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政治学- 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③《色奥庞浦残篇》Ⅲ(缪勒编《希腊历史残篇》i295)述此事较详并稍异:宦者司拉绪达俄(Thrasydaeus)杀欧梵哥拉并杀其子柏尼太哥拉(参看格洛忒:《希腊史》i76)。

    ④“阿拉培俄”

    ‘当即《修昔底德》iv79(公元前424年纪事)所涉及的林克斯泰族的“阿利培俄”。依《斯特累波》326页,阿拉培俄有子名瑟拉斯,孙名阿拉培俄,阿契劳斯所与作战的可能为他的子及孙。

…… 327

    013政 治 学

    拉利撒的希拉诺克拉底同克拉泰俄叛谋的原因亦相类似。希拉诺克拉底以嬖幸进身于阿契劳斯的宫廷,阿契劳斯曾答应相助,使他回到乡邦,但阿契劳斯老是没有实行诺言,因此希拉诺克拉底痛感阿契劳斯以虚情而逞其骄肆,自己深受了侮弄①。另一个例是[色雷基王]哥提斯的被杀②;巴隆③和埃诺城的赫拉克利图所以要杀害哥提斯是为了报复他责辱他们的父亲的仇恨;而阿达麦所以叛离其王,则由于幼年时的被阉割实出自哥提斯的暴命,想到终身的伤残,他就欲得而甘心了。

    〉许多人以受到体罚为凌辱;身被鞭笞的人们以不胜羞耻的心理,激发起一时的恼怒,便勇往直前地进行狙击,或竟然杀死了课罚他们的王室官吏,甚至把剑锋加于王族。

    例如,在米提利尼,墨伽克里途遇彭茜卢族④在路上以棍棒殴打国

    ①克拉泰俄、希拉诺克拉底和德堪尼沽三人(30)

    合谋袭杀阿契劳斯事,在公元前399年,见埃里安:《杂史》vi9和《狄奥多洛》xiv37。

    5。瑟拉斯和阿拉培俄为林克斯泰族(Lyncestae)酋长,爱吕米亚(Elymeia)为林克斯泰的南邻,可以牵制瑟拉斯和阿拉培俄的兵力,所以阿契劳斯急于以婚媾之好,结为与国。

    ②哥提斯()被刺杀事在公元前359年(参看格洛忒:《希腊史》i80)。

    ③各抄本及《贝克尔校印本》等均作巴隆作“庇隆”。德谟叙尼:《反阿里斯托克拉底》19、127、163都说及杀哥提斯的凶手为“庇淑”。

    《维多利校诠本》从卑内伏伦修法比(Fabius,Benevolen-tius)

    ,校作“庇淑”

    ;《苏校》从维多利。

    蔡勒:《柏拉图》(Zeler:Plato)英译本30页注,说应该是“巴隆”。

    ④希腊大移民时期,爱奥里人至累斯博岛拓殖者,其领袖为彭茜卢;彭茜卢是渥勒斯底的非婚生子,见《鲍桑尼亚斯》i2。

    1、《斯特累波》582页。彭茜卢氏后来成为米提利尼寡头城邦中的统治世族,此节称之为王族,犹如埃吕司勒有巴西琉族(18注)

    、米利都有讷勒伊族(Neleidae)

    ,各地始迁祖的后裔常常称为王族后裔。

…… 328

    政 治 学113

    人,他就呼集朋从,袭杀了他们;后来又有斯摩第斯因被[这个族中的另一个名为]彭茜卢的人把他从妻室面前拖出给予杖刑,他也袭杀了这个彭茜卢族人。德堪尼沽所以成为谋杀阿契劳斯王的首领,原因也相类似,一朝身被捶楚,他就开始纠结[失意的克拉泰俄和希拉诺克拉底],准备叛变。德堪尼沽曾批评欧里庇得的杰作气息浑浊,触犯了这位诗人。

    阿契劳斯王把德堪尼沽交给欧里庇得,使加笞罚,德堪尼沽从此便怀恨在心了①。由这些类似原因激发的谋杀和叛变的史迹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

    我们前面曾经讲到,以恐怖为动机可以在立宪诸城邦(其它诸政体)中,也可以相似地在君主城邦中引致叛乱。阿尔泰巴尼所以谋杀[他的主上]磋克西就由于他有所恐怖。

    他擅自缢死了大流士——一方面自以为这事进行于磋克西宴饮酒醉之间,可能他自认糊涂而不予追究,同时却又常常心怀疑惧,惟恐磋克西因此问罪②。

    君主有时因受人鄙薄(丧失尊严)而被袭杀。

    [叙里亚

    ①欧里庇得卒于公元前406年,阿契劳斯遇弑于公元前399年,德堪尼沽等由蓄意叛变至实行犯上,蓄谋经历六年之久(格洛忒:《希腊史》i76)。

    ②阿尔泰巴尼事,见《狄奥多洛》xi69,查士丁尼:《马其顿兴亡史》i1,以及福修斯《书录》70所存克蒂茜亚:《波斯志》(Ctesias,“Persica”)

