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争论- 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8月29日俄皇撤换巴尔克来,任库图佐夫为总司令。

    9月4日俄军十三万(火炮五百门)于博罗迪诺设防,准备与法军决战。

    9月7日,拿破仑率仅有的十二万五千军队发起进攻,经过激战,双方都有很大损失。

    9月8日,库图佐夫向莫斯科撤退,后又撤出莫斯科。

    9月15日拿破仑进占莫斯科。

    严寒和饥饿使法军不能久占。

    10月19日拿破仑率十一万军队携六百门火炮从莫斯科撤退,俄军到处追击法军。

    11月9日法军到达斯摩棱斯克,只剩三万五千人。

    1813年1月,俄军追至维斯拉河。——152页

    27

    1796年4月法国督政府派拿破仑攻入北意大利,奥军节节败退,至6月,除

…… 341

    战 争 论73

    芒托瓦要塞未被法军攻克外,奥军基本上全部撤至国境附近。

    7月5日法军包围芒托瓦。此时,奥地利任乌尔姆塞尔将军为司令接替伯奥流,率军队六万准备与芒托瓦守军呼应,夹击法军。乌尔姆塞尔把军队分为两路,沿加尔达湖东西两侧南进。

    7月31日拿破仑决定放弃对芒托瓦的围攻,集中兵力迎击奥军。

    8月3日于萨洛及其东南地区击退奥军西路。

    8月4日回头向东路奥军前进。当拿破仑北上时,乌尔姆塞尔已进入芒托瓦,但得悉西路军被法军击败后,便离开芒托瓦渡明乔河,准备与西路会合,8月5日与法军相遇,被拿破仑击败,向本国撤退。法军重新围攻芒托瓦。

    同年9月乌尔姆塞尔又来解围,未成,被围于芒托瓦。

    同年11月和1797年1月奥地利阿耳文齐将军又两次前来解围,都被拿破仑以同样的方法所击败。

    1797年2月2日,芒托瓦被法军攻陷。——154页

    28围攻要塞的军队为了抗击敌人援军或解围的部队而在围攻圈(攻城阵地)外国构筑的防御工事称为围攻防卫圈。围攻的军队有了这种工事,就可以一面进行围攻,一面抗击前来解围的敌人部队。——154页

    29

    1814年第六次反法联盟的军队深入法国国境,2月1日于拉罗提埃击败拿破仑后,施瓦尔岑堡率领联军主力沿塞纳河,布留赫尔率联军一部沿马恩河向巴黎进军。拿破仑得悉联军两路隔绝,便决定首先攻击布留赫尔军队,2月10日于尚波贝尔击败其一部,2月11日于蒙米赖击败另一部,2月14日又于埃托日击败布留赫尔亲自率领的一部,布留赫尔退回夏龙。拿破仑没有继续追击布留赫尔,于2月15—16日连夜赶向塞纳河进攻施瓦尔岑堡。

    2月17日于莫尔芒击败由俄国维特根施坦率领的军队(施瓦尔岑堡的右翼)

    ,18日于蒙特罗击败符腾堡王太子率领的军队(施瓦尔岑堡的前卫)。

    施瓦尔岑堡急忙向东撤退。

    2月24日拿破仑又回到特鲁瓦。——155页

    30

    1814年3月初,布留赫尔休整完毕后向拉费尔特前进,准备同标洛将军会合进攻巴黎。

    拿破仑赶来将布留赫尔赶过安纳河,但在郎城进攻布留赫尔受挫。

    3月11日拿破仑留一部兵力监视布留赫尔,自率主力东进,3月20日于阿尔西与施瓦尔岑堡遭遇,因众寡悬殊战败。

    拿破仑于绝望中向维特里方向前进,

…… 342

    833战 争 论

    企图威胁联军后方。此时布留赫尔已回到夏龙与施瓦尔岑堡靠拢。联军决定由施瓦尔岑堡和布留赫尔各率一路主力直取巴黎,由俄国沃东库尔将军率一万骑兵在后方掩护。

    3月26日,拿破仑于圣迪济埃攻击联军,只见骑兵不见主力,急忙赶回巴黎,但联军早在3月31日进入巴黎。——157页

    31在1807年第四次反法联盟战争中,俄国本尼格森将军所部于6月13日退至弗利德兰。

    6月14日拿破仑发起进攻,俄军大败,撤回涅曼河东岸。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和普王腓特烈。威廉三世被迫求和。

    7月7—9日于提尔西特签订和约,根据和约普鲁士丧失了大片领土(包括易北河以西全部领土)

