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我误解你了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本我误解你了吗-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实乐按缶瘢紫冉⒁匀铡⒙⒒换返摹蠖枪踩偃Α薄U馐侨毡菊谝淮握绞褂谩按蠖枪踩偃Α币淮省�

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由“东亚共荣圈”和“南方共荣圈”两个部分构成。东亚共荣圈主要由“日、满、华”组成,“南方共荣圈”主要是指原来属于英、美、法、荷等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地和附属国。“南方共荣圈”在大东亚共荣圈中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在安全上起保卫核心圈的作用;二是取代欧美列强的宗主国地位,形成一“南方经济圈”,以满足战争经济自给自足的需求。

日本的政策严重损害了美国利益,引起美国的强烈反应,于是日美矛盾尖锐起来。当然,美国这种“不使战争升级”的政策,也是有限度的,这就是不能影响到它的根本利益。而日本对东南亚的占领,则被美国认为,自己的根本利益受到损害,于是立即给予强烈反应。

1941年7月28日,日军占领了越南。这个行动大大激怒了美国人。美国国务卿赫尔要求总统罗斯福对日本实行更加强硬的禁运。在日本占领越南的前两天,美国下令冻结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资产;同年8月1日,又宣布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美国一领头,英国、加拿大、荷兰、新西兰、埃及等国家也对日本实施了制裁措施。这对于日本打击太大了。日本是一个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绝大多数战略物资需要进口。美国带头禁运,等于掐住了日本的脖子,美国报纸说:“这一招是除了开战以外的最严厉的打击。”

面对美国的制裁,日本高层极为担忧。海军军令部部长永野修身海军大将估计,现在日本的石油储备可用两年的时间,如果打起仗来,只能使用一年。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决定不惜对美一战。

1941年9月6日,日本御前会议通过了《帝国国策实施要领》,正式提出:“帝国为确保自存自卫,在不惜对美一战的决心之下,大致以10月下旬为期,完成战争准备。如果至10月上旬外交谈判仍不能实现我方要求时,即决心对美开战。”

11月15日,日本大本营和政府联席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结束对美、英、荷、蒋战争的草案》,规定战争的要领为:“实施闪击战,摧毁美、英、荷在东亚以及西南太平洋地区的根据地,确立战略上的优势,同时确保重要资源地区和主要交通线安全,造成长期自给自足的态势;用尽一切手段,引诱美国海军,适时加以歼灭。”

1941年12月6日,是美军官兵所谓的“神圣的周末”。然而,就在此刻,珍珠港周围却是杀机四伏。以6艘航空母舰为主体的日特遣舰队正向它全速逼近。另一支潜艇特攻部队,已按照战斗序列包围瓦胡岛,其中多数潜艇已潜抵珍珠港外。

7日7时55分,偷袭行动正式拉开序幕。日军第一波俯冲轰炸机像晴天霹雳一般,骤然出现在希卡姆陆军机场上空,轮番对机库、航空、防空火力进行轰炸和扫射,美海军福特岛机场、陆军惠勒机场同时遭殃,飞机、跑道和机场其他设施悉数被毁。5分钟之内,瓦胡岛美军空军力量即已陷入瘫痪。几乎与此同时,日军鱼雷机、水平轰炸机、战斗机相继进入各自作战空域,对港内的舰船、机场实施猛烈攻击。第一波突击历时45分钟,几乎未遇到任何抵抗便顺利完成作战任务。日军第二波171架飞机于7时15分起飞,8时55分进入战斗,突击持续约1个小时,在第一波次攻击的基础上,扩大了战果。

这是一场海上、水下、空中闪电式的立体袭击战,在短短的1个多小时里,日军共投掷鱼雷40枚,各型炸弹556枚,共计144吨。击沉、击伤美军各型舰船总计40余艘,其中击沉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2艘、驱逐舰2艘和油船1艘;重创战列舰3艘、巡洋舰2艘和驱逐舰2艘;击伤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1艘和辅助船5艘;击毁飞机265架。美军伤亡惨重,总计2403人阵亡,1778人受伤。日军只有29架飞机被击毁,70架被击伤,55名飞行员死亡,6艘袖珍潜艇被击毁,1艘袖珍潜艇被俘。

太平洋战争就此爆发!

