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自己吃?!吃什么呢?
书记一笑,指指桌上的大瓶子 …… 牛奶啊。
众人恍然大悟(说到这儿想起昨天看见龙城飞将的贴子,答得半点儿都没有问题,这河里水太深,卖关子永远是自己砸自己的脚,兄弟们,慎之阿),的确,牛奶属于动物性食品么。
沙先生不忌讳喝牛奶,那也对,因为牛奶反正只能放坏,是变不成小牛的。
……… 资产阶级的伪善,就不想想他把牛奶都喝了小牛也会饿死的阿。书记晃着脑袋,摇摇摆摆的走了。
这事情本来可以告一段落,谁知道第二天晚上陆师傅正要吃饭呢,就听见书记嫂子歇斯底里的大叫,他以为进了贼,抄起菜刀直奔书记宿舍而去。他们的宿舍就是一个大院,三进房子,第一进是陆师傅他们的单身宿舍,第二进基本是大厨们的宿舍,第三进基本是干部宿舍,贵宾楼的干部也都有两手活,当然走这院儿外头闻见的菜香如何可想而知。书记自己有家让了给儿子结婚,也住这儿,他这个人挺朴素,不住干部宿舍,在单身宿舍里边挤了一间老两口和小伙子们打的挺火热。
陆师傅动作快,踢开门一看,只见书记坐在椅子上,一手酒盅一手筷子,两眼发直满脸通红,喉咙里嘎拉嘎拉不知道发出什么声音,书记嫂子在旁边一边拼命给他捶背,一边吓的大叫。
正不知所措的时候别的师傅们都来了,有一位老师傅有经验,一看就明白这是喉咙卡住了,上去一把推开书记嫂子,一手按住书记胃部,一手在后背猛击一掌,只听“咔”的一声,书记嘴里吐出一块深褐色的东西,整个人顿时委顿下来,但依然两眼发直,手里的筷子哆哆嗦嗦指着桌上的盘子,只是说不出话来。桌子上放着一盘素什锦,一盘素鸡,一盘素松肉,一小瓶二锅头,书记吐出来的,就是一块松肉。
大伙儿赶紧把书记扶到床上安顿一下,一边就有人问书记嫂子怎么回事?
书记嫂子就结结巴巴的把经过讲了。原来,书记拍脑瓜用全素斋搞定了印度外宾,心里得意,不免对老婆吹嘘几句。这书记是个工农干部,脑子虽然聪明,对做菜可是外行,而书记嫂子却是一位大厨的女儿,心疼老头子,也看他高兴,第二天晚饭就也弄了个全素的给老头子开心。老头果然开心,还闹了瓶二锅头边吃边喝 …… 可见那个时候共产党的干部虽然观念比较僵化,为人却比较廉洁的,要搁今天让全素斋送两桌来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当然一个大院里明目张胆的也太过分了。
书记喝着小酒,忍不住说点儿老婆的好话,这一吹,老婆的手艺就技压全素斋,气死功德林了。书记嫂子一高兴,就开始炫耀,书记忍不住问,这个菜怎么作的阿?比如这个松肉,比全素斋的还香。书记嫂子说,松肉啊,把腐竹,松籽仁,黄花,。。。切碎,一起用油炸了,用昨天胜的肉汤煮一下,收汤的时候打些蛋清进去,再炸,然后用豆腐皮包了。。。 咦,老头子,你。???
书记缓过来,双手用力砸床板 …… 哎呀,我犯了大错误啦,我要请处分,我怎么能让外宾吃肉汤呢?外交无小事阿。。。
陆师傅忍不住喉头一酸,心想谁叫人家手艺太高了,让你荤素难辨呢?
这还了得,慌乱之中,还是那位救命的老师傅说书记你别急,这素菜也分清素和半素两种呢,嫂子作的那种属于半素,就是说材料是素的,作料可以是荤的,还有一种是清素,那就一点儿荤的都没有了,全素斋。。。
话没说完,书记已经叫起来了 …… 快,快给全素斋打电话,证实清楚。
一个电话过去,人家已经下班了,值班的说不清楚。赶紧查经理的地址,那时候电话还不普遍,查到了,让人开车去问,这就半夜了。那位经理大人从梦中惊醒,坐在床沿上严肃紧张的听了半天,最后,慢条斯理的说,你们不是给印度人吃的么?不是不能吃荤么?我们哪儿能上半素的呢。。。
得,虚惊一场,就是书记落下个毛病,再看见松肉就哆嗦。
那位师傅算是立了一功,不过他高兴之余吹了句牛 …… 我这一手可是绝活,当年,胡宗南在北京吃饭,也闹过这样一回卡住了,就是我这么一按一拍给救过来的。 …… 他忘了胡宗南是国民党战犯了,后来文革的时候就怕人家提这个,吓得够呛。
这个是宗教信仰,没办法的要求,也有故意挑事的。
…………………………………………………………………………………………………
第三章 一根金条一盘菜
故意挑事的不算外宾,是一个香港小伙儿,跟着老爹来北京公干,意思是长点见识。他老爷子谦逊得很,也深知和共产党打交道只要赚钱就要夹尾巴的道理。问题是小伙子没这种修养阿,这是属于那种拿钞票点烟耍酷的公子哥啊。
到贵宾楼吃饭,一看帐,小伙子脸上挂不住了,让把管事的叫来。
经理赶紧就来了,心想这个季节不会菜里飞进虫子吧。
不是。人家是嫌花钱太少了。说我吃了这样一大桌怎么才不到一百块钱呢?在南洋我点一个菜就多少多少美金呢。
经理就解释,我们这里是为人民服务,不是为了赚钱,所以呢,菜价都是根据成本加一点,很实在。
小伙子不高兴了,说你们是“劳动人民”,只能作大众菜,名贵的菜,你们就作不了啊。
这下经理脸上挂不住了,心想我们这儿什么厨子没有啊,挺尊敬的告诉他 …… 我们这儿虽然实惠,名贵的菜也能做。
小伙子有几个朋友一起来的,朋友面前拔份,说,好吧,我点个名贵的菜,你给我做做行吗?