    ,赔款一亿三千万法郎,常备军在十年内不得超过四万二千人。俄国同意参加大陆封锁,与法国结成同盟,因而得到了过去属于普鲁士的比亚威斯托克。——161页

    32

    1805年法军从莱茵河、美茵河以及意大利进攻奥地利。

    1805年10月,拿破仑于乌耳姆歼灭奥军一部,11月击退奥俄联军,11月13日进占奥京维也纳,11月19日渡过多瑙河,12月2日于奥斯特利次战败奥俄联军。迫使奥皇于12月26日签订普累斯堡和约。和约规定:奥国将威尼斯、伊斯的利亚、达耳马戚亚割让给意大利王国,并承认拿破仑为意大利王国国王,奥国赔款五千万法郎。

    1808年,法军进攻西班牙,1809年初奥地利乘机向法国发动战争。

    4月22日双方于勒根斯堡进行会战,5月21—22日于阿斯波恩进行会战。7月5—6日奥军在瓦格拉木会战中大败。

    7月11日奥皇求和,10月14日于维也纳签订和约。和约规定:奥国将萨尔斯堡割让给巴伐利亚王国,参加大陆封锁,常备军不得超过十五万,赔款八千五百万法郎。——161页

    3恩格斯在1858年1月所著《博罗迪诺会战》一文中写道:“如果当时拿破仑把近卫军投入战斗,那么,根据托尔将军的说法,俄国军队无疑是会被歼灭的。但是拿破仑不敢以其最后的预备队——他的军队的核心和支柱来冒险,可能因此而错过了在莫斯科签订和约的机会”。参阅《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选》第一卷第340页。——161页

…… 343

    战 争 论93

    34这里指的是香霍斯特所著《野战手册》,是他任汉诺威军事学校教官(1782—1792)时写的讲义。书中提出了许多野战行动的规则,并列举了许多史例。——168页

    35

    《炮兵手册》共分四卷,香霍斯特生前只完成了三卷,第四卷没有出版,是后人在他的遗稿中找到的。

    第一卷谈炮兵理论和经验,第二卷谈火炮的结构,第三卷谈炮兵的训练和野战炮兵的作用。——168页

    36崩策耳维次筑垒阵地在西里西亚的崩策耳维次附近,又称崩策耳维次营垒,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于1760年命令构筑的野战筑城工事。在七年战争后期,他的军队曾数次借以抵抗俄国和奥地利的优势军队。——171页

    37

    1797年1月,奥地利阿耳文齐将军率领军队分三路沿北意大利的加尔达湖东侧地区南下进攻法军,企图救援1796年被拿破仑围困在芒托瓦的乌尔姆塞尔军队(见注27)。拿破仑前来迎击,1月14日晨在利佛里进攻奥军中央纵队。最初,奥军两翼的两个纵队迂回拿破仑的部队,造成了对拿破仑不利的态势。但法国援军攻入东路奥军的后方,几乎全歼这一路奥军。奥军被迫全线北撤。

    15日晨法军转入追击。奥军的解围企图被打破。

    1809年拿破仑占领奥京维也纳后,7月初渡过多瑙河,5—6日与卡尔大公的军队于瓦格拉木附近会战。第一日未分胜负。第二日卡尔大公进行两翼包围,右翼(约三分之一兵力)的推进使法军受到威胁。但由于中央兵力薄弱,被法军突破,左翼被法军包围,援军没有赶到,因而失败。奥地利被迫签订维也纳和约(见注32)。——171页

    38

    1796年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占领北意大利,包围芒托瓦。

    奥地利几次派援军到北意大利都采用分进合击的办法,结果均被拿破仑各个击破(见注27)。

    1796年法国对奥地利作战时,除拿破仑攻入北意大利外,另由朱尔丹和莫罗率两路军队攻入德意志地区。开始时进展顺利,后因两路军队相隔太远(相距达140公里)

    ,被奥地利卡尔大公在安堡各个击破,被迫退回莱茵河左

…… 344

    043战 争 论

    岸。——171页

    39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是欧洲封建王朝争权夺利的战争。奥皇查理六世逝世后,由女儿玛利亚。特利莎继位。

    法国、普鲁士、巴伐利亚、萨克森、西班牙、撤丁、瑞典等结成同盟,借口不承认玛利亚。特利莎的王位继承权发起战争。英国、荷兰和俄国等则支持奥地利。战争前后达八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在西里西亚的军事行动是这次战争的主要组成部分。

    1748年10月签订亚琛和约,奥地利将西里西亚割让给普鲁士,并放弃了在意大利的一些领地,玛利亚。特利莎的王位得到了承认。——174页

    40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是欧洲封建王朝争夺领地的战争。

    17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最后一个国王死后,法国立路易十四的孙子菲力浦为西班牙王,遭到欧洲列强(英国、奥地利和荷兰等)的反对,引起了战争。

    最后双方签订了乌德勒支和约(1713年)和拉什塔特和约。菲力浦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权得到承认,英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了直布罗陀,从法国手中夺得了北美的许多属地,奥地利得到了西班牙在意大利和尼德兰的属地。——174页

    41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初期,带刺刀的燧发枪虽然已经用来装备步兵,但明火枪和长矛尚未完全废除。

    当时的燧发枪每分钟只能发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