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争论-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41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初期,带刺刀的燧发枪虽然已经用来装备步兵,但明火枪和长矛尚未完全废除。

    当时的燧发枪每分钟只能发射1—2发子弹(整个会战中一个兵士只能发射24—36发子弹)

    ,明火枪则每2—3分钟发射一发。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期间,长矛已完全废除,步兵武器完成了向火枪的过渡,以骑兵为主已过渡为以步兵为主,纵深队形已过渡为线式(横队)

    队形。——174页

    42在中世纪,由骑士组成的骑兵在西欧一直是主要兵种。步兵由于没有甲胄和适当的战斗队形,只有剑、矛作武器,抵挡不住骑兵的冲杀,被人轻视而衰落。到十四和十五世纪,瑞士步兵使用了便于白刃格斗的短戟,后来又使用了弩、长矛和火器,他们善于利用地形,巧妙地机动和包围敌人,屡次击败了奥地利和勃艮第的骑士。衰落了数百年的步兵从此又得到复兴。——174

…… 345

    战 争 论143

    页

    43布匿战争(前264—前146)是古代两个最大的奴隶占有制国家(罗马和迦太基)争夺地中海西部的霸权、疆土和奴隶的战争,共分三次。第二次战争(前218—前201)以迦太基统帅汉尼拔远征意大利开始。他在特拉西米诺湖战役和坎尼战役中屡败罗马军队。公元前211年左右,罗马统帅西庇阿采取间接抵抗的办法,进军西班牙(当时迦太基的领土)占据西班牙东南部,并于公元前204年攻入迦太基本土。汉尼拔被迫从意大利回本土救援。公元前202年撒马战役中汉尼拔战败。

    次年缔结和约,迦太基丧失全部海外领土,交出舰船,不再是一强国。第三次布匿战争后,沦为罗马一行省。——175页

    4

    1760年战局是七年战争(见注7)中第五年进行的战局,它主要包括累格尼察会战和托尔高会战。

    1760年5月,腓特烈二世率主力于萨克森与奥地利道恩元帅对峙。

    7月,西里西亚告急,腓特烈二世企图去西里西亚救援,因遭道恩的阻截,遂返回萨克森围攻德累斯顿,未克。

    8月,西里西亚再次告急,腓特烈二世又去西里西亚,被奥军包围于累格尼察,发生累格尼察会战,腓特烈二世突围成功,获得胜利。

    10月,奥俄军队进攻柏林,腓特烈二世从西里西亚回救柏林,中途获悉联军已退出柏林,便进军萨克森,11月于托尔高进行会战,击败奥军。在这一年里,腓特烈二世以自己有限的兵力,频频进行机动和行军,与优势敌人周旋,保持了势均力敌的状态。因此,有人把1760年战局称为行军机动战局。——179页

    45公元前四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先后征服波斯、腓尼基、埃及、印度等地,建立了古代最大的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瑞典国王查理十二在十八世纪初为了争夺波罗的海霸权和扩张领土,实行穷兵黩武政策,曾多次击败俄国、波兰、萨克森、丹麦等国。

    1718年进攻挪威时,头部中弹身亡。——180页

    46指1760年战局中腓特烈二世为了救援西里西亚而进行的两次行军(见注4)。

    第一次在7月初,当时奥地利的道恩率部抢先进入西里西亚准备阻击腓

…… 346

    243战 争 论

    特烈二世。

    腓特烈二世于是突然回头袭击奥地利的拉西并围攻德累斯顿。

    第二次在8月,道恩接受上次教训,在腓特烈二世军队的右前方,几乎是平行行军,并派拉西在普军后面跟踪。

    腓特烈二世的这两次行军都是在随时可能与敌人遭遇的极困难情况下进行的。——181页

    47

    1760年腓特烈二世从萨克森第二次向西里西亚行军(见注46)

    时,被奥军阻于累格尼察。腓特烈二世频频变换阵地,避免会战。

    8月15日,奥军准备对普军阵地进行包围攻击,劳东部围攻普军左翼,不期腓特烈二世于14日夜间向东转移了阵地,所以劳东恰好与普军主力相遇,被腓特烈二世击败。普军突围成功,赢得了会战。——181页

    48万第是法国西部的一个郡,1793年,该地农民在反动教会和保皇分子的唆使下进行了反革命暴动,暴动继续了三年,直至1795年才基本上被镇压下去。

    瑞士人,指中世纪瑞士的自由农民和山区牧民组织起来的步兵,他们勇敢并善于利用地形,曾多次战胜勃艮第和奥地利的贵族骑士。

    美国人,指美国独立战争时的美国士兵,虽然未受正规训练,但善于使用散兵队形作战,打败了英国殖民主义者。

    西班牙人,指拿破仑占领下的西班牙人民,曾展开大规模的游击战争,给法国侵略者以严重的打击。

    十七、八世纪奥地利统帅欧根和英国统帅马尔波罗公爵所指挥的军队,虽然都是一些杂乱的队伍,但能够经常获得胜利。——194页

    49

    1756年,奥地利和俄国集结军队,建造仓库,征集马匹,准备于1757年春联合进攻普鲁士。腓特烈二世估计战争不可避免,乘奥地利和俄国尚未准备就绪,于8月29日突然先向萨克森进攻。——200页