    :阿尔泰巴尼为波斯王磋克西(公元前486—465年在位)的侍卫长,谋窃王位,先加害于磋克西,再诱惑磋克西的少子阿尔泰磋克西[第一],杀其长兄大流士而夺取了王位(公元前464—424年在位)。随后又谋杀阿尔泰磋克西未成,为阿尔泰磋克西所杀。依上述史迹,《施奈德校》“磋克西”为“阿尔泰磋克西”

    (38行)

    ;《苏校》从施奈德。依《狄奥多洛》等所记阿尔泰巴尼缢死大流士非擅杀,这里所谓“疑惧”和“恐怖”不相符合。纽曼认为亚氏语或另有所本,不作校改。

…… 329

    213政 治 学

    王]萨尔达那巴卢混杂于妇女之间梳理羊毛,有人①看到了这件事,[知道他轻忽,]就动意刺死了他——这当然只是道听途说,但这样一类事情即使不是遭遇于萨尔达那巴卢其人,也很可能另外有人曾经这样受害。

    [叙拉古僭主]狄欧尼修(后主)

    也相似地因为被人鄙薄而遭到狄昂的袭击;狄昂看到他沉湎醉乡,失却国内人众的崇敬,就藐视他了②。……一个独断的统治者有时甚至于身边的亲友也觉得不屑与之相处;他虽对他们寄以心腹,在他们看来这只是糊涂,便更加轻视而大胆地进行他们的图谋了。叛徒们轻视主上,一到自信足以制胜的时机,他们就举事了,这时他们不再顾及任何当前的危险。

    将领们倒戈以向其君王的情形一般就是这样。

    譬如,居鲁士既熟知阿斯第耶季生活奢靡,精力日衰,便悍然发难③。

    色雷基人修色斯是亚麦杜哥王的部将,也由于相似的原

    ①“有人”或“某人”

    ,据《雅典那俄》528E,这“某人”应为萨尔达那巴卢王的部将,波斯北米第亚人阿尔巴基。

    其事迹有两说,(一)这个叛将就在梳羊毛处刺杀其王,(二)阿尔巴基引军逐其王,萨尔达那巴卢战败自杀。

    亚氏此节从前说(出于杜里斯Duris)

    ;《狄奥多洛》xi69和查士丁尼:《马其顿兴亡史》i3从后说(出于克蒂茜亚)。

    ②参看下文21—39。狄昂起兵驱逐狄欧尼修后主的动机应兼有对僭主的“鄙薄”及其个人的“雄心”。普鲁塔克:《狄昂传》18、21,说狄昂固然识破后主孱弱,而其起事近因则为狄欧尼修籍没他的财产和妻室之故。

    ③依《希罗多德》i107和其它史籍,居鲁士应该是亚斯第耶季之孙;但福修斯:《书录》所引克蒂茜亚记载未言及两人祖孙关系。

    从亚氏这一节看来,居鲁士好像是亚斯第耶季的部将。

…… 330

    政 治 学313

    因而犯上作乱①,事变有时起于一因,但有时则是多种祸根的迸发。例如密司利达提的攻杀[他的父亲、波斯总督]阿里欧巴查尼斯②,就出于鄙薄的思想而兼有个人的贪图〈君王的部属中要是有人赋性强悍而又委以军事重任,就往往有多种原因促成他的叛离。原来勇敢而希望有所作为的人,一旦操纵了权势,就深信自己一经举动,不难成其大事了。

    〉③

    由于雄心(争名)而起的变乱,其性质大异于上述的那些情况。因为重视举世不朽的声誉而发动大事的,就同那些贪图大利和高位而冒险击刺,以取僭主们的生命者,迥不相同。在他们看来,杀一僭主,扫除苛政,正是震憾世间的伟大事业,人们要是能使这样的声名永垂于今后,的确远胜于专城或得国。实际上,凭这种动机而表现得特别勇敢的人是从来所稀有的。必须具有舍身取义的精神,才能不计成败利钝地遂行其素志。怀抱雄心的人们应该像狄昂那样果决:当

    ①修色斯,见色诺芬:《长征记》(Anabasis)

    vi2。

    32:色诺芬从波斯回归希腊雇佣军,途中曾帮助修色斯恢复其父亲的领地(公元前400年)。

    《希腊史》iv8。

    26,又言及修色斯为色雷基“海滨地区执政”

    ,同奥特利赛人不和(约在公元前390年)

    ,司拉绪布卢为两邦调停。《狄奥多洛》xi105。

    3、xiv94。

    2称修色斯为“王”。这里称他为“色雷基人”

    ,同上述两书相异。

    ②《苏校》二版1692注,认为这里所举阿里欧巴查尼斯是滂都(黑海)南岸的波斯总督(公元前363—336年间在任)

    ,死后,其子密司利达提第二继任为总督(见色诺芬:《居鲁士的幼年教育》,Cyropaedia,vi8。

    4)。诺尔特克:《波斯史论》(

    zur

    persische

    Gesch)

    72页,认为这个阿里欧巴查尼斯应该是继任法那巴槎的希腊斯滂总督,公元前367年叛离波斯,被执,后二年死。

    ③《纽校》17—20行这句加〈 〉,并移接6一7行间。

    下章10—13句和这里17行以上一节相应。

…… 331

    413政 治 学

    狄昂率领着他的一小队附从者,开航出战狄欧尼修[后主]时,说:“我们一行前进,将会到达什么样的地步,可以不必预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