经理说您点吧。
小伙子说就这个五寸盘,你给我上一盘菜吧,我说不上来菜名,我就要这个“名贵”,这样吧,我付一条五两的黄金,你要都给我用光。
五两黄金一盘菜?
吃什么阿?那年头买老山参都够百八十斤的了。。。
经理可就有点儿额头见汗了。
写完前面一段,到了晚上上来一看,心里忍不住大叫:完了 – 一转眼鲤鱼须子都出来了,唉,在西西河这地方卖关子不是和找抽一个意思吗?
不错,当时师傅们一商量,告诉他这样的菜做得,但是需要一天的准备时间,小伙子不高兴,旁边的狐朋狗友劝他 – 吃个熊掌还得等三天呢,一天不算长。
就这样,第二天小伙子再来,就看见五寸盘里蜷曲着炸好的无数细细的,浅红色的小须须,尝一尝,味道有点鲜,还有点儿鱼腥,挺脆,可就是弄不明白这是什么。人家不干了 – 啊,我五两黄金就吃这个?把你们管事的叫来。
经理来了。人家说我五两黄金就吃这个么?经理不卑不亢 – 没错啊,您那五两黄金都在这儿了,货真价实。
这是什么?小伙子捡起一根来问经理。
经理微微一笑:鲤鱼须阿。
经理还带着他到后边看,只见大池子里无数大鲤鱼翻滚,捞上来一条给他看 – 你看,没有须子了,须子在你盘子里呢。
真的是鲤鱼须子啊,这一盘才不得用几千条大鲤鱼?要说五两黄金,也不算过分吧。
他的狐朋狗友还问呢 – 那么,这些鲤鱼也是我们的么?
经理微笑:不是啊,这是下脚料,下脚料怎么能给客人呢?
小伙子傻了,这么玩票不是要让老爹出丑么?
事后,陆师傅说那其实哪儿都是鲤鱼须子阿,一时半会儿谁能弄来这样多的鲤鱼?那时候是计划经济,不是东西卖不出去而是买不着阿。那有真有假(鲶鱼须?!!!),就是给他一个教训别看不起咱们,贵宾楼不是没见过阔的。后来那五两黄金还是通过领导还给了老爷子,恐怕为这事那小伙子要吃些家法苦头,不过玉不啄不成器,他现在可是港商中的扛鼎人物了。
这件事被附会到了尼克松头上是七十年代的事情,好不容易来一帮老美,那谣言多了去了,其实呢,现在看老美的回忆,尼克松一行可谓“谨言慎行”,对这个红色国度充满了神秘感,多半是没有那样多戏剧性的故事出来。
戏法被兄弟们拆穿,实在不好意思。就再加一个当时同样满天飞的谣言吧 – 基辛格随员宴盗九龙杯。
基辛格博士看了这个题目要摇头苦笑了,他再怎么也是堂堂的国务卿,身边的随员不是将军就是议员,不至于混到做贼吧,可当时北京的老百姓就是这么传的。
说的是基辛格访华,大宴人民大会堂猪肉炖粉条子可劲儿的造,这国宴上用的酒具可不一般,据说是中国国宝九龙杯。
这九龙杯一共九个,据说源自康熙年间,通体玉白,唯注酒之后里面会有一条龙在飞舞的影相,因此称为国宝。宴请基辛格拿出国宝来也不算过分吧。谁知等到散席的时候一清点,嘿,就剩下八个了。
中国方面不动声色,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过。
其实呢?服务员都是特工出身,看得清楚,这玩意儿就被基辛格先生的一位随员塞起来了,甚至连藏在哪儿都清楚 – 就在他随身的小皮包里。
怎么办呢?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揭穿他,给美帝国主义一个耳光,一种是派员暗暗的偷回来了事。
上边说了,都不行,第一国宝要拿回来,第二要堂堂正正拿回来,第三要给美国人留面子。
于是。。。
美国人临走那天,就请来了一位魔术大师给表演界。
这位先生手舞足蹈,手中的扇子忽然就不见了,一转眼从警卫员的脖子后头找出来。。。忽然双手一翻,变出来一个九龙杯。
大家正在鼓掌,大师把九龙杯往天上一扔,没了!
然后,笑着对大家说:我把九龙杯变到那位先生的皮箱里了。。。
于是。。。
其实,这个传说属于张冠李戴,是一种当时民族自尊心的体现,并非真实的历史。
然而,在中外交流中的确存在斗智斗勇的传奇,贵宾楼也帮助过公安机关来解决国际性的案件。
七十年代就有一次,领导把最好的服务员叫去,让他一天之内教出一个徒弟来。
那徒弟,是从监狱里出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