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了洗礼”,这种习俗或许至今仍在沿袭,而且在外省还要沿袭多年。
严谨的神体一位派信徒对于洗礼的意见
“对于任何愿意不存成见思考问题的人说来,显而易见,洗礼即非圣宠
的标志,也非神约的钤记,不过是发愿的一种简单标志罢了;
“显而易见,洗礼并非不可或缺的事。在教规上既非必需,在方法上也
不是必要的;
“显而易见,耶稣基督并没有规定洗礼仪式,而基督教徒可以不领洗,
也不致因而有什么不利之处;
“显而易见,不必给儿童或成年施洗,通常也不必给任何人施洗;
“显而易见,洗礼在基督教诞生时期对于那些脱离异教的人是有用的,
可以公开他们发愿信仰基督,做为信仰的真正标志;但是时至今日,洗礼已
全无益处,完全成了可有可无的举动了。”(摘自《百科全书》“神体一位”
条目。)
第二节
洗礼,浸入水中,洗涤,用水清洗罪恶,溯自远古时代。清洁,就意味
着在上帝面前洁白无瑕。从来也没有哪一位教士敢于身上有污迹走近祭坛。
人们总是喜欢把身上的东西搬到灵魂上去的天然倾向使人容易相信涤清礼、
净身仪式就像用水洗衣服一样,可以除去灵魂的污垢,洗净身体就等于洗净
灵魂。因此印度古代就有在恒河里沐浴的习俗,古人相信恒河河水是圣水;
从而在各个民族涤清礼是司空见惯的事。居住在热带的东方民族都极其虔诚
地重视这种风俗。
犹太人每逢接触不洁的动物,每逢接触死人,或在许多别的机会,沾污
身体后,必须沐浴净身。
犹太人接受一位外人皈依犹太教的时候,先给他举行割礼,然后再给他
施洗;若是外国妇女,便只给她施洗,也就是说在三位证人面前把她浸在水
里。这种浸水,据说可以使领洗人获得重生,获得一次新生命;领洗人便同
时成了犹太教徒和洁白无罪的人。父母在接受这种洗礼以前所生养的孩子不
能分享父母这样领洗获得新生以后所生养的孩子——他们的兄弟们——继承
的遗产,从而犹太人认为领洗和重生是一回事,这一观念便与洗礼连系起来
直到现在。所以先驱者约翰在约旦河施洗,也不过是随从一种远古的遗俗罢
了。那些法定的教士们并不把这种洗礼当做新事物来责怪他,而是指控他篡
夺了他们专有的权利,就好像罗马天主教教士们理应抱怨俗人越俎代庖做弥
撒一样。约翰做的本来是一件合法的事,不过他没有合法地位来做。
约翰想要收些个门徒,他收下了。他做了下层民众的教派领袖,因此也
就丧失了生命。似乎耶稣也曾在他门徒的行列里,因为耶稣曾在约旦河领洗
于约翰,而后来约翰在死前曾派他的徒众到耶稣那里去。
史学家约瑟夫谈到约翰,却没提到耶稣,这就是施洗约翰在当时比他所
施洗的这个人声望更大得多的明证。这位史学家说,有为数极众的人都追随
着约翰,这些犹太人似乎都听从他指使。如此说来,约翰不仅是教派领袖,
而且是一位党魁。约瑟夫又说希律王因此心中焦虑不安。他果然成了希律王
疑忌的人物,终于被希律处死;而耶稣却只跟法利赛人有纠葛。所以说约瑟
夫提到约翰,说他是一个挑唆犹太人起来反对希律王的人,说他是一个因才
获罪成了国事犯的人:而耶稣因为没有接近宫廷,史学家约瑟夫便不知其人。
施洗约翰创建的宗派继续传下去,跟耶稣的道大大不同。我们从《使徒
行传》里知道耶稣受刑死后二十年,亚历山大城的亚波罗④,虽然成了基督教
徒,却只晓得约翰的洗礼⑤,而毫无圣灵观念。有许多旅行家,其中有信誉卓
著的沙尔丹⑥,都说现在波斯还有约翰的门徒,那里的人叫他们萨比斯,还以
约翰的名义领洗,真认为耶稣是一位先知,而并不把他当做一位神①。
谈到耶稣,他领受了洗礼,却没给任何人施洗。他的使徒们给申请入教
者施洗,或者看情形,有时也给他们施割礼,所以保罗收提摩太②为门徒显然
也是为他施过割礼的。
使徒们为人施洗的时候,也似乎一直仅用耶稣基督的名义。《使徒行传》
根本没有提过任何人是以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名义领洗的:因此也就使人可
以相信《使徒行传》的作者不知道《马太福音》,因为这部书里说:“所以
你们要去教导万民,并以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名义为他们施洗。”③当时基督教
还没有获得它的形式,所谓使徒《信经》的《信经》①本身在使徒们以后才有,
这一点是无人怀疑的。我们从保罗致哥林多书里可以看出当时有一种很奇异
的习俗,就是为死人施洗;但是不久之后,新兴的教会就只给活人施洗了。
先是只给成年人施洗,有时常常要等到五十岁,等到他卧病不起时才给他施
洗,为的是把刚刚举行过的洗礼的功德带到来世去。
现在人们给所有儿童都施洗。只有再洗礼派才把这一仪式保留到成年再
