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13 那是谁?
他身上没有“那是什么”,该怎么办?
假设你已经仔细审视过那个重要人物。从他卷发的发梢到靴子的前端,根本没有“那是什么”的踪影。
如果你找不到可以当作话题的东西,就使出“那是谁”这一招。你要仿效积极的政客,找到宴会主人,问他,“那边那个男7女人看起来很有趣。他/她是谁?”接着请主人替你介绍。不要裹足不前。主人如果知道你对他的宾客感兴趣,会很高兴。
※ ※ ※
技巧13:那是谁?
这个技巧是有史以来最少用(除了政客以外),却最有效的。只要请主人介绍你们认识,或者问问足够的资讯,让你有话题上前打破僵局即可。
※ ※ ※
不过,假使你不愿意把主人从一堆宾客身边拉开,你还是可以用这一招。这一次,不必要求正式介绍。只要从主人口中问出足够的资讯就行了。比方说,了解那个陌生人的职业、兴趣、嗜好等等。
要是主人说,“哦,那是乔·史密斯。我不知道他做什么工作,不过他很喜欢滑雪。”啊哈!打破僵局的话题这不就来了吗?现在你可以直接走到乔·史密斯面前,“嗨,你是乔·史密斯吧?刚刚苏珊才告诉我你滑雪滑得棒。你都在哪里滑雪?”懂了吧。
技巧14 偷听
“我想来偷听一下,顺便打个招呼”
你下定决心绝对要认识的女士,身上完全没有“那是什么”或者找不到主人,无法施展“那是谁”的绝招,更糟的是,她似乎和一群朋友谈得很投入,看来你没希望了。
别担心,任何障碍都阻挡不了下定决心的威客,他们锦囊里总是留一招,甚至留10招。这时候,政治人物可能会使出偷听这个技巧。当然,偷听总给人偷偷摸摸的坏印象一比方利用窃听设备,还有水门案,间谍躱在阴暗角落的画面等等。偷听在政治上有其悠久的历史,所以政客灵光乍现,当然就想到这一招了。
※ ※ ※
技巧14:偷听
找不到别人身上的“那是什么”,找不到主人,使不出“那是谁”这一招,没问题!你只要悄悄贴近你想渗透的那群人,洗耳恭听就行了。听到稍微值得利用的借口就赶快插人,“不好意思,我刚好听到……”
他们会不会吓一跳?会,但只有一下子吧。
他们会不会很快就恢复过来?也是一下子吧。
你会不会加入他们的谈话?当然没问题。
※ ※ ※
参加宴会时,走近你想渗透的那群人。等待一些关键的字眼,利用它打进这群人。“对不起,我恰好听到你……”然后接些与当时相关的话题。比方说,“我刚好听到你们在说百慕大。下个月是我第一次去,能不能给我一些建议?”
这样不就打进这个圈子了吗?现在你可以把话题转到你所希望的方向了。
我们要继续接下来的旅程。现在要离开谈天说地的领域,向深具内涵的沟通前进了。
技巧15 禁忌:光溜溜的城市
别把冷硬的牛排丢给别人
你应该不会傻到光着身子去赴宴吧?同理,希望各位遇到宴会必问的两个问题时,说出口的答案也不至于光溜溜的,让人无法引申,这两个问题就是“你是哪里人?”及“你在哪儿高就?”
大部分的人被问到这两个问题,回答的时候,就好像丢一块冷硬的牛排到别人的盘子里,说个地理名称或职衔,然后就闭上嘴巴了。
你现在是在交谈耶。遇到你的人当然都会问,“你是哪里人?”如果你拋个简短的城市名称给他,光溜溜地不加以点缀,“哦,我来自依阿华州的穆斯康丁”(或者一些他们从来没听过的地方)对方除了干瞪眼,恐怕挤不出任何回应。就算你是大城市的时髦人,像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密执安州的底特律,或加州的圣地亚哥,除非对方是美国地理学教授,否则也会露出恐慌的眼神,急着找话题又找不到。他们的脑子转个不停,心想,“怎么办,接下来要说什么?”就算你报出的城市是世界级大都会,像纽约、伦敦、巴黎、洛杉矶之类的,恐怕也难引发热烈的回应。要是我每回光说我来自纽约,我能期待别人有何反应?“呃,最近有没有看到什么流氓?”
