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五百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金融五百年- 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伊朗军队频繁使用化学武器之时。此后,美国与伊拉克军队情报共享,美国通过智利的公司向伊拉克输送了数十亿美元的武器,美国一些高级军官甚至帮助伊拉克策划一些战役。里根总统和老布什总统都曾授权向伊拉克出售大量生物制剂,其中包括变种的炭疽和鼠疫病毒。这些都成为伊拉克制造生化武器的最主要来源。

1987年,伊拉克的一枚导弹误中美军驻于波斯湾的一艘驱逐舰,造成37名美军士兵死亡。美国却说这枚导弹原来的瞄准目标是伊朗军舰,竟然以此为借口轰炸了伊朗的石油钻井平台。1988年,美国在波斯湾的军舰击落了伊朗的一架民航飞机,造成200多名平民丧生。同年,萨达姆动用芥子气和沙林毒气等化学武器剿灭北部的库尔德武装时,里根政府竟嫁祸于伊朗。

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拉克的经济已是一片废墟,伊拉克在波斯湾的所有港口设施,对外运输的能力几乎都被摧毁。伊拉克负债累累,外债务总额高达650亿美元。其中最主要的债主是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其次还有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以及法国、英国和美国的金融机构。其中欠科威特的债务为140亿美元。他们都希望伊拉克用石油来偿还这些债务。

羽翼丰满的萨达姆判断,苏联崩溃后,美国将作为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出现,这给阿拉伯世界的独立性带来严重的威胁。萨达姆公开号召,各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用中东的石油资源让阿拉伯人的政治与经济利益得到最大化。美国原本准备贷款给伊拉克400亿美元,用于巴达斯大坝灌溉项目的建设。这可以让伊拉克实现粮食生产的自给自足。美国还同意贷款帮助萨达姆加强石化工业、化肥厂、钢铁厂以及汽车装配厂建设。但前提条件就是伊拉克政府必须出让国家主权,将石油资源私有化,即让美国金融寡头控制伊拉克石油。当时,美伊谈判正在进行中。但萨达姆反美的话音未落,美国便掐断了对伊拉克的重建贷款。

伊拉克陷入经济上的严重困境。萨达姆不得不依靠军事手段来解决经济问题。科威特成为首要目标。科威特曾是奥斯曼帝国巴士拉省(伊拉克)的一个县,伊拉克人都认为科威特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些科威特人也主张同伊拉克合并。萨达姆认为,他的国家为阿拉伯世界的利益与伊朗作战了8年,因此有权要求科威特和沙特应该免除伊拉克的战争贷款。但阿拉伯兄弟却严词拒绝了萨达姆的要求。伊拉克还债与经济重建的唯一希望是石油出口。而科威特在美国的支持下,有意提高石油产量,到1990年夏,油价由每桶19美元降到每桶13美元。伊拉克已无法弄钱还债,甚至连进口食品的资金都极为短缺。

1990年7月27日,萨达姆征求当时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阿普丽尔·格拉斯皮的意见。格拉斯皮告诉萨达姆,美国对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冲突,比如伊拉克同科威特之间的边境冲突,根本不感兴趣。美国国务院当时也曾转告萨达姆:华盛顿对科威特并没有特殊的防务或安全承诺。萨达姆相信,一向支持伊拉克的美国这一次默许了伊拉克吞并科威特。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占领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中情局在战前便通知了科威特国王,科威特王室成员早在开战前就卷着黄金和贵重物品落荒而逃了。

其实,美国非常希望甚至是有意纵容萨达姆入侵科威特。随着苏联的垮台,国际均势被打破,美国拥有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强大的军事力量。如果不利用这种强大的武力来攫取利益,那纯粹变成一种浪费与摆设。当时美国在中东地区没有大规模的驻军与固定的军事基地。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给了美国人一个派遣大军侵入中东的无懈可击的理由。1991年年初,美国率领50万人的多国部队轻松击败伊拉克军队。

当伊拉克军队兵败如山倒时,多国部队完全可以彻底推翻萨达姆政权。但此时,老布什总统却下令停止攻击。其实,美国是有意保留萨达姆及其军队,以“萨达姆威胁论”为借口制造紧张气氛,达到长期驻军中东的目的。比如科威特,为了防止伊拉克的报复,不得不与美国签订了10年驻军协定;2001年2月,两国又续签了新的10年驻军协定。除了在科威特、沙特和土耳其等国都有驻军和军事基地外,美国第五舰队也常驻波斯湾及附近海域。同时,美国也通过中东石油控制住了西欧与日本。1990年第一季度,西欧日进口石油823。5万桶,其中从中东进口427。6万桶,占51。9%;日本日进口石油548万桶,其中从中东进口354万桶,占64。6%。这样,只要西欧与日本想挣脱美国的束缚,美国就可以依靠中东石油采用金融手段给予严重打击。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联合国通过决议,对伊拉克实行经济制裁。禁止石油出口和药物、粮食进口的制裁给伊拉克民众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大量伊拉克的老弱病残的民众因食品短缺与药品匮乏而死亡。1995年4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986号决议,允许伊拉克每半年出口价值20亿美元的石油,用于进口食品、药品和其他民用物资。这就是所谓的“石油换食品计划”。1996年12月决议开始实施。安理会还先后于1998年和1999年,通过将伊拉克每半年出口20亿美元的石油限额提高到52亿美元和82亿美元的决议。