“珍珠港事件”中,日本为达成作战的突然性,采取了大量保密措施以掩盖己方的真实企图。例如,严格控制作战计划的知情范围,及时更换所有舰船的呼号,断绝攻击舰队与外界的直接通讯,出发后实施电波封锁并禁止船员向海中投放垃圾等等。

然后到了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战役时,这种小心谨慎、一丝不苟的精神已经荡然无存。日本军队的放松警惕和麻痹大意主要源于对敌人智慧和战斗意志的极端低估。甚至有日军指挥官说:“总说什么保守秘密,其实泄露一点也没啥。如果美国人出来的话,那正好可以像老鹰捉小鸡一样,轻而易举地干掉它。”

日本军队过于自信的“胜利病”在密码的使用问题上得到充分暴露。美国早在1942年1月就从被击沉的日本“伊—124号”潜艇上捞出了一批有关“JN…25”密码的密码本,然而日本人却放心大胆地照用不误,甚至用来收发有关作战细节的重大机密。

杜利特空袭后,日本海军在疯狂追击美军舰队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无线电信号,也为美军破译人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到4月底,美军情报机关对日本海军坚持使用的“JN…25”B型密码已经非常熟悉,每天都能破译截收到全部密码电报的二十分之一。对此一无所知的日本海军司令部由于深信他们的双层密码无人能破,将更换密码本的日期一再推迟到5月底,结果使美军得以提前知悉其作战计划并做好充分准备。

而日军在锡兰和阿拉斯加实施的佯攻,也被尼米兹轻松识破而成为徒劳。如果日本人少一点自信,如果他们早两个月更换密码,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战役很可能是另外一种结局。

1945年夏,日本基本败局已定。美国、英国和中国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出于军事和政治的原因,美国总统杜鲁门决定在日本的广岛、长崎等四个城市中选择一个目标投掷原子弹。

原子弹爆炸的强烈光波,使成千上万人双目失明;10亿度的高温,把一切都化为灰烬;放射雨使一些人在以后20年中缓慢地走向死亡;冲击波形成的狂风,又把所有的建筑物摧毁殆尽。处在爆心极点影响下的人和物,像原子分离那样分崩离析。离中心远一点的地方,可以看到在一刹那间被烧毁的男人和女人及儿童的残骸。更远一些的地方,有些人虽侥幸还活着,但不是被严重烧伤,就是双目被烧成两个窟窿。在16公里以外的地方,人们仍然可以感到闷热的气流。当时广岛人口为34万多人,靠近爆炸中心的人大部分死亡,当日死者计8。8万余人,负伤和失踪的为5。1万余人;全市7。6万幢建筑物全被毁坏的有4。8万幢,严重毁坏的有2。2万幢。

但是,广岛的悲剧并未使日本立即同意接受波茨坦最后通牒,即无条件投降。他们竭力掩盖广岛事实真相,把希望寄托在苏联的调停上。但8月8日,日本从苏联领导人那里得到的回答是:日本仍在继续进行战争,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因此,日本政府请求苏联调停的建议已失去一切根据。苏联政府遵守对联合国的义务,接受联合国的要求,宣布从8月9日起对日宣战。就在苏联出兵这天的上午11时30分,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长崎全城27万人,当日便死去6万余人,从而酿成了广岛以来的又一次悲剧。

1945年秋,随着苏联出兵中国东北,远东的形势急转直下。8月9日,苏军出兵当天,日本首相铃木在内阁会议上说,我们不能无限地进行战争,除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外,我们无路可走。

但强硬的日本陆相阿南认为,日本仍可调动的力量还有53个步兵师团和25个旅团,另外指挥官还能召集400万陆海军加入战斗,加上内阁刚通过一项措施,将征兵范围扩至15到60岁的男子和17到45岁的女子,日本的防御力量可再增加2800万人。日本内阁围绕战还是降激烈争吵。最后,只好由天皇来决断。8月9日夜,天皇裕仁在皇宫的防空洞里召开了御前会议,他说:“想到那些忠心为我服务的人,想到士兵和水手在战场上死亡或受伤,家庭失去了财产,我感到痛苦。我们必须忍辱负重的时刻到了,我含着眼泪,同意接受盟军宣言。”

御前会议结束时,已是8月10日凌晨,日本内阁立刻致电中立国瑞士和瑞典驻日使馆,请其向中、美、苏、英四国转达投降之意,战后被赦免的纳粹战犯蒂佩尔斯基希,在其编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记述,日本政府于8月10日决定接受敌人的要求,它只希望天皇作为最高权力的体现者,其特权不会受到损害,同盟国对此表示同意,条件是,日本的最终政体要根据波茨坦决议,由日本人民自决。

8月14日早上,东京居民看见天上飞来一架美国B29型轰炸机,但飞机上落下来的不是炸弹,而是传单,上面这样写道,美国飞机今天不会轰炸你们,美国飞机在抛洒传单,因为日本政府已经表示要投降,每个日本人都有权利知晓投降条件。

天皇裕仁看到传单后,意识到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当天夜里,裕仁就在皇宫的演播室里录制好了投降的《终战诏书》,诏书共815个字母,用宫廷语言写成,裕仁录了两遍,第一遍漏了几个词,第二遍声音又太尖细,他想录第三次,但被管家制止。次日凌晨,强硬派军人为阻止录音播出,曾发动政变,但很快被镇压,陆相阿南自杀。

此时,在日军占领下的中国,最先嗅到日本败亡气息的是沦陷区的民众,杨多杰在《北平沦陷后的市井生活》中,记述了大栅栏精明眼镜店学徒王永斌的经历:1945年上半年,王永斌在店中站柜,突然进来三个挂着手枪的日本军官,一进店就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