所以,记得要顺应一下人性,也帮你自己一个忙,切记,回答这个问题,千万不要只用一个句子就结束。回答“你是哪里人?”这个问题时,要给对方的油箱添些汽油,在饲料槽里添点粮草。至少要提供些材料让对方咀嚼,对话才能继续进行下去。你只要再多加一两句,说说关于你住的城市就行了—:讲讲轶闻、谈谈你的观察一让对方能进人两人的对话当中。
几个月前,某商会邀请我担任主题演讲人,谈谈建构人际关系,以及如何成为对话高手。就在我演讲之前,有人介绍戴弗林太太给我认识,她是该商会的负责人。
“你好。”她开口。
“你好。”我回答。
接着戴弗林太太微笑不语,焦急地等待我这个对话高手给她一点启发性的示范。我问她是哪里人。她果真就丢了块冷硬的牛排给我,简短地说,“俄亥俄州的哥伦布市”,随即又露出期待的微笑。我必瘐迅速地将这块牛排解冻消化。我的脑子立刻快速地打转。莉儿思考模式:“快,大口吞下去,俄亥俄州的哥伦布市。嗯,没到过那个地方。糟!我对哥伦布市有什么了解?我认识一个人叫杰夫,他住在那儿,是一个很成功的演讲家。不过哥伦布市太大了,如果问她认不认识杰夫未免蠢了点……只有小孩子才会玩这种你认不认识谁谁谁的游戏。”我慌乱地继续进行无声的搜索,“我想那个城市应该是根据航海家哥伦布命名的……可是我又不确定,最好别提这个。”接下来,四五个念头闪过我脑中,但都被我一一排除,因为怎么问都会显得太刻意,像个毛头小子,像个失心疯。
时间已经滴答过了好几秒钟,戴弗林太太还站在那儿,脸上的笑容正一点一滴地消失。她还在等着,等我(我这个所谓的“专家”,一小时之内就要替她的商会上课,上的还是沟通对话)吐出一些睿智、机敏的话语。
“哦,哥伦布市啊,”我绝望地咕哝着,看到她脸上明显地写着担忧,就好像病人被推进手术房,医生拿起手术刀,问道:“好,现在告诉我,你的盲肠在哪里?”
结果,我终究无法针对哥伦布市引发任何有趣的对谈。不过,有了这种刀口下的经验,我后来发明了以下这个技巧,我称之为禁忌:光溜溜的城市。
※ ※ ※
技巧15:禁忌:光溜溜的城市
每次被问到这个考古题,“你是哪里人啊?”绝对不要用短短几个字回答,这样挑战对方的想像力是很不公平的。
先做做功课,看看你的家乡有什么有趣的轶闻或特色,提供对方线索,两人的对话才不会断了线。等你抛出的诱饵,得到对方俏皮机智的回应,你已经给对方留下善于对谈的好印象了。
※ ※ ※
虾子和鲨鱼要用不同的诱饵
渔夫钓鱼的时候,鲈鱼和竹莢鱼用的钓饵完全不同。显然在对谈时,面对单纯的小虾和老练的大鲨鱼,你的对话诱饵也应该随机应变,一切需视与你交谈的对象而定。我本身来自华盛顿,比方说今天我在艺廊里,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可能会回答,“华盛顿特区,这个城市和巴黎都是同一个都市计划专家设计的。”这样的引言,可能会进一步聊起都市设计艺术,聊起巴黎,聊到其他城市的设计,聊到欧洲旅游,诸如此类。
如果在社交宴会上,谈话的对象是单身贵族,我会换个策略,“我来自华盛顿特区。我离开那里是因为,小时候那个城市的男女比例是7:1。”这样一来,话题就转到单身生活的美妙或苦闷,到处找不到中意的男人,甚至有调情的意味在其中。
碰到政治团体的话,我会根据瞬息万变的首府政治情势,选一则新近发生的时事作为引言。用肚子想也知道,接下来的话题有多丰富了吧。
那么,要怎么找引言的材料呢?首先你可以致电当地的商会或历史社团;或者连上网际网路,输入你的家乡名称;或者传统一点,翻翻百科全书——这些资料来源都能提供丰富的诱饵。读读历史、地理、商业统计数字,或者发掘一些有趣的风土人情轶闻,博君一哂也不错。
技巧16 禁忌:光溜溜的头衔
回答必考题
除了死亡和纳税,最恐怖的莫过于新朋友马上要问,“你在哪儿高就?”(他们问这个问题恰不恰当,稍后我们会讨论。)现在,我们先看看有哪些防守招术,能帮你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保持杰出不凡的大人物形象。
首先,和光溜溜城市的道理一样,当陌生人提出这个令人窒息的问题,绝对不要随便扔个答案,好像问斩前短促地回答“知罪”一样。如果你只说出头衔:“我是精算师,我是稽查员,我是作家,我是天体物理学家……”,对方听了,会像只甲板上挣扎拍打的鱼,百般无助。请发发慈悲,他们才不会像个傻傻的门外汉问,“呃……,你从事的是哪一种精算/稽查/写作/天体物理学?”
※ ※ ※
技巧16:禁忌:光溜溜的头衔
“你在哪儿高就?”这道必考题出现时,你可能以为,“我是经济学家”、“教师”、“工程师”这样的回答就足以引发良性的对谈。但是对一个不是经济学家、教师、工程师的人来说,你说的等于是“我是古生物学家、心理分析学家、或春宫文学作家”。
你必须丰富你的内容,让听的人有东西在脑中咀嚼。不然的话,对方很快1就会告退,宁可跑去餐厅拿点心。
※ ※ ※
如果你是律师,就别让一般人努力想搞懂你究竟在干什么。加点佐料,讲个工作上的小故事,让对方一听就懂。比方说,和你交谈的是年轻妈妈,你可以说,“我是律师,我们事务所的专长是劳资法。最近我有个案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