计划由伊拉克与联合国安理会共同签署和负责实施。但是,石油换食品采用以货易货的形式,把WTI期货石油的定价权边缘化,让美国的金融寡头们失去了石油金融套利的空间,破坏了美元与石油之间的挂钩关系。换句话说,石油本身成了一种货币,可以交换一切商品,严重威胁了美国金融寡头掌控的石油定价权与美元霸权的地位。

2000年11月,伊拉克中央银行宣布以欧元替换美元作为外贸结算货币。2000年12月24日,伊拉克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阿扎维宣布,美国对伊拉克采取敌视的立场,因此伊政府决定自2002年年初开始正式以欧元替换美元作为外贸结算货币。为彻底废除美元作为外贸结算货币,伊政府要求伊国有和私营企业遵照规定,使用欧元进行贸易结算。很多欧佩克国家也纷纷响应,准备向欧盟出售石油换回欧元,而不是换回美元。这相当于萨达姆在宣判美元霸权的死刑,直接触动了美国金融与工业寡头统治集团的核心利益。是可忍,孰不可忍。

“9。11”事件之后,国际恐怖主义泛滥的财政源头恰恰是沙特阿拉伯。这让美国与沙特之间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伊拉克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位居世界第二,而且它的石油储量有可能超过沙特。而萨达姆政权经过十几年的经济制裁,元气大伤,只要轻轻一推就会土崩瓦解。美国只要完全控制了伊拉克,就能以伊拉克和以色列作为钳制中东各国的棋子,尤其是制衡沙特的棋子。

美国金融与工业寡头开始发动舆论工具,宣传萨达姆勾结恐怖主义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以此为借口要对伊拉克开战。俄罗斯同萨达姆签有60亿美元石油开采加工、油管铺设等方面的合同,还拥有伊拉克3块大油田的勘探权。在联合国批准的31个伊拉克石油出口合同中,俄罗斯就占了10个。2002年8月,俄罗斯同伊拉克签署了高达400亿美元为期10年的经济合作协议。法国是伊拉克第二大贸易伙伴,一向反对英美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2003年前,法国石油公司在伊拉克投资近百亿美元,并拥有大约300亿桶石油的开采权。德国在伊拉克也有巨大的金融与石油利益。而俄法两国均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因为它们反对美国对伊开战,美国的战争要求自然通不过联合国决议。

2003年,英美联军绕开联合国,悍然入侵伊拉克,彻底摧毁萨达姆政权。战争再次稳固了美国金融寡头控制的国际石油定价权和美元结算体系,而联合国的石油换食品计划与石油的欧元结算只能黯然退场。同时,俄罗斯、法国、德国和中国在伊拉克的经济与金融利益也被置于美国金融与石油寡头的监视与控制之下。美国的企业却赚得盆满钵溢。美国制造导弹、战斗机等武器的三大公司——洛克希德·马丁、麦道和波音仅在2002年就得到410亿美元的美国国防部合同。美国副总统切尼以前掌管的哈利伯顿石油服务公司无须通过招投标就获得了伊拉克数百亿美元的合同,包括重建伊拉克炼油厂,为战犯修建监狱。当然,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伊拉克以皮诺切特的智利、叶利钦的俄罗斯为样板,根据IMF、世界银行的要求,进行石油工业私有化、金融自由化、放松政府管制的所谓自由市场模式的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军队居然也被金融与工业寡头精英们私有化了。金融精英在军中的代言人——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从政府长官变成了企业总裁,将军队变成了企业,把战争变成赚钱的事业。拉姆斯菲尔德将企业精简化与项目外包用到了战争与军队中。他认为,军队可以由小规模的核心幕僚和低成本临时部队构成,其他所有一切都应外包给金融与工业寡头控制的企业。比如哈利伯顿、洛克希德·马丁、波音等公司这样的国防承包商可以负责执行其他所有任务,从后勤运输、供应伙食、医疗保健到监狱建设、讯问人犯。2003年,美国政府支出了3270亿美元的政府采购给外包公司。仅美国情报机构为获取有价值的情报每年就付给承包商420亿美元,而美国国土安全部从2001年9月11日到2006年总共支付给承包商1300亿美元。当然,得益的承包商或直接是政府官员或是与之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大财团。

以打击恐怖主义的噱头剑指里海石油

2001年10月,美国打着民主与人权的幌子侵入阿富汗。除了是对伊斯兰极端原教旨主义分子恐怖行动的报复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控制石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