举行。他们把全身都浸在水里。在英美会众很多的教友派①不举行洗礼;他们
的理由是耶稣从来没有给人施洗过,而他们自己也就以只做耶稣时代那样的
基督教徒而自豪;从而使他们跟其它教会大相径庭。
④ 基督教传说凡有轻微罪恶的人死后先入炼狱受苦赎罪,在炼狱赎罪后,始能升入天堂。——译者
⑤ 圣埃皮法纳(Saint Epiphane 即Epiphanius,31O—03)古希腊教会神甫。——译者
⑥ 圣克里索斯通(Saint Jean Chrysostome ou Bouched'or,347—07)诨号“金口”,君士坦丁堡大主教,
长于口才。——译者
① 伊西斯(Tsis)埃及女神。奥西里斯之妹及妻,掌管医药、婚姻和小麦种植,体现着埃及早期文化。—
—译者
② 色列斯?厄琉息纳,即罗马神话中的谷物女神(Cèrès),萨图恩与息柏列所生之女。——译者
③ 亚历山大的奚利耳(saint Cyrille d'Alexandrie,376—44)希腊教会神父,亚历山大里亚主教。——译者
① 彼得?克利梭罗格(Saint Petrus Chrysologuc,380—50)西罗马帝国时代腊万纳城(在今之意大利北部
亚得里亚湾沿岸)总主教。——译者
① 亚波罗(Apollo)原籍亚历山大城的犹太人,改信基督教,有辩才,在哥林多教会中威信很大,圣保罗
称他为“兄弟”。——译者。
重要的补充
哲学家朱里安皇帝在他那部不朽杰作《恺撒的讽刺》里假借君士坦丁大
帝之子君士坦斯②之口说道:“不拘谁,自知犯了强奸、杀人、抢劫,读圣以
及一切令人深恶痛绝的罪,一经我用这水给他洗过,他便清白无罪了。”
果然也就是这种倒楣的学说诱惑了信仰基督教的皇帝们和罗马帝国的伟
大人物,把洗礼推迟到死亡时期。人们还以为是找到了活着虽罪恶累累,死
时却能澡身浴德的妙诀呢。(摘自布郎日尔先生著作集)
其他的补充
从洗沼里引申出来何等奇怪的观念哪!据说一盆水就能洗清一切罪恶!
现在人们为所有儿童都施洗,也是由于一种同样荒诞不经的观念设想儿童们
尽都是有罪的。这么一洗,他们便都免罪了,一直要到他们具有理性的年龄,
才能变为有罪的人。倒不如趁早把他们都杀了来保障他们升入天堂更好。这
一论断非常正确,因而就有一个信心虔诚的宗派竟至毒死或屠杀所有新领洗
的小孩儿。这些信心虔诚的教徒想得十分对。他们说:“我们给这些天真烂
漫的小孩做了最大的功德;我们避免他们在令生为非作歹和惨遭不幸,而且
赋予他们永生。(摘录尼盖兹修道院长先生语)
② 见使徒行传第19 章第24、25 两句:有一个犹太人,名叫亚波罗,来到以弗所,他生在亚历山大,是有
学问的? 。只是他单晓得约翰的洗礼。——译者。
BEAU 美
既然是在谈论爱情问题的时候我们引述了柏拉图的意见,谈论美的时候
为什么不可引证柏拉图的话呢,因为美就是惹人爱的呀。人们或许很想知道
一位希腊古人是怎样谈论美的,这已经是两千多年前的事了。
“人类在圣洁的神秘里悔罪,目睹一副美颜,形状神圣或者是某种无形
的东西,首先便暗暗觉着毛骨悚然,内心引起一种无名的敬畏;便把这副仪
容看成是神明? 。等到美的作用通过他们双目深入他们灵魂,人类便觉着有
一股温暖劲儿;灵魂的双翅也受到了润泽,翅膀借以保藏种子的那种硬度也
就消失了,于是化为玉露; 翅膀后根里发胀起来的那些种子就从各种灵魂里
挣脱出来。”(因为古人以为灵魂有翅膀。)
我倒愿意相信柏拉图这段话美极了,但是却没有提供我们什么关于美的
性质的明确观念。
请您问问一只蛤蟆什么是美、伟大的美。to kalon?它必然会回答您说,
就是它那只小脑袋上有两只凸出的大眼睛、扁平的大嘴巴、黄肚皮、赭脊背
的牡蛤蟆。请再问一个几内亚黑人:他必然会说,在他看来,美就是油光闪
闪的漆黑皮肤、一对深凹的眼睛、塌鼻梁儿。
再问魔鬼:他必然会跟您说美就在一对犄角、四只爪子和一条尾巴上。
您再去请教哲学家们:他们必然会用一套支离破碎的说法来答复您;其实他
们不知什么是to kalon,什么是美的本质、美的规范。
有一天我坐在一位哲学家旁边看了一出悲剧。他说:“这出戏多么美呀!”
我就问他:“您觉得哪一点美呢?”他说:“因为作者达到了他的目的。”
第二天,他服了一剂药,很舒服,我就对他说:“这剂药达到了目的,可算
是一剂美药了。”他懂得我们不能说一剂药是美的,明白一种事物若要说得
上美,必须引起您的赞叹和快感来,于是承认那出悲剧曾经在他心中引起了
这两种感情,承认这就是to kalon,就是美。
我们俩人一同到英国旅行;那里也上演了同一出戏,译得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