,本身也仍然是如此残缺不完的东西,正象它是中项和起始的目的那样。在这里我们所得到的,仅是一种从外面提出的、强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