    50马拉松之战是古希腊对波斯战争(前50—前449)

    中的一次战役。

    公元前490年,古希腊统帅米太雅德率步兵一万一千人于马拉松平原(在雅典东北)大败拥有十万步兵、一万骑兵(另有资料说为二十万步兵、一万骑兵)的波斯入侵者。——207页

…… 347

    战 争 论343

    51

    1757年8月,腓特烈二世率部分军队向西迎击联军。

    10月,奥军进入柏林,腓特烈二世回师救援。当奥军退出柏林后,腓特烈二世又回到来比锡迎击联军。

    11月5日于扎勒河岸的罗斯巴赫进行会战。会战中,联军企图迂回普军左翼,腓特烈二世及时调转了正面,并派骑兵袭击联军,结果联军大败。

    同年12月,腓特烈二世利用罗斯巴赫会战胜利的余威,率部救援西里西亚。

    12月5日,在勒登向奥军进攻。会战中,腓特烈二世佯攻奥军右翼,实际上利用地形将主力转至奥军左翼,奥军被击溃。这是腓特烈二世用斜形战斗队形以少胜多的典型会战。——207页

    52北方战争(170—1721)的初期,1700年11月,瑞典国王查理十二率领八千人在波罗的海芬兰湾南岸的小城纳尔瓦击败了四万俄国军队。——207页

    53

    1813年8月,施瓦尔岑堡指挥的联军主力,趁拿破仑东击布留赫尔之际,进逼德累斯顿。拿破仑于8月26日急速赶回德累斯顿向联军反击。

    27日法军用正面进攻结合两翼迂回的方法击败联军。——207页

    54

    1757年春普鲁士军队突然侵入波希米亚。

    5月,腓特烈二世率主力包围布拉格,但久攻未克。

    6月中,道恩率奥军前来解围。腓特烈二世率一部军队迎击道恩,6月18日于科林发生会战,腓特烈二世战败,率兵退守萨克森。——207页

    5

    1813年德累斯顿会战(见注53)后,法军处于被包围的状态,虽然采用了各个击破的战法,但没有效果。

    10月,终被联军包围于来比锡。

    10月16日开始来比锡会战,10月19日晨,拿破仑向莱茵河撤退。——207页

    56

    1793年第一次反法联盟对法作战时,普鲁士军队主要是在法国的孚日地区作战。

    普鲁士军官马森巴赫参加过这次战争,后来写了不少著作,如:《1793年战局概观》、《1792—1794年反法战争考察及1795年战局的可能结果》、《莱茵河、那埃河、摩泽尔河战场情况说明及1793—1794年该区战事考察》等

…… 348

    43战 争 论

    等。——208页

    57在七年战争中,1761年7月,奥地利的劳东将军和俄国的布图尔林元帅企图在上西里西亚会师,然后共同与腓特烈二世决战。

    但腓特烈二世于7月22日进至尼斯附近的诺森,插在奥俄两军之间,致使奥俄两军不得不改变计划,到8月19日才在下西里西亚会师。——214页

    58

    1760年6月奥地利军队击败在西里西亚的普鲁士军队并包围格拉次要塞。

    7月,腓特烈二世为了救援西里西亚,从萨克森向西里西亚进军,受到道恩所率奥军的阻截(见注46)

    ,于是在包岑突然回头袭击拉西所率的奥军,拉西退入德累斯顿,腓特烈二世又袭击德累斯顿。

    两次袭击都没有得到好处。

    7月26日格拉次要塞被奥军攻陷,腓特烈二世的处境反而更为恶化。——215页

    59指1813年8—9月拿破仑两次从德累斯顿出发向东攻击布留赫尔。

    第一次:8月中旬布留赫尔率普军西进,于累格尼察击败法国奈伊元帅。拿破仑于是在20日从德累斯顿出发攻击布留赫尔,但施瓦尔岑堡率联军主力北上,德累斯顿告急,拿破仑只好令麦克唐纳继续追击普军,自己星夜赶回德累斯顿主持防务(见注53)。第二次:布留赫尔于9月第二次进逼包岑,拿破仑再度向东出击。布留赫尔主动后撤,拿破仑怕联军乘机再攻德累斯顿,只好退回德累斯顿。——215页

    60

    1813年8月,拿破仑从德累斯顿东征布留赫尔时,为了牵制波希米亚的施瓦尔岑堡指挥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