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样态的形式种类繁多。例如声音便是容积性的,可以充
满一个大厅,颜色的散射有时也是这样。但颜色的位置样态
可能是远方体积的界限,如墙壁的颜色就是这样。因此,从
基本上说来,时—空便是感官对象在一种样态之下进入的场
所。这就是时间与空间(为了简单起见可以分开谈)被整个
提出的理由。因为每一体积的空间或每一段时间在本质上都
包含着其余一切体积或时间的位态。哲学上关于时间与空间
方面的困难就在于把它们当作简单位置存在的场所。简单地
说,感知就是对包容统一体的认识。再简单一点说,感知就
是对包容体的认识。实际世界是许多包容体组成的多面体。单
个的包容体就是一个“包容事态”,而一个包容事态则是最具
体的自为和自在的有限实有,而不是从它在其他同类事态的
本质中所反映的位态来看的。包容统一体可以说在A体积中
具有简单位置。但这话等于没说。因为时间与空间是从各包
容统一体彼此在对方体内形成后所组成的整体上得出的抽象
概念。因此,当我们说一个包容体在A体积上有一个简单位
置时,就好像说一个人的脸凑合到脸上浮泛着的微笑上去一
样。根据以上所说的情况看来,我们还不如说感认的动作有
一个简单的位置更有意义,因为这样还能理解为它简单地存
在于认识者这种包容体上。
就以上所说的看来,自然界所牵涉的实有比单纯的感官
对象要多。虽然在更加全面地看问题时,我们的说法也许还
有必要加以修改,但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答复贝克莱关于赋与
自然的实在性究竟具有什么性质的问题了。他本人认为这是
心灵中观念的实在性。一个完整的形而上学获得了心灵或观
念的某些概念之后,可能最后接受这种看法。在本系统讲演
中无须讨论这一根本性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一种暂时的唯
实主义,把自然看成是包容统一体的综合。时间与空间则表
现着这些包容体之间交互关系的一般格式。其中的任何一个
都无法从这一关连组织中除去。但其中每一包容体都具有整
个综合体所具有的实在性。反过来说,整体也具有每一个包
容体那样的实在性,因为每一个包容体都统一了从它本身出
发赋与整体中其他部分的样态。包容体就是一个统一的过程。
因而,自然是一个扩张性的发展过程,它必然从一个包容体
过渡到另一个包容体。被达成的东西就被放到后面去了,但
却仍有本身的位态呈现于未来的包容体中,因而又被保存下
来了。
因此,自然便是一个演化过程的结构。实在就是这个过
程。如果有人问红色是不是实在的,这便是荒谬绝伦的话。红
色只是体现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界中的实在就是自
然界中的包容体,换句话说就是自然界中的事件。
现在我们已经清除了时间和空间的简单位置的污迹,因
之就可以部分地抛弃令人生厌的名词——包容体。这名词是
用来说明事件本质上的统一体,即说明事件是一个实有而不
单是各部分或组成成分的集合。我们必须理解,时—空不过
是把集合体组成统一体的系统。但事件这个字正好意味着这
种时—空中的统一体,因此便可以代替“包容体”来说明被
包容的东西。
一个事件可能具有跟它同时发生的其他事件。这就是说:
一个事件把跟它同时发生的事件的样态作为现时达成态的展
示而反映在本身之中。事件也有过去。这就是说该事件在自
身中把先行事件的样态反映出来,并作为记忆混入自身的内
容中去。事件还有未来。这就是说,这一事件在自身中反映
出未来向现在反射回来的那些位态。换句话说,它反映出由
现在决定的那些位态。因此,事件便有预示作用,就像下面
这两句诗所说的一样:
无垠寰宇,
先知梦魂萦来日。
这几句结语对于任何形式的实在论说来都是极重要的。
因为在我们的认识界中,有过去的记忆,有目前的体现,也
有对未来事物的预示。
以上所作的简单分析比科学思想体系的分析还具体。我
在这里的出发点是 我们自身关于认识方面的心理领域。这
一出发点的意义就是它本身所表明的意义,即我们对自己的
躯体事件的自有知识。这儿的事件指的是全体的事件,而不
是对身体的详细体察。这种自有知识显示出自身以外的实有
的样态表象的包容统一体。以上各点可以总结一个原则,即
这种纯粹躯体事件,除开特殊复杂和稳定的固有模式以外,和
其他事件完全处在同一水平。唯物机械论的力量泉源就在于
它坚持不许人为地打乱自然秩序来堵塞理论上的缺口。这一
原则我完全同意。但如果你像经验主义者那样从自身心理经
验的直接事件出发,你就马上会被引导到本讲所提出的自然
的机体观上去了。
18世纪的科学思想体系没有提出任何可以组成人类的
直接心理经验的要素,这是它的缺点。同时对于整体的有机
统一体也没有提出任何可以发展成电子、质子、分子、生物
体等有机统一体的初步概念。根据那时的思想体系,各部分
质料相互间何以会具有各种自然的关系,在事物的本质中也
找不出任何理由。我们不妨承认自己不能找到必然的自然规
律,但我们却有希望看到人们必须承认自然秩序的存在。自
然秩序的观念作为机体发展的场所和自然观念紧紧地结合起来了。
注:笛卡儿在“对‘形而上学的沉思’诸驳论的答复”中所提出的几句话对
于本章后一段说来是很有意义的。他说:“太阳的观念就是它本身在心灵之中的存
在。这诚然不是它在天空中那种形式上的存在,而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也就是通
常一般物体在心灵中的存在形式。这种存在形式确乎没有物体在心灵以外存在的
形式那样完整。但我已经说过,它决不会因此而成为不存在。”(“驳论Ⅰ的答
复”,海登与罗斯合译,第2卷,第10页)。我个人很同意笛卡儿这种观念,但却
认为它很难同笛卡儿哲学的其余部分调和。——作者。
第五章 浪漫主义的反作用浪潮
我在上一讲中说明了18世纪从前人继承过来的狭窄但
又有效的科学概念体系对这一世纪具有一些什么样的影响。
产生这一体系的思想家和奥古斯丁的神学是完全气味相投
的。新教的加尔文主义和天主教方面的让赛尼异端都证明人
在无可抗拒的圣宠面前是无能为力的。现代的科学则证明人
在不可抗拒的自然机构旁边也是无能为力的。这种神性的机
械论和物质的机械论便是那时范围狭窄、逻辑清晰的形而上
学的两个怪异产物。17世纪也是具有天才的,他们将世界上
的芜杂思想界清除了一番。18世纪接着又以无情的手段继续
进行那种清除工作。科学体系存在的时间比神学体系长。人
类不久就对不可抗拒的圣宠失去了兴趣,但却很快地对科学
所产生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学有了认识。贝克莱主教对
这一系统的基础提出哲学上的批判也是18世纪前二、三十年
的事,但他没有能搅动思想的主流。在上一讲中我推演出一
套与他平行的理论,这一理论势必引导出一套不把自然建筑
在物质的观念上而把它建筑在机体的观念上的思想体系。在
本讲中我将首先谈一谈文化界人士对这种机械论与机体论的
对立有什么具体看法。人性的具体外貌唯有在文学中才能体
现出来。如果要理解一个世纪的内在思想,就必须谈谈文学,
尤其是诗歌和戏剧等较具体的文学形式。
我们不久就可以看到西方人表现了许许多多一般认为只
有中国人才具有的特性。有人对于中国人有时相信孔教,有
时又相信佛教这种情况表示惊讶。中国人的情况到底是不是
这样,我不大清楚;这两种学术观点是否水火不相容我也不
知道。但西方倒真有类似的事情存在,而且有关的两种观点
是不相容的,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人们一方面相信以机械
论为基础的科学唯实论,另一方面又坚信人类与高等动物是
由自律性的机体构成的。现代思想的基础上既存在着这种极
端的矛盾,这就说明了我们的文明为什么会不彻底和摇摆不
定。如果说这矛盾分裂了思想,也许有些过火。但由于有这
潜存的矛盾存在,倒的确使思想衰退了。总而言之,中世纪
的人曾追求过的一种高超境界,我们现在几乎已经完全把它
遗忘了。他们抱有一个理想,要达到理解上的和谐;而我们
却满足于各种由于武断的出发点而造成的表面上的秩序。例
如欧洲各民族的个人主义的力量所创造的事业,都事先假定
自然界的活动导向一群目的因。但他们在发展中所运用的科
学则根据一种主张自然因果律至上的哲学,这种哲学把自然
原因和终极目的分割开了。讨论这里面所牵涉的矛盾是不受
人欢迎的。但不论你想怎么含糊过去,这个事实总是存在。当
然,18世纪时佩利也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机械论必须事先假
定创造自然的上帝存在。但在佩利还没用最后的形式提出这
一说法以前,休谟就提出辩驳道:你所能找到的上帝仅是创
造出这一机械论的上帝。换句话说,机械论最多只能假定事
先有一个机械匠存在。这个机械匠还不是一般的机械匠,而
是这个机械论的机械匠。要超脱这